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23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605)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6-05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23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6月5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92 

 

1、人民日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优势”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重要优势。深刻把握并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些重要优势,既是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重要优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经济回升与信心提振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深刻把握并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既是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重要基础。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5/30/607533.shtml

2、中国新闻网:中国物流 十年巨变

如果再次评选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奇迹,中国快递一定是回避不了的话题。

这十年,中国快递单量连年增长,从不足100亿件到突破1000亿件,稳居世界第一后仍然高速奔跑,这在全球都是罕见奇迹;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从18%到14.6%,释放了经济的活力和创新的机遇;

快递耗时持续缩短,国内平均时效从一周缩短到48小时以内,全球72小时达不断接近。

这十年,“一升两降”之间,中国凭空跑出一支300万人的快递员队伍,很多人进入城市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快递小哥。一群普通人风里来雨里去,支撑起全世界最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背后投射的是中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透过小小的快递包裹,我们看见中国物流业经历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也看见经济社会的巨变与未来。

这一切,是中国快递的奇迹,更是中国经济的奇迹。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5/29/607379.shtml

3、央视网:多项数据呈现积极变化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4月,我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0.14万亿元人民币。1—4月,我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80.29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保持活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今年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4600亿元,有力减轻了经营主体负担。

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其中,两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3083亿元,其他政策如增值税留抵退税等1606亿元。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5/29/607370.shtml

4、新华网: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从商务部获悉,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商务部表示,RCEP的全面生效充分体现了15方支持开放、自由、公平、包容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和行动,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全面提升东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地区和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6/02/608099.shtml

5、新华网:我国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升至约5%

从3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超20万个,综试区内跨境电商产业园约690个,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此次会议为期一天半,会上还发布了2022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

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自2015年在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截至2022年底,国务院已先后分7批设立165个综试区,覆盖31个省区市。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伙伴遍布全球,目前已与29个国家签署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出席会议的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匹配供需,为更多的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6/01/607827.shtml

6、经济日报:前4月社会物流总额增长4.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5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4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国物流需求持续扩大,物流供给稳步恢复,物流运行恢复向好基础逐渐巩固,有望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1月份至4月份,全国物流需求呈稳步复苏态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处长胡焓表示,整体呈三方面特点,一是回升比较全面,工业领域物流和居民消费领域的物流需求都在趋稳回升,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也在不同程度回升;二是全产业链呈回升趋势,从上游大宗商品到中下游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物流需求都有所增长;三是在当前整体经济基础上,虽然有所波动,但复苏势头企稳向好。

http://www.cinic.org.cn/hy/wl/1440794.html

7、经济日报: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前4月货运量同比增长32%

5月25日,一列满载着光伏组件、机械设备等1200吨货物的中欧班列(郑州)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驶出,途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14天后将抵达德国汉堡。

近年来,中欧班列日夜兼程保持稳定运营,韧性和优势日益凸显。尤其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多条中欧班列线路业绩创下新高,运输能力与效率持续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为稳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运送货物6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2%,重箱率100%。截至4月底,中欧班列国内出发城市达109个,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1个城市。

http://www.cinic.org.cn/hy/wl/1439981.html

8、经济日报:彰显自贸试验区“排头兵”作用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较快增长。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49亿元,增长8.5%,进口10363亿元,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719亿元,同比增长22.1%,高出全国17.2个百分点,为全国外贸外资平稳发展作出贡献,进一步彰显自贸试验区“排头兵”作用。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自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届10周年。10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从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很多“第一”在自贸试验区实践、探索,然后再复制推广到全国。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210907898337691243&item_id=13210907898337691243

9、经济参考报:中国外贸育“新”求“进”

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海外走俏,一季度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一季度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出口增长20.2%,前4个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16%;港口高频指数稳中有升,SCFI上海—澳新线大幅上涨;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一连串的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育“新”求“进”态势明显,逐步形成“新三样”、新兴市场、新业态共同引领的竞争新优势。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3547106819951227038&item_id=3547106819951227038

10、中国水运报:电商如何驱动航空货运发展?

近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欧洲航空货运大会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电子商务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几年推动国际航空货运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参会者表示,在商业方面,随着消费者和企业跨境消费和采购越来越多,电子商务可能成为该行业的最大增长动力。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管义务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航空货运在运营层面转向可持续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航空货运市场不断扩大,竞争也将愈加激烈,航空货运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物流业务模式,推动物流供应链的升级和转型,例如,透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航空货运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和追踪,实现更高效的仓储管理和运输计划调配,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更好地满足跨境电商业务需求。

另外,塑料包装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处理;锂电池运输;货物运输的安全和合法性等问题也都是航空货运行业目前需要面对的可持续性挑战和安全合规性挑战。

http://www.cinic.org.cn/hy/wl/1438958.html

11、中国水运报:冷链自动化模式如何演进?

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始终贯穿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涵盖了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所有活动,是各行各业得以正常运转的动脉系统。近年来,我国物流总额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冷链物流作为民生保障系统,发展势头异常迅猛。2021年总额达4184亿元,同比增长9.2%,需求增长至2.75亿吨,同比增长3.8%。2022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或已达到4916亿元,同比增长7.2%,需求总量突破3.2亿吨,同比增长6.6%。预计到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5500亿元。

http://www.cinic.org.cn/hy/wl/1439464.html

12、【江苏】:外贸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 出口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

扬子晚报网5月29日讯(记者 刘梦雪)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4月份,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1.6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6个百分点,较1-2月份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4.4%,较一季度增幅扩大6.7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进口0.56万亿元,同比下降12.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

https://finance.sina.cn/2023-05-29/detail-imyvnaay5059388.d.html

13、【江苏】: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

江苏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推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全力稳定全球市场份额,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本次印发的《若干措施》以促进外贸稳规模、促转型、拓市场、优环境为主线,提出14条措施。聚焦企业核心关切,特别是外需下降、订单不足的问题,《若干措施》鲜明提出,大力支持企业利用展会主渠道稳订单拓市场。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统筹各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2023年省级对115个境外重点展会展位费最高80%的补助,鼓励地方对企业出境参展的展品运输、人员商旅等费用予以支持。加强对企业出境参展、招商以及境外商务人员来苏采购、洽谈等出入境服务保障等。

http://news.jstv.com/a/20230529/1685359023985.shtml

14、【苏州】巩固拓展外贸优势 持续调整优化结构 坚定不移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委书记曹路宝调研苏州地区海关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决策部署,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分领域、分板块、分行业细化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抓紧抓实二季度经济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部门协同,巩固拓展外贸优势,持续调整优化结构,坚定不移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苏州贡献。

http://www.sipac.gov.cn/szgyyq/mtjj/202306/0cd0565436f54bbdae7ea25f823e1be1.shtml

