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5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130)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1-30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5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1月30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74  


 

1、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正确工作方法,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7795434089098337908&item_id=7795434089098337908

2、交通运输部: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3—2027年行动计划

1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推动抓好抓实抓细2023年交通运输各项工作。部长李小鹏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小鹏指出,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对交通运输系统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埋头苦干、担当奉献、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1282620176482.html

3、海关总署:三方面“组合拳”力促外贸保稳提质

稳外贸是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记者日前从海关总署获悉,2023年全国海关将在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份额、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三方面继续发力,全力以赴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保市场主体是稳外贸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助企纾困解难,海关部门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已出台帮扶企业措施的落地落实,包括巩固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结对帮扶、12360热线服务等机制;认真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稳步实施汇总征税、自报自缴、多元化税收担保等,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打造智慧口岸;减少轻微违规行为对企业经营影响,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拓宽主动披露适用范围。

在促外贸稳增长保市场份额方面,海关部门将充分发挥关税措施等作用,保持我国传统市场、传统产业出口竞争优势,做好进博会、广交会等监管服务保障,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发展;推动边境口岸软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对接,加大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指定进口口岸和监管场地发展的指导力度;此外,还要做好外贸数据发布,稳定市场预期。

http://news.cctv.com/2023/01/24/ARTInhJImln05qp2nqeuVvxN230124.shtml

4、新华社:是物流通道也是产业融合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为起点,以新加坡为终点,纵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跨国经济走廊。

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和中老铁路的建设,从中国西部腹地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正成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又一纽带。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带来了物流链的不断扩容、产业链的双向互动,更促进了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加速形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228658048152088&wfr=spider&for=pc

5、中华经济发展网:高瑞科技深入区块链领域,服务于各个行业

高瑞科技依托于区块链还有人工智能等创新优势,促进生产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区块链是目前经济时代中尤为关键的底层技术之一,可以将数字经济治理系统进行完善,由此看来,区块链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区块链的应用市场需要持续性发展。有专家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将业务的操作时间缩短、数据可以实现共享等。高瑞科技在区块链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今后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zzsz.net.cn/news/202301/71154.html

6、中国青年网: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牢牢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是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就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引领作用,不断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把握新机遇、塑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http://pinglun.youth.cn/ll/202301/t20230128_14280470.htm

7、光明日报: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准确理解双碳目标的深刻影响和内涵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碳达峰的深远影响和碳中和的真正内涵,全面把握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合理引导更多人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并提供有效支持。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23-01/28/content_85076028.htm

8、农民日报:智慧物流让葡萄“抢鲜”上市

葡萄是浙江省浦江县的农业第一产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近7万亩,拥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560家、种植户1万家,带动当地就业人口10万余人。

然而,由于葡萄皮薄易破,保鲜储藏和冷链运输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当地,不仅影响着葡萄货架期,还不利于市场打造与品牌建设。

如何降低损耗和流通成本?如何才能更好衔接小农户和大市场?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近年来,浦江邮政管理局、农业农村局、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户代表等多方通过组建葡萄共富联盟,广泛开展葡萄产、运、储、销全链条管理调研,分析存在的销路、运输、保鲜等方面问题,发挥各自特长形成攻坚合力,从销、储、运、保等多方位提供链条式服务,有效破解了以往愁运输、愁销路、愁保鲜等多愁困境。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28/doc-imycspey0407487.shtml

9、电商报:2023年,跨境电商有哪些新机会

有优胜者就会有落后者,跨境电商也不例外。

2022年,SHEIN以2.29亿的下载量,成为全年下载量最大的购物应用程序。

在最近两次排名中,SHEIN力压亚马逊,登上排行榜榜首,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数据显示,在欧美市场的快时尚领域,2020年SHEIN的市场份额仅仅只有7%,而2021年却攀升到了30%。

营收方面,SHEIN也是一骑绝尘,连续八年营收实现超过100%的增长。

目前,SHEIN的日活跃用户已超2200万,同比增长175%,日下载量同比增长239.8%,市场份额超过5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954827676424804&wfr=spider&for=pc

10、链集市:为什么我们认为区块链不仅仅是数字资产背后的技术?

如今,区块链技术似乎无处不在。从新的数字资产行业,到区块链在信息传输中的潜在用途,区块链技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使得商业领袖、行业和监管机构有必要更好的了解该技术及其具有前景的应用。

虽然当前区块链技术尚未实现我们之前所预期的被主流大范围的采纳,但它具备推动重大数字转型变革的能力,并在整个商业领域创造了新的机会,从银行和金融到基础设施和医疗保健。

简单点说,区块链是一种按时间顺序公开记录交易的分布式账本。它的数据库不存储在任何一个位置,相反它是通过网络共享的。这允许用户高度控制信息和交易透明度。

https://view.inews.qq.com/qd/20230125A04I1V00

11、掌链:再获全球航运领域突破!中国最大海运企业布局多个供应链金融平台

1月3日,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特运宣布其成功为客户签发了首张电子提单,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提单在全球航运非集装箱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直以来,非集装箱领域面临着航运单票货量货值较大、运输周期较长、全球产业链经营复杂等问题。

中远海运特运针对客户业务场景进行了电子提单全生命周期设计,开发了签发、流转、背书、改单、换单、转纸质提单等多项功能,对于提高产业链数字化,拓展全球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重要作用。

除中远海运特运外,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方面,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发展股份,在2021年打造的基于区块链技术Panda链一站式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

作为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远海运集团以航运、港口、物流等为基础和核心产业,以航运金融、装备制造、增值服务、数字化创新为赋能和增值产业,构建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这其中,产业金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540606414078716&wfr=spider&for=pc

12、物流产品网:全球首批!天津港实现全部滚装码头“零碳”运营

近日,天津港集团所属三个滚装码头公司同时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碳中和评价证书》,成为全球港口首批实现全部“零碳”运营的滚装码头。这标志着天津港集团在“零碳港区”“零碳港口”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天津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推进天津港绿色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以人为本、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的世界一流绿色港口。高标准谋划实施推进港口绿色新能源布局,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为主线,以“零碳码头”“零碳港区”“零碳港口”三步走为目标,加快推进港口能源结构转型,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127A00HPE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13、【江苏】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

近日,江苏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详情如下:

关于推动经济运行

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200312097179645&wfr=spider&for=pc

14、【江苏】“一带一路”一起闯,新春鸣笛“苏”启航

丝绸古道车马行,绵绵驼队铃声清。近日,春节的喜庆氛围洋溢,中欧班列(江苏号)在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分别鸣笛启程,吹响了兔年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江苏多地兔年首趟中欧班列、中老班列鸣笛启程了。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中国机遇,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 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沿线各国携手同行、共谋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出行方式看,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以江苏兔年首发各类班列为例:苏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从苏州西站鸣笛启程,奔赴俄罗斯莫斯科;同一天,从连云港搭乘西行过境班列从中哈物流基地发出,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站点;徐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从徐州北站驶出,将经满洲里口岸驶往俄罗斯;南京兔年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出发,经磨憨口岸出境,将抵达老挝琅勃拉邦车站……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http://news.jstv.com/a/20230126/1674726257195.shtml

15、【苏州】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

数智时代,创新先行。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为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国家层面目前已陆续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分批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2021年,苏州正式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人工智能试验区”),全面开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http://www.sipac.gov.cn/szgyyq/mtjj/202301/63d4032fcc524796b8d7d04d4e1b56d6.shtml

 

1、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1-20

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正确工作方法,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成就难能可贵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成就难能可贵。

经济增长回稳向好。2022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4.8%,实现良好开局。受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0.4%。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障民生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三季度经济增速快速回升至3.9%。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3.0%,实现了回稳向好。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7.5%、16.3%,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2.2%、12.1%。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受逆全球化、疫情冲击、能源和粮食等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球货物贸易增长趋缓,欧元区、日本等经济体纷纷出现贸易逆差。在这样复杂严峻形势下,我国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殊为不易。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10.5%,这是在2021年出口增长21.2%的高基数基础上、在美国对我部分商品继续加征关税的情况下实现的,充分说明我国出口具有强大韧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汽车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2022年以来,全球许多国家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大幅上涨。如,美国连续6个月CPI同比上涨8%以上,处于近40年来的历史高位;欧元区CPI持续攀升,10月、11月、12月分别为10.6%、10%、9.2%,创欧盟成立以来历史新高;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我国CPI同比仅上涨2.0%,12月更是降到1.8%,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民生和安全发展得到有效保障。2022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克服国际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和国内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有力保障了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煤炭、油气实现稳产增产。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从短期看,2023年我国经济整体好转具备有利条件。一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场景式消费、接触性消费等将较快恢复增长,消费将持续恢复。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房地产等的市场预期和信心也会逐步回升。三是2022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效应持续显现,2023年还将继续出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政策,必将进一步促进经济恢复发展。2022年经济增速基数较低,也有利于2023年经济增速回升。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人,人才红利正在快速形成和释放;储蓄率仍然较高,投资增长具有有力支撑;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完整、韧性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物价水平、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不高,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处在5%至6%的区间,经济回升向好具有坚实支撑。

