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4年第5周政策舆情周报(20240129)
编辑:小编 时间:2024-01-29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4年第5

政策舆情汇编

2024年1月29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123

1、七部门联合部署全力做好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出行,确保交通物流畅通高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401/24/625470.shtml

2、商务部:“外资24条”超六成政策举措已落实或取得积极进展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有关情况。

2023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外资24条”总共有59项政策措施。5个月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强力推进,总体来看,超六成政策举措已经落实或者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具体来说,这59项中已经完成10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有28项,正在持续推进的有21项。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3028692973053691953&item_id

3、人民日报:12项措施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加工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带动就业、助推贸易大国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前不久,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401/26/625659.shtml

4、人民日报: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9.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近年来,跨境电商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成为外贸领域的一抹新亮色。

据海关测算,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既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又助力我国产品通达全球,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动能。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5491506144811459868&item_id=5491506144811459868

5、人民网:2023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增服务功能77项

1月24日从海关总署获悉,2023年,海关总署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新增服务功能77项拓展至23大类875项,进一步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关经营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156131871328688939&item_id=1156131871328688939

6、央视新闻: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公布2023年全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回暖,冷链物流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车普及和利用力度明显加强。

产业基础短板不断补齐。2023年,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585.5亿元,同比增长8.2%。截至2023年底,冷库总量约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其中高标准冷库占比有所提高,约为62%。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为23%、78%和80%,均高于2022年水平。

http://www.cinic.org.cn/hy/wl/1514086.html

7、央视网:多组数据激活力增信心 全国物流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

在1月20日举行的第七届货运物流行业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3年物流需求稳步复苏,我国仍是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介绍说,2023年我国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预计2023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350万亿元。

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A级物流企业即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超过9600家。2023年中国物流50强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合计超过2.3万亿元。智慧物流企业稳健成长,网络货运平台企业预计超过3000家。

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显示,全国规上物流园区超过2500个。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国家物流枢纽达到125个、示范物流园区100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66个。在25个城市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中西部地区物流设施补短板初现成效,助力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海外仓等跨境物流设施布局加快。

http://www.cinic.org.cn/hy/wl/1513113.html

8、央视网:“通道+枢纽+网络” 畅通“微循环”助力“过路经济”变“落地经济”

交通运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率约为79%、主骨架线路建成率约87%。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2万公里,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53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17.7万公里,也是世界第一。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65万公里,民用机场254个。越织越密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

http://www.cinic.org.cn/hy/wl/1513560.html

9、经济日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更优动力更足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在前期高基数上,出口实现正增长,外贸运行总体稳定,实现促稳提质目标,彰显出强大韧性。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应把握机遇,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087273473921927225&item_id=13087273473921927225

10、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预制菜国标要来了,必须冷链运输

据《中国新闻周刊》1月22日消息,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2023年达到5165亿元,在2026年达10720亿,我国预制菜产业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https://mp.weixin.qq.com/s/VUQR17hZG6LmDWUx7vOw8Q

11【苏州】加速苏州智造链接世界 苏州“虚拟空港”三次“起飞”

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大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主动探索空运物流业务新模式,通过向一线口岸借力起飞,加速苏州智造链接世界——

苏州“虚拟空港”三次“起飞”

在苏州人的记忆中,曾有这么一个路名:机场路。起自中新合作起点,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之初一条直通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专用公路,承载的是“小轻贵”产品“苏州出发抵达全球”的光荣使命。

30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机场路已更名为金鸡湖大道,而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苏州,在没有民用机场的条件下,却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建起了一座功能日益多样的“虚拟空港”,成为本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重要集散地。

没有机场,就向上海机场、一线口岸借力,把其功能搬到家门口……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大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主动探索空运物流业务新模式,在一次次提速企业的通关效率中,不断刷新沪苏两地通关、物流、贸易一体化和便利化水平的进度条,实现了“虚拟空港”的“借力飞”、“创新飞”和“三联飞”,极大加速苏州智造链接世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082421341268669&wfr=spider&for=pc

 

1、七部门联合部署全力做好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

交通运输部官微  时间:2024-1-2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出行,确保交通物流畅通高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2024年春运期间,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自驾出行占比大幅提升,营业性客运量全面回升,重点物资和民生物资等运输需求旺盛,加之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多发,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压力增大、任务艰巨。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把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充分认识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认真做好防范准备。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压紧压实全链条各环节安全责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做好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欢度春节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和保障。

《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整治。充分考虑超大客流、超常负荷、极端恶劣天气、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等不利因素,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督促指导企业对照各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或重点检查事项开展自查,建立隐患台账,逐一整改落实。聚焦人员、装备、线路、环境和运输组织等重要环节,加强安全警示提示,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坚决防止风险演变和隐患升级。

