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30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724)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7-24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30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7月24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99 

 

1、国务院: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近日发布。围绕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重要部署。

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4826279077802376443&item_id=14826279077802376443

2、人民日报:把优化民企发展环境落到实处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7月20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意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关情况。

《意见》在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不少举措。“一方面,我们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改革、积极创新、规范经营、练好内功。”李春临表示,围绕《意见》的落实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并制定印发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推动《意见》落地见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cinic.org.cn/xw/cjxw/1458034.html

3、人民日报:“新三样”释放外贸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当前,“新三样”成为外贸领域的热词。以往,服装、家电、家具被称为外贸出口的“老三样”。现如今,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走俏海外,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

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

外贸“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是我国外贸加速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7/19/611876.shtml

4、人民日报:区块链正在多领域大展身手

近日,首个区块链技术领域国家标准发布。区块链在防伪溯源、供应链管理、司法存证、政务数据共享、民生服务等场景中正广泛应用。专家认为,相关利好政策落地,给区块链应用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445242806728967966&item_id=445242806728967966

5、人民网:打破桎梏壁垒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按下加速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我国经营主体已经突破1.7亿户,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即将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今年6月,在国新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取得初步成效,社会共识进一步增强,重点任务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大改革部署对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8330953049301085735&item_id=18330953049301085735

6、新华社:5.5%,这个数字有哪些看点?

新华社上海7月18日电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

总体上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上半年宏观政策显效发力,主要指标总体改善、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显恢复之态,“势”有向好支撑,“恢复向好”成为解读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高频热词。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5046735333528151711&item_id=5046735333528151711

7、新华社:我国已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截至目前,我国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209个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经过转型,这些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9286820105046569488&item_id=9286820105046569488

8、央视网:“智能地图+大数据+云计算”科技助力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生鲜产品寄递需求激增的现状,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快递企业正不断完善冷链服务功能。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 王岳含:快递企业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依托,大力建设省、市级冷链仓储处理设施,在多地启用冷链分拨中心。推动在原产地建设县域冷链集配中心,在现有分拨中心增设冷链仓储设施。聚焦两端冷链设施短板,在田间地头增设小型预冷移动仓储设施,在末端综合服务站增设冷柜等存储设备,满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冷链收投需求。

http://www.cinic.org.cn/hy/wl/1456382.html

9、经济参考报:稳重点领域消费 促产业体系升级 更大力度引外资

为推动下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将抓紧研究储备政策,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及早出台有关政策举措,包括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加快修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等,促进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着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帮助经营主体恢复元气、站稳脚跟。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0638909278180810640&item_id=10638909278180810640

10、中国水运报:冷链物流 惠农兴农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工程作为六个重大工程之一。此外,《规划》聚焦冷链物流层面印发《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简称《实施方案》)。

http://www.cinic.org.cn/hy/wl/1456904.html

11、中国水运报:全球集装箱码头建设态势良好

当前,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各国对集装箱码头建设态度积极但特点不一。亚洲港口建设稳步发展,美洲港口积极投资建设,欧洲港口加强翻新扩建。

中国继续稳步推进港口建设。2020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中国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港口逐渐出现供给能力不足的情况,尤其集装箱枢纽港口普遍出现利用率过高的情况。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基建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加大了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022年,中国水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9.2%,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作业区项目等一批集装箱港口建设工程稳步有序推进或竣工落地,支撑港口高质量发展目标。

http://www.zgsyb.com/news.html?aid=659312

12、网易网:2023年下半年电商物流,把服务卷到底,供应链成秘密武器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电商物流业,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单量再创新高,600亿单相较去年提前34天达成;第二,从价格战升级为服务战,多家快递公司聚焦送货上门、半日达等,不再卷价格,而是纷纷下场卷服务。第三,资本动作密集,极兔、菜鸟和顺丰都有赴港IPO的动作。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电商物流的上半年,逃不过一个“卷”字,无论是服务上的比拼,以及在资本市场的角逐,都体现出竞争的加剧。

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次的竞争,与前几年价格战相比,不再是以牺牲消费者体验作为代价,而是稳步提升消费者体验。

展望下半年,“卷”仍将是主旋律,供应链是这一轮服务开卷的“秘密武器”。

电商物流进入服务战,多家快递公司混战“时效”和“上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A6EFQRD05118513.html

13、【江苏】上半年江苏省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4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4%。其中,出口1.6万亿元,下降2.9%;进口8818.9亿元,下降9.4%。