当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保持出口增长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面临较大压力,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只要以既定目标为战略指引,守正创新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能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综合来看,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下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在外需减弱的背景下,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恢复消费场景、引导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三个方面着手,稳步恢复餐饮服务、文化旅游等接触性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等消费,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归正常增长水平。发挥投资对稳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叠加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大国博弈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以及能源资源版图正在加速重构。从国内看,我国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发生边际性、趋势性变化,产业发展正进入爬坡过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期。必须高度重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和保障能源粮食安全,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稳住先进制造业发展基本盘;聚焦自立自强,切实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又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目前,我国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的综合优势仍然十分突出。同时,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利用外资也面临较大压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进制度型开放等措施,加大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利用外资力度,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增强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既从供给端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又从需求端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加大存量债务处置力度,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2、交通运输部: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3—2027年行动计划

交通运输部  时间:2023-01-28

1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推动抓好抓实抓细2023年交通运输各项工作。部长李小鹏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小鹏指出,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对交通运输系统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埋头苦干、担当奉献、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李小鹏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保障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突出保通畅、扩投资、稳市场、调结构、保安全、防风险,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服务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3—2027年行动计划。三是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工作。四是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五是牢牢守住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底线。六是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七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八是支撑引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九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十是推动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十一是推动交通运输清洁低碳转型。十二是推进全球交通合作。十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十四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李小鹏强调,要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鼓足干劲,毫不松懈抓好当前重点工作,高质量推动2023年交通运输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要全力做好春运后半程运输服务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着力提升交通物流保通保畅能力。要坚持不懈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只争朝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部领导邹天敬、戴东昌、付绪银,部总师出席会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和部内各司局、部分部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3、海关部门三方面“组合拳”力促外贸保稳提质

新华网  时间:2023-01-24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邹多为、张安宇)稳外贸是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记者日前从海关总署获悉,2023年全国海关将在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份额、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三方面继续发力,全力以赴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保市场主体是稳外贸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助企纾困解难,海关部门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已出台帮扶企业措施的落地落实,包括巩固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结对帮扶、12360热线服务等机制;认真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稳步实施汇总征税、自报自缴、多元化税收担保等,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打造智慧口岸;减少轻微违规行为对企业经营影响,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拓宽主动披露适用范围。

在促外贸稳增长保市场份额方面,海关部门将充分发挥关税措施等作用,保持我国传统市场、传统产业出口竞争优势,做好进博会、广交会等监管服务保障,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发展;推动边境口岸软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对接,加大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指定进口口岸和监管场地发展的指导力度;此外,还要做好外贸数据发布,稳定市场预期。

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挑战,海关总署表示,全国海关将大力“稳链”,持续创新优化对大宗商品、高新技术产品监管查验机制,扩大“船边直提”“靠泊装卸”“组合港”等便利化措施实施范围,加大国外技术、标准、规则研究力度,有效应对经贸摩擦;精准“补链”,加强重点商品进出口监测,支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等产品进口,扩大能源资源类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积极推进食品农产品准入和优质种质资源引进,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促进“强链”,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加强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4、瞭望丨是物流通道也是产业融合走廊

新华社  时间:2023-01-28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为起点,以新加坡为终点,纵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跨国经济走廊。

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和中老铁路的建设,从中国西部腹地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正成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又一纽带。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带来了物流链的不断扩容、产业链的双向互动,更促进了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加速形成。

织密交通网络“神经末梢”

变身开放前沿

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密切相关。这条大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利用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一路向南,经广西北部湾出海通达世界各地,相较于走长江航道出海转运东盟等地,新通道大幅缩短了运距,出海物流时间最长可压缩25天。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我国与东盟唯一陆海相连的省区,广西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8年以来,通过采取超常规举措,广西推动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到2021年底,仅高速公路新开工里程就达5300多公里,超过此前几十年的总和。多条高速公路直通港口和边境口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陈鸿起说。

依托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部湾港口设施也逐渐完善。据统计,目前北部湾港拥有生产性泊位27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03个,比2018年多了20余个。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间经北部湾港串联起的铁海联运主干线,由2017年的1条扩容至13条,并实现了主要港区进港铁路全覆盖。

与此同时,铁海关键枢纽也正在做强。钦州中心站是广西打通铁海联运“最后一公里”的标志性项目。2019年6月,钦州港东站一期扩能改造项目的港口作业区投入使用。同一时间,钦州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年装卸能力大幅提升。

在云南,面向中南半岛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昆明和万象之间,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现在,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起点站昆明市王家营西站愈发热闹,每天都有往来于昆明与万象之间的列车在此装卸货物。中铁联集昆明分公司副总经理徐超说:“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让中老两国间物流运输变得快捷,成本可控,备受货主青睐。”

自2021年8月试运行成功以来,以临沧为主要节点城市的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取得关键性进展。依托这条通道,我国西部可经缅甸出海口联通欧洲、非洲、中东及南亚各国,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将大幅缩短。

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是指环印度洋-缅甸仰光港-孟定清水河口岸-临沧火车站-中国各地的物流通道。目前,国内已有重庆、四川成都及德阳等地的多批次货物借力该通道从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随后班列装载原材料、农产品等入境,从而实现了该条国际物流通道的重箱双向互运、境内外产业联动和供需互补。

与此同时,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在不断推进。2017年底,经中越双方铁路部门商定后,开行了云南开远至越南海防的滇越米轨国际货运班列,迎来了合作共赢的新使命。滇越米轨国际货运班列采取固定装车地点、运行线路、列车车次、到发时间、运输价格的“五定班列”方式,拓宽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商路。

物流网络扩容立体式

发展激活经济引擎

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物流大通道功能日益显现。跨境铁路、公路、航空等构成的立体式物流网络扩容,不仅为中国和东盟提供了便捷的贸易通道,还辐射到世界其他地区,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方向,目前国内25个省区市开行了中老铁路跨境货运列车,运输货物的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1200多种。跨境货物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货品日趋丰富,折射出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货运部副主任缪应优介绍,为提高中老铁路货运品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和老中铁路公司还推出了货运产品“澜湄快线”,从昆明至万象仅需26小时,较普通国际货物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压缩。

昊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扎根老挝已有十余年,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物流网络扩容深有体会。“受益于中老铁路开通,我们成功由陆路物流企业转型为多元化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成倍增长,公司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公司董事长王立俊介绍,“公铁联运”“一站式通关”等现代物流,在提高货物运输时效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上海仁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负责人杨杰说:“随着中老铁路货运的发展,我们对拓展东南亚市场更有信心了。”

广西方向,走进南宁国际铁路港,可以看到满载机械配件等货物的中越跨境班列正在办理通关手续,班列货物可直达越南河内,进入东盟市场。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节点枢纽,南宁国际铁路港已累计开行10条路线,辐射东南亚、欧洲等地区。2022年1~11月,中越跨境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共开行2050列,同比增长19.9%。其中,中国南宁-越南河内跨境集装箱班列共开行253列。

2021年底,南宁国际铁路港电商物流区、农产品加工区两大功能区相继完成招商和交付使用,吸引了顺丰速运等一批企业进驻。“企业进驻后,两个功能区将致力于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最大物流分拨中心和精米加工基地。”广西宁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坚强介绍,借助新通道建设带来的机遇,南宁国际铁路港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助力“港-产-城”一体化联动。

大通道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催生大商机。伴随着越来越多依托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项目由规划图变为施工图,区域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机遇。

从宁夏启运的枸杞原浆搭乘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向南抵达广西北部湾港,再经海运出口到加拿大,比传统江海联运线路节约了30多天。

不只是宁夏枸杞原浆,位于重庆解放碑商圈的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内,甘肃百合、新疆坚果、贵州茶叶等特色商品,也整装待发。

“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产品,沿着这条快捷的新通道走向世界,正在成为当地外贸新的增长点。”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渝培说。

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和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也为沿线国家(地区)拓展出发展新机遇:泰国糯米、马来西亚榴莲、越南巴沙鱼、柬埔寨香蕉等东南亚特色产品更为便捷地进入了中国市场。

产业链双向互动

集聚效应释放强劲动力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既是物流通道,也是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

在广西钦州,总投资约24亿元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成为“飞地经济”关键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冷链物流基地项目也已签约落户。四川港投新通道物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淼说,在广西投资建设冷链物流网前线节点,意在依托临港区位,助力川货出川出海,实现与广西强强合作,共同提升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联动性。

抓住发展机遇的不仅是沿线省份,还有境外国家和地区。

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双园”开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对方互设产业园区的先河,也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