15、【苏州】稳存量 拓增量 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量增质升

6月3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召开招商工作推进会,动员和激励全区招商队伍提振信心、蓄势发力,掀起新一轮项目招引热潮,通过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以高水平招商引资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出席并讲话,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主持会议,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吴宏、朱江、刘华、倪乾、沈磊、邹小伟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园区招商系统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紧贴园区开放创新发展大局,全力以赴招引好项目、突破大项目,一批高质量项目相继落地。1-4月,全区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位列全市第二,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2.4亿美元,增长23.8%,位列全市第一,保持高位运行;1-5月,预计新增科技项目413个,引进金融及现代服务业项目149个,为园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夯实支撑。

http://www.sipac.gov.cn/szgyyq/jsdt/202306/3a54aca0c9c1418c8a3fb2581ea2ed29.shtml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优势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5-30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重要优势。深刻把握并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些重要优势,既是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重要优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经济回升与信心提振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深刻把握并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既是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重要基础。

规模经济优势突出

随着技术进步、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态的演变,国际通行的竞争优势理论已从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逐步演变到规模经济优势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全球经济增量贡献第一大国地位。规模经济优势更加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

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摊薄成本,尤其是前期投入较大的固定成本和创新成本,帮助企业依靠在国内市场获得的低成本优势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规模经济可以容纳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为不同技术创新路线、商业创新模式提供足够赛道和空间,让真正具备竞争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产品和企业快速成长。规模经济有利于促进精细分工、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形成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和聚集功能不断增强。规模经济为众多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提供广阔成长空间。新时代以来,我国在互联网领域涌现出百余家平台企业和200多家独角兽企业,在工业领域涌现出约1200家单项冠军企业和近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要素禀赋不同、发展程度不一,比较优势具有一定互补性,能够拉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再布局和梯度转移提供腾挪空间。

我国仍处于总需求较快释放的阶段

需求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最稀缺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型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持续释放出巨大需求。

首先,我国“刘易斯第二拐点”(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转折点)尚未出现,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巨大需求。同时,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等,也将释放巨大需求。其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等特征。同时,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左右,远高于发达经济体。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更多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未来我国服务消费占比将逐步提高至60%左右,可带动居民消费增长约35%。2022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323万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增长81.48%,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26辆,明显低于美国的843辆、德国的634辆和日本的625辆,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三,绿色低碳转型带动投资和消费双扩容。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等转型升级,其中蕴含着大规模投资和消费需求。比如,一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储存与输送仍需大量投资,钢铁、水泥、石化等重化工业多数设备需要进行绿色低碳改造,面向“双碳”目标的规则、技术及市场监管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实质性改变,绿色低碳商业服务等发展前景广阔。第四,数字化转型将创造需求新空间。从消费看,我国连续9年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数字技术催生虚拟现实和自动驾驶等新的消费场景,一些消费模式从无到有,城乡数字消费市场持续壮大;从投资看,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比增长45%,相当于当年全球安装总量的一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而且正逐步进入人工做不好甚至做不到的领域并开辟新赛道,激励企业不断加大数字化投资改造;从贸易看,数字化正在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创造新的贸易机会,过去许多不可贸易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等都变得可贸易,我国在数字技术应用、平台企业、互联网生态等方面的积累有利于创造和分享全球数字贸易红利。

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

要素禀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已发生深刻改变,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劳动力素质持续提升。在人口数量红利趋于下降的同时,人力资本质量的红利正在显现。2012—2022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数量累计超过8700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14年,科研人才数量稳居全球首位。二是资本丰裕度明显改善。资本积累及其有效配置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5.6%,比其他主要经济体高20个百分点以上。我国资本形成额占全球比重已从1978年的0.7%上升至2021年的29.6%,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明显缩小,资本积累及其有效配置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三是土地高效利用和再配置空间巨大。目前我国还有不少未利用土地和大量低效利用土地,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城镇用地结构优化等将大幅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数据要素潜能正快速释放。我国数据资源丰富,数据产量已超6.6ZB,全球占比近10%,位居世界第二。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深度参与各行业的价值创造与升级发展,能够为我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

制造业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新时代以来,“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不断提升,我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规模化、集群化、网络化、数字化优势更加突出。

一是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从2012年的22.3%上升到2021年的30.3%,达到31.4万亿元,制造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从2012年的1.9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2万亿美元,占全球制成品市场份额从16.3%提高到20%。二是制造业配套能力强。我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多数材料、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应商,对创新原型产品快速试制并量产形成强大支撑。大中小企业分工配合,加上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形成了一批产品生产集中、配套设施专业、产业链条成熟的产业集群和高效协作的制造业网络,不仅能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需要,而且能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需求。三是大规模制造与物流体系形成供应链网络。我国基本建成了各类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协同配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了以国家级物流枢纽为核心,以区域性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社区末端网点等为支撑的配送网络,实现了高效运行。2021年我国快递包裹平均成本为1.5美元,大幅低于有关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和效率优势明显,与大规模制造相结合形成供应链网络,极大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四是部分新兴制造领域优势正在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快速成长,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比如,我国风电整机吊装量全球占比接近50%;新能源汽车产能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新时代以来,我国科研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基础、创新主体、新兴产业等优势正在聚合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和巩固。

科技研发能力实现大幅跃升。2012—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7%,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4%的平均增速,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44%;我国国际科学核心论文全球占比由2012年的13%上升至2020年的20%;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近2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6000多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我国占比位居全球第二。科技人才优势逐步显现。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群体。按照OECD与欧盟标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企业创新进程快速迭代。创新技术与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相结合,不仅可以在应用中实现快速升级,而且可以迅速实现产业化,帮助企业加速创新迭代。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机制加速结合。我国已经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科研产出位居全球第二,18所大学的研究影响力跻身世界百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形成。同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科研人员薪酬制度、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深化应用“揭榜挂帅”等机制,更加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数字经济引领优势凸显。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信息等领域拥有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首位,数字化智能化“灯塔工厂”数量超过全球1/3,逐步形成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创新生态系统。