民营企业进出口明显增长。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08万亿元,增长6.8%,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1.19万亿元和2183亿元,占47.8%和8.8%。

http://news.yznews.com.cn/2023-07/23/content_7582309.htm

14、【苏州】海关不断优化审签服务助力企业抢抓发展新机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海关累计签发RCEP自贸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4571份,签证金额约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8%和1.7%。下一步,苏州海关将继续落实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和南京海关29条细化措施,推动RCEP协定红利持续释放,不断优化出口原产地证书审签服务,指导企业结合产业特点综合制定享惠规划,合理布局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抢抓发展新机遇,切实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

http://jsnews.jschina.com.cn/sz/a/202307/t20230719_3251229.shtml

15、【苏州】助推保税维修业务开展 激活外贸发展新引擎

延伸加工制造产业链,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苏州自贸片区全力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跑”。7月18日下午,苏州自贸片区保税维修业务专题培训会在企服中心举行。会议邀请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和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围绕保税维修业务政策进行全方位解读,持续推进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发展,助力园区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http://www.sipac.gov.cn/szgyyq/jsdt/202307/184e930853354da8a0e7d52487c9dffe.shtml

 

1、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新华社  时间:2023-07-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近日发布。围绕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重要部署,“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权威专家和民营企业家。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一定影响,迫切需要完善一批基础制度、出台一批管用举措、推广一批经验做法,更好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李春临说,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围绕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鼓励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意见对民营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看得准、看得深,推出的举措针对性强,稳定了大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预期。”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要坚定信心向前看、练好“内功”加油干,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坚定推进“数实融合”,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展现更大作为。

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意见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和创新影响较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在意见指引下,要将市场思维更多、更好地融入改革过程,通过建立完善程序化、市场化的政策执行体系,让市场各方尽快归其位、司其职,让经营主体充分竞争、释放活力。

意见明确,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市场化重整机制。

“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良性循环和发展提供保障。”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说,意见提出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助于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让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公平竞争,也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的创新动力。

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意见提出,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及时回应关切和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说,意见明确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政策执行方式,确保政策落到基层、惠及企业,以更好发挥民营经济优势、促进其发展壮大。

意见明确,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

李兆前分析,意见将融资放在支持政策首位,将预防和清理欠款问题单列一条,将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等机制写入文件,同时加强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这些针对性措施将极大稳定市场预期,拓宽政策落实覆盖面,增强企业获得感。

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意见提出,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

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意见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欧阳慧说,这些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法治举措,能够切实保障民营企业规则平等、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为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干事业创造更多安全感。

意见还提出了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和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相关举措,明确要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畅通涉企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渠道。

欧阳慧分析,这些举措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通过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表示,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对于激励民营经济人士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用心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

意见提出,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主旋律强劲、正能量充沛的社会氛围。”欧阳慧说,要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鼓励民营经济打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开辟新赛道。

意见还指出,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在李兆前看来,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梯次培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厚植新的有生力量,激荡起新的发展动能。

2、把优化民企发展环境落到实处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24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7月20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意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关情况。

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有民营企业反映,一些地方在市场准入、项目招标投标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设置了不合理的限制和隐性壁垒,不仅影响了当地营商环境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阻碍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意见》从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围绕加快落实这些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李春临介绍,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将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对市场准入和退出、强制产业配套或投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以及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在市场准入方面,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通报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典型案例;在招标投标领域,修改完善招标投标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制定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意见》在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不少举措。“一方面,我们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改革、积极创新、规范经营、练好内功。”李春临表示,围绕《意见》的落实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并制定印发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推动《意见》落地见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切实做好民企“稳预期、强信心”工作

“预期稳、信心足,民营企业才能够安心谋发展。”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表示,全国工商联今年将“稳预期、强信心”作为工作重点,切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加强思想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家形成正确认识。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帮助民营企业家充分了解、正确理解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方针政策,正确把握政策导向、抓住用好政策红利,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另一方面,帮助民营企业家充分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认清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

二是做好依法保护,以推动法治建设的实际进展和成效切实改善预期。不断完善工商联法律服务体系,继续推动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持续跟踪推动有关立法进展,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三是做好沟通协商,努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打造政企沟通协商平台,推动实现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

四是做好正面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同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对民营企业恶意造谣抹黑等行为,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

“对民营企业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显示,民营企业对法治环境满意度位列五大环境要素评价的第一位。”在安立佳看来,《意见》回应了民营企业的法治期盼,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表示,下一步,全国工商联将一体推进守法诚信教育与法商素养提升,一体推进产权平等保护与优化法治环境,一体推进民营企业合规与防治内部腐败,一体推进依法维权与商会调解,一体推进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保护创新权益。

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了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相关进展。

着力健全法治环境。深入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推动出台配套法规。同时,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加力完善政策环境。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仅去年一年,国家层面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就达40多项,带动省级出台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个。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专项行动,提升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5批1.2万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培育近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外,还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搭建创新载体,集聚各方面创新资源。

不断改善融资环境。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1%,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同比增长13.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截至6月底,累计有14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已上市企业的27.7%;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已累计设立31只子基金,子基金募资总规模近900亿元,完成投资项目1100多个。

