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行业新闻

如何与海关沟通商品归类?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4-12 浏览:

关务的工作场景中很多时候需要和海关解释商品归类相关的问题,我们会有多种方式沟通,比如电话沟通、微信沟通,写情况说明,面对面沟通等,这些沟通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比如简单的问题可以电话、微信解释沟通,复杂的问题情况说明+面对面沟通,但这些方式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商品及其归类依据。


脱离了这个前提,就是浑水摸鱼,有些情况说明是记叙文,重点介绍企业,归类的依据就是说不到;人情单、口水单的情况也会有,个别现象不在本期讨论范围内。



一、了解什么环节什么问题

 


这些环节通常有海关预裁定、通关环节的海关验估、通关后的海关稽核查等。海关预裁定是主动场景,后面两个是被动场景,对于被动场景就需要充分了解海关提问与质疑的商品,面对被动场景,需要追溯商品编码是如何归出来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许多关务喜欢自己研究,这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要具备商品归类的专业能力,不能临时抱佛脚,不能到最后有了海关定论后,再去深度分析。


这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决策问题,这就需要关务在遇到归类质疑时,是否能敏锐的感觉到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影响,判断这类问题有一个技巧,就是该货物三年或未来的总货值是多少,以此判断是自己研究还是寻求专业的第三方。



二、充分的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充分做好准备,这个充分准备,需要细化到商品信息,细化到相关的归类依据,甚至需要查找《协调制度解释》的英文原文、相关标准等。


切忌匆匆下定论,有很多商品归类看上去好像海关质疑是对的,但真正抽丝剥茧后,结论就可能有三种情况,企业申报的税号、海关认为的税号、第三种税号。


还需要确保依据的可靠性、准确性、有效性,有些标准、归类决定已经失效,有些注释已经修改,这些都需要在寻找依据时引起注意。


有人找了个类似的预裁定、归类决定、国外的裁定,以此来佐证自己商品的归类思路,证明自己是对的无可厚非,但需要充分理解归类思路,从中提取出可以运用的依据,不能说以前都是这么归的,别人也这么归的,因为这些都不是依据。



三、专业对专业,建立共识



商品信息、商品归类即关联又独立,不同的海关岗位对商品的归类情况了解会不一样,比如有些核查是税管、直属关下发的,而执行核查的具体岗位并不一定全面了解商品及归类的情况。


这个时候如果关务也不了解商品及归类,管理对象与被管理对象,关务是天生的弱势群体,非专业对口加上话语权小,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


海关核查归类是其本职工作,关务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也是本职工作,但同样的本职工作会因人员决策、操作的不同,可能导致结论不同。


最后,再回到主题“如何与海关沟通商品归类”,专业对专业,这是基本前提;我们要知道商品归类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商品归类的争议是不可避免的,越是深度分析会越接近真相。


遇到这些归类差异、争议时,不能轻易的就下结论,也不能有死缠烂打的心态,而要保持一个客观的心态,对要坚持,错就改正,有些依据需要逐字逐句的推敲验证,甚至站在海关的角度去思考,左右互搏式的思辨,准备越充分,最后的沟通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文章来源:关务知情合规  文章作者:彭旭桂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