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新时代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日益巩固,作为“世界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我国已成为全球经贸联系最广泛的国家。2021年,在全球141个贸易伙伴中,我国是51个经济体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4个经济体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1834种商品出口规模居全球第一、686种商品进口规模居全球第一;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出口目的地集中度指数已从2012年的7.0%下降到2021年的5.6%。我国已成为全球价值链三大枢纽之一。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出口规模全球占比从10.7%提升到13.5%,价值链贸易全球占比从8.5%上升至11.2%、居全球第二;2021年,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网络上的中心度指数位列前三。我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21年,全球市值排名前200位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收入达7000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额的13%;全球4.1万家上市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6.8万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额的23.4%。我国作为国际经贸联系稳定器的地位更加突出。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为外资企业长期在中国投资和发展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我国社会长期稳定、投资机会众多、投资回报可观,对各国企业形成强大吸引力。

2、中国物流 十年巨变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5-29

如果再次评选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奇迹,中国快递一定是回避不了的话题。

这十年,中国快递单量连年增长,从不足100亿件到突破1000亿件,稳居世界第一后仍然高速奔跑,这在全球都是罕见奇迹;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从18%到14.6%,释放了经济的活力和创新的机遇;

快递耗时持续缩短,国内平均时效从一周缩短到48小时以内,全球72小时达不断接近。

这十年,“一升两降”之间,中国凭空跑出一支300万人的快递员队伍,很多人进入城市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快递小哥。一群普通人风里来雨里去,支撑起全世界最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背后投射的是中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透过小小的快递包裹,我们看见中国物流业经历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也看见经济社会的巨变与未来。

这一切,是中国快递的奇迹,更是中国经济的奇迹。

从瓶颈到奇迹:被发展倒逼出的物流之变

十年前,“快递爆仓”是社会热词。如果去互联网上考古,网络词条会告诉你:2012年前后的那几年,一到消费旺季,大量包裹滞留快递站点,消费者投诉激增。那些年,有的网店首页贴的不是产品广告,而是“对不起您的包裹已延期”公告。

跨境包裹则更头疼。义乌外贸商家邱娟的一位外国客户,给女朋友购买冬装,包裹寄到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后,不但天气转暖,客户的女朋友都换人了。

速度快不起来,成本也降不下去。国内,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8%。跨境,联邦快递、UPS等国际物流巨头,送几十块钱的货,运费要好几百块。

不是快递行业不努力,而是电商带动的消费太有力。2012年双11,电商平台一天产生的包裹量超过7800万。

2013年,马云预测,10年后,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会到3亿个。物流业必须奋起直追。这一年的5月,菜鸟诞生。马云说:菜鸟只要勤奋、努力,总有一天会变好,但永远要对这个行业,对社会和未来怀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今天,中国快递全年超过1000亿件、日均包裹量3.4亿余件,每年的增量就相当于美国一年快递量。

快递量涨了,但物流成本下降了,耗时更短了。按照2022年的GDP计算,相当于一年节省了4万多亿元,几乎是上海市全年的GDP。半日达、当日达、次日达也已成为快递常规速度。

走一条新路:让“独轮车运大象”变为“波音747加上火箭发动机”

快递的爆发式增长比之于当时的物流体系,就像是用独轮车运大象,摇摇欲坠、步履维艰。

走老路肯定是不行了,数字化是唯一的选择。

也是从2012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给尝试迈出转型第一步的物流业带来一阵春雨,各种数字化工具很快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4年,菜鸟推出快递电子面单,奠定了快递自动化分拨的基础,以前是包裹在流动,现在是数据抢在包裹前面流动。智能物流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包裹流量,车辆、人员调配实现了智能决策。

各大快递企业也争相跟进,自动流水线、分拣机器人逐渐从概念成为了标配,快递分拨转运效率直线上升。现在,国内大型快递转运中心自动化率超过90%,全国快递自动流水线总长超6000公里,申通一家企业的日包裹处理量就相当于美国全国一天的快递量。

目前,整个中国的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已经形成一张网点超43万处、日均服务7亿人次的巨型网络,还能根据订单多少弹性应变,订单多了,20天就能临时开出一个仓库,半个月就能培训出成千上万熟练工上岗作业,数字化加上庞大的体量就像给波音747加上了火箭发动机。

创造新的可能:72小时,一杯咖啡的价格货送全球

如果把快递物流网络比作血液系统,那其中流动的一件件包裹就是红细胞,源源不断输送氧分子,供养着经济体。十年蓄力,中国快递物流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流动在这张网络上的包裹也让无数中小企业、年轻人和农民实现了梦想。

现在,只要三块钱,一个小包裹就能送全国。只有“人人能发货”才可“人人能卖货”,凭着便宜的物流,无数年轻人实现了电商创业梦。去年,全国电商从业人员增长超3%,电商直播、短视频种草,新赛道层出不穷。

数字化也让快递物流网络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从中国延伸到全球。截至去年,全国累计建成近千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深藏大山的土特产,搭着快递飞向全国各地。抖音上有农民销售“手工糍粑”,最高峰时订单达1.6万斤,两家食品厂同时生产才供应得上。

跨境电商也在高效低价物流网络的助推下越来越火。在AI技术加持下,现在菜鸟已经把跨境物流费打到了“骨折”,5美元就可以把一件小商品在10天内送到全球许多国家,让海外消费者直呼不可思议,义乌一家主营男女内衣裤的企业使用这项服务后,海外消费者重复购买率提升了20%。

用一杯咖啡的钱能货通全球,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72小时能收货,中国物流效率还在创造着新的可能,让更多梦想和未来释放光芒。

3、多项数据呈现积极变化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时间:2023-05-29

央视网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4月,我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0.14万亿元人民币。1—4月,我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80.29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保持活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前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昨天(5月26日)举行例行发布会。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4600亿元,有力减轻了经营主体负担。

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其中,两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3083亿元,其他政策如增值税留抵退税等1606亿元。

分经济类型看,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3393亿元,占比超七成,受益最大。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 荣海楼:在民营经济各行业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最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29亿元,占比48%。在民营经济各类主体中,小微企业优惠力度最大,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958亿元,占比57.7%。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及时升级改进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省际关联度增强 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势凸显

在昨天(5月26日)的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税收大数据角度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据介绍,国家税务总局基于税收大数据分析了2017年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情况,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明显特点。首先,就是省际间贸易关联度增强,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势更加凸显。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 荣海楼: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17—2022年,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年均增长12.8%,较全国销售收入增速快1个百分点;2023年1月1日—5月20日,省际贸易额占比为39.6%,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不仅如此,创新、信息要素配置增强,重点地区辐射带动明显。