中马钦州产业园于2012年4月启动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于2013年2月正式开园。目前,钦州产业园总开发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签约落户项目超过200个,协议投资超过1900亿元人民币。关丹产业园开发面积达9平方公里,协议投资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为马来西亚创造就业岗位近两万个,带动关丹港每年新增吞吐量1000万吨。

“我2015年底刚到印度尼西亚时,园区一期开发销售土地面积不到一半,进驻企业只有30家左右。如今我们的入园企业已接近60家,园区的二期也正在开发。”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明说。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从2011年7月首家企业入驻,到如今已形成以汽车配件、建材、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和包装印刷等产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

由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的上汽通用五菱是较早走出去的中国汽车企业之一。2017年7月,投资7亿美元、占地60公顷的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成投入运营。

如今,在印尼西爪哇省班加西县的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生产车间内,新能源汽车Air ev的生产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Air ev是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生产的首款电动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品牌与传播运营经理王蒲林说,上汽通用五菱进入印尼市场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五菱把在中国积累的车联网、智能语音、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在印尼实现了本地化应用,并推动上游的10多家关键部件供应商共同进驻印尼,带动下游140多个经销商网点,为印尼创造约8000个工作岗位。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在印尼的汽车销量已经超过8.8万台。

与此类似的还有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工2019年投资设立柳工印尼公司。2020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产品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0%。”柳工印尼公司总经理林龙说,柳工在印尼走本地化发展道路,公司包括财务、人事、营销等核心岗位在内的80%以上的员工是本地人。公司还和本地的职业院校合作培养售后服务工程师、操作员等工程机械领域人才,持续提升本地化服务的技术水平。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日趋完善,为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合作提供了基础保障。它不仅高度契合我国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发展需求,更为区域经济创造了发展新机遇。

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说,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加强的不仅仅是中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往来,还将增强东盟与中亚、欧洲的互通。这意味着我国西北地区也将进一步提升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西部地区全方位发展和开放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5、高瑞科技深入区块链领域,服务于各个行业

中华经济发展网  时间:2023-01-27

高瑞科技依托于区块链还有人工智能等创新优势,促进生产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区块链是目前经济时代中尤为关键的底层技术之一,可以将数字经济治理系统进行完善,由此看来,区块链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区块链的应用市场需要持续性发展。有专家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将业务的操作时间缩短、数据可以实现共享等。高瑞科技在区块链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今后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高瑞科技区块链技术非常显著,其特征具备不可伪造、不可随意更改和透明化,在金融资产的结算与数据防伪服务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正因其独特的使用特征,让这项区块链技术渗透于各行各业中,其中就包括金融、物流、城市管理等。

拿金融行业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数字化。高瑞科技是一家发展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以及数字科技等区域,致力于发展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希望可以为广大企业和用户提供全面、安全性高、风险系数小的专业性服务。高瑞科技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为企业制定一整套网络数据分析,包含统计客户行为习惯数据并进行系统分析。除此还能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对于数据质量评估也可以进行技术专业的技术指导。

高瑞科技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可以将网络中的信息完成全面的传输,而且对于信息是否真实也能进行核验。高瑞科技找准了发展契机,积极将社会中招聘金融与科技专业的优秀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为集团服务,还能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新鲜血液,使企业的人员互相学习更好的技术,对于一些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快一步。与此同时,高瑞科技在竞争如此之大的社会中,不断进行企业合作与技术支持。高瑞科技拥有丰富的发展前景,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中,不断将业务范围进行扩大。运用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和优秀的企业进行学习合作。为了形成更好的区块链技术,不断提高金融科技产品在设计与开放中的专业水平。

高瑞科技在区块链方面,可以将零信任基础的数据交换完成,看似不可相信,但是高瑞科技做到了,其原因是区块链技术可以进行互相公开、与网络节点互相合作。在我国,许多领域都会涉及区块链,密码的生成、身份认证以及密钥的分布都离不开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整个互联网的个人信息安全性能提高。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区块链和其他新信息技术相结合,信任价值得到了提升,帮助信任科技打好基础。有关数据表明,信任科技的目标就是创建数字化信任基础设备。高瑞科技不断充电,为了更好的服务与企业与用户。

6、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青年网:2023-01-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牢牢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是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就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引领作用,不断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把握新机遇、塑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系统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信息化数字化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性、引领性作用,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顺应信息革命潮流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创新性、渗透性、辐射带动性日益凸显,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引发新变革、创造新机遇,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把握信息时代新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高度,切实增强“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战略主动权。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大国均把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 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场大变局中,数字技术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领域成为大国竞争的最前沿和新赛场。面对新的战略环境,只有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带动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关键“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主体融合、优化产业组织模式、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以信息化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助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我国是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区域、城乡、群体、行业间数字化发展还不平衡,数据要素价值尚未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普惠化还需提升,数字公共服务广度深度有待拓展,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问题仍然突出,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构筑人民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深化数字便民惠民,完善数字治理规则,让亿万人民共享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成果。

二、充分认识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显著成就,切实增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信心决心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不懈奋斗,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加快推进,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球领先,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信息化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赋能作用更加显著,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立足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信息技术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新时代十年,我国信息领域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以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云服务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产业体系快速发展,部分领域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集成电路领域,2021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为同期全球增速3倍。长三角、京津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等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形成覆盖计算、存储、通信、功率、接口等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高端芯片形成一定自给能力。在基础软件领域,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国产操作系统在重点行业及消费领域替代步伐加快,数据库、工业软件取得长足进步,开源社区初步形成自主演进能力。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以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整机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在新兴市场领域,云计算产业规模近10年平均增速超30%,2021年达3229亿元,同比增长54.4%,阿里、腾讯、华为3家企业进入全球前6位,全球市场占比已达17%。

着眼泛在普及,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新跃升。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坚实底座。新时代十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量级跃升。全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千兆光网已通达全国所有城市地区,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移动通信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和移动物联网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网络质量达到甚至优于发达国家水平。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申请分配地址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活跃用户数达7.18亿。服务化网络架构、统一空口架构、极化码、大规模天线等多项技术进入5G国际标准,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近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居全球领先水平。

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新亮点。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新时代十年,我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数字经济规模全球领先。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1.6%提升至39.8%。数字产业发展量质齐升。2012年至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6%,2021年利润总额达到1.2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从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增长2.8倍。2021年,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营收达1.61万亿元,同比增长9.89%。数字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手机、彩电、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性能持续升级,国内多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全柔性AMOLED面板批量出货,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产品全球首发。行业数字化应用亮点纷呈。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已超过1万张,应用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网络、平台、安全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聚焦便民惠民,信息化服务迈上新台阶。增进人民福祉是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十年,我国信息化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大幅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网络服务加速普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相比2012年增长了86%,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高到74.4%。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100%,远程医疗区县覆盖率超过90%。网络扶贫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居民。数字政务效能显著增强。我国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体上线,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总使用量超过620亿次,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一半以上,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数字抗疫成效明显。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字技术应用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能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奋力开拓新时代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

当前,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整体布局,狠抓工作落实,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新成效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自立自强,加快核心技术体系化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着力优化顶层设计,面向感知、传输、计算、芯片、软件等技术领域,开展信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体系化布局,以体系化优势弥补单点弱势。着力补齐技术短板,重点推进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着力发挥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跨层资源整合,构建内生协同、内外联动的自主产业生态,提高国际竞争力。着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聚资源要素,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力,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结合,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信息领域技术、产业、标准和规则影响力。

坚持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各类设施协调发展,推进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化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塑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立完善算网调度机制,促进算力互补和协同联动,适度超前部署6G愿景需求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星地融合技术攻关。加强应用牵引和场景驱动,加快推动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政务、金融、交通、能源、电力等行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坚持融合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培育壮大数字产业生态,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和基础软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东中西部探索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硬,健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动参与数字经济国际治理,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坚持协同转型,加快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大力推广数字化绿色生产方式,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广泛使用,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绿色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普及数字化绿色生活方式,推进远程办公、在线会议、公共出行、绿色消费的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着力提升数字化绿色环境治理能力,优化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更好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坚持普惠共享,大力提高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以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强化制度规则创新,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不断提高“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水平。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运用数字技术扩大服务供给、优化供需匹配,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发展数字健康,优化数字社保、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着力弥合“数字鸿沟”,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5G、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普及,提升欠发达地区网络服务能力,加强服务应用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让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强化数据安全防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有力维护网民合法权益。

7、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准确理解双碳目标的深刻影响和内涵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1-28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碳达峰的深远影响和碳中和的真正内涵,全面把握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合理引导更多人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并提供有效支持。

碳达峰:年排放量达到最大峰值后不再增长

所谓碳达峰,是指在某个确定的年份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处于增长阶段,而在该年份到达的时间点上,年排放量达到最大峰值后不再增长。

从当前日趋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看,显然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大于年吸收量。当然,这里的排放主要指由人类活动产生,吸收仍然基本依赖自然界。随着碳中和等知识的普及和相关约束,人类有意识的吸收将逐年增加。在碳达峰年到来前,年排放量仍在逐年增大——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每年吸收不了的二氧化碳剩余量一直处于递增阶段,达峰年当年达到峰值。

