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29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717)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7-17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29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7月17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98 

 

1、国务院: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

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通知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区和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和特色特点,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形成了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30710/t20230710_526324118.shtml?ivk_sa=1023197a

2、交通运输部:前5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67.5亿吨

近日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1—5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了67.5亿吨,同比增长7.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在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指导地方推动我国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竞争有序化、服务高效化。

http://www.cinic.org.cn/hy/wl/1453342.html

3、海关总署:继续充实政策措施工具箱,全力以赴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7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上个月推出了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助力外贸发展。”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指出,针对外贸最为关注的问题,16条提出了增加便利、增强活力、增进服务、降低成本等“三增一降”措施,帮助企业降成本、稳订单、拓市场。

https://finance.cnr.cn/ycbd/20230713/t20230713_526327585.shtml

4、海关总署:外贸增速回落,看似走得“慢”了点但环比是稳步前行

近两个月外贸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如何看待这一变化?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总体是平稳的,同比看起来似乎走得“慢”了一点,但环比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二季度环比增长,最近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也是增长的,平稳发展是有支撑的。

http://news.youth.cn/gn/202307/t20230713_14645444.htm

5、人民日报:便利化通关“组合拳”释放外贸新动能

进出口物流畅通,贸易才能繁荣。6月12日,海关总署在自身职责范围内推出了持续提升跨境物流效率、促进重要农食产品进出口、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等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举措(简称“16条”),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外贸发展信心。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7/12/611127.shtml

6、人民日报: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稳定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11万亿元,同比增长4.5%,对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占我国外贸比重超过30%。

http://www.cinic.org.cn/hy/yw/1454204.html

7、人民网:智能技术拓宽应用场景 激发数字化转型新活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现阶段,各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从生产方式、业务形态、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范式、技术架构等方面带来提升变革。”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表示,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441350710173751829&item_id=13441350710173751829

8、央视网:我国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 将打造更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

7月11日是我国第19个航海日,记者从中国航海日主论坛了解到,我国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

航运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领域,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十年来,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航线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

http://www.cinic.org.cn/hy/wl/1454419.html

9、中国网:同比增长2.1%!2023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突破20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今天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符合预期。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7/13/611300.shtml

10、经济日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水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了稳定和韧性。产经版即日起推出“产业聚焦·新趋势新亮点”系列报道,聚焦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新亮点。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为稳增长、扩内需提供有力支撑。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7/12/611121.shtml

11、经济日报: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基础薄弱,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在万物智联、生态重构的大趋势下,单个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群落中寻找生存空间。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把握和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找准方向、精准发力。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2598976115920502333&item_id=2598976115920502333

12、经济参考报:跨境电商加快重塑传统商业模式

不久前,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1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1%。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不仅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带动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而从更深层次看,跨境电商正在重塑甚至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7/11/611028.shtml

13、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数实融合---看物流产业促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生体系

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珊洁不久前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要抓实抓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7/12/611137.shtml

14、【江苏】港口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省内各港口结合自身优势,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6月份,连云港港、江阴港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同比增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年中“成绩单”。

http://news.jstv.com/a/20230715/1689397135482.shtml

15、【苏州】工业园区:从“试验田”到“新标杆”

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第一站便来到金鸡湖畔的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在园区展示中心听取苏州市产业发展和园区整体情况介绍,察看创新发展成果展示。

园区位于苏州东部,占地面积278平方公里,下辖4个功能区、5个街道,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两国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后,园区的蝶变之路正式开启。

从“泥泞水塘”到“现代新城”,从改革开放“试验田”到创新型园区“新标杆”。如今,园区已吸引了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了248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17家,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亿元,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七连冠”。

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307/t20230711_274541.html

 

1、国务院: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

中国政府网  时间:2023-07-10

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通知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区和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贸试验区功能定位和特色特点,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形成了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有:

1.投资贸易便利化领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单‘云签发’平台”、“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等3项。

2.政府管理创新领域:“水路运输危险货物‘谎报匿报四步稽查法’”、“海事政务闭环管理”、“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机制”、“应用电子劳动合同信息便捷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医药招采价格调控机制”等5项。

3.金融开放创新领域:“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诚信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证券、期货、基金境外金融职业资格认可机制”、“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等6项。

4.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专利导航助力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新模式”、“专利开放许可新模式”、“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等5项。