从创新来看,2017—2022年,全国科技服务省际销售额年均增长28%,较科技服务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快4.2个百分点。今年截至5月20日,科技服务省际销售额同比增长29.7%,较科技服务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快2.6个百分点。

从信息方面来看,2017—2022年,全国信息服务省际销售额年均增长22%,较信息服务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快2.8个百分点。2023年1月1日—5月20日,信息服务省际销售额同比增长21.4%,较信息服务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快3.4个百分点。

此外,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和物流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逐步健全。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 荣海楼:2017—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物流业年均增长15.2%,较全国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快3.4个百分点。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邮政快递业年均分别增长21.6%和23.2%,明显快于交通物流业总体增速。

4、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新华网  时间:2023-06-02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商务部表示,RCEP的全面生效充分体现了15方支持开放、自由、公平、包容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和行动,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全面提升东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地区和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从贸易看,2022年,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8%;2023年1至4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0.9%。从吸引外资看,2022年,我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额2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023年1至4月,我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额近8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3.7%。

商务部表示,中方将持续推进高质量实施RCEP,为各地方、各行业和广大企业深入实施和用好协定提供指导和服务,推动协定红利持续释放,充分发挥RCEP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将与其他各方一道,履行好协定义务,不断加强RCEP机制建设,提升协定的整体实施水平,为RCEP合作行稳致远提供有力保障。

5、我国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升至约5%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6-01

记者从3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超20万个,综试区内跨境电商产业园约690个,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此次会议为期一天半,会上还发布了2022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

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自2015年在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截至2022年底,国务院已先后分7批设立165个综试区,覆盖31个省区市。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伙伴遍布全球,目前已与29个国家签署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出席会议的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匹配供需,为更多的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

据悉,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度、管理和服务方面持续创新,发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综试区持续推进“六体系两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逐步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带动当地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此次会议要求,各地要把握跨境电商发展机遇,扎实推进综试区建设,打造外贸创新发展新高地。要推进贸易数字化应用,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梳理成熟经验做法,举办专题培训;加快外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跨境物流网络;优化线上服务平台功能,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6、前4月社会物流总额增长4.4%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6-0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5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4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国物流需求持续扩大,物流供给稳步恢复,物流运行恢复向好基础逐渐巩固,有望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1月份至4月份,全国物流需求呈稳步复苏态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处长胡焓表示,整体呈三方面特点,一是回升比较全面,工业领域物流和居民消费领域的物流需求都在趋稳回升,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也在不同程度回升;二是全产业链呈回升趋势,从上游大宗商品到中下游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物流需求都有所增长;三是在当前整体经济基础上,虽然有所波动,但复苏势头企稳向好。

从规模看,社会物流总额延续扩大态势,物流需求恢复性回升。从增速看,1月份至4月份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4月当月同比增长6.3%,比3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在经济整体恢复向好、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4月份物流需求增速回升明显,但结构分化依然存在,工业品、单位与居民物流需求基础较为稳固,多数领域物流总额增速有所加快;进口、再生资源等领域有所波动,恢复势头放缓。

从供给看,随着市场进一步畅通,物流趋于活跃,物流业总收入加速恢复,物流供给规模稳步上升。1月份至4月份,物流业总收入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仓储服务、快递领域贡献显著,拉动物流业总收入增长超5个百分点。“前4月物流供给好于预期,各运输方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都实现快速增长。”胡焓认为,这反映出与需求保持合理适配的增长,企业微观经营向好是供给质量向好的重要指征,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而且比前3月有进一步改善。实际上,从过去3年疫情来看,物流供给的韧性经受住高强度考验,是物流需求恢复的重要基础。

不过也要看到,1月份至4月份物流运行虽然总体向好,但上游需求不足的制约依然存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当前物流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一方面,物流需求恢复存在压力。4月份,物流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需求恢复相对供给改善仍显不足。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价格低位徘徊。4月份,多数细分领域物流服务价格有所趋缓。短期市场需求对物流服务价格拉动相对有限,价格低位运行情况或将持续。此外,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有所反弹。

7、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前4月货运量同比增长32%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5-31

5月25日,一列满载着光伏组件、机械设备等1200吨货物的中欧班列(郑州)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驶出,途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14天后将抵达德国汉堡。

近年来,中欧班列日夜兼程保持稳定运营,韧性和优势日益凸显。尤其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多条中欧班列线路业绩创下新高,运输能力与效率持续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为稳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运送货物6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2%,重箱率100%。截至4月底,中欧班列国内出发城市达109个,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1个城市。

班列“热”传递市场回暖信号

“世界超市”浙江义乌又“热”起来了。

“今年前4个月,我们的贸易额同比增长了5%左右,我有信心今年一定很好。”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卜杜拉伊莫夫·帕克哈特2010年到义乌从事缝纫机进出口贸易。当时没有中欧班列,采购的缝纫机和配件都要通过海运运回吉尔吉斯斯坦。报关通关要将货物短驳到港口才能办理,海运订箱手续麻烦,运输时间也长。

2014年11月,义乌中欧班列开通,阿卜杜拉伊莫夫·帕克哈特成了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人。“有了中欧班列,时间成本降低了至少一半,我在吉尔吉斯斯坦拥有了更多客户。”阿卜杜拉伊莫夫·帕克哈特说。

义乌中欧班列开通运营以来,不断积累和丰富国际货运班列运营经验,拓展出了服务亚欧大陆的国际铁路货运服务网络,到达境外站点101个,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达160多个城市。线路横贯亚欧、联通中外,把义乌和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不只是义乌,各地的中欧班列都迎来了开运高峰。5月19日5时56分,装有汽车、服装、体育用品等货物的X8202次中欧班列(武汉)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开出,这是今年湖北开出的第101趟中欧班列。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开出和到达425列。

中欧班列之“热”,传递市场之“暖”。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一季度的4.8%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4月单月进出口3.43万亿元,增长8.9%。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我国外贸韧性得到彰显。

尤其是中欧班列途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增幅更是喜人。前4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额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北非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7.4%和9.6%,部分弥补了传统市场需求不振带来的影响。

助力新能源汽车走出去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小幅下滑,但整车出口同比增长70.6%,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同比增长110%,成为支撑出口的重要力量。其中,中欧班列的作用功不可没。