《通知》要求,切实强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针对春运高强度、大客流等特点,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强化运输装备和安全设施检查维护,全面做好春运安全生产准备。加强客运安检查危和货运源头装载管理。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依法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严防发生侵入铁路限界、撞击铁路桥梁、列车脱轨等事故/事件。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两客一危”车辆和重型货车动态监控,强化烟花爆竹等危险货物全链条安全监管,严格旅游包车备案管理,深入开展重型货车疲劳驾驶治理,严肃查处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等行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管理,做好行车调度和客运组织,强化地面线和高架区段线路巡视、设施设备养护维修,加强保护区等外部风险防控。加强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深化客运船舶船岸靠泊规范、“夜游船”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做好国际邮轮、重点水域繁忙客运航线安全风险管控。加强民航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民航冬季运行标准,严格落实新开/复航国际航线风险管控措施,加强重大机械故障管控,守牢民航安全底线。加强邮政快递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寄递安全“三项制度”,严查严控生产作业场所火患,坚决防范作业场地车辆辗轧挤压、机械伤害事故发生。

《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极端恶劣天气防范应对。加强与气象、海洋等部门沟通协调,多渠道、多方式做好恶劣天气信息共享和预警提醒。督促指导企业密切关注极端恶劣天气,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坚决杜绝冒险作业、涉险运营。督促指导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港口码头、机场、公路运营等单位,做好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除冰除雪。督促指导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遇恶劣天气提前采取主动避险措施,确保运行安全。督促指导民航运行单位合理调配值班力量、把控运行标准,强化重要设施设备在低温雨雪条件下的监控维护。动态调整海事执法力量、专业救捞力量部署,全力做好海上应急保障。加强高速公路疏导管控,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通知》要求,扎实开展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督导检查。将督导检查贯穿春运全过程,综合采取明查暗访和“四不两直”等方式,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督导检查,层层传导安全压力,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聚焦重要点位深入开展“九必查”,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约谈、通报、挂牌督办等手段,抓好发现问题的闭环整改。

2、商务部:“外资24条”超六成政策举措已落实或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网  时间:2024-1-26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有关情况。

2023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外资24条”总共有59项政策措施。5个月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强力推进,总体来看,超六成政策举措已经落实或者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具体来说,这59项中已经完成10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有28项,正在持续推进的有21项。

王文涛举例称,比如外籍个人津补贴免税、外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等政策已经作了延续,延续到2027年底。再比如,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正式启用、《外国商务人士来华工作生活指引》发布,提升了外国朋友在华交通、生活、消费的便利度。

另外,关于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定,王文涛表示,主管部门正在抓紧推动出台。对于“外资24条”59项政策,地方也在制定配套落实细则,结合本地外资企业的特点推出一些政策。

王文涛强调,“外资24条”落实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外资企业最有发言权。目前,超九成外资企业的评价是积极的。商务部将继续推动各项举措加快落地见效,及时通报外资企业普遍关注的政府采购、标准制定、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外资企业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通过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线上‘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三个途径向商务部反映。我们会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地。”王文涛说。

3、12项措施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时间:2024-1-26

加工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带动就业、助推贸易大国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前不久,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加工贸易发展至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意见》的出台有哪些意义?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力?

顺应发展需要,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

《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了12项政策措施,是继2016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关于加工贸易发展的又一份重要指导性政策文件。

近两年,为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揽子举措接续出台。在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中,将“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作为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2023年10月,海关总署出台16条改革举措,涵盖了加工贸易从“前期备案”到“中期生产销售”到“后期核销核查”的全周期和全链条管理,进一步优化监管模式。

“本次出台的《意见》着力‘两新两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分析,“两新”是指新动能和新业态,《意见》提出要鼓励开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贸易,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发展,在新业态方面,着重提到要促进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业务发展。“两优”则是要优化区域布局、引导梯度转移以及要优化财税、金融、用能等管理服务政策。

“《意见》的出台充分肯定了新时代发展加工贸易的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全球制造加工环节,成功嵌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奠定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增强了国民经济实力。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变迁,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加工贸易有了新的时代功能。

“加工贸易作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贸易方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作用。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资源配置空间,巩固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夯实建设贸易强国的产业基础。”桑百川说。

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推动转型升级

桨叶飞旋,引擎轰鸣,一架完成进境检修的直升机,在江苏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顺利升空。

直升机维修涉及料件进口、废旧零部件处理,检修完毕的飞机还要出口,环节多、流程长,曾让苏州捷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犯了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同高新区商务局、生态环境局等多个部门,不断优化飞机和零配件的进出区模式,制定全流程、全链条监管服务方案。2023年,捷德航空保税维修业务量持续攀升,维修货物金额达9.4亿元。