5.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优先机制”、“知识产权类案件‘简案快办’”、“专利侵权纠纷‘先行裁驳、另行请求’裁决模式”等3项。

2、交通运输部:前5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67.5亿吨

光明网   时间:2023-07-11

记者从6月30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1—5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了67.5亿吨,同比增长7.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在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指导地方推动我国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竞争有序化、服务高效化。

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介绍,今年1—5月,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39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有力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交通运输部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及综合运输组合效率,联合四部门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港口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作为2023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围绕持续提升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品质、加快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建立完善“一站式”网上业务受理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升港口服务效能。目前,11个沿海集装箱枢纽海港基本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网上业务受理单数比例已达86%。

3、海关总署:继续充实政策措施工具箱,全力以赴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央广网   时间:2023-07-13

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 7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上个月推出了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助力外贸发展。”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指出,针对外贸最为关注的问题,16条提出了增加便利、增强活力、增进服务、降低成本等“三增一降”措施,帮助企业降成本、稳订单、拓市场。

吕大良表示,一个月来,海关总署持续抓好政策措施落地,让政策的红利更快更好惠及企业。从政策落地看,全国海关围绕落实16条,因地制宜出台细化配套举措,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比如,青岛海关出台了30条配套细化措施,部署开展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对标营商环境评价、助企纾困稳主体等6个“突破提升行动”;广州海关从促进跨境物流畅通、促进外贸扩大进出口、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企业减负增效、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等五方面制定实施了20条细化措施;南京海关制定细化了落实举措26条,配套推出“企业问题清零”“惠企政策措施自动推送”“技贸措施帮扶”“自贸协定享惠订制”“AEO一对一指导”“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帮扶企业的组合包。同时,各级海关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反馈。

从企业受惠看,随着相关措施陆续落地见效,政策红利逐步向企业释放。比如,跨境电商税款电子支付功能已经在黄埔、成都、重庆等海关上线试运行,便利了企业办理缴税业务;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已经全面推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反映,进口的真空包装高新技术生产设备享受上门查检服务,货物自口岸提离到进入工厂完成查验仅用6小时;南昌海关积极推进“离港确认”便利化措施试点,相关企业反映每票货物可节约至少1—2天的中转等待时间,平均每个集装箱可节约100元左右物流费用;汕头海关主动对接某石化企业重点项目,对进口设备实施“提前申报”“即到即检”等便利措施,验放周期从按天计算缩短至按小时计算。

吕大良表示,总的看,相关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企业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海关贴近企业的优势,继续抓好16条以及其他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密切跟踪评估实施效果。同时,根据外贸发展形势和企业实际诉求,继续充实政策措施工具箱,全力以赴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4、海关总署谈近期外贸增速回落:看似走得“慢”了点但环比是稳步前行

中国青年网  时间:2023-07-13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任洁)近两个月外贸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如何看待这一变化?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总体是平稳的,同比看起来似乎走得“慢”了一点,但环比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二季度环比增长,最近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也是增长的,平稳发展是有支撑的。平稳发展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规模看,保持了增长,而且增量可观。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保持增长,规模创下了20.1万亿元的新高点,这在历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这一突破,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动因素”消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从增量上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亿元,形象地说,这就相当于我们国家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

二是从支撑来看,数量在增加,增长更扎实。价格和数量是影响贸易规模的两大表观因素,经测算,一季度,我国进口、出口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进入二季度,进口、出口数量同比转为“双增”,当季进口数量增加了5.9%,出口数量增加了2%,能源产品等进口量、汽车等出口量同比增速均超过两位数。贸易量的增加带动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基础坚实,是实实在在的增长。

三是从全球看,优势巩固,份额有升。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贸易放缓是各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与周边已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外贸仍然展现出了较强韧性,竞争优势稳中加固。我们根据WTO公布的最新国际数据进行了测算,前4个月,我国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实现了小幅提升,可见我们外贸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同时,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综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然具有坚实的支撑,2023年全年我们有信心继续巩固市场份额,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5、便利化通关“组合拳”释放外贸新动能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12

进出口物流畅通,贸易才能繁荣。6月12日,海关总署在自身职责范围内推出了持续提升跨境物流效率、促进重要农食产品进出口、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等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举措(简称“16条”),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外贸发展信心。近一个月来,相关便利化通关举措在各地落实情况如何?给外贸企业带来哪些利好?为外贸发展积聚了哪些新动能?