“忙了好几天,但是心里高兴。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实现了常态化开行,是一个新突破!”西安国际港站相关负责人白宽峰说。

5月16日,中欧班列满载着261辆陕西本地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陕西开行的中欧班列汽车出口专列从去年的零星散发到今年走向常态化运输,为助力国产汽车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铁路运输企业开展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业务,不再按危险货物管理。

在郑州,中欧班列(郑州)国产新能源汽车运输成为新的运量增长点。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铁路部门加强中欧班列运输质量全过程安全管理,持续加大中欧班列(郑州)运输组织力度,严格班列安全状态和车体质量。按照“三优”作业方案,即优先接、优先检、优先发,确保班列准时安全发出。目前,累计发送中欧班列(郑州)新能源小汽车622标准箱。

“有时一周要发出两三列新能源汽车专列,来自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我们加强与海关合作,发挥‘中欧班列+’叠加优势,靠前服务引导企业规范申报,开通新能源汽车出口绿色通道,积极服务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运营管理科科长闫华鹏说。

中欧班列开启的“出海”通道,不仅增加了中亚市场的汽车供给,也让更多的“中国制造”搭乘中欧班列走进中亚寻常百姓家。

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已经有37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亚欧大陆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7个城市,运输的产品从最初的电子元器件、显示器、日用品扩展延伸到汽车整车、零配件、机电产品、玻璃幕墙、服装鞋帽、茶叶、文化用品、水果、品牌白酒、防疫物资等400多个品种。

“2013年,中欧班列(西安)刚刚开行时,主要出口的是工程机械和初级工业产品,规模较小;后来,源源不断运往中亚和欧洲的货物变成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板、冷柜、冰箱和电子消费品等,尤其是向中亚方向的出口变化最为明显。”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扩能改建跑出“加速度”

“蒙古国铁路同意我方建议,将‘宽轨交接15对/日,准轨交接8对/日’列入《中蒙国境铁路联合委员会会议议定书》,从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双方代表团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负责人介绍。

中欧班列的运量与日俱增,作用日益彰显。为了更好适应发展形势,发挥其连接中外、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各方均加大了扩能改造力度。

2022年,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畅通中欧班列中部通道,对集二线和二连站进行了扩能改建。宽准轨接发列车线路增加至30条,新建使用的二连浩特站调度指挥中心将实现宽轨场、准轨场、换轮库、边检场“四场合一”集中控制运输组织模式,为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提供充足运力保障。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欧班列中线通道上的关键节点。截至目前,经该铁路口岸出入境班列线路已增至68条,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2000列。今年1月至4月,途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1010列,同比增长6.9%。截至5月23日,今年出入境中欧班列1211列,同比增长11.2%。

“今年前4个月,我们进出境班列保持在日均20列以上常态化开行,口岸单日交车数最高达到29列,创下建站以来最好水平。”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霍尔果斯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员张烁果说。

作为中欧班列的西通道,新疆拥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双口岸通道优势。新疆铁路部门积极融入自治区向西开放“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建设,以提高口岸过货能力、畅通中欧班列运输通道为重点,加快推进阿拉山口站扩能改造,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班列开行数量和增长规模居全国前列。

截至5月10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双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达5032列,同比增长17.8%。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2317列,同比增长12.3%,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2715列,同比增长22.9%。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充分利用口岸站挖潜提效和扩编增吨条件,不断扩充中欧班列通道能力,西、中、东3条通道1月至4月班列开行数同比分别增长25%、9%、10%,中欧班列运输能力和效率持续增强。(记者 齐 慧)

8、彰显自贸试验区“排头兵”作用

澎湃新闻  时间:2023-05-30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较快增长。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49亿元,增长8.5%,进口10363亿元,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719亿元,同比增长22.1%,高出全国17.2个百分点,为全国外贸外资平稳发展作出贡献,进一步彰显自贸试验区“排头兵”作用。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自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届10周年。10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从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很多“第一”在自贸试验区实践、探索,然后再复制推广到全国。

目前,21个自贸试验区已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企改革等方面。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推动高端产业不断集聚,自贸试验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同时,各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各自贸试验区应把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持续彰显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作用,不断在“提升”二字上下功夫,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需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改革试点措施,选择自由贸易港和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率先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破冰、破题。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需要不断提升市场准入水平。接下来,应当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在服务贸易领域,出台自贸试验区和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新模式。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还需要不断改革系统集成,加强协同创新。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统筹协调,增强先行先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顺应当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态势,进一步在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制度集成创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探索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自贸试验区十年磨砺,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探索,形成了重要的经验。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

9、中国外贸育“新”求“进”

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3-06-01

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海外走俏,一季度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一季度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出口增长20.2%,前4个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16%;港口高频指数稳中有升,SCFI上海—澳新线大幅上涨;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一连串的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育“新”求“进”态势明显,逐步形成“新三样”、新兴市场、新业态共同引领的竞争新优势。

“新三样”走俏海外市场

5月23日,在山东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抓紧加工生产一批家用储能太阳能系统。今年7月份前,这批1.2万套家用储能太阳能系统就将完成加工、办结海关监管通关手续,陆续发运交付公司在非洲和欧洲的客户。

据了解,“新三样”一季度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据海关统计,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44万亿元,增长10.5%,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汽车出口2045.3亿元,增长120.3%,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整体出口金额比重提升至42.9%,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1.6%。

与此同时,4月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也在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

中国机电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分析,“新三样”都是机电产品,出口保持高增速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政策环境与产业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能力,相关政策的促进作用。

港口高频指数稳中有升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表示,“港口繁忙程度是反映我国外贸情况的重要指标。多项高频数据指标稳中有升,表明我国外贸增长韧性足、潜力大。”

国家信息中心监测分析显示:5月份以来,平均每周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080.9万吨,同比增长4.0%;平均每周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48.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0%;5月份外贸船舶到港指数为354.5,环比上升4.8%,较1月份上升11.2%,达到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时,港口物流指数也快速上升,4月份港口物流指数为89.4,同比上升21.5%,环比上升35.5%。港口繁忙程度反映出我国贸易的增长态势。

其中新兴市场成为重要推动力。招商期货在近日的报告中指出,2023年5月19日SCFI(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972.5点,环比下跌1.11%。其中,SCFI上海—美西线、上海—波斯湾线的大幅下跌拖累了综合指数,但SCFI上海—澳新线大幅上涨24%。

“一带一路”市场也持续保持增势。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61万亿元,增长16%。其中,出口2.76万亿元,增长26%。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认为,随着RCEP利好持续释放和“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国家等将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增长点,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育“新”求“进”前景广阔

在新产品、新市场优势逐步培育壮大的同时,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也在快速发展,并与其他优势产生共振效应。

“近几年,我国跨境电商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5年增长了将近10倍。今年一季度,仍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此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根据世贸组织的报告,到2026年之前,全球B2C跨境电商将保持27%的增速。

第133届广交会机电企业外贸调查分析显示,中小微企业瞄准跨境电商,从选品、设计、供应链和品牌等方面打造自主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帮助综合性价比较高的中国好货畅行全球,企业自主品牌及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比重逐步提升。某主营光伏组件企业通过在重点海外市场布局“海外仓”夯实供货能力,目前企业一季度出口额已接近去年上半年水平。(记者王文博)

10、电商如何驱动航空货运发展?