我国定为2030年前达峰,意味着那些主要依靠产生温室气体释放能量的经济发展类型,要在时间受限的夹缝中,努力完成尚未完全实现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建设任务,既要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的原则,又要科学合理地体现大国担当。

那么,碳达峰年以及此前累积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到底有多少呢?理论上,应该是从出现未被吸收的剩余年开始,直到达峰年间各个年度的剩余量总和。如果用二维图像(表一)——年剩余量变化曲线来描述,其中,纵轴表示年度剩余量,横轴表示年份(从1850年工业革命出现剩余量开始),那么年度剩余量变化曲线与年份坐标轴围合所形成的面积,就表示总剩余量。可以看出,年份越长、峰年峰值越高,由年度剩余量变化曲线与横坐标所围合形成的总剩余量面积就越大,累积的温室气体总量就越多,温室效应后果就越严重,吸收任务也就越大。

碳中和:通过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定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符合《巴黎协定》中“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人为排放与清除之间的平衡”的规定时间要求,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碳中和,不像碳达峰那样宏观,而是微观到每个排放单位或个人,而且它只表示履行碳排放义务的个体,在中和年的排放量与自身贡献的吸收量相等,并未包括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与已累积的二氧化碳量及既有的温室效应等宏观问题无关。

很明显,碳中和年之前的各年排放量都大于吸收量,即从最大剩余量的达峰年开始,每年未被吸收的剩余量逐年减少,直到剩余量为零的中和年,但历年的总累积量仍然在持续增加。如果继续在上述二维图像(表一)上标注,那么从达峰年的年最大剩余量开始,曲线逐年下降,直到降为中和年的零剩余量,而下降曲线与年份长度所形成的面积,则表示从达峰年到中和年所经历各年的碳剩余量总和。

如果达峰年到中和年间的曲线下降平缓,则表示年降低排放量小、强度弱,但周期拉长、总剩余量积累多,温室效应影响更加持久强烈;如果曲线陡降,则表示年降低排放量大、强度强,但周期缩短、总剩余量积累少,温室效应影响时间缩短、强度减弱。

就上升段和下降段的趋势总体来看,年份时间越长、峰年峰值越高,由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所围成的区域面积就越大,积累的温室气体总量就越多,温室效应后果就越严重。由此,必然导致平衡排放与吸收的难度,以及完成吸收任务的困难加大,时间拉长。

上升曲线部分总体平缓,是因为前期无认识而行动不自觉,经历年份长,最终由国家硬性确定最高点;下降曲线部分基本陡峭,是因为后期对行动有所认识,且同样由国家确定中和

零点,经历的年份较短。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误解与挑战

可见,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基础和必由之路。作为峰值高度和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碳达峰的时间早晚和峰值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的开始、难度和时长。对于碳达峰年前的几年,绝不能理解为“要抓住时机大干快上,狠狠发展大量排放”,而要谨慎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能降(能耗)就降、能减(排放)就减、能吸收(二氧化碳)就吸收,尽量降低峰值高度。

正因为如此,在没有年剩余量积累的碳中和年当年,温室气体累积量最大、浓度最高、温室效应最强。此时,地球的最大危机才开始全面显现,极端天气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都可能更多更强且难以预测,毕竟地球生态系统的连锁效应具有严重滞后性。但温室效应的转折也由此发生,由于年剩余量为零,累积不再增加,且随着吸收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下降,温室效应也相应减弱。所以,碳中和年也是温室效应达到最大而即将减弱的起始年。

碳中和之后,人类需继续忍受极端气候危害,因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仍然很高,距离恢复到工业革命前、《京都议定书》追求的1990年,或者我国以2005年为基准对比的浓度,还十分遥远。目前,实现碳达峰的国家或者城市不少,但尚未有一地实现碳中和。足见,实现碳中和并非易事,恢复大气温室气体的理想浓度任重道远。

双碳战略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吸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实践的综合反映。只有看清碳达峰的深远影响,理解碳中和的真正内涵,才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发自内心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实。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些无一不是综合降低碳达峰年峰值的理念体现。

在具体部署上:一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顶层设计出发,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因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开展情况均与涉二氧化碳排放产业密切关联;二是从污染治理的排放端着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吸收端入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四是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资源约束切入,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中。

上述部署,目的就是降低峰值高度的决定性作用,减轻碳中和的目标难度。

总之,能否准确理解和清晰把握双碳战略目标的科学性和重大意义,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决定我国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从而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8、智慧物流让葡萄“抢鲜”上市

农民日报  时间:2023-01-28

葡萄是浙江省浦江县的农业第一产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近7万亩,拥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560家、种植户1万家,带动当地就业人口10万余人。

然而,由于葡萄皮薄易破,保鲜储藏和冷链运输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当地,不仅影响着葡萄货架期,还不利于市场打造与品牌建设。

如何降低损耗和流通成本?如何才能更好衔接小农户和大市场?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近年来,浦江邮政管理局、农业农村局、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户代表等多方通过组建葡萄共富联盟,广泛开展葡萄产、运、储、销全链条管理调研,分析存在的销路、运输、保鲜等方面问题,发挥各自特长形成攻坚合力,从销、储、运、保等多方位提供链条式服务,有效破解了以往愁运输、愁销路、愁保鲜等多愁困境。

流通更快 葡萄“抢鲜”登市场

城市居民如何才能吃到新鲜又实惠的生鲜农产品(5.560, 0.06, 1.09%)?实现运输环节降费提速是主要可行思路。为解决葡萄运输费用贵、用时久的难题,浦江邮政管理局联合县供销社合作建成葡萄智慧物流中心。由此,浦江葡萄寄递实现了由“散”到“集”的转变。

集中管理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全县葡萄种植示范基地、主要种植专业区布设20余个揽收点,组织10余辆专趟揽收车每日揽收两个频次,把散装葡萄集中在配备冷冻库、保鲜库以及有6000件/小时处理能力的分拣设备,有7000箱/天的包装设备的葡萄智慧物流中心集中处理。经过资源统筹后,每件寄递费用能下降10元左右,每年能节省400余万元,保鲜期短、邮寄成本高的葡萄销售瓶颈从此迎刃而解。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环节,发展冷链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浦江通过配备冷链配送车辆、冷冻库、保险库,形成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打通对国内主要节点城市的冷链物流通道。通过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如今葡萄冷链运输率达到98%,流通环节葡萄腐损率大大下降,让优质葡萄远销全国。

2022年,浦江全县葡萄产业产值近1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葡萄寄递量达30万件,销售单价从2021年的5-6元/斤提升到2022年的7-8元/斤,同比增长33%以上,亩均增收约9000元。葡萄寄递时效从原“次日达”提高到“当日达”,破损率从6%下降到1%,包装成本下降50%。

销路更广 葡萄从此不愁卖

这两年,葡萄种植大户郑战宝发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我有6年种植经验,53亩地,以前种葡萄是靠天吃饭,现在有邮政保姆式的服务,农场的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长更加稳定了。”

郑战宝坦言,之前销售葡萄主要靠收购商,自从入驻邮政分销系统后,依托邮政线上线下(29.600, 0.38, 1.30%)的销售渠道和运输专线,农场经营户的产品就会在邮政全网进行销售。去除多个中间商赚差价后,收购价自然也提高了许多。“2021年总收入可以达到100万元左右,2022年的收入最起码要到150万元。”郑战宝兴奋地说。

郑战宝的底气来自背后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浦江邮政通过精准对接特色基地,组织走访全县重点葡萄种植大户、种植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了解果农需求情况,发挥寄递渠道资源优势,与新媒体、直播带货以及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电商助农活动”,协助引进一批专业葡萄电商,打造基于寄递、延伸至产销两端的一站式方案。

同时,依托顺丰“大当家”、邮政“邮乐网、邮乐小店、极速鲜”商城等寄递企业自有电商平台,推出万人拼团、万单项目实行“集订分送”销售,打造“线上销售+线下寄递”的服务模式,有效扩大销售半径,实现“全国买、全国卖”销售互通。

物流更畅 搭建寄递“高速路”

一大早,葡萄种植户孙有成便运着一车葡萄来到浦江县黄都村邮政揽收点。在他出发之前,在外地的儿子早已在葡萄智慧寄递平台上填好邮寄资料,葡萄刚卸下便可打单寄出。“儿子一直在外地,我们年纪大了不懂上网,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负责采摘,儿子负责销售,这下葡萄更不愁卖了。”孙有成笑着说。

浦江邮政管理局局长于春城告诉记者,建设葡萄智慧寄递平台的初衷主要是为加强采运信息化管理,以葡萄销售做到“早上采摘、晚上上桌”为目标,打造集订单导入、系统下单、产品揽收、冷链直运、落地配送的全链条可追溯全流程服务,为浦江葡萄产、供、销一体化搭建了“智慧寄递”桥梁。