“三个更好”——

服务外贸创新发展

7月5日,一列由哈萨克斯坦驶来的散粮列车满载着3145吨小麦,抵达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阿拉山口海关的2名关员早早等候在这里,第一时间在铁路换装线进行货物查验。放行后,这批小麦被直接送至阿拉山口禾睿康农产品有限公司进行加工生产,成为优质的小麦粉等饲料。

“从这里入境的进口农产品,往往采取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16条’出台后,我们根据本地特点,推广‘委托加工’‘分送集报’‘保税研发’等创新举措,助力综合保税区内的进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各环节都能高效运作,使其享受到便利化通关带来的好处。如今,阿拉山口口岸正在逐步形成进口农产品精深加工板块。”乌鲁木齐海关所属阿拉山口海关监管三科科长牛艳文对本报记者说。

通关效率高、原料供得稳,企业依托边贸优势做进口加工的定力就强。同理,便利化通关的各项举措,也让出口加工企业开拓海外新市场的干劲更足。

浙江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传动系统部件、流体管路系统部件和密封系统部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家电卫浴等领域。凭借持续的技术开发和工艺改进,公司主力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和出海竞争,海外合作伙伴涵盖至斯堪尼亚、纳威斯达、康明斯等知名企业,并取得米其林品牌授权。

“从全球看,汽车保有量及汽车平均车龄增加、机器替代人场景的增加,都为我们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带来了机遇。”公司总经理助理胡玉俊告诉本报记者,“16条”出台后,宁波海关推动落实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措施,帮助丰茂科技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内部监管制度、流程管理及信息化系统应用等,顺利获得“以企业为单元”模式开展加工贸易资质,解决了企业加工贸易手册频繁变更费时费力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相关出口业务同比增长超过了90%,接下来必须抓紧时间进一步拓展!”

据了解,“16条”主要包括持续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支持先进技术设备、特殊物品进口,促进重要农食产品进出口,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加强高级认证企业培育,推动加工贸易提档升级,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等内容。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说,目前,全国海关一年监管进出口货运量达到48亿吨,进出境运输工具1300万辆(架、艘)次。“16条”中服务外贸创新发展措施主要体现为“三个更好”:

更好支持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针对企业退货的痛点,优化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退货措施,完善升级退货中心仓功能,试点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跨关区退货模式,研究扩大跨境电商一般出口商品跨关区退货试点,解决企业退货难题。

更好服务加工贸易等创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便利化,促进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的综合改革,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更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重点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活力,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守法便利通道。同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于保护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保护守法企业创新发展。

量体裁衣——

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16条”推出后,全国海关量体裁衣送政策上门,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支持特殊物品进口,解决通关难题。近日,在北京海关所属亦庄海关的帮助下,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一批进口设备顺利完成查检,用时不到4个小时。这得益于“16条”推出后,北京海关全面推广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

“我们每年进口的相关零部件产品,体积不大,却存在一定通关难度。”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财务副总裁郜东芳对本报记者说,这些进口零部件大部分属于真空包装货物,如果开箱查验,对于环境洁净度的要求非常高,很多港口或边检口岸不具备精密检测条件。以往,企业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并通过多个环节,才能实现货物自口岸监管区域提离,到目的地后再接受查验。现在,可以直接从口岸监管区域提离,在企业自己的净化间等待海关上门查验,时间节约一半以上。

——优化出口退税服务,缓解经营压力。广西凯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儿童对讲机、遥控玩具车等远销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影响,公司电子玩具产品海外订单一度下滑近三成。这时,政策红包为企业送来了温暖。

“从年初到现在,公司已享受出口退税158万元。这笔资金为企业补充了宝贵的流动资金,也让企业可以有更多资金持续优化产品的生产研发。”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陈玲对本报记者说,“16条”发布后,深圳海关、钦州市税务部门等单位通过新媒体手段积极为企业提供小视频、图片等宣传材料,让企业得以第一时间掌握“发票信息电子交互”等进一步便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内容。这些,为企业重拾增长增添了信心。“我们已经对产品进行了新一轮升级优化,预计下半年出口将会回暖。”

——加强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助力抢抓商机。6月26日,产自肯尼亚的27件、315公斤野生鳀鱼产品运抵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海关按规定实施检验检疫,为这批鳀鱼产品出具了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办理通关放行手续。这是中国首次进口肯尼亚野生鳀鱼产品,并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亮相。