近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打开了新赛道。尤其是保税维修业务的发展,外贸企业依托制造优势延伸服务,以较低的成本整合全产业链,形成以生产订单带动维修订单、以维修订单促进生产订单的良性循环,有助于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广东梅州,维修工程师在综合保税区内对来自国外的液晶显示板进行检测维修,待修好后,这批设备将复运出境,回到国外客户的手中。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卡洛哈海尚二手车保税维修的厂房准备就绪,迎接漂洋过海而来的订单……当前,各地政府部门提高管理效能、持续优化服务,助力新业态发展。

除了创新业态外,在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向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上,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升,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引导梯度转移,优化区域布局

云南瑞丽,沿边产业园环山工业园片区引进了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入驻,满负荷生产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近年来,依托临近东南亚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云南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加以培育和发展。

《意见》在鼓励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同时,特别指出支持广西、云南等有条件的边境省区利用沿边现有平台,发挥当地产业优势,承接特色食品、服装鞋帽、电子信息等加工贸易产业。

食品、服装鞋帽、电子信息等传统加工贸易大多呈现劳动密集型特点,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开始上升,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弱化,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供给和价格上的比较优势越发明显,为传统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有助于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对于稳住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和扩大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曲建表示。

目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占全国比重已近30%,比2017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商务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高质量培育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载体,建设完善产业交流对接机制。

4、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9.6%

人民日报  时间:2024-1-2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近年来,跨境电商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成为外贸领域的一抹新亮色。

据海关测算,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既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又助力我国产品通达全球,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动能。

跨境电商依托灵活、高效、韧性的供应链,给全球贸易增长注入新动力

夜幕降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的跨境电商企业仓库灯火通明,仓库内,成千上万的跨境电商出口商品按订单进行打包,办结海关手续后,很快将被运往机场,搭乘国际航班送到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中。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跨境电商出口正是其中一条重要路径。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思翘认为,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长和贸易低迷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依托灵活、高效、韧性的供应链,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物有所值的产品,也给全球贸易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3年,相关部门持续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政策,创新监管模式,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行业组织和企业等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助力跨境电商出口行稳致远。

广州海关结合企业需求推出“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监管模式,把同一消费者订单中各类型电商商品合并成一个包裹,办理出境通关手续,促进跨境电商全天候24小时通关顺畅。2023年,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已累计监管出口跨境电商商品3.46亿票,同比增长51.8%。

北京海关发挥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2个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场内“连程直转”、跨场“直连互通”,实现双枢纽联动,大幅提升跨境电商出口货物的流转效率。

“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我们的自主品牌成功在国外市场站稳了脚跟。”浙江杭州维丽杰旅行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强说:“不仅发货和售后更便捷,还能通过电商平台及时收集国外消费者的使用反馈,不断优化产品。”2023年以来,维丽杰公司通过国外跨境电商平台销售自主品牌箱包超过20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七成。杭州海关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发展新模式、应用新场景,支持传统产业通过新业态拓宽海外市场,将跨境电商海外仓打造成国货出海的“新驿站”。

朱思翘认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合作的推进等,都将为跨境电商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建议持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同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新举措,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系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经贸规则,进一步增强我国跨境电商国际竞争力。

带动传统制造企业和贸易企业转型,推动新业态发展

近日,山东青岛凯瑞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出口的一批生活用品在青岛港装船发往位于境外的海外仓。

“我们积极为企业开拓跨境电商海外市场。”凯瑞祥公司总经理王霞说,去年凯瑞祥公司为80余家企业的1000票货物申报了跨境电商出口,今年销售态势依旧火热。

山东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创新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工程,让更多本土优质产品扬帆出海。据青岛海关统计,2023年前11个月,山东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外贸新业态进出口2604.8亿元。

跨境电商链接不同产业,从服装、鞋帽、母婴产品到家具、家电等大件小件,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跨境电商链接到全球市场当中。同时,跨境电商带动传统制造企业和贸易企业转型,推动了新业态发展。

在位于山东济宁高新区的中国农创港(济宁)跨境电商产业园,来自金乡县的大蒜获得外国客商青睐,山东炯心贸易有限公司签下了1.2万美元的大蒜订单。“入驻产业园发展跨境电商后,订单利润率比之前提高了50%。”炯心公司总经理韩炬说。

在上海,147件跨境电商出口包裹近日经上海海关所属青浦海关办理完GPS转关监管手续后,从上海青浦综合保税区运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将通过货运航班运往国外,直接投递至境外消费者手中。青浦海关与浦东国际机场海关通力合作,进一步优化监管模式。目前,上海青浦区已吸引9家全国或区域快递企业总部入驻,在青浦西片区已经初步形成跨境电商出口产业集群区。

在广东珠海,拱北海关积极助力构建大湾区跨境物流快速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出口商品采用“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方式办理报关手续,探索海陆空联运新线路,已吸引多家企业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开展电商业务,出口目的地超200个国家和地区。