加快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国家、省、市、县四级近1700家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为骨干、3800多家省级以上服务示范平台为支撑、广大社会化服务机构为补充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类服务机构服务企业共计700多万家。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优质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徐晓兰说。

3、“新三样”释放外贸新动能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19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当前,“新三样”成为外贸领域的热词。以往,服装、家电、家具被称为外贸出口的“老三样”。现如今,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走俏海外,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

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

外贸“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是我国外贸加速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编 者

出口势头强劲,“新三样”成为外贸新增长点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山东日照市的山东蓝晶易碳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出口锂电池。经分容、焊接、拼装、性能测试等环节,一批锂电池产品完成了整个生产过程。

“现在出口基本是‘秒’通关,预计20天内客户就能收到货物。”山东蓝晶易碳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峰说。

2009年,蓝晶易碳新能源有限公司进驻日照,2013年,公司推出的一体化太阳能路灯进入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涵盖太阳能电池板组装、锂电池制造、直流家电生产等多领域,在墨西哥、美国、沙特阿拉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店面。前5个月,公司出口锂电池等产品超过3亿元。

在山东枣庄,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件件锂电池下线进入包装程序,许多产品将出口欧洲市场。

“这种储能机柜大多销往欧美,用于家庭储能;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是全球三大高尔夫球车巨头的供应商;这款医用设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体积小、容量大、安全性能高,市场销量很好……”介绍起公司展厅里的一件件展品,公司副总经理王勇如数家珍。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3月,枣庄市已有新能源相关企业4229家。从两轮电动车用的锂电池、3C产品用的锂电池,再到储能和乘用车领域,包括船舶、海洋、航空等领域高性能锂电池,枣庄企业都有能力生产。

记者来到江苏常州,多个“首批”“首次”展现了常州“新三样”出口的强劲势头——

1月,由比亚迪常州基地生产并出口至海外的首批电动载人汽车顺利报关;3月,天合光能首次在日本展出的新型光伏组件成为全场人气产品;4月,万帮数字能源实现了家用储能锂电池模组的首次出口……前5个月,常州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25.3%。

在位于常州溧阳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枚枚锂电池下线进入包装程序。“近期,国际市场对锂电池等产品需求大,凭借稳定的物流和通关效率,我们的交货能力有了保障,最近也发展了新客户。”江苏时代新能源公司物流部经理王宝瑞说。前5月,常州海关累计监管出口锂电池产品1149批次,同比增长37.8%。

在优鸿蒙智慧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内,智能化、数字化电池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工人们忙着组装近期出口海外的户用储能电池系统。“前5个月,公司出口额加上在手订单已超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以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锂电池储能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公司出口量逐年增加,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上半年,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结构持续优化。“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亮眼,成为外贸新增长点。据南京海关统计,前5月,江苏省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分别出口39亿元、391.5亿元、448.4亿元,分别增长541.6%、64.3%、8%。

政策服务持续发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需要企业的坚守和创新,也离不开政策、服务的持续发力。

“锂电池属于危险品,出口前需向海关申请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而当地没有符合要求的危险货物包装生产企业。日照海关通过调研了解到企业实际情况后,主动联系外地具备危险货物包装生产资质的企业,为产品出海提供了安全保障。”山东蓝晶易碳新能源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刘婧说。

位于江苏常州新北区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业务覆盖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全链条。作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天合光能登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能享受自主开具原产地声明等便利措施。1至5月,常州海关已为天合光能签发原产地证书165份,货值6200万美元。一季度,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50%左右。

“新三样”产品国际市场变化快,价格风险较大。“我们密切关注光伏行业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影响形式,第一时间解读出口市场政策信息,协助相关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常州海关关长顾高浪表示。

在苏州,成立于2017年7月的江苏阿诗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储能系统公司,产品涵盖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电网储能。这两年,针对公司订单激增带来的通关需求,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等部门积极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强制性规范和国际制度,对新产品的运输、检验等安排专员上门对企指导。同时,进一步优化检验监管流程,针对多批次、同一企业、同一产品的情况,实施集中检验、集中出证,极大节省了公司的仓储、物流成本。

“前5月,我们公司的锂电池产品出口达22.3亿元,比去年增长186%。”江苏阿诗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发成说。

不久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省商务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协同发力,积极培育扩大汽车行业出口,支持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绿色产品扩大出口,推动发展绿色贸易。

在山东临沂,近日,经海关现场查验合格后,天芯电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生产的204箱锂离子电池组拿到了出入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在办结通关手续后,这批电池组通过海运方式出口到阿联酋市场。

“我们出口的这款锂电池属于高能动力电池,专门用于越野摩托车、赛车等对电池要求较高的产品。”天芯电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玉杰说,为争取出口时间,海关指派业务专家入厂调研,从产品标签标示要点、海关监管要求到申报材料的准备进行全流程指导,并实施线上预约、线下加班查检等便利性措施,确保当天查验、当天出证,助力“新三样”出口货物跑出“加速度”。