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3-05-29

近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欧洲航空货运大会(简称“大会”)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电子商务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几年推动国际航空货运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参会者表示,在商业方面,随着消费者和企业跨境消费和采购越来越多,电子商务可能成为该行业的最大增长动力。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管义务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航空货运在运营层面转向可持续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潜力无限

电商对于航空货运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显示,目前80%的跨境电商商品都是通过航空货运运输,跨境电商业务已经成为航空货运行业20%的收入来源。

加拿大WestJet航空货运执行副总裁Kirsten de Bruijn在大会上表示,尽管电商在经历新冠疫情拉动迅猛增长的势头逐步放慢,但电子商务仍是一项长期增长的业务。比起速度,加拿大用户对于送货准时性更加看重。

数字货运代理公司Flexport的航空战略执行副总裁Neel Jones Shah也强调了电子商务对航空货运业的长期潜力。“电商将成为未来几年航空货运的增长动力,而公司仍处于电子履单的初期阶段。”此前Flexport收购了位于美国的Shopify Logistics公司,以期未来提供“工厂到门”的运输和配送服务。

Technavio发布的《电商物流市场2023—2027》报告也表示了对电商物流市场的积极预测,2022年至2027年,全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将增加4048亿美元。在此期间,亚太市场将占全球市场增长的57%。

由于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亚太地区的电商物流市场一直在增长,尤其是中国的电商行业预计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增长63%以上。

此外,该份报告还指出,目前电商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物流成本高、新兴经济市场的基础设施问题以及电商物流的监管问题等。

趋势向好

由于整体宏观经济放缓、库存水平下降以及疫情后消费者行为持续正常化,第一季度全球空运市场主要呈现出需求下降的特点。其中,空运货物吨位下降最显著出现在该季度初期,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势头在季度末逐渐改善。

同时,空运价格也在进一步下降,除燃油价格外,在大多数贸易航线上,空运价格已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DSV集团方面表示,这一发展符合预期,反映了疫情后全球供应链的逐步正常化。

为了应对全球空运市场的变化,很多航空货运企业纷纷采取了缩减措施。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亚马逊航空公司的航班在过去六个月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相比之前的水平有所放缓。

但也有企业对航空货运业的发展表示看好。汉莎航空货运公司电子商务子公司Heyworld的董事总经理Boris Hueske表示,电子商务绝对是航空货运发展的巨大机遇,也是公司增长的领域。2022年,汉莎航空货运公司接收了两架改装的A321F货机,由姊妹公司CityLine运营,为欧洲内部电商客户提供服务,另外还有2架A321F将于今年夏天交付。

此前,汉莎航空货运公司首席执行官Dorothea von Boxberg曾表示:“我们正在进一步考虑扩大货机机队规模。电商客户都希望有一个可靠的物流解决方案,如果我们仅仅依靠2架飞机的话,很难实现。”在谈到电商对航空货运的影响时,她表示:“电商是航空货运需求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无论是从长期、中期还是短期来看,电商航空货运业务肯定是在增长的。”

持续发展

跨境电商的繁荣带来了对物流成本和效率的要求,航空货运的高效运营和优化的物流流程可以帮助电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电商业务的快递增长也带来了航空货运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和航空货运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今,全球经济逐渐复苏,虽然相比疫情期间有所放缓,但跨境电商增长势头还在持续当中,业务增长则意味着航空货运行业还有更多的商业机会,而UPS、汉莎航空货运等企业的行动就表明了它们仍然看好跨境电商业务对航空货运的推动作用。

DSV集团首席执行官 Jens Bj?rn Andersen表示:“正如预期的那样,在2023年第一季度,空运运输服务和货运费率的需求下降了。尽管如此,我们预计全球贸易量将逐渐改善,在未来的几个季度中会出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我们将坚持2023年EBIT指导方针。”

而看好航空货运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帆风顺。想要获得长久的持续发展,跨境电商和航空货运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大会上,与会代表称,电子商务也面临风险和挑战,通关就是一项需要不同解决方案的挑战。可持续发展也是小组讨论的重要话题。Flexport的Jones Shah预测,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将对减少碳排放产生最大影响,但当前世界上缺乏足够的SAF。Heyworld首席执行官Hueske补充说,企业须为客户提供二氧化碳中和的服务选择。

国际航空货运业协会(TIACA)秘书长Hughes在大会上表示,SAF可以使行业实现65%的净零排放目标,但他强调,在未来几年,可以取代喷气煤油的生物燃料严重短缺。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物流和航空主管Harald Sieke敦促对SAF的使用应采取全球视角的方法解决,因为航空业可能会耗费大量生物燃料,而其他运输领域也需要这些燃料。

目前,航空货运市场不断扩大,竞争也将愈加激烈,航空货运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物流业务模式,推动物流供应链的升级和转型,例如,透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航空货运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和追踪,实现更高效的仓储管理和运输计划调配,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更好地满足跨境电商业务需求。

另外,塑料包装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处理;锂电池运输;货物运输的安全和合法性等问题也都是航空货运行业目前需要面对的可持续性挑战和安全合规性挑战。(本文综合自国家邮政局、澎湃新闻、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11、冷链自动化模式如何演进?