湖南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劲松介绍,企业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进口鱼类产品并将其加工成预包装零食,供应国内外市场。其中,肯尼亚等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内销和出口空间。“‘16条’发布后,长沙海关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全流程贸易合规,引导企业提升自我管理水平。6月30日,我们成功通过海关高级认证(AEO),这让我们对拓展外贸新商机有了更高期待。”周劲松说,去年企业直接和间接进口额超4.5亿元,今年公司原料进口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增强信心——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去年,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同比增加5.6%。今年前5个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同比增加7.3%。这些数字,折射出外贸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信心,来自政策回应了企业现实关切。对钢铁企业而言,高炉停炉重烧成本往往非常高。前不久,1.4万吨自巴西进口的铁矿在大连海关所属北良港海关快速通关,当天即通过火车分批运往下游钢厂。从申报到通关放行,这批铁矿仅用了1小时。

“我们每年有近500万吨保税铁矿从大连保税仓库直接发运至国内各大钢厂。过去,申报进口保税铁矿时,每一票都需要进行现场查验。‘16条’推出后,海关对出保税仓库铁矿不再重复实施查验,让我们的通关时间压缩90%以上。”大连港散货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朴官珠对本报记者说,仅此一项,每年将为企业的下游客户节省物流及资金占用成本350余万元。

信心,还在于政策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阿里巴巴国际站履约物流和关务负责人魏冉认为,在数字外贸平台上,海外客户往往对物流时效、售后服务等出口服务体验要求较高,“16条”有助于数字外贸平台、广大中小外贸商家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同海外客户的长期贸易往来。

魏冉说,今年以来数字外贸增势良好,数字化、新技术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B2B跨境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今年5月份,我们每天的开播场次同比增长66%,海外观看人数同比增长186%。”魏冉举例说,“16条”的推出给跨境电商行业内的各市场主体带来了信心,阿里巴巴国际站将积极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助力外贸新业态持续发展。

广州海关探索将“直装直提”试点范围拓展至航空口岸,满洲里车站海关聚焦风险环节助力煤炭进口高效畅通,扬州海关帮助企业开展标准化果园建设……如今,“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正成为全国海关落实“16条”时的重要目标。

“今年以来,外贸‘新三样’出口势头好。为此,深圳海关大力建设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对出口锂电池危险货物的包装使用鉴定试点‘检查验证+合格保证’,提高锂电池出口效率。”深圳海关综合业务处业务改革科科长张胜浩对本报记者说,“16条”发布后,深圳海关推出20条细化配套举措。下一步,深圳海关将持续做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6、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13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11万亿元,同比增长4.5%,对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占我国外贸比重超过30%。

6月2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和实惠。1至5月,南京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24万份,出口货值133.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52%和20.54%,预计企业可享受目的国关税优惠1.99亿元。上半年,黄埔海关所属东莞海关共签发RCEP证书7691份,享惠货物货值1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9%和38.6%,企业预计可享受关税优惠超1066万元。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做好RCEP实施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该协定在稳外贸稳外资、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全面了解并用好用足RCEP的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进一步开拓RCEP市场。

7、智能技术拓宽应用场景 激发数字化转型新活力

人民网  时间:2023-07-14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现阶段,各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从生产方式、业务形态、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范式、技术架构等方面带来提升变革。”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表示,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经过几年的加速发展,中国的数字化转型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期。《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3》指出,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整体保持增长,全国数字化转型指数2022年一季度环比增长8.2%。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近年来,我国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技术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有所增强,数字应用不断拓展,场景越发深入生活。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应用则体现在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深入到设计、排产、物料运输、生产控制等环节,深入到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随着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逐年增强。以智慧交通为例,其市场日益增长,行业性规模优势日渐凸显,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到2320亿元,同比增长15.22%。

盘和林表示,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于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要重视技术自主可控,在基础技术上实现突破,同时,要打造“数字化标杆”,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

8、我国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 将打造更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

央视网  时间:2023-07-13

7月11日是我国第19个航海日,记者从中国航海日主论坛了解到,我国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

航运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领域,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十年来,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航线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

交通运输部表示,将以深化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完善全球服务网络。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 郭青松: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我们将共同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合作互利共赢、成果经验互鉴共享。