“‘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充分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临沂海关关长许彦军表示,将持续聚焦新产品、新业态,创新完善监管服务举措,打好政策“组合拳”,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无论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还是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不断提速。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绿色低碳材料、工艺加速迭代,新产品、新专利竞相涌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

2019年,比亚迪常州项目落户常州高新区罗溪镇。今年前5月,该项目汽车产量达到11万辆,产值171亿元,预计全年将生产汽车30万辆。在比亚迪项目带动下,1至5月,常州市汽车零配件、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0.9%、64.2%。

“目前,我国在电动载人汽车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包括车载电池、操作系统等在内的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得益于生产成本优势,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价格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国际竞争力。”江苏常州比亚迪汽车项目负责人张永生说。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仝斌认为,中国光伏产品效率高、可靠性强。由于光伏发电良好的经济性,以及受到能源安全问题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推动,海外市场总体对于光伏组件的需求旺盛,“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保持中国产品持续竞争力。”

今年以来,苏州金龙海格客车的海外业务生产销售团队一直开启着“超级忙碌”模式。近60批、1400多台客车,先后发往新加坡、沙特、以色列、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月,该公司接到来自巴西的200台新能源客车批量订单,在出口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金龙海格靠着多年积累的成熟技术,不断发挥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接连拿下新订单。”海格客车融资商务部部长郭锦秀表示,上半年,公司出口额达到13亿元,其中电动载人汽车超过50%。

“作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新三样’产品体现了中国出口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南京海关关长辛建民表示,将持续推进监管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29条措施落实落细,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关注企业需求,开展“送政策上门”等活动;聚焦“新三样”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帮助企业提振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加快技术创新,做大外贸竞争新优势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从结构看,“新三样”出口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专家表示,各地各部门要持续育新求进,推动企业勇闯新蓝海。

首届世界新能源博览会举行、新能源整车产量创单月历史新高、40多位跨国公司负责人前来考察深化合作……常州新能源发展热度持续升温。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光伏新能源产业生态,是包括天合光能在内的光伏新能源企业的共同愿望。”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建议,要支持相关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多主体协同、多层次联动的光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链接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推动基础研究、前沿研究走在全球前列,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前5个月,常州市新能源整车产值增长173.7%,5月份产量达5.1万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加大重点领域电动载人汽车推广力度,强化储能应用攻关,进一步增强国产电动载人汽车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常州新北区委书记周庆表示,将结合常州本土企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系统的规划设计,打造全新新能源应用的城市样板,让更多企业共享发展机遇。

苏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紧扣市场发展、产业前景等加强人才吸收和引进,培育更多高端人才、市场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为“新三样”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锂电之“热”,激发了枣庄现代产业的格局之变和动能之变。枣庄市出台《关于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2030年达到1500亿元、2035年达到3000亿元。目前,枣庄有各类锂电科研平台38个,累计获批锂电相关专利698项。

5月5日,在位于枣庄的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一款新型电池下线,将先期装载于沃尔沃车型。自去年开工以来,在枣庄市相关部门推动下,吉利欣旺达项目仅用了不到12个月,就实现了该款新型电池的量产。“我们推广实施‘预约查验、集中查验、即报即验’等监管方式,确保锂电池出口快速便捷。”枣庄海关关长闫卫平说。

青岛海关结合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深化科技手段应用,上线“云港通口岸智慧查验平台”,实现了预约查验、查询、提离等业务“一站式”办理,提高口岸效率30%以上。

“‘新三样’已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新增长点,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青岛海关关长沈扬表示,要进一步提供便利措施,引导企业抢抓全球能源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机遇,继续推动“新三样”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做大外贸竞争新优势。

许多企业表示,“新三样”出口持续增长是一个缩影,体现的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加快推动技术创新,着力推动产业升级,一定能不断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中国智造”扬帆出海新动能,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

持续推动外贸提质升级

外贸是观察经济的重要窗口。从以前的服装、家电、家具等“老三样”,到如今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彰显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新三样”出口的持续增长,为我国在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越来越足。

外贸“新三样”持续走热,得益于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随着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深刻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大势,超前规划、系统布局,出台《“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为“新三样”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新三样”产品创新开花结果。

外贸“新三样”持续走热,显示了我国相关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领域形成规模优势。汽车、锂电、光伏……国内完备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能够满足“新三样”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推动“新三样”产业快速上规模、上水平。