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3-05-30

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始终贯穿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涵盖了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所有活动,是各行各业得以正常运转的动脉系统。近年来,我国物流总额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冷链物流作为民生保障系统,发展势头异常迅猛。2021年总额达4184亿元,同比增长9.2%,需求增长至2.75亿吨,同比增长3.8%。2022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或已达到4916亿元,同比增长7.2%,需求总量突破3.2亿吨,同比增长6.6%。预计到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5500亿元。

仓储历程

仓储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活动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仓储的发展历程,基本经历了人工仓储、机械仓储、自动化仓储及智能仓储四个阶段。

在人工仓储阶段,单一通过大量的人力来进行仓储的搬运、管理、运输等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需要经过培训,并且在账单记录等流程存在效率低、错误率高的弊端;在机械仓储阶段,一些环节如传送带、搬运车、吊车、叉车等运输能够由机械承担,辅助人工共同完成作业,虽然机械能够满足精度、数量、重量、搬运等要求,但随着一些新兴业态的兴起,机械化阶段的仓储物流呈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自动化仓储阶段,自AGV、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相继问世并逐步在仓储物流业得到广泛使用后,显著提升了仓储行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到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等自动化设备被加入到仓储物流行业,通过计算机对仓库的控制和管理,总体效益得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而智能化阶段是自动化阶段的延伸,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做到板块之间、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共享,实现流程之间、部门之间的联动。

目前,我国多数仓储还处于第三阶段,自动化仓储也是国家宏观政策大力支持的发展领域,从发展程度来看,国内本土仓储物流服务商相对缺乏大项目的总包集成服务能力,虽然在下游客户领域的在手订单保持增长,但不论是从产品服务角度还是从行业经验及市占率角度看,本土智能化仓储企业仍处于前期竞争成长阶段。

在市场接受度方面,据京东物流研究院统计,目前仍有约49.17%的企业未使用任何仓储物流自动化设备,而使用的自动化设备的渗透率程度也普遍较低,其中AGV渗透率最高,达29.04%,智能分拣设备和智能装卸设备渗透率只有11.88%。自动化和智能化仓储物流设备的更新迭代较快而投资成本较高,导致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很多制造企业难以承担;国内智能化仓储仍处于发展阶段,融合发展需要时间沉淀,需市场、技术、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

技术更迭

所有技术的更新迭代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冷链行业对于供应链优化、智能化制造,以及物流存储的智能化、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玉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云光表示,目前中国冷链市场对于自动化的需求经历了从只有电梯到月台设备再到认识垂直物流输送机+自动仓储的演变过程以及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识、深入了解、理性导入的阶段。

冷链仓储因为其特殊性,建设成本、使用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仓库。而传统冷库多采用楼库结构,多楼层、多隔间的形式,难以满足现代的市场需求。由于库区分隔零散,后期再投入仓储物流装备的成本也要高于单体冷库。多楼层非自动化的作业,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招工难、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让企业的人工成本一度飙升。作业时频繁的开关库门,集中出入库时段冷库门长时间段开启等现象,也容易造成能耗大量损失,对库存货品的品质保证存有隐患。且传统冷库也多采用地堆或巧固架存放,或采用驶入式货架、穿梭车货架等非自动化的存取模式,人工仍然是决定作业效率的主导。

笔者认为,对冷链物流来说,冷链作业摆脱对劳动力的严重依赖是当务之急。几乎所有的仓库都面临着合格工人短缺的困境,通过冷库产品流程的自动化,减少对手工流程的依赖,员工可以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仓库的效率和安全性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在笔者看来,自动化仓储技术可以说全面节省了包括人工费用在内的各方面成本。首先是占地面积,自动化储存、搬运和采摘技术将大大减少冷库的占地面积要求。模块化仓库管理软件,对仓库流程和设备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直接支持自动化系统,省去了独立自动化控制软件的需要,自动化立体库可与AGV自动导向小车和机器人采摘系统相结合,为冷库提供灵活、模块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进程加快

在《“十四五”冷链物流规划》(简称《规划》)中,提及了“三级节点”建设进程的加快,大型国企、政府企业、民营企业都会布局大规模冷库,无论是补齐人工缺口还是守护物流安全、食品安全,自动化技术都要先行。

贾云光表示,市场需求是引导物流装备创新的关键因素,所谓与时俱进就是贴合市场需求,解决行业痛点,目前在超低温环境下的自动仓储物流,还有很多痛点。比如搬运环节仍然有很多空白,并且在不同场景、不同标准下的自动装车、码垛技术的创新也还有很大的空间。

伴随着市场对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不断升级,《规划》言明了低温自动化仓储物流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首先是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推动冷链货物、场站设施、载运装备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实现对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作业环节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传输。构建全国性、多层级数字冷链仓库网络。建立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广泛集成区域冷链货源、运力、库存等市场信息,通过数字化方式强化信息采集、交互服务功能,为冷链干线运输、分拨配送、仓储服务、冷藏加工等业务一体化运作提供平台组织支撑,推动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间数据互联共享,打通各类平台间数据交换渠道,更大范围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对接效率。

同步搭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建设时匹配的停车、调度、装卸、保鲜催熟、质量管控等设施设备智慧化改造升级,推广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物流机器人、温度监控等设备应用,打造自动化无人冷链仓。抓住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浪潮,结合仓储流程,加快仓储运输装备的更新迭代,加强车载智能温控、监控技术装备应用,加强冷链智慧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优化冷链运输配送路径,提高冷库、冷藏车利用效率。

以笔者之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支持冷链物流相关技术研发,要从源头提升我国冷链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完善冷链技术创新应用机制。在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基础研究和装备研发的过程中,聚焦冷链物流相关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部署国家级技术攻关,加强冷链产品品质劣变腐损的生物学原理及其与物流环境之间耦合效应、高品质低温加工、高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环保制冷剂及安全应用、冷链安全消杀等基础性研究,夯实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并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应用体系。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冷链技术装备创新应用平台,结合市场需求,聚焦果蔬预冷、速冻、冷冻冷藏、冷藏运输与宅配、冷链信息化智慧化等应用场景,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冷链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中物联冷链委供稿)

12、江苏外贸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 出口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

扬子晚报  时间:2023-05-29

扬子晚报网5月29日讯(记者 刘梦雪)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4月份,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1.6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6个百分点,较1-2月份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4.4%,较一季度增幅扩大6.7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进口0.56万亿元,同比下降12.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江苏与中亚五国贸易进出口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江苏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开拓中亚市场,江苏与中亚五国经贸规模持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1-4月,江苏对中亚五国进出口57.8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7.8个百分点。从进出口总量看,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增速位列前三,分别为73.7%、27.5%和4.9%;从出口看,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增速位列前三,分别为115.1%、26.5%和5.5%;从进口看,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位列前三,分别为208.9%、165.7%和32.4%。