此外,交通运输部还将建立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全球航运要素配置能力。

9、同比增长2.1%!2023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突破20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中国网  时间:2023-07-13

今天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符合预期。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规模稳中有进。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9.76万亿和10.34万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从环比来看,二季度进出口比一季度增长6%,5月份、6月份均环比增长1.2%。

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16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3.29万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0.7%和16.4%。

三是对“一带一路”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上半年,我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进出口总值的15.3%;对欧盟进出口2.75万亿元,增长1.9%,占13.7%;对美国进出口2.25万亿元,下降8.4%,占11.2%。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占34.3%,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增长1.5%。

四是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58.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电工器材、汽车及其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分别出口6360.6亿、6211.9亿、2004.4亿元,分别增长27.7%、58.5%、12.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97万亿元,增长0.0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制品、鞋靴分别出口5169.4亿、3434.2亿、1729.3亿元,分别增长0.7%、3.2%、0.4%。

五是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增速较快。上半年,我国能源、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7.1%。其中,进口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5.61亿吨,增加33.2%;进口铁、铝等金属矿砂7.1亿吨,增加8.3%。同期,进口消费品9748.4亿元,增长6.6%;其中,肉类、食用水产品分别增长9.5%、30%。

吕大良表示,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展现了较强的韧性。

10、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水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7-12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了稳定和韧性。产经版即日起推出“产业聚焦·新趋势新亮点”系列报道,聚焦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新亮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现场,万吨货轮停靠在码头边,巨大的桥吊呼啸往返,将各色集装箱精准抓取,放置在一辆辆导引车上,安静而迅捷。

在渤海湾,满载货物的巨轮在塔桥指挥下轻松停靠天津港。岸边的集装箱码头,智能运输机器人自如穿行,42个自动化轨道桥次第排开、快速运转。

在长三角,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实施“内支线集装箱船舶双档靠泊”,标志着洋山深水港一至四期集装箱码头全部实现“双档靠泊”,保障长江内支线集装箱船舶通行提速。

今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6座、在建10余座,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平陆运河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全线开工。持续推进水运降本增效,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水运保通保畅工作,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优先引航、优先过闸、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着力强化水运绿色智慧转型,自动化码头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介绍。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为稳增长、扩内需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把稳增长、扩内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其中,水运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付绪银表示。随着投资的加大,水运基础设施短板正在逐步补齐,平陆运河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全线开工。

专家指出,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关键节点,也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水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在内河水运建设方面,1月份至5月份,内河水运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已于今年5月23日全线动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80亿元。安徽省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在去年主体工程试通航的基础上,正加快向今年10月份全面通航目标迈进。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二期、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完成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通航。一系列内河水运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快了内河水运大通道扩能升级,提升了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畅通保障能力。

“在沿海水运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付绪银介绍,1月份至5月份,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加大用海、用地和资金保障,出台推进码头改扩建政策,推动沿海水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实现交工验收,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广西钦州大榄坪南9-10号自动化码头等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这些项目的加快建设,不仅为促进有效投资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力促进了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近年来,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开工、有序推进,对稳定经济大盘起到重要作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经济研究团队专家罗诗屹表示,建议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持续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并继续谋划后续批次重点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向绿色低碳智能转型

“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智能方向转型,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水运局局长李天碧指出,近年来,我国水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明显加快,服务的质效也在持续提升。

在港口方面,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完善绿色港口的标准体系,去年以来先后发布了《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港口工程绿色设计导则》等标准,通过标准引领,推动港口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推进港口大宗散货绿色集疏运,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都是通过铁路或者水路完成。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煤炭、矿石通过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和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的疏港比例进一步提升到92.7%和79.1%。另外建立了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到去年底基本做到了船舶污染物的来源可寻、去向可溯,构建了多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格局,基本转入常态化运行。

在船舶方面,积极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长江经济带1.2万艘船舶完成了受电设施改造,1月份至5月份,长江经济带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将近4000万吨,同比增长54%。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国有450艘LNG动力船舶,大约有150艘电池动力船舶。

同时,智慧港航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引导智慧港口发展,先后发布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建设指南和自动化散货码头技术规范。同时积极推进智慧航道建设,充分运用5G、北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的干支联通,加强航道运行监测,推动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推进水上服务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海运进口集装箱、大宗散货电子放货平台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水运清洁低碳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不断增强水运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李天碧指出。