以汽车为例,2002年我国全年出口仅有2万辆,2012年出口首次超过百万辆,2022年全年出口311.1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技术创新带来的内生动力,不断累积的技术优势和性能优势,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绿色低碳已成为发展主流的当下,“新三样”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展望未来,我们要集中优势打造龙头企业与核心产品,抢占发展制高点,保持出口强势头,不断提高“中国智造”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企业在实现量的增长的同时,也应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坚持向创新要动力,进一步夯实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实现外贸促稳提质,对稳增长、促就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新三样”形成新产业发展的更大亮点,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为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做出新贡献。

4、区块链正在多领域大展身手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19

近日,首个区块链技术领域国家标准发布。区块链在防伪溯源、供应链管理、司法存证、政务数据共享、民生服务等场景中正广泛应用。专家认为,相关利好政策落地,给区块链应用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农产品“全链条追溯”

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安街道洼里村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韭菜种植基地里,传感器布满田边地角,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运转,将菜地数据实时传输“上链”。据介绍,“区块链+韭菜”是潍坊市和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探索的创新应用,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等特点,蔬菜生产、采摘、物流、销售的每一步操作数据都留存在区块链平台上,全过程可追溯。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给安徽砀山梨等特色农产品加了一道质量“安全锁”。据悉,电商打开了砀山梨的销路,但由于土特产品不好辨识具体产地,假冒安徽砀山梨的现象时有发生。区块链技术为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每只梨都具备了特殊的“电子身份证”,从生长到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的全链条信息均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区块链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已成潮流,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不可篡改”解决了社会信用中的存证难题,“分布式”解决了信息共享问题,“共识机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范围的快速扩展,提升了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的效率。

市民办事“最多跑一次”

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政务领域深度应用。在广东深圳,居民身份证等24类常用电子证照和1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经整合到统一的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北京超百个政务服务使用区块链,让市民的跑动次数从以前的五六次减少到“最多跑一次”。

区块链赋能政务,依靠共享能力解决了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难的问题,让老百姓成为直接受益人。北京的张女士最近在办理不动产登记,“从前办理该业务至少5天,还得提供大量的纸质材料,现在只需一次到场办理即可”。这背后离不开北京市政务目录区块链的支撑,通过“链”上实时调用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的户籍人口、社会组织等数据,实现“减流程、减时间”,让百姓更省心。

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平台,采用多种加密手段保护数据安全隐私,为落户雄安的企业建立“企业数据账户”,成为“智慧雄安”的一项亮点工程。

“标准化”破解难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随着区块链性能、规模、安全性的提升,其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无论是商品溯源、司法存证、政务、金融、社会公益,还是工业管理、能源电力、数据交易、公共资源交易、医疗健康等,业界正加速推动区块链的落地使用。

目前区块链应用落地仍面临一些问题。人民网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年来,中国区块链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区块链产业链结构较完善,已形成一批成熟度和竞争力较高的区块链企业。但在应用生态扩大和应用标准体系化等方面还面临挑战,应结合市场需求,培育优质产品和服务,加快应用技术升级。

为加快区块链标准化进程,《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参考架构》国家标准近日正式发布,这是中国首个获批发布的区块链技术领域国家标准。专家认为,该标准是指导中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规范了区块链系统的功能架构、关键要素等,为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标准宣贯行动,强化标准应用深度,不断提升区块链产业服务水平。

专家认为,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技术的不断优化、应用的持续拓展和治理的逐渐完善,区块链将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5、打破桎梏壁垒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按下加速键

人民网  时间:2023-07-2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我国经营主体已经突破1.7亿户,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即将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今年6月,在国新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取得初步成效,社会共识进一步增强,重点任务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大改革部署对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场基础设施更完善 商品流通更顺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之一就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前5月,完成营业性客运量35.2亿人,同比增长57.0%,其中,完成公路客运量17.5亿人,同比增长17.5%;完成水路客运量9748万人,同比增长160.4%;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12.4亿吨,同比增长7.4%,其中,完成公路货运量155.4亿吨,同比增长8.2%;完成水路货运量36.1亿吨,同比增长7.6%;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7.5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7.6%和8.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07万标箱,同比增长4.8%。

庞大的交通物流网络,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人货交流,联通了城乡市场,成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硬件基础。同时,交通运输部提出,2023年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9万公里,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提升。

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超600亿件,同比增速超17%;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农村电商业务量增速超过25%。

随着全程冷链等现代物流技术引入和发展,新鲜农产品进城更加便利快捷,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王岳含表示,下半年,随着新建基础设施常态化运营,网络下沉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深化发展,行业增长潜力仍较为可期。

在打通农产品上行通路同时,为满足乡村居民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今年以来,工信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建材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一系列工业品下乡活动,推动高质量工业品进入农村市场,打通城乡市场壁垒。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表示,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结起来,是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保障。

周强介绍,商务部门将加快补齐城乡流通发展短板,在城市,将提升城市商业能级,打造更多智慧便民的消费场景;在农村,将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