13、江苏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

江苏广电总台  时间:2023-05-29

江苏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推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全力稳定全球市场份额,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本次印发的《若干措施》以促进外贸稳规模、促转型、拓市场、优环境为主线,提出14条措施。聚焦企业核心关切,特别是外需下降、订单不足的问题,《若干措施》鲜明提出,大力支持企业利用展会主渠道稳订单拓市场。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统筹各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2023年省级对115个境外重点展会展位费最高80%的补助,鼓励地方对企业出境参展的展品运输、人员商旅等费用予以支持。加强对企业出境参展、招商以及境外商务人员来苏采购、洽谈等出入境服务保障等。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增势迅猛,《若干措施》也给予了充分关注,要求发挥汽车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培育扩大汽车行业出口,支持常州、南京等地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尽快形成新增长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推进有关口岸提升锂电池等危化品运输储存条件,拓宽物流渠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此外,《若干措施》还瞄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各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离岸贸易、海外仓等,引导出口产业由加工制造为主向研发、设计、营销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同时,江苏还将在货物通关、金融服务、关税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用好“苏贸贷”政策,向中小微外贸企业进一步倾斜,全年安排1000亿美元出口信保承保规模,为企业出口保驾护航;强化国际物流服务保障,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800列以上,推进企业专列、商品车专列、跨境电商专列开行,更好赋能外贸跑出加速度、塑造新优势。

14、巩固拓展外贸优势 持续调整优化结构 坚定不移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日报  时间:2023-06-01

市委书记曹路宝调研苏州地区海关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决策部署,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分领域、分板块、分行业细化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抓紧抓实二季度经济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部门协同,巩固拓展外贸优势,持续调整优化结构,坚定不移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苏州贡献。

华星光电是TCL科技集团在华东地区重要的半导体显示生产基地。企业表示,近期全球经济持续下行,面板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积极应对,优化调整布局,今年3月以来,企业进出口回暖向好,复苏态势明显。曹路宝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布局、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他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形势,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沉着应对消费电子产业的国际性周期波动,清醒看到波动后将迎来的潜在发展机遇,提前谋划、提前布局,更大力度抢订单、拓市场、稳生产。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累计注册企业442家,吸引投资超43亿美元。曹路宝实地考察综保区卡口、无尘查验室和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场所,强调要加大探索力度,强化科技赋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高水平开放。

随后,曹路宝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全市海关系统工作介绍,围绕稳外贸、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大家展开深入交流讨论。苏州地区共设有8个海关机构,其中副厅级海关2个,正处级海关6个,在支持和服务苏州地区外贸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苏州地区海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苏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的大力支持,苏州地区海关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今年以来,苏州外贸稳增长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这与苏州外贸产品结构、市场周期性波动具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苏州地区海关将积极面向外贸新形势、企业新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高度重视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助力苏州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

在讲话中,曹路宝对苏州地区海关一直以来给予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外贸强”是苏州“经济强”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支撑,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57万亿元左右,占全省的近一半、全国的6%以上,是苏州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他强调,要高度重视外贸工作,积极主动作为,把服务苏州外贸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用活用好中欧“安智贸”等项目试点,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新通道新方向;要调优外贸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更多优质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聚焦加工贸易、二手车出口、特色商品进出口等,推出和实施更多便利化措施,进一步开拓对外贸易新业务新领域。

曹路宝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打造国际国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通关全链条全流程,推动跨境贸易更加便利;运用先进技术不断优化服务,全面推进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创新“外贸+金融”“通关+物流”等模式,在政策指导、惠企减负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大支持,让企业深刻感受到“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

曹路宝强调,要强化部门协同,凝聚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希望苏州地区各海关在加强相互间协作配合、监管互认的同时,持续深化与商务、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的政策衔接、数据对接、业务融通,共同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不断强化与苏州港的紧密联系,让苏州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出海口”服务。苏州将一如既往为海关履行职责、守好国门提供更好服务保障,创造更好条件。

市领导王飏、唐晓东、沈觅,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15、稳存量 拓增量 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量增质升

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06-04

6月3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召开招商工作推进会,动员和激励全区招商队伍提振信心、蓄势发力,掀起新一轮项目招引热潮,通过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以高水平招商引资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出席并讲话,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主持会议,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吴宏、朱江、刘华、倪乾、沈磊、邹小伟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园区招商系统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紧贴园区开放创新发展大局,全力以赴招引好项目、突破大项目,一批高质量项目相继落地。1-4月,全区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位列全市第二,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2.4亿美元,增长23.8%,位列全市第一,保持高位运行;1-5月,预计新增科技项目413个,引进金融及现代服务业项目149个,为园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夯实支撑。

沈觅充分肯定了园区今年以来的招商工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要进一步把准方向、锚定目标。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回稳向好,离不开一批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商条线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

沈觅要求,要进一步精准聚焦、全面出击。要明确主攻方向,围绕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创新集群,谋划重点项目清单,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项目;要拓展全球资源,加强推进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点产业项目;要深挖龙头项目,对高品质项目在支持力度方面给予弹性空间,同时积极把握产业投资机会,精准定位,集聚一批优质科技项目;要加强央企、民企合作,加快创新转型,吸引央企、民企把更多区域总部、研发基地、创新项目落户园区;要深化“二次招商”,鼓励企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向创新型、服务型转型,促进先进制造+研发+服务+总部提升。

沈觅强调,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提升效能。要发挥资本优势,加强招投联动,切实用好各类基金,打造招引平台,强化以投促招;要发挥平台优势,推进制度创新,依托中新合作、自贸片区等平台,聚焦项目诉求和发展需求,创新举措协同破解项目落地和运营过程中的痛难点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和高端项目集聚;要发挥创新优势,引入高端资源,要发挥好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国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影响力,加快引入一批产业创新项目、行业领军人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

沈觅要求,要进一步凝聚合力、协同发力。要加强招商引资统筹联动,投促委要动态梳理好全区招商项目资源,加大项目统筹协调,各招商部门要发挥好各自的专业优势,错位发展,各功能区、相关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高效协同,形成项目落地的无缝衔接;要做好项目全周期服务,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全流程协同推进、全方位政策供给、全生命周期服务,共同做好重点项目保障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要激发招商队伍活力,进一步充实壮大招商队伍力量,提振干事创业的干劲。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苏州工业园区关于高效协同全力促进项目招引的管理办法》。投促委、科招中心、CBD招商中心、文化产业招商中心作交流发言。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