优化监管制度,释放跨境电商贸易新活力

近日,在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企业仓库内,数千件因尺码选购不匹配等原因退货的出口跨境电商服饰重新理货上线,在跨境电商平台被不同区域的海外消费者重新选购后,这些出口退货商品和新售商品一起“合包”发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随后发往海外市场。

随着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中国生产的潮流服装、服饰箱包等“快时尚”零售商品在线订货消费模式广受海外消费者青睐,但由于快消品选购存在一定的退换货率,跨境购买“退货难”问题一度成为困扰消费者和跨境出口企业的难题。

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针对跨境零售出海商品高客单价、迭代更新快等特点,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监管制度,建立高效、安全、便捷的通道,解决出口企业痛点,实现跨境电商商品出得去、退得回,释放跨境电商贸易新活力。

广州海关创新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允许企业将境外满足二次销售条件的出口电商退货商品退回南沙综合保税区,在综保区仓库内一站式完成拆包、分拣、上架、存储、复出口等业务,解决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的难点、痛点。2023年,广州海关开展跨境电商出口退货项目申报一线退货货值超2.4亿美元,“合包”出口包裹超3100万个。

“此前,为满足消费者退货需求,我们需要在中东、欧洲、美洲等地设置海外退货仓,成本高。如今,在海关监管服务的新模式下,可以根据实际订单将跨境电商出口包裹与退货包裹‘合包’配送,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和在海外设仓的仓储及管理费用。”广州市品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继芳说。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发展,推动跨境电商与其他业态联动互促、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贸易渠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外贸保稳提质。

5、2023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增服务功能77项

人民网  时间:2024-1-25

1月24日从海关总署获悉,2023年,海关总署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新增服务功能77项拓展至23大类875项,进一步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关经营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

海关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不断优化完善执法服务。会同税务总局在浙江试点实施出口退税报关单发票信息“免填报”便利化措施。

持续拓展跨境贸易全链条服务。在海南、陕西、福建厦门、广东深圳、广东广州等多地上线应用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航空口岸进出港物流作业效率提升70%至90%。持续推动“外贸+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累计推出跨境结算、授信融资贷款、出口信用保险等50余项特色服务。

进一步深化区域“单一窗口”建设。上线“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提供粤港澳大湾区通关物流一站式便利化服务,实施粤港、粤澳“一单两报”便利化措施。

全面推进国际互联互通。与20余个国家(地区)开展密切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与新加坡、巴基斯坦、蒙古、伊朗等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并开展务实合作。

积极发挥“单一窗口”数字底座功能,推动开展智慧口岸建设。加强智慧口岸建设顶层设计,支持全国15个地区开展智慧口岸试点,首个跨境智慧口岸合作项目在中越友谊关—友谊口岸开工建设。

下一步,海关总署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深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互联互通,打造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一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

6、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

央视新闻    时间:2024-1-2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公布2023年全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回暖,冷链物流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车普及和利用力度明显加强。

产业基础短板不断补齐。2023年,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585.5亿元,同比增长8.2%。截至2023年底,冷库总量约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其中高标准冷库占比有所提高,约为62%。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为23%、78%和80%,均高于2022年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玉鸣:2023年整个冷链物流发展还是稳中有进的,增长的背后还是基于消费者对品质消费的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从需求来看,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特别是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在增加。

7、多组数据激活力增信心 全国物流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

 央视网  时间:2024-1-23

在1月20日举行的第七届货运物流行业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3年物流需求稳步复苏,我国仍是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介绍说,2023年我国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预计2023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350万亿元。

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A级物流企业即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超过9600家。2023年中国物流50强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合计超过2.3万亿元。智慧物流企业稳健成长,网络货运平台企业预计超过3000家。

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显示,全国规上物流园区超过2500个。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国家物流枢纽达到125个、示范物流园区100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66个。在25个城市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中西部地区物流设施补短板初现成效,助力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海外仓等跨境物流设施布局加快。

何黎明表示,展望2024年,我国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随着财政政策适度加力、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物流需求总体稳定,最终消费持续复苏,带动生产、进口需求稳步回升,市场温和增长将成为常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系统性结构性降成本空间大

另外,何黎明介绍说,随着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制度保障逐渐完善,我国物流降成本工作积极推进,衡量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相关方案正在制定中。

2023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3%,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降至近年来的较低水平,也就是单位GDP所需耗费的物流费用有所下降。

国家政策层面,促进降成本举措持续落地生效。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土地使用税和挂车购置税减半征收,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政策延续实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获得政策支持,一批便利通关、便利通行政策得到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开始试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随着全国物流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各部门正在形成政策合力,物流制度保障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激发企业活力和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相关部门正在制定降低物流成本方案。何黎明表示,总体来看,我国传统物流“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物流市场增速放缓,降成本压力难以传导,亟需向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转变,寻找新时期发展的战略路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我们要认识到,降低物流成本并不是简单地降低物流价格,也不是挤压各方利润水平,而是要聚焦提质增效,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信息对接、减少浪费,系统性结构性降成本空间还不小。