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我们将加快建设总投资558亿元的集装箱、滚装、LNG等21个码头项目,实施综合港区、散货港区20万吨级航道改造提升以及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工程,全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持续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坚定不移把黄骅港打造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河北省沧州市市长向辉介绍。

像沧州港一样,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

“推进港口资源深化整合,17个省(市)组建港口集团。指导地方推动我国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竞争有序化、服务高效化。”付绪银介绍,去年10月,河北港口集团重组成立,将秦皇岛、唐山、黄骅的港口业务重组整合,有力促进河北港口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67.5亿吨,同比增长7.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三大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形成,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提升世界级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港口铁水联运功能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及综合运输组合效率,交通运输部联合4部门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1月份至5月份,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39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有力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

11、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7-1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基础薄弱,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在万物智联、生态重构的大趋势下,单个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群落中寻找生存空间。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把握和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找准方向、精准发力。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平台化发展、智联化演进、生态化重构等趋势。互联网平台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大平台+小组织”成为产业组织演进方向。万物智联是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演进形态。一方面,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人和物将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并对外部环境、生产活动、生活场景等实现动态感知;另一方面,未来的产品将普遍包含智能模块,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实现监测、控制、决策、优化等功能。面对新趋势新变化,对中小企业来说,“专业化+合作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的供应链、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等将全面重构,推动中小企业群体沿着生态群落演进的路径快速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从生态群落演进视角整体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性。建议密切跟踪数字经济生态群落的发展状况,研究群落演进的客观规律,加快制定促进线上生态群落发展的系统性政策,进一步完善关键基础设施、数字人才、技术标准、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二是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大型数字平台与中小企业是共生关系,但平台应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建议将支持平台企业的创新发展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依据数字经济规律支持和规范平台企业发展。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建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发展促进部门将数字化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尤其要关注中西部地区企业需求,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见效。

四是优化相关领域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减少数字经济相关市场准入限制,通过优胜劣汰加快中小企业群体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增强财税、金融、人才等相关政策引导作用,切实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2、跨境电商加快重塑传统商业模式

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3-07-11

不久前,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1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1%。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不仅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带动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而从更深层次看,跨境电商正在重塑甚至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跨境电商“买卖全球”

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河北区域,物流车辆往来期间,一派繁忙景象。其中,在廊坊诚融科技有限公司仓储车间,几十名工人正忙着分拣红酒、加贴运单,拣货区、暂存区、包装区、物流发货区等各类功能分区一应俱全。仓库外,一辆辆集装箱货车陆续驶离,将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的红酒发往全国50多个城市。

“目前,仓库库存非保税红酒537万瓶、保税红酒54万瓶,总价值2.87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刘鑫介绍,他们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在天津、上海、广州等主要跨境贸易城市均建有恒温、恒湿仓库,配备专业的清报关队伍。自入驻综保区以来,公司共计发运红酒368万瓶,总价值约1.8亿元。

据了解,廊坊诚融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北京挖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跨境酒水领域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其打造的“挖酒网”平台采用“海外直采+跨境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模式,为海外酒庄和国内酒类经销商搭建可靠的供需交易平台,也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更质优价廉的红酒产品。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持续释放,全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跨境电商带来的更多选择和便利。

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介绍,跨境电商主要包括四类主体,一是亚马逊等传统的跨境电商平台;二是入驻平台的电商;三是为商家提供产品的供应商;四是提供跨境电商相关服务的服务商,服务范围包括物流、软件开发、海外仓等。

佳佳供应链管理(廊坊)有限公司便属于第四类跨境电商企业。根据该公司的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平台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覆盖整个跨境供应链的外贸网络,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商检通关、出口退税、外汇结算、物流货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海外仓展、订单撮合等进出口环节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国产品“卖全球”。“这就像我们出去旅游可以在一个手机APP上实现买机票、订酒店、进景点等服务。客户只需要平台下单,后续全由我们包办。”佳佳供应链管理(廊坊)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雯介绍。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5年增长了近10倍。跨境电商是数字赋能国际贸易的成功应用,是经济全球化成果和推动力量,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副局长王德阳说。

带动中小微企业出海升级

邢台市南和区有着“中国宠物产业之都”之称,近年来引导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远销至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邢台名派宠物用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靳永杰便是跨境电商的受益者。靳永杰曾经在北京从事家装工作时就喜欢做一些宠物小窝,看到家乡宠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回到南和创办了宠物家具公司。