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更加顺畅的前提。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葡萄送达客户手中,浦江县同样在强化物流基础网络建设上下足功夫。围绕“两中心一站点”的工作思路,建设高效便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如今,浦江已建成县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快递共配中心12个、行政村物流服务点227个,实现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快递车辆直接开到农户家门口,实现无缝对接运输网络,让农户种了不愁销,销了更不愁运。

9、2023年,跨境电商有哪些新机会

电商报  时间:2023-01-25

有优胜者就会有落后者,跨境电商也不例外。

2022年,SHEIN以2.29亿的下载量,成为全年下载量最大的购物应用程序。

在最近两次排名中,SHEIN力压亚马逊,登上排行榜榜首,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数据显示,在欧美市场的快时尚领域,2020年SHEIN的市场份额仅仅只有7%,而2021年却攀升到了30%。

营收方面,SHEIN也是一骑绝尘,连续八年营收实现超过100%的增长。

目前,SHEIN的日活跃用户已超2200万,同比增长175%,日下载量同比增长239.8%,市场份额超过50%。

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2022年,除了SHEIN,其他电商平台的表现并不理想。

首先是阿里巴巴,2021年10月,阿里推出了跨境电商独立站allyLikes,被外界认为是在对标SHEIN,并引起了一番热议。

一年后,allyLikes在 Google Play 的月均下载量达到 6.8 万次,作为一个新平台,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算是可圈可点。

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allyLikes的表现并不突出。

数据显示,2022年11月,allyLikes官网的访问量仅为2.44万次,而在2022年5月,SHEIN的官网访问量就达到了1.69亿次。

显然,allyLikes根本不是SHEIN的对手。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allyLikes一项业务表现不佳,并不能代表什么。

但事实上,阿里整个跨境电商板块的表现都很平淡。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阿里国际商业零售业务(含Lazada、速卖通、Trendyol及Daraz)的营收为98.87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季度,营收为105.24亿元,同比下降3%;第三季度,营收为157.47亿元,同比增长4%。

很明显,自2022年以来,该业务板块的营收忽上忽下,并不稳定,即便是增速也普遍为个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阿里先在西班牙推出了电商平台Miravia,而后又投资了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设物流枢纽和数据中心。

显然,在电商出海赛道中,阿里可谓是下定了决心。

另一边,字节跳动也是动作频频。

2021年4月,TikTok率先在英国上线了TikTok shop功能,并开展直播带货业务。

同年11月,Dmonstudio跨境独立站营业,对标SHEIN。

几乎与此同时,Fanno购物APP上线,直接叫板亚马逊。

不过,到了2022年2月,Dmonstudio在上线3个月后突然宣布关停。

5月,运营仅半年的Fanno被曝关停,项目组解散。

此时,字节跳动又因TikTok的英国业务未达预期,推迟了直播带货模式在欧美的扩张计划。

不过,去年10月,字节又推出主打快时尚品类的独立站If Yooou,再度尝试复刻SHEIN。

另外,京东方面,在2022年11月底,其宣布裁撤东南亚业务线,预计在今年第一季度将泰国、印尼两大站点关闭,同时欧洲也可能只是保留荷兰的部分业务。

除了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京东外,拼多多推出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同时上线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海外市场,开始全力押注出海赛道。

自9月1日上线以来,Temu通过“0元入驻”的政策和超低的价格,上线10天,便在Google Play获得了超过1万次的下载量。

总的来看,SHEIN的崛起,让我国电商巨头看到了海外市场的潜力。

目前竞争格局未定,哪怕前路艰险,他们也不可能停下脚步。

跨境电商的入局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我国电商平台该如何破局?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跨境电商平台的主要困境。

一说到这个,必然会想到物流,毕竟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发展。

以SHEIN为例,其在国内拥有的强大供应链能力,可以保证其上新频次和商品供给。

但是在海外,SHEIN需要依赖于UPS、DHL、FedEX、USPS等第三方快递的服务,难以保证成本和效率。

也是因此,末端配送也成为了SHEIN急需跨越的一道坎。

再以亚马逊为例,其能够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商平台,完全离不开它那强大的物流体系。

2013年,亚马逊开始自建物流;2014年,亚马逊通过建设仓库和车队,完善运输网络;2020年,亚马逊进军航空货运业务。

2022年8月,亚马逊计划在纽约西部建设一个配送中心,以提高配送时效。

截至2022年9月,亚马逊在美国运营的物流仓库设施仍多达1254个,在全球范围内有2297个,航空货运飞机预计在2022年底超过100架。

为了追赶亚马逊物流的步伐,SHEIN也开始自建物流体系,提升消费体验。

2022年4月,SHEIN开设了首个美国配送中心,并计划在美国建立三个大型配送中心,实现三到四天内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手中。

同年8月,南航物流与SHEIN签订合作战略,持续加强物流与供应链的支持与协作。

去年9月,SHEIN宣布将在波兰开设一个大型物流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中欧及东欧的物流系统。

同时,SHEIN也开始加快海外仓的搭建,宣布在加拿大开设了新的配送仓库。

目前,SHEIN在全球已拥有200多家物流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佛山、南沙、比利时、美东、美西、印度6大物流中心。

从亚马逊和SHEIN的物流布局来看,物流绝对是当下跨境电商破局的关键。

不过,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竞争加剧,海外物流逐渐内卷,针对配送时效、价格和服务,也产生了许多要求。

2023年,物流必定是跨境电商竞争的一大亮点。

除了物流之外,下沉市场是我国电商平台出海的另一个突破点。

众所周知,拼多多是国内下沉市场的“霸主”。

而在海外,Temu的价格比主打下沉市场的SHEIN还要低上不少。

自上线以来,Temu推出了新人购、注册七折券、新用户包邮、全站无门槛折扣等,还将国内拼多多的拉人砍价策略,换壳成“ReferralBonus”(推荐奖金),进行拉新。

从它的目标人群、定价、品类等方面,也能看出,Temu主攻的就是下沉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从电商渗透率来看,我国电商的渗透率最高,达到37%,而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的电商渗透率分别为11%和10%。

显然,欧美市场是跨境电商平台的必争之地。

而亚马逊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海外电商平台,它主打的是中端市场,下沉市场在欧美的竞争并不激烈。

换句话说,欧美下沉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选择这个方向进击,有着无限的想象力。

不过,随着下沉市场的逐渐成熟化,消费行为走向理智化,商品质量也成为了重要的购物考量。

这就意味着,从下沉市场入手的电商平台,必须保证良好的商品质量,供应链的要求也会更严格。

此外,传统线下零售商开始发力,沃尔玛、Cosco等零售商的线上销售平台,增长非常迅猛。

2020年第二季度,沃尔玛美国区的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97%。

2022年第二季度,沃尔玛美国区的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2%,虽然增长有所放缓,但整体来看,消费者对本土电商平台的热情依旧。

换句话说,我国电商平台要想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难度不小。

总之,无论是海外电商平台,还是国内电商平台,都在拼命抢夺欧美消费者,加速布局全球电商市场。

2023年,也许会有许多跨境电商平台因水土不服而退出这场战争,但是,假如他们抓住了物流和下沉市场两个突围关键,或许很快就会迎来花开那一天。

10、为什么我们认为区块链不仅仅是数字资产背后的技术?

链集市   时间:2023-01-25

如今,区块链技术似乎无处不在。从新的数字资产行业,到区块链在信息传输中的潜在用途,区块链技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使得商业领袖、行业和监管机构有必要更好的了解该技术及其具有前景的应用。

虽然当前区块链技术尚未实现我们之前所预期的被主流大范围的采纳,但它具备推动重大数字转型变革的能力,并在整个商业领域创造了新的机会,从银行和金融到基础设施和医疗保健。

简单点说,区块链是一种按时间顺序公开记录交易的分布式账本。它的数据库不存储在任何一个位置,相反它是通过网络共享的。这允许用户高度控制信息和交易透明度。

不幸的是,关于区块链的讨论有太多过热的言论,有些支持者将其定位为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困难的良方,有些批评者诋毁它,认为它和某些骗局相关联,以至于用户很难将事实和局限性分开。

当我们在网络上搜索区块链时,往往会得到Crypto、BTC、分类账本和代币等结果,让想要了解区块链技术的人感到越来越困惑。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数字媒体咨询公司Vorhaus Advisors对2,000多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只有四分之一 (25%) 的美国成年人知道区块链是什么。同一项研究还显示三分之二(62%)的人表示区块链与Crypto相同,48% 的人表示区块链与BTC相同。

由于区块链在数字资产领域被讨论的比较多,人们不了解它如何被采用以及它有什么作用。

这让大家在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感到恐惧,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深深的怀疑。