8、“通道+枢纽+网络” 畅通“微循环”助力“过路经济”变“落地经济”

央视网  时间:2024-1-24

交通运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率约为79%、主骨架线路建成率约87%。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2万公里,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53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17.7万公里,也是世界第一。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65万公里,民用机场254个。越织越密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

高等级航道建设有力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2023年,我国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1000公里,新建高速铁路1700公里,新建包括改扩建高速公路超过7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增加了两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360公里。2023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3.6万亿元,我国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多方式”的立体网络。

在江淮运河派河口船闸,从河南周口运输玻璃加工原料的货船正在等待通行。2023年开通的江淮运河,改变了淮河中上游地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水运要绕道京杭运河的状况,千吨以上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缩短航运里程200公里—600公里。

位于江淮运河中心位置的合肥派河港,也从始发港变成了中转港,辐射范围扩大到了中原地区。2023年12月,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合肥产的新能源汽车等货物直接从铁路到港口,通过铁海联运使得市内短驳费用降低60%以上,推动了物流和关联制造业降本增效。

如今,长江干线5万吨级的海轮可以直达南京,万吨级的船舶可以到达武汉,3000吨级的船舶可以到达重庆,高等级航道的建设有力促进了物流的降本增效。

综合立体交通网 “通”达城乡

2023年,不断延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既强化大通道建设,也补足末端网络,逐渐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客货运体系。在畅通干支循环、提高国际、国内供应链保障水平的同时,也将中国发展的红利通过交通运输网络层层惠及群众。

在江西省吉安市的黎山村,不久前村民们期盼已久的进村道路拓宽工程完成了。过去依山而建的山路,拓宽成了7.5米的水泥路,客运班车首次开进了村里,村民们只需花上1元钱就可以前往50多公里外的县城。出村方便了,货物流通也更频繁了。在湖州市安吉县杭垓镇岭西村,“客货邮”班车带来了全国的包裹。

2023年,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16万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超300个,农村公路投资超4555亿元,提供养护就业岗位近82万个。

农村公路打通了乡村的“微循环”,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则让更多交通不便的县城进入了高铁时代。全长482公里的贵南高铁,贯通贵州和广西的多个地市,把沿线的旅游景区有机串联起来。各大旅行社也积极整合资源,把“高铁通道”转化为“旅游通道”,让“过路经济”变成“落地经济”。

综合立体交通网 “畅”运全球

2023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年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过600亿人次,货物运输量保持较快增长。高效通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让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通畅。

在成都天府机场,客运员杨艺正在值机柜台前忙碌地帮旅客进行验证、出票、托运等一系列操作,不到1分钟,旅客的手续就办好了。

2023年是天府机场投运后的第二个完整运行年,全年运输旅客超过4400万人次,跻身全球繁忙机场行列。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让货物流动更加高效

百姓出行品质不断提升的同时,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也让货物流动更高效。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货运量超500亿吨。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7万列、发送19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和18%。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港口“散改集”作业量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9.6%。

9、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更优动力更足

经济日报  时间:2024-1-23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在前期高基数上,出口实现正增长,外贸运行总体稳定,实现促稳提质目标,彰显出强大韧性。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应把握机遇,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顶住压力稳住规模

2023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9万亿元。实现了出口规模稳中略增,外贸质量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横向比较,我国外贸增速表现要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不足,外需持续疲弱的背景下,我国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特别是贸易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彰显了经济的强大韧性。

“2023年,我国出口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

从出口看,全球出口份额稳定保持较高水平,中国制造竞争优势依然稳固。世贸组织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同时,自主品牌的出口明显增长,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比提升,区域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从进口看,2023年我国进口值下降是受商品价格水平下行影响,进口数量仍在增加,反映我国生产持续回升、消费需求旺盛。消博会、广交会、进博会等重点展会成功举办,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越南的鲜榴莲、南非的鲜梨、厄瓜多尔的火龙果、肯尼亚的牛油果等优质农产品进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结构优化动能换挡

稳规模、提质量,外贸结构呈现不少新亮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外贸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外贸机电产品占比稳步提升,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出口主力军。

出口动能“换挡”活跃。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增长近30%。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6%,出口增长19.6%。目前我国企业建设的海外仓已超过2400个,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新主体活力迸发,全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表现突出,进出口增长6.3%,占比升至53.5%。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特点更为突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进口。2023年,农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增长5%,能源产品进口增长27.2%。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出口促稳提质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过去一年,我国同世界各国尤其是与新兴市场贸易关系更加紧密。“我国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循环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康义表示。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提升至46.6%,对拉美地区、非洲地区进出口分别增长6.8%和7.1%。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持续扩大,2023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我国还与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多国新签或升级了自贸协定,自贸伙伴已增至29个,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重超过1/3。