同时,商务部门还将深入开展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机衔接,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强保障。

制度性障碍壁垒进一步破除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了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会议强调,要针对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

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司长朱剑桥表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并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同时,还持续开展竞争倡导,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7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四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据了解,此次清理范围涵盖国务院各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2022年12月31日前制定、现行有效的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重点清理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去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审查增量政策措施16.37万件,清理各类存量政策措施45.2万件,废止修订、纠正违反2.04万件,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聚焦市场反映较为集中的公用事业、政府采购、招投标等8个领域。

在公平竞争法律制度规则建设方面,修改《反垄断法》,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行政性垄断监管制度;修订了《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为规范政府不当干预市场行为提供更加清晰的规范指引;研究起草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见稿)》,已于2023年5月1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修改,不断着力完善实施路径,提升了制度效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臧跃茹表示,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前提,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的统一性和协同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对统一市场的支撑作用,推动国内市场成为一个有机衔接、相互协同的整体,强化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全国一盘棋 多地推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举措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之一。去年以来,为推动《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多地推出了具体举措。

在重庆,对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规定和做法进行全面清理。今年3月至12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执法专项行动,围绕行政性垄断行为方面,重点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自由流通、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限定或者变相限定交易、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等行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河南,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河南省发改委全面启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自查清理2022年7月1日前制定的现行有效的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

在江苏扬州,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组织开展了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扬州市各地区、各部门对产业政策实施保留、修改、废止等分类处置;在辽宁锦州,清理了市县两级政府1948年设市以来,至2021年止所有政府、政府办存量文件共计44280件,其中市政府13926件,县(区)政府30354件,目前已完成辖区所有存量政策措施清理工作。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才能不断增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才能有效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市场资源,更好联通国内与国际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6、5.5%,这个数字有哪些看点?

新华社  时间:2023-07-19

新华社上海7月18日电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

总体上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上半年宏观政策显效发力,主要指标总体改善、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显恢复之态,“势”有向好支撑,“恢复向好”成为解读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高频热词。

5.5%的增幅,有哪些看点?什么地方在恢复,哪些态势在向好?今天,记者和你解读这份成绩单,盘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含金量,展望下半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翻开半年报,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068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31937亿元,增长6.4%。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用“可喜”二字概括这一组数据:“第一产业形势稳定,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明显改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整体恢复向好,运行呈现复苏态势。”

今年夏收时节,我国小麦主产区遭遇“烂场雨”,但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朱启贵认为,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畜牧业平稳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不小的贡献,也为来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产业中,被誉为工业‘新三样’的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与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说,尤其是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5%、34.1%,成为中国制造业细分领域的三大支柱。

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6月份,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及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继“五一”、端午旅游高峰之后,暑期来临,各大景区持续爆满;多地餐馆生意红火,影院票房再创新高。据灯塔专业版统计,截至7月16日,暑期档票房已超87亿元。一幕幕热闹的场面和一个个跃动的数据,展现出中国消费的巨大活力。

“三驾马车”贡献比重有变化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上半年,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有所变化。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今年全国电影票房已超300亿元。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对整个制造业投资拉动效果明显。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跨境电商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继续释放,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

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作为经济先行指标之一的金融数据回升比较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从总量看,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针对房地产市场压力,金融管理部门近日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金融十六条”中两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专家认为,这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加大稳增长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认为,金融政策要“总量+结构+监管”三重发力,促进内生动力增强和社会预期改善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关注外需减弱对外贸企业的冲击,稳楼市政策要重在持续稳预期、化风险等。

总的来看,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

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所说,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随着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内需拉动逐步增强、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将继续提升,“完全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

7、我国已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

新华社  时间:2023-07-19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截至目前,我国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209个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经过转型,这些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

这是记者从19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近年来,工业领域新型制造模式从概念框架逐步走向落地实施。“以汽车、大飞机、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为例,通过探索协同设计、远程运维等模式,产品实现快速迭代,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发布会上说。

在绿色化转型方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陶青说,已累计对超5万家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5G基站单站能耗较商用初期下降20%以上,已建成1万余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深入推进场景模式推广、解决方案攻关、标准体系建设等,同时,出台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制修订一批绿色低碳相关行业标准,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8、“智能地图+大数据+云计算”科技助力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央视网  时间:2023-07-19

针对目前我国生鲜产品寄递需求激增的现状,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快递企业正不断完善冷链服务功能。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 王岳含:快递企业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依托,大力建设省、市级冷链仓储处理设施,在多地启用冷链分拨中心。推动在原产地建设县域冷链集配中心,在现有分拨中心增设冷链仓储设施。聚焦两端冷链设施短板,在田间地头增设小型预冷移动仓储设施,在末端综合服务站增设冷柜等存储设备,满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冷链收投需求。