随着公司生产的“猫别墅”等产品受到国内市场青睐,靳永杰萌生了通过跨境电商出海的想法。由于不熟悉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公司通过和有经验的外贸公司合作实现了在亚马逊等平台销售。靳永杰介绍,目前跨境电商销售势头迅猛,已经占公司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为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南和区还在宠物产业聚集的产业园建立了跨境电商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并定期举办跨境电商培训。

其实在河北,像南和宠物用品这样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有上百个,而放眼全国,这样由中小微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更是不计其数。在国务院参事、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发起人汤敏看来,这种产业集群可以被称为“蚂蚁雄兵”。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其生产的小型皮具和化妆品远销全球。全区有皮具企业和化妆品企业各3000多家。虽然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但是藏龙卧虎,很多企业给国际大牌做代工。能给大牌做代工说明产品质量不差,但只能赚点代工费,没有自己品牌卖不出价钱来。这种情况在全国都存在。”汤敏说,一个国际品牌的建立需要上百年,砸很多钱。中小微企业没有这个实力,但通过直播电商的模式借助明星网红效应可以解决品牌不足的问题,甚至可以在小规模范围内替代大品牌。

美设国际物流集团跨境总经理张潇认为,跨境电商不仅仅是外贸方式转变,它是可以帮助传统企业摆脱代加工很好的选择。当直面消费端时,制造能力灵动性会面临很大挑战,同时倒逼企业在产品品牌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升级。

“跨境电商正在经历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有助于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健说。

重塑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近两年,以希音、拼多多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公司在海外获得成功,帮助中国产品卖到海外。虽然不足以让整个中国出口快速增加,但为更多企业提供了新模式、新选择。”有业内人士指出。

在此形势下,跨境电商该如何发力,未来又会出现哪些新模式?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仲泽宇认为,在当前特殊时期,跨境电商应从内外双向发力。向内而言,跨境电商经过初始阶段中间贸易商的发展方式,现在应该逐渐成为生产企业的一部分,或者一个部门,要建立供应链最终的竞争机制。向外而言,一是由单个企业向海外市场拓展逐步转向抱团发展;二是做好本地化的文章,出去可能只是第一步,能否在海外扎根才是关键;三是寻求新的增长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统欧美跨境电商市场大幅下跌,但同时中东、中亚、东盟这些地区跨境电商实现迅速增长,应该在这些地区寻求新的突破。

“跨境电商不仅仅让中国外贸发生很大变化,还让全球市场发生转型。”王健说,如今的跨境电商不能简单理解为跨境网络零售,其已出现了很多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外贸创新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具体来说,一是跨境电商平台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eBay、亚马逊等广品类平台,还有服装、家电、快消品等细分平台,以及B2B供应链平台,同时出现了与国外社交媒体、短视频媒体平台深度绑定的独立站、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模式。二是跨境电商生态链、供应链、信息链不断整合,电商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将信用体系、融资平台、政府监管等功能嵌入其中。三是跨境电商和传统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无法分清平台企业是做金融还是做卖家还是做供应链等等,也正是这些角色的模糊带来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

在汤敏看来,跨境电商可能会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能会改变整个商业模式,未来可能出现预测式商业,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每个人和家庭下星期、下个月可能会买什么东西。这个商业模式恰恰就是跨境电商的机会,过去作为商业补充的电商将慢慢变成主流。”

“而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生产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快速生产、个性化生产和柔性生产将成为主流。”汤敏说,这种生产模式不仅考验劳动力,还考验设计、物流、创新等方方面面,这也将给中国制造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13、数实融合---看物流产业促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生体系

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时间:2023-07-12

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珊洁不久前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要抓实抓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畅通经济大循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生产消费意义重大。物流业贯穿生产制造与个人消费整个产业链条,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的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能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扩张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而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增长引擎,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打造数字物流集群,促进物流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构建“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态是践行“双碳”发展目标,持续推进物流全链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建环境友好的物流新生态必由之路。

在此背景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拟于8月16-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2023(第十五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会议以“数据驱动、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为主题,聚焦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向制造、贸易、物流、供应链等企业展示前沿技术、解决方案等,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物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引领全产业链高效发展。