此外,我国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增强。我国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多次提出中国方案,引领完成《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在G20、APEC、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机制下推动达成多项经贸成果;联合多国共同发布《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

提质增效挖掘潜力

当前,外贸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集聚,外贸提质增效潜力不小。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我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强大的生产能力、广阔的创新空间、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为建设贸易强国奠定了基础。

展望2024年,外贸高质量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方面,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带来贸易新机遇。同时,“新三样”、储能产品等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产品契合全球能源发展需要,机器人等数字赋能的智慧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空间很大。另一方面,随着一系列自贸协定升级、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落地显效,多双边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2024年,外部需求的持续低迷仍是制约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也将对我国外贸造成影响。应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发挥产业优势、集聚各方努力等举措,进一步发挥我国外贸综合竞争优势。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相信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将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

10、预制菜国标要来了,必须冷链运输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时间:2023-1-24

据《中国新闻周刊》1月22日消息,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2023年达到5165亿元,在2026年达10720亿,我国预制菜产业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但由于相应的国家标准缺失等原因,行业鱼龙混杂,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消费者接受度并不高。

去年9月初,江西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吐槽,当地中央厨房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质量差、配送慢,还有孩子吃坏了肚子,他们担心学校午餐供应的是预制菜,长期食用对学生健康不利。

一系列争议,让“预制菜进校园”等话题频频冲上微博热搜,也让行业对相应国家标准的出台更加翘首以盼。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对去年“预制菜进校园”舆情的积极反馈。

新标禁用防腐剂,冷链运输或成必备条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参与了本次预制菜国家标准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标准制订,所长王凤忠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起初有观点提出禁止使用添加剂,但范围太广了,其实盐、糖、味精、酱油也是非常重要的添加剂,所以最后决定禁止添加防腐剂。”

在食品行业,常见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等,主要作用是杀菌抑菌。

如果这一标准最终在国标中坐实,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消费者对预制菜含有大量防腐剂危害健康的质疑声音。

而没有了防腐剂,预制菜要靠其冷链和新技术实现保鲜。预制菜国标报送稿指出,预制菜的贮存、运输及销售环节要保持冷藏或冷冻条件。

对于此项可能发生的变化,预制菜公司们多少已经早有准备。

一家在福建海鲜预制菜商家回应:“我们的海鲜产品本来也都没有多少防腐剂,而且以前也是冷链运输。”

“过去预制菜对于防腐剂的使用大多来自B端的需求,由于后厨对出餐速度要求高,同时对储存环境要求低。因此,在给餐饮配套的调味料中就需要使用防腐剂和使色、香、味长久的稳定剂。”中洋集团副总裁、中洋鱼天下总经理刘大勇此前表示。

刘大勇的公司同样没有绕开消费者对预制菜中添加防腐剂的担忧,他表示,“目前我们的水产品全程使用冷链,于是在开发配套调味料包时,就可以去掉防腐和抗氧化的需求。”

不止海鲜,目前,在消费者熟悉的小龙虾预制菜、酸菜鱼预制菜所用的黑鱼片又或者是熟食鸡等,如今都在采用速冻锁鲜技术而非传统防腐剂进行保存。

比如在速冻锁鲜环节,就已经采取了区别于传统食品的速冻技术。

以液氮速冻锁鲜技术为例,液氮作为一种超低温制冷剂,当它与食品接触后气化,能更快地带走热量以实现快速冷冻,达到零下18℃。这些技术的运用带来的不止效率,还有品质,能够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可以保留。

从2020年至2023年,预制菜行业其实已经经历过洗牌,需要添加大量添加剂还原食品口味、低价的常温预制菜开始离场,行业逐步转向依靠冷链物流的冷冻预制菜。

随着预制菜国家标准的出炉,预制菜行业的进入门槛会提高,同时也会加速出清保鲜、冷链体系不规范的商家。

预制菜众多问题亟待解决

“预制菜进校园”的争议像是一面镜子。

按照消费场景的不同,预制菜大致有两种流通形式:一类通过线下商超或者零售平台,直接流向消费者手中。通常这类商品需要厂家、平台跟消费者“面对面”,包括消费者知情权在内的各项权益,比较容易得到保障。浏览盒马、山姆、京东超市、美团小象超市等线下线上零售平台,预制菜相关的商品及服务基本较为成熟。

另一类“预制菜”,集中供应给餐厅、食堂等场所,再流向消费者。此类场景下,中间众多环节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国家标准的相对缺位,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消费者知情权保障的不到位,都会影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这也是行业对预制菜国标呼之欲出的内在原因之一。