快递企业还针对蔬果、水产、花木等不同品类保鲜需求,通过应用冷链循环箱、蓄冷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具,采用“定制纸箱+泡沫箱+吸水纸+冰袋+保鲜膜+保温袋”等组合式冷链包装,研发自发式气调保鲜箱等定制化包装等方式,促进冷链包装创新发展,确保生鲜寄递安全。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 王岳含:快递企业通过引进冷链车,开通陆运冷链专线,大力发展铁路冷链班列,提高航空冷链运输比重,应用冷链无人车、无人机提升冷链接驳时效等方式,提升多运输方式一体化运作能力,保障国内外生鲜高效寄递。

此外,快递企业还运用智能地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增强实时智能化统筹调度,优化冷链运输路径。加强温度监控设备应用,加强全链控温能力,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

9、稳重点领域消费 促产业体系升级 更大力度引外资

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3-07-19

为推动下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将抓紧研究储备政策,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及早出台有关政策举措,包括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加快修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等,促进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着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帮助经营主体恢复元气、站稳脚跟。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在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持续恢复,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对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同时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针对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谋划了一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目前有一些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实施。记者获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落实一批、储备一批、出台一批的思路打好政策“组合拳”。

下大力气稳定重点领域消费

促进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8.9个百分点,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但也要看到,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相对偏弱、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

针对制约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痛点和堵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完善消费政策、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

“今年以来,我们就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们将持续推动这些政策落地见效,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下大力气稳定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金贤东说。同时,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围绕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汽车消费和电子产品消费、拓展农村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并推动尽快落地见效。

补短锻长 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截至6月底,制造业贷款占非金融企业贷款的比重超过20%,制造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8.8%和36.9%,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有力推动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为更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贤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于2022年9月起专项开展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今年上半年,清单内新签约项目2117个、签约金额3593.1亿元,投放项目2263个、投放金额2228.4亿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签约和投放力度明显加大。下一步,将加力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常态化、机制化。组织各地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8类重点领域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及时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项目信息,推动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项目对接和签约投放。

此外,围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贤东表示,将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其中,将加快修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联合重组,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扩准入优环境 更大力度吸引外资

近期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投资布局动作不断。金贤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优化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随着有关政策持续显效,我国利用外资保持稳中提质的态势,前5个月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5.9%和7.5%。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凸显等因素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强化政策出台实施。在落实好已出台的《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稳外资政策基础上,研究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综合性政策,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务实合作。同时,抓紧评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效果,深入了解有关方面诉求,研究缩减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措施,扩大市场准入。

李慧指出,随着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见效,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各项政策接续推出,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表示,下半年宏观政策加力提效,三季度可能是更多稳增长政策措施出台并发挥效应的关键阶段。在积极政策带动下,下半年GDP增速有望保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上下,推动全年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较大。

10、冷链物流 惠农兴农

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3-07-20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工程作为六个重大工程之一。此外,《规划》聚焦冷链物流层面印发《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简称《实施方案》)。

锚定目标奋楫而上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中国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

《规划》的出台意义非凡,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融入新发展格局,建构新发展思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打通设施农业产后的痛点堵点为导向,以建设提升产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粮食减损绿色烘干设施为重点,全面补齐设施农业产业链配套设施装备短板,有效减少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的产后损失和流通环节浪费,为建构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起而行之,奋楫而上。《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到2025年,重点建设3.5万座仓储保险设施、250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实现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1000万吨以上;到2030年,累计建成6万座仓储保险设施、500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带动全国累计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4400万吨以上。

建设提升产地仓储保鲜设施,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实施方案》提出,在重点镇和中心村,按照经济适用、规模适度、节能环保的要求,布局建设6万座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新增产地仓储保鲜库容约2100万吨,实现生鲜农产品择期销售、减损增效。在田间地头建设一批具备保鲜、预冷等功能的小型、移动式仓储设施,包括建设预冷冷却、冻结等设施设备,建设机械、气调等冷藏库。

建设冷链集配中心

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对平衡市场波峰波谷、调节产品流通、减少货物损耗、推动上下游乃至整个产业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引下,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加快完善,提升冷链物流运营及管理水平。

建设主体依托、园区依托、渠道依托的产业冷链集配中心,《实施方案》围绕建设目标提出在县域重要流通节点,按照区位优势突出、服务功能衔接的要求,布局建设500个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增强产地冷链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东北地区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50个、黄淮海地区建设180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建设80个、西南地区建设60个……《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一批集货、预冷、分选、加工、冷藏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提高农产品产后集散和商品化处理效率,在设施农业优势产区的县域重要物流节点布局建设产业冷链集配中心。