14、江苏港口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江苏广电总台  时间:2023-07-12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省内各港口结合自身优势,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6月份,连云港港、江阴港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同比增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年中“成绩单”。

 日前,随着满载55车煤炭的列车从港口驶出,连云港港口日装车纪录也再次被刷新。目前,连云港港口完成日装车3119车,较此前纪录提高61车。据了解,今年以来,港口铁运不断发挥“穿针引线”作用,通过挖掘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信息处理机制,强化“路、港、企”配合力度,积极寻找增量空间。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货运量3023万吨。

 连云港港口集团铁运分公司运输管理部副经理王有志说:“我们始终坚持全港装车一盘棋,把装车上量作为调度指挥的第一要务,推进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为主题的‘路、港、企’联合协作,上半年五次刷新公司四项生产纪录。”

今年以来,连云港港瞄准上量导向,主体货源实现稳量增量,新型货种不断创新开发,首次靠泊俄罗斯散装进口玉米船,“泰国-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等商品汽车过境通道相继打通。此外,连云港港不断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加速融入长三角发展。今年1至6月份,连云港港完成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9亿吨,同比增长11.7%。其中,集装箱完成284.36万标箱,同比增长15.4%。下一步,连云港港将继续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机遇,打造新时代陆海双向开放新高地。

在江阴港,车辆往来穿梭、塔吊高效运转,一派繁忙景象。据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介绍,钢材是公司承接的主要货种。今年,公司开辟了多条国内新航线,吸引了更多企业选择江阴港作为中转站。

江阴港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经理姚凯说:“生产形势上半年总体来说是平稳的,外贸钢材的进出口量净增长了大约有26万吨。这些都得益于属地政府,还有口岸管理部门对我们港口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下半年,我们港口还是要发挥大宗物资、物流、中转、仓储方面的功能,更好地为地方的货物进出,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今年以来,江阴港吞吐量逐渐恢复,港口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1至6月份,江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776.64万吨,同比增长4.92%。其中,4月份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15、新闻纵深丨苏州工业园:从“试验田”到“新标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3-07-11

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第一站便来到金鸡湖畔的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在园区展示中心听取苏州市产业发展和园区整体情况介绍,察看创新发展成果展示。

园区位于苏州东部,占地面积278平方公里,下辖4个功能区、5个街道,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两国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后,园区的蝶变之路正式开启。

从“泥泞水塘”到“现代新城”,从改革开放“试验田”到创新型园区“新标杆”。如今,园区已吸引了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了248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17家,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亿元,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七连冠”。

在即将迎来“而立之年”之际,园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并致力于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它的动力和底气何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规划上有很多前瞻性创新性思路,这从1994年的设计师手绘规划效果图就能看出来。“经过29年努力,如今金鸡湖几乎与当年设计图上的模样完全一样。”图纸与实景的超高还原度着实令人震撼,园区的第一任总规划师时匡认为,这体现了园区长远考虑、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绝不偏离的建设思路。

据了解,园区起初以“50年不落后”为目标进行适度超前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并建立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启航”时有严谨的计划,后续有严格的执行确保规划实施始终如一,为最终的园区高标准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兴,百业兴。虽名为“工业园区”,但自诞生之日起,园区始终秉承“产城融合”的理念,以产引人,以城聚人。近些年,园区立足产业基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地标,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并全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每年引进超1000个科技创新项目,持续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截至2022年,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3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添能赋势。”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记者从园区管委会了解到,园区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50.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3.9%。“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园区创新主体加速集聚,构建了以苏州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区两中心”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形成了一批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持续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创新生态也在不断优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与创新的互动,让园区持续释放更大能量。2006年硕士一毕业就来到园区工作的李莹斐告诉记者,园区的人才政策是她选择在苏就业的最大原因。“这样优秀的规划设计与配套建设,完全实现了工作办公生活一体化。”但更为重要的是,园区深入实施的“金鸡湖人才计划”等人才工程,系统布局建设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设立分校或研究院,不遗余力集聚高素质人才和资本。

与园区共处的十八载,李莹斐从最初的从业者转型为服务者。现在园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的她说,不同的角色经历让她更能体会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她介绍,园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结合辖区特色,开展“打造人民满意的清廉园区”三年行动,通过制定基层社会治理正面清单,开展深化巩固“监督护航·助企敢干”专项行动等方式,提升监督质效,助力营造亲清圆融的一流营商环境。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