“预制菜国标的缺失,是整个行业和市场消费的痛点。”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政策端的推广、资本端的推动、产业端的加码,最终还是要解决消费端接受度的问题。目前来说,消费者对于预制菜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认知,也容易觉得预制菜是隔夜菜,不营养、不科学、不健康、不安全。

不过放眼“预制菜”来看,目前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在家长抵制预制菜进校园的同时,下馆子的消费者也对餐厅、外卖的预制菜“不告知”非常不满。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排名第四。由于一些餐饮商户或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了餐品由预制菜制作的情况,导致希望品尝厨师现炒餐品的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再例如企业条件高低不齐,却一股脑往赛道里冲。舒锐曾透露,多数预制菜工厂并不是原材料的生产商,而是从多家上游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这些供应商多为个体经营的农户,原材料收购标准参差不齐,品质和安全问题也还无法做到完整的追溯和控制。这可能导致每个批次的预制菜品质都存在差异。”

行业对预制菜国标的热切期盼,映射着无数人对市场规范化的渴望。未来预制菜国标的出台,无疑将为整个市场提供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不过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行业、商家、平台的自律和自我规范。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预制菜商品及其服务者的提供者,应该以终为始,随时向消费者看齐,想消费者所想,供消费者所需。

11、加速苏州智造链接世界 苏州“虚拟空港”三次“起飞”

中国江苏网   时间:2024-1-25

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大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主动探索空运物流业务新模式,通过向一线口岸借力起飞,加速苏州智造链接世界——

苏州“虚拟空港”三次“起飞”

在苏州人的记忆中,曾有这么一个路名:机场路。起自中新合作起点,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之初一条直通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专用公路,承载的是“小轻贵”产品“苏州出发抵达全球”的光荣使命。

30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机场路已更名为金鸡湖大道,而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苏州,在没有民用机场的条件下,却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建起了一座功能日益多样的“虚拟空港”,成为本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重要集散地。

没有机场,就向上海机场、一线口岸借力,把其功能搬到家门口……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大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主动探索空运物流业务新模式,在一次次提速企业的通关效率中,不断刷新沪苏两地通关、物流、贸易一体化和便利化水平的进度条,实现了“虚拟空港”的“借力飞”、“创新飞”和“三联飞”,极大加速苏州智造链接世界。

借力飞

苏州全国首设“虚拟空港”

将一线实体机场的“跑道”延伸

顺着苏虹路自东向西一路前行,这片外企最早在苏州“扎堆”设厂的地方,如今依然繁忙。上下班高峰期间,平常5分钟可以通过的路段,有时需要花半个多小时。本世纪初,“苏州堵车,全球缺货”的场景,在这里曾一次次上演。

外资外贸企业集聚,园区高附加值产业集群80%以上的货物需要空运运输,但本地没有实体机场。同一时段,发展势头迅猛的园区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何满足辖区众多开放型企业的快速通关需求?

“按照那时的传统模式,园区企业进口货物,在上海落地后首先要进入机场地面代理仓库,再分拨至货运代理仓库,即二级监管仓库,由他们处理好理货、报关等各项手续后才能出机场放行。一旦遇到海关查验,企业还需要派专人到上海处理,时间和费用成本较高。”园区航港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在21世纪初的头几年,快速通关几乎是园区每家外资外贸企业与政府恳谈中必提的诉求。“每次必提”的迫切,让通关便利的重要性一路升级,最终达到了中新两国共同关注的高度。

2002年5月,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在会议上,对于快速通关问题,会议同意外经贸部、民航总局和海关总署的协商意见,把上海机场监管仓库延伸至园区,即建设一座没有机场的“虚拟空港”,并实现跨关区信息共享。随后,海关总署、上海海关、南京海关到园区来调研后认为,可采用空陆联程模式,为园区间空运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提速。

在“虚拟空港”模式下,货物到达上海机场,机场货站会针对联程货物设立专门的通道,无需等待二次分拨。随后,专业团队会在固定时间向海关办理中转手续,中转放行后把货物装配至定点定时卡班。这种模式下,货物通关时间由原先的至少48小时减少到16小时左右,压缩了近三分之二。对企业来说,货物的报关、报检、实货查验手续可以在本地办理,大大节省了成本。

园区在全国首设“虚拟空港”,这一当时在全国开创性的举措不仅便利了外资外贸企业,更重要的是,第一次赋予了苏州“国际货运机场”的新功能。“虚拟空港”统一使用国际航空组织确认的苏州城市代码‘SZV’,将苏州作为始发港和目的港进行空运货物进出口的物流载体,这意味着一线实体机场的‘跑道’实际上延伸到了苏州。随着全国通关一体化推进,SZV联程中转模式是苏州企业唯一可以实现属地申报、属地查验和放行的物流模式,‘虚拟空港’模式下所有通关动作均在园区完成。”该负责人说。

创新飞

全力打造空运物流“新干线”