然而,当我们真正理解区块链技术,我们会发现技术被工业和政府几乎所有领域所采纳,并且不仅仅对业务产生了影响,还从某种角度上影响了政策。

区块链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和个人传输商品和信息的方式,而其中一些转变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任何交易需要永久记录和多方信任的行业都可能从区块链中受益。此外,它可以显着简化需要会计分类账的纸张密集型行业。

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三个真实世界的区块链用例,这些用例真正让我们明白它的适应性、普遍性和变革性。

金融与银行

没有哪个行业比金融和银行业更需要区块链技术,这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一个完全由交易驱动的行业。

举个例子,银行需要签发确保供应商在付款人无法付款的情况下就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获得付款的保函,区块链可以将传统的保函转变为完全无纸化、数字化和透明的流程,有助于消除欺诈和伪造的影响。

区块链还可以帮助处理 KYC请求。德勤的研究指出,“基于区块链的表单不仅可以消除执行 KYC 检查的重复工作,分类账还可以帮助将更新的客户信息进行Crypto并实时的分发给所有银行。”

重塑医疗保健

由于疫情,以虚拟或数据驱动的远程医疗和其他医疗的相关实践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重要的一部分。区块链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改变了其提供服务的方式,并重塑了医生的能力和工具的未来。

患者电子健康记录 (EHR) 的共享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低效和重复的问题。患者往往需要多次要求一位医生与另一位医生共享患者身体健康记录,不得不在每次就诊时填写相同的纸质表格,而区块链在相关层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畜牧业

畜牧业是区块链技术颠覆的另一个成熟行业。

将验证牛的健康、年龄、位置和疫苗接种的记录登记上链,可以为行业带来可追溯性和透明度,让生产者可以实时追踪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库存管理、健康管理和原产地验证。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进入这个领域。

正如这三个示例所示,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Crypto。事实上,它可能是转变整个行业低效流程的关键。

11、再获全球航运领域突破!中国最大海运企业布局多个供应链金融平台

掌链  时间:2023-01-20

1月3日,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特运宣布其成功为客户签发了首张电子提单,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提单在全球航运非集装箱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直以来,非集装箱领域面临着航运单票货量货值较大、运输周期较长、全球产业链经营复杂等问题。

中远海运特运针对客户业务场景进行了电子提单全生命周期设计,开发了签发、流转、背书、改单、换单、转纸质提单等多项功能,对于提高产业链数字化,拓展全球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重要作用。

除中远海运特运外,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方面,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发展股份,在2021年打造的基于区块链技术Panda链一站式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

作为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远海运集团以航运、港口、物流等为基础和核心产业,以航运金融、装备制造、增值服务、数字化创新为赋能和增值产业,构建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这其中,产业金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远海运旗下多个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

1、“远海易融”供应链金融线上融资平台

据了解,2016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由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和中国海运总公司重组成立。

目前,信息显示,其在全球投资码头达57个,集装箱码头50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1.32亿TEU,居世界第一;

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830万吨,居世界第一;

形成了航运、码头、物流、航运金融、修造船等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结构体系。

围绕中远海运集团内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2019年5月,中远海运正式发布了供应链金融线上融资平台—“远海易融”,该平台基于上游供应商对集团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形成可持有、拆分、流转、融资的数字债权凭证,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

“远海易融”由中远海运小贷运营。中远海运小贷是中远海运发展、上海泛亚航运等集团内核心企业于2018年共同发起、专注于航运物流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可为集团物流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应收帐款质押、库存融资和流动资金支持等金融产品服务。

2、Panda链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2021年7月,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Panda链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开启了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该平台以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核心,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而成,利用科技金融数字化手段,不仅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而且有助于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

中远海运发展作为中远海运集团专门从事航运物流产融服务的公司,围绕综合物流产业主线,以航运租赁、集装箱租赁及集装箱制造业务为核心,以拓展航运物流产融服务为辅助,实现产融投一体化发展。

这是中远海运集团航运金融产业的重要布局之一,除中远海运发展外,中远海运集团航运金融产业集群还包括中远海运投资、中远海运财务及中远海运自保等多个业务主体。

2021年10月“Panda链”与交通银行落地首单银行融资业务,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成为全国首家与“Panda链”平台合作并实现放款的银行。

3、多个金融服务资质加持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中远海运发展不断突破。中远海运发展业绩报告显示,其利用公司商业保理、小额贷款、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保险经纪等多渠道服务资质,落实数字化转型,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线上平台,打造综合供应链优势。

信息显示,其在商业保理业务上,于2021年12月,中远海运发展旗下的海发宝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远海商业保理(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00000万元。

此外,中远海运发展旗下的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时成立了海汇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远海发营收约189.6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7.17亿元。在其收入构成中,集装箱制造、航运及相关产业租赁占比较大。

二、中远海运物流金融部署

作为中远海运集团内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中远海运物流在中国境内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拥有600多个销售和服务网点。

依托数字化驱动,中远海运物流在传统航运业务基础上,实现产业链服务端到端全覆盖,通过综合货运、仓干配物流、产业物流地产、工程物流、口岸公共服务形成立体层面的全程物流与供应链综合客户服务体系。

在物流供应链金融方面,中远海运物流围绕核心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需求,基于采购供应与物流全过程的风险把控,通过采购、分销、全程物流及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形态,提供供应链(金融)管理一体化综合服务。

2022年11月由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共同发起的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启动,围绕大宗商品数据管理、区块链仓单服务、市场信息发布三大领域,可为全国范围内大宗商品仓单提供集中登记、查询服务,打造全国现代化仓单登记及流通体系。

中远海运物流依托自身产业覆盖广泛、物流场景丰富的综合优势,也为推动物流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寻求突破。

12、全球首批!天津港实现全部滚装码头“零碳”运营

物流产品网  时间:2023-01-27

近日,天津港集团所属三个滚装码头公司同时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碳中和评价证书》,成为全球港口首批实现全部“零碳”运营的滚装码头。这标志着天津港集团在“零碳港区”“零碳港口”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天津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推进天津港绿色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以人为本、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的世界一流绿色港口。高标准谋划实施推进港口绿色新能源布局,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为主线,以“零碳码头”“零碳港区”“零碳港口”三步走为目标,加快推进港口能源结构转型,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自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成投产以来,天津港集团持续聚力绿色低碳,突出清洁生产,作为北方最大的汽车进出口口岸,本次通过同时在三个滚装码头协同构建新能源发电系统、全部采用LED节能照明、研发应用智慧化能源监控系统、推广岸电高比例覆盖等手段,成功实现三个滚装码头“零碳”运营,在持续引领世界港口低碳发展上树立“天津样板”。

13、全文发布!江苏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

江苏省政府网站  时间:2023-01-28

近日,江苏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详情如下:

关于推动经济运行

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一)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零售、仓储行业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2023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他行业纳税人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税额的50%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执行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政策措施均需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二)自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三)免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孵化服务增值税,对其自用及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的,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省科技厅)

(四)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12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高端化改造升级、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和融合应用创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安排9.5亿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产业体系,采取定额补助和拨改投相结合的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对认定的化工(危化品)企业高风险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和新技术应用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应急厅)

二、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五)设立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省财政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贴息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增产增效。依托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充分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作用,力争推动银行机构依托企业征信投放中小微企业信用类贷款2500亿元,省财政对服务平台给予适当奖补支持,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方面对相关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法人银行机构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以及小微、双创等专项金融债补充资本金和中长期资金,缓解贷款资本约束,提升信贷投放能力。(责任单位: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六)统筹使用中央贴息资金和省有关专项资金,落实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2.5个百分点的贴息、期限2年。实施支持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更新改造设备优化政策,支持省内各银行以更优惠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重点支持市场化的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项目,引导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部门)

(七)鼓励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引导小微企业贷款继续扩面、增量、降价。对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较好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给予激励资金。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含电影)、交通物流、养老服务等行业企业,加大票据融资支持力度,简化优化贴现手续,降低贴现利率。(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国资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民政厅、省电影局)

(八)支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立健全能担、愿担、敢担的工作机制,专注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其中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不高于1%。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广“小微贷”“苏农贷”等专项贷款产品,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信用再担保公司)

(九)推动金融机构全面落实优化内部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要求,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支持银行机构将再贷款利率下调和LPR下调传导至贷款利率,合理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支持银行机构、支付机构推出特色减费让利举措,健全支付服务减费让利专项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股转系统绿色通道审查机制、全国股转系统与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直联机制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挂牌、上市。(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江苏证监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十)鼓励交通物流、餐饮、零售、文化旅游(含电影)、养老服务、会展等行业主管部门主动与金融机构共享信息,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信用信息等数据,发放更多信用贷款。支持金融机构用好用足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加大交通物流领域贷款投放力度。(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电影局)

三、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十一)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等政策,具体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在各设区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不含生育保险缴费率)和个人缴费率之和基础上,降低1个百分点。允许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备付月份在15个月及以上的地区,根据待遇清单规定,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经批准后可阶段性适当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十二)鼓励订单较多、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季度生产安排。鼓励有条件地区对春节期间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补贴。鼓励企业推行弹性休假,按规定足额支付职工正常薪酬和加班工资。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协同招聘活动,鼓励各地向免费提供职业介绍且成功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放就业服务补助。巩固现有城乡公益性岗位规模,持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落实2023年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5万个以上。(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

(十三)加强与劳务输出地的劳务合作,开展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鼓励员工早日返岗。鼓励各地对2023年1月25日至2月5日期间租用大巴车跨省点对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返岗的企业,给予实际包车费用适当补贴;对2023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首次来苏就业、且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给予交通补助。(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十四)强化水电气生产要素保障,对暂时缴费确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申请审核通过后,欠费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减免在此期间产生的欠费违约金。为10千伏及以下中小微企业全面建设外部电力接入工程,无需用户投资。全省用户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可采用低压接入,对春节前后连续生产有电力增容需求的企业,提供用电绿色通道服务。(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

(十五)阶段性缓缴工程质量保证金,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在建项目在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应缴纳的各类工程质量保证金,自应缴之日起可缓缴一个季度,建设单位不得以扣留工程款等方式收取工程质量保证金。对于缓缴的工程质量保证金,施工单位应在缓缴期满后及时补缴。补缴时可采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函(保险)的方式缴纳,任何单位不得限制或拒绝。(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十六)减半收取住宿餐饮业的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费用。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直属检验检测机构对小微企业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费用减半收取,对省内个体工商户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和特种设备检验费用减半收取。按现行标准的80%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药品再注册费、医疗器械产品变更注册和延续注册费,对水资源费省级部分减按80%收取,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标准下调20%。〔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国防动员办(人防办)、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

五、降低物流成本

(十七)对每月通行次数在30次(含)以上的公路客运班线客车给予ETC通行费八五折优惠,对运政苏通卡货运车辆给予通行费八五折优惠。对进出省内年吞吐量达到200万以上标箱或年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且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的主要集装箱港口(目前符合条件的为太仓港、连云港港、南京港、南通港)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全省所有普通公路收费站、高速公路给予ETC通行费五折优惠,执行期限自2023年4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2023年一季度暂按原优惠政策和范围执行)。对进出省内中欧(亚)班列集装箱主要装车点和集货点的集装箱运输车辆,继续在全省所有普通公路收费站、高速公路全免车辆通行费,执行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十八)鼓励电商和邮政快递企业增加佣金比例、设置跑单奖励,为快递员和外卖骑手购买相应保险、提供必要餐饮保障。安排省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对各地邮政快递业人员发放必要的抗疫物资。(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司法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十九)鼓励各港口企业加强与大型国际班轮公司以及国内航运骨干企业合作,与班轮公司签订长约合同。支持客运枢纽向城市综合体转型,统筹枢纽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打造城市综合体。在保证交通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适度拓展车辆租赁、旅游集散、邮政快递、商务会展、贸易金融、文化休闲、购物餐饮等功能,促进交通与关联消费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对纯电动船舶发展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港口集团)

六、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

(二十)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促消费工作,持续办好苏新消费四季主题系列购物节,省级商务发展资金给予专项支持。继续开展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活动和全省销售竞赛季活动,评出百家优胜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促消费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等。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税务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二十一)安排9000万元省级文旅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数字文旅等项目,促进文旅企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对小微文旅企业支持力度,2023年投放的新项目数量占比不低于30%。继续实施100%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对提供广告和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按应缴费额的50%减征归属地方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电影局、省税务局)

(二十二)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进行公务活动和群团活动时,委托旅行社等文旅企业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预付款比例不低于50%。鼓励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与工会加强合作,将符合条件的旅游民宿、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红色旅游景区等纳入疗休养活动范围,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符合政策的路线和产品。(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总工会、省财政厅)

(二十三)精心办好2023“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持续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乡村旅游节、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支持常州、无锡、连云港、淮安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积极准备入出境旅游稳步有序复苏,及时向境外市场宣传入出境旅游政策,组织文旅企业走出去拓展客源市场,邀请境外旅行商、媒体来江苏踩线采风、对接合作,推出更多适应境外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线路和服务。(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

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二十四)加大对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可由地方政府根据职责权限作出承诺,制定并试行用地承诺制,在地方政府承诺兑现排污总量指标来源、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下,可实施项目环评承诺制审批。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探索采用不可撤销、无条件见索即付保函等方式缴纳竞买保证金。推行工业用地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鼓励国有企业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

(二十五)强化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完善规划承诺制项目用海报批路径,加快用海审批;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用地需求;采取优化定额供给、精简审核程序、简化可研论证等方式,保障项目使用林地。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省重大项目排污总量指标不足部分,可按程序申请省储备库储备的排污总量指标予以解决。优化能耗强度审批流程,时长控制在15个工作日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

(二十六)持续拓宽民间投资行业领域,支持民间投资更多进入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环保以及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体育、养老、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纳入各级重大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建设用地、资金支持以及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便利。(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

(二十七)强化市县重大项目资本金配套,支持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更多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鼓励项目法人和项目投资方积极争取国家结构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权益类、股权类金融工具等,多渠道规范筹措项目资本金。支持公路、铁路、城建等领域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当下调项目资本金比例。(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

八、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二十八)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安排7亿元支持外贸稳中提质工作,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支持企业参加超100个境外线下重点展会,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对出境参展企业展位费给予最高80%的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对企业参展的展品运输、商旅等费用支持力度。搭建江苏优品线上专区,引导外贸企业触网上线、加快提升数字营销能力。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二十九)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出口信用保险持续扩面降费,进一步扩大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降低短期险费率和资信费用,继续实施并优化小微外贸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台统保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保。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对资金周转确有困难的企业,实行保费分期缴纳的便利措施。加大“苏贸贷”融资功能推广力度,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增信保障作用,帮助外贸企业提升融资能力。(责任单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省商务厅、省财政厅、江苏银保监局)

(三十)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支持银行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资金结算服务。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助力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大汇率避险服务有效供给,强化中小微企业、贸易新业态的汇率避险扶持,稳步实施外汇套保奖补等支持措施。保障重要物资产品进口,指导企业扩大应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措施,提高进口农食产品通关效率。(责任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南京海关)

(三十一)发挥跨部门机制专班作用,加强对国家级重点外资项目的调度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层面资源要素保障。梳理排出100个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省级重点外资项目,推动加快建设、投产达效。积极邀请外籍高管来苏开展投资洽谈,并提供更多的工作便利。(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外办等有关部门)

九、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十二)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箱,调整优化限制性政策和土地出让政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认真落实居民个人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完善征收拆迁安置补偿方式,优化商品房价格备案制度。(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十三)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建筑业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推进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政策落地见效。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借款,鼓励商业银行加大配套贷款力度,全力以赴保交楼,切实维护购房者利益。支持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股权融资政策,开展再融资、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支持省内融资担保公司加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江苏证监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十四)指导并督促各地根据国家要求,优化调整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政策,在保障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正常交付的前提下,合理释放监管额度内的资金,促进房地产企业加快资金回笼。(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十、大力支持防疫药品器械生产研发

(三十五)对已完成I、II、III期临床试验的,以及由我省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在我省生产的创新药(药品注册分类为中药1类、化学药1类、生物制品1类),按照不同研发阶段,择优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对进入国家和我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以及对进入上述程序、首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第三类)且在我省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择优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对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额度不超过1亿元。对上述在我省生产的创新产品,省补助比例最高占地方投入的50%。(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药监局)

(三十六)对进入药品特别审批程序、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品,进入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并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防控产品,免征注册费。对一般医疗器械企业产品检验收费减免5%,对小微医疗器械企业产品检验收费减免10%。(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

(三十七)对第二类医疗器械创新注册、应急注册、优先注册等情形,设置便捷通道,开展集中会审、同步核查、优先注册检验。第二类医疗器械延续注册审评、生产许可证延续办理时限分别缩减至30个、10个工作日;有源类、无源类医疗器械检验时限再分别压减10个、15个工作日;药品注册检验时限缩减至45个工作日,需标准复核的时限缩减至70个工作日。对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诊疗方案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的治疗指南中涉及的药品(医用耗材)实施绿色挂网通道,符合阳光挂网政策的,随报随挂,第一时间供医疗机构采购使用。(责任单位:省药监局、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

十一、着力提升医疗保障能力

(三十八)省财政安排资金支持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全方位提升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确保其平稳运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该政策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责任单位: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

(三十九)加大医保对农村地区、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倾斜支持力度,对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参保患者门急诊费用实施专项保障。鼓励基层医疗机构配足医保药品目录内(含临时增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参保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有关的门急诊费用,医保基金支付不设起付线、报销限额,报销比例不低于75%,该政策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责任单位: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