东航货站“搬”到家门口

如果说中新合作的优势为园区奠定了“国际货运机场”的坚实基础,那么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的制度创新,则以颠覆性的创新迈出了园区“无跑道机场”建设的关键一步。

把上海浦东机场东航货站功能“搬”到苏州“虚拟空港”,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作为空运直通港模式的受益者,苏州矽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回答是:提速又省钱。

2019年夏天,空运直通港模式在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悄然试水。这一模式把上海浦东机场货站服务前移至没有一级口岸的苏州自贸片区实施地园区,由苏州“虚拟空港”作为货站平台代替上海货代监管仓库功能,航班落地后货物直接在上海机场地面代理仓库一次性完成全部理货和舱单传送操作;海关放行后,货物即可通过卡车航班转至苏州“虚拟空港”进行分拨,之后送抵企业,省去了上海机场理货到货代理货的中间环节。

“我们的货物兼有货值高、严温控、易损坏的特性,对空运物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在了解到空运直通港的操作模式后,公司果断选择了通过它来运输进口货物。”矽品科技相关负责人说,5年来,空运直通港不仅把“虚拟空港”的物流时效提速了6小时以上,同时节省了15%至25%的物流成本。

时效和成本“一升一降”之间,园区“无跑道机场”功能愈加完善。

“空运直通港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国际空港物流模式,通过前移申报步骤、简化查验环节、集约化卡航运输,实现了海关监管货物以及非监管货物在园区的进口分拨以及出口集拼。”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直接对接机场,空运直通港进一步打薄了沪苏空运物流链,开辟出长三角区域一条空运物流“新干线”。

空运直通港基于“虚拟空港”,在服务功能上不断迭代升级。这两年,聚焦苏州重点产业集群,空运直通港不断“解锁”新技能:不仅针对生物医药产业依赖于冷链运输的温控特性,推出了从航班落地到货送企业的全程无缝冷链服务;还与浦东机场联合拓展出“货站直提”业务,即将原来分属于货站与海关监管仓库的理货、仓储、清关、查验、提离等进港货物全套处理环节全部优化至货站一站式完成,简化短途驳运等中间处理环节。

通过与上海机场的联动对接,园区全力推动本地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与上海机场的平台优势、功能优势进行有效对接。通过积极与东航NCargo操作系统的对接,空运直通港目前可以满足企业自行查询航班信息、货物信息以及上海入库及理货时间节点,打破了上海物流信息的“黑匣子”,可由企业全程掌控货物的实时动态,并支持后续异常节点的货物追溯,实现两地物流系统一体化。

三联飞

货到苏州航空货运中心

等同进入上海机场货站

没有机场,却想让企业享受到机场的货运便利。在通关便利化的道路上,园区与上海实体机场不断联系联接联通,“三联飞”助力“虚拟空港”进一步脱虚向实。

2023年12月20日上午,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两票冷链抗癌药品直接完成入库、称重、预安检等系列操作,运输至上海浦东机场后将于次日凌晨直飞香港,预计整体时效较常规模式可节省6小时以上。

“以往这类药品一般先送往上海办理安检等手续,现在能够在苏州就近办理预安检,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到现场解决,更加快捷。”信达生物制药集团物流负责人虞健英说,虽然苏州与上海离得很近,但是从公司开车过去单程也要近两个小时,一来一回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在苏州预安检之后,货物到了上海机场就可以进入绿色通道,不用再排队等待正式安检。

两票抗癌药在苏州完成预安检,标志着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首单业务正式发运。今后,苏州及周边地区企业将货物送至苏州航空货运中心,完成理货、贴唛、制单、预安检后,都可以由卡车运至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座机场,在上海机场货站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安检。这样的对接融合程度,被业内认为“企业货物进入航空货运中心等同于进入上海机场货站”,实现多项服务“一键三连”。

“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是对空运直通港和‘虚拟空港’功能的再次升级。”航港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在原先的基础上实现预安检、沪苏航空货运系统对接和区内外货物集拼三大创新,配备了无尘查验室、生物医药监管平台、冷藏集装箱等配套服务,可以更好地为苏州大市内的先进制造业提供定制化的航空物流解决方案。

“对标国内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深圳-前海离港空运中心,其业务发展相对成熟,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园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因此,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持续推进上海机场订舱、安检、打板等全流程的功能前置园区。”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成立仪式上,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向众多企业展示了进一步压降空运物流成本的打算。

事实上,除了货运,上海机场的客运服务业正在向苏州延伸。去年5月,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在园区启用,可提供航班查询、值机办理、行李预安检、行李托运、苏航专线、旅客快捷安检等“一站式”功能,并拥有定制化接送机、贵宾通道等增值服务。今年起,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全线“升级”,办理东航值机业务的范围调整为上海虹桥、上海浦东机场始发的东航、上航实际承运的所有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班,“从苏州出发”又增添了更多便捷的选择。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