(四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开放互联网首诊服务,医保基金按照线上和线下一致的原则,提供医保移动支付结算服务。患者在异地具备条件的联网医院发生的住院、门急诊费用统一纳入联网直接结算。暂不具备条件的,参保患者可持相关门诊费用票据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人工报销,统一执行参保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患者门急诊专项保障政策。加强口罩、药品等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和组织调拨,保障重点单位和人群医疗物资供应。(责任单位:省医保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

十二、优化提升政府服务

(四十一)综合运用预留份额、价格扣除等举措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加快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全省政府采购一张网。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协助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指导和帮助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持续推行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定涉企轻罚免罚清单,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无明显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处罚或者从轻减轻处罚,被处以罚款但确有经济困难的,可依法申请暂缓或分期缴纳。(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四十二)持续优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推出涉企法律服务清单,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公司律师制度,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民营企业设立公司律师。推动仲裁机构在商会、协会、企业等设立联络点,进一步在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等新经济新业务中推广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法律服务,推广商业秘密在线公证。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动在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为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国际商事法律咨询和国际商事调解等公益性法律服务,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法律服务保障。(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工商联、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贸促会)

以上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未特别注明时限的,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全面贯彻国家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支持市场主体。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加强宣传解读,建立直达服务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省级层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健全政策实施评估机制,调动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积极性,着力推动下沉一级解决存在问题。省政府办公厅将适时就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14、“一带一路”一起闯,新春鸣笛“苏”启航

南京广电   时间:2023-01-26

丝绸古道车马行,绵绵驼队铃声清。近日,春节的喜庆氛围洋溢,中欧班列(江苏号)在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分别鸣笛启程,吹响了兔年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江苏多地兔年首趟中欧班列、中老班列鸣笛启程了。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中国机遇,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 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沿线各国携手同行、共谋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出行方式看,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以江苏兔年首发各类班列为例:苏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从苏州西站鸣笛启程,奔赴俄罗斯莫斯科;同一天,从连云港搭乘西行过境班列从中哈物流基地发出,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站点;徐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从徐州北站驶出,将经满洲里口岸驶往俄罗斯;南京兔年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出发,经磨憨口岸出境,将抵达老挝琅勃拉邦车站……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从货物发送来看,来自江苏本地企业生产的46个标准集装箱化肥等保障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物资,搭乘江苏兔年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南京发出;日韩等国的二手汽车、日用品等货物,从连云港发出的中欧班列启程,总计货值138万美元,货重约600吨;徐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满载着橡胶轮胎、日用百货等徐州本地出口产品出发;无锡接续班列运载着小天鹅干衣机等江苏省内外贸货物……

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公共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沿线经贸合作。以“钢铁驼队”为沿线各国带来的优质产品,不仅助力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商机,也提高了江苏和周边各省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班列搭建的开放合作平台,将各国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进口到中国,也将我国的汽车、机械设备、家居建材等多种商品便捷地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

相较于空运而言,以往海运赶交期或者高附加值的货物只能选择走空运,但是空运运量很有限,而且价格很高。年初即开行,徐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南京发出的首趟中老班列有46个标准集装箱;苏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满载着11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班次稳定、集装箱运输、适合大宗货物集中运输,铁路班列刚好补充了这一点。

显而易见的是,各类班列翻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腾飞的全新篇章,为沿线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更为沿线鱼米之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同走共赢路,共叙山海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列列“钢铁驼队”让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交流更加频繁,贸易更加繁荣。新春即发力,“一带一路”的大美画卷正在鱼米之乡徐徐展开。(苗瑞祥)

15、苏州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

新华日报  时间:2023-01-29

数智时代,创新先行。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为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国家层面目前已陆续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分批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2021年,苏州正式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人工智能试验区”),全面开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据了解,人工智能试验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区,聚合苏州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目前已汇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356家,累计发布应用场景71项,评选标杆项目30个,举办开放对接活动16场,并成功培育15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及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

树立“苏州样本”,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自苏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苏州实际推出了《苏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区,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区域核心竞争优势,瞄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最终形成覆盖全市的“AI+”应用创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倪乾曾表示,当前,园区正以“一区两中心”为建设契机,聚焦产业规模、创新企业、公共平台、创新人才和产业生态,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园区将构建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体系,持续丰富拓展多元应用场景,以更加贴心的营商环境、更加广阔的事业舞台,帮助企业坚定信心、扎根发展、做大做强。

核心区的建设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试验区全方位发展:在政策创新方面,人工智能试验区围绕多元化企业培育、多层次人才供给、多渠道资金投入等方面构建机制,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活力,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在技术攻关方面,依托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大院大所,人工智能试验区积极承接国家战略任务,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关键技术,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在平台建设方面,人工智能试验区加快建设开放自主可控的基础设施和融合创新平台,并布局建设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夯实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在应用示范方面,人工智能试验区围绕“1+3+N”(1项特色:AI+制造;3项重点:AI+文旅、AI+医药、AI+金融;N项示范:AI+交通、政务、环保、教育等方面),持续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在产业集聚方面,人工智能试验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区,强化区域创新联动,通过筹办一系列论坛活动,营造创新生态氛围,完善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起协同发展新格局;在社会实验方面,人工智能试验区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实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和智慧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推进了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建设。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带动下,试验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已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并已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路径,为人工智能赋能大中型地级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园区经验。

彰显“平台价值”,创新中心全方位助力人工智能试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苏州的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赋能平台,于2019年8月,携手华为联合成立了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加速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创新中心始终坚持赋能平台定位,将华为的技术研发、产业整合、AI联合创新、AI应用创新场景孵化、生态体系建设等能力持续输出到苏州工业园区,助力苏州建设成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如今,随着苏州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步伐,人工智能产业汇聚速度不断加快,创新中心“赋能平台”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建设和快速发展。

创新中心彰显自身“平台”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落地、定制化服务、生态建设、产业赋能等维度。在场景落地方面,创新中心针对企业需求,以AI场景联合创新项目为抓手,促进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实际发展,构建标杆项目的同时牵引企业落户试验区;在定制化服务方面,创新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组织技术专家深入企业调研和走访,并基于企业实际需要,提供基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服务,保障企业高效转型数字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在生态建设方面,创新中心通过举办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城市峰会、微光训练营、高级研修班、技术沙龙等活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聚集,提升品牌影响力;在产业赋能方面,创新中心积极发挥自身动能,协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点,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构建人工智能企业培育新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同时,创新中心还将试验区优秀企业纳入华为云生态体系,助力企业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形象,拓宽企业销售通路,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通过将华为全栈全场景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生态导入到人工智能试验区,创新中心实现了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全链条的加速融合,打造了人工智能创新服务的“总枢纽”,全面助力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成为一流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应用示范区。

打造“应用标杆”,创新中心持续赋能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据了解,创新中心背后以华为云赋能云为载体,基于“1+3”融通创新赋能体系,“1”,即融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即华为云为区域政府构建的面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中心、能力中心和服务中心。以本地化服务共同促进大中小融通创新,加速数字经济新发展,不仅盘活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各个要素环节,更激发了人工智能试验区创新活力,以联合创新等形式深度赋能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以医疗器械为例,脑起搏器由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引进,便源于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中华为云与景昱医疗联合开发的AI医疗辅助诊断系统。此外,今年创新中心还联合医疗、工业、物流、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的代表企业进行创新突破:联合艾信医疗打造运输轨道优化项目,实现了医疗废料的快速自动运输;与久心医疗共同开发AED培训测评系统,能够为数百万人提供急救培训服务,有效提升AED急救培训效率,赋予心跳科技的力量,守护心脏安全;联合医药魔方研发AI数据工坊,提升研究者工作效率50%以上,同时孵化出DeepMedAl数据产品,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的长足发展;联合宝链智能打造了视觉算法优化项目,大大提升人员识别准确度,提升实际作业效率;联合北极光研发教育场景定位优化项目,解决内容漂移、欠缺学习专注度、知识记忆不牢固等痛点难题;与微清医疗一起打造了青光眼辅助诊断系统,实现青光眼AI辅助诊断筛查、评估,积极赋能医疗产业智能化转型和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多方参与、资源互补等方式,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不仅助力解决行业痛点难题,构建标杆项目,还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在人工智能试验区核心区与创新中心的努力推动下,人工智能试验区核心区逐步构建起产业创新联合体。创新中心与客户、伙伴一起,汇集各方资源,构建赋能平台,让技术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繁荣生态。

携手“齐力并进”,人工智能试验区核心区联合创新中心共建数字美好未来

近期,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工作。意见指出,面向数字化新未来,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

对此,人工智能试验区核心区致力于通过强化产业平台建设、推进技术攻关和场景示范、持续营造产业创新生态等举措,全力完成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工作,力争到2023年底,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1500家,形成应用示范企业170家,培育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不少于10家、超十亿元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创业创新集群。

面向未来,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也将持续助力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提供赋能平台的同时,结合园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和政策支持,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联合企业发布行业解决方案,打造行业标杆案例,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新的行业应用和落地场景,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共创数字化美好明天。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