——主体依托型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主要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国有农场、流通企业等主体,重点强化仓储保鲜、集散分销及商品化处理等服务能力,建设规模适中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园区依托型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主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物流园、电商孵化园等产地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改造公共冷库设施条件,完善数字化产地仓等设施功能,拓展园区冷链物流服务内容,建设具有平台功能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渠道依托型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主要依托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生鲜电商等渠道,发挥规模、运营、品牌、技术、网络等优势,共建共享共用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着眼补短板、减损失、提品质、增效益,《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快实施粮食减损绿色烘干设施建设和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规模化、网络化推进建设,带动全国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4400万吨以上、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到65%,有效提升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以及谷物烘干能力。

聚焦短板奋进以恒

总量不足与设施落后并存、绿色转型任务较重、配套服务较为滞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总量还不足、质量还不高,还不能适应建设农业强国的需要,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短板亦是跳板,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建设物流强国。

“拓展冷链物流与烘干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完善配套金融服务,按规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冷链物流与烘干设施予以信贷担保支持。”在全面推进冷链物流的投入保障方面,《实施方案》坚持将加大投入保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打通冷链物流发展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有利于推动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实施方案》提出,在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基础上,统筹做好烘干与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建设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提出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以提高跨区域流通效率为目标,积极推动建设具有引领产业、辐射城乡和设施农产品应急保供等能力的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形成链接城乡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枢纽,助力产地冷链物流规模化、通道化、网络化运行。

在冷链物流“热”起来的同时,创新升级的步伐也逐步加快,需要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冷链物流发展。未来,物流将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环节,分区分类完善科技、标准、信息等配套服务;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烘干设施等标准体系,明确各类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标准;制定设施农业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实施设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按标准生产。

相比物流行业的其他细分赛道,冷链物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随着规范化政策不断发布、冷链技术不断进步,加之物流需求的逐渐多样化,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有望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11、全球集装箱码头建设态势良好

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3-07-23

当前,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各国对集装箱码头建设态度积极但特点不一。亚洲港口建设稳步发展,美洲港口积极投资建设,欧洲港口加强翻新扩建。

亚洲港口建设稳步发展

中国继续稳步推进港口建设。2020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中国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港口逐渐出现供给能力不足的情况,尤其集装箱枢纽港口普遍出现利用率过高的情况。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基建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加大了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022年,中国水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9.2%,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作业区项目等一批集装箱港口建设工程稳步有序推进或竣工落地,支撑港口高质量发展目标。

受近两年集装箱出口规模增长的压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沿海集装箱枢纽港口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营状态,2022年上海港港口能力扩充规划取得重大进展,罗泾港区集装箱改造一期将在2023年底为上海港补充260万TEU吞吐能力。同时,沪浙已签署协议确保小洋山北侧作业区建设工程推进,随工程逐步建成落地并与干线集装箱码头形成联动,预计2035年能为上海港带来1150万TEU吞吐量。

此外,中国大型集装箱码头的连片开发趋势更加明显:宁波舟山港第二个“千万级TEU”港区建成;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将新建3个20万吨级特大型自动化集装箱泊位,预计2025年年底完工;青岛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也计划于2023年年内建成竣工,新增70万TEU设计通过能力,与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连通形成规模优势;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将推进南沙三期的半自动化改造,届时与南沙港区集装箱一至四期码头构成一体化码头集群协同联动,还公示南沙港五期拟在龙穴岛东侧建设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2022年,内河水运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10.4%的高增速增长。2021年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成为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后,合肥港也应用无人驾驶集装箱搬运车进入了无人自动化部署测试阶段,济宁龙拱港6#—8#自动化集装箱泊位进行了设备联调联试,武汉阳逻港也将开启智慧化改造项目,全国内河港口开启了新一轮“码头革命”。

随着东南亚经济产业呈现加速向上发展趋势,国际集装箱海运对东南亚地区港口的需求将在近20年内持续增长。东南亚集装箱枢纽港口大都已提出了其港口长期发展规划——新加坡大士港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27年全部建成;马来西亚规划到2040年将巴生港吞吐能力提升至3200万TEU,丹戎帕拉帕斯港到2025年增加350万TEU吞吐能力;泰国林查班港远期规划产能2040年达2700万TEU、2050年达3450万TEU,2022年林查班港三期工程稳步推进,两个泊位将分别于2025年与2029年投产。

除老牌国际中转枢纽港稳步推进建设外,东南亚各国还加速港口发展规划与投资计划促进本国产业发展。2022年,印度尼西亚帕廷班港签署了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合同,建成后将增加200万TEU吞吐能力,将缓解由丹戎不碌、丹戎佩拉两港长期承担的集装箱进出口压力。柬埔寨也正加速集装箱港口建设,第一大港西哈努克自治港正在进行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2021—2025年),且2022年新获日本政府3.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进行扩建和现代化;第三个大型多功能国际港口——贡布省多功能国际深水港口项目也正式开工,将包括集装箱作业区、自由贸易区、物流中心等区域,其规划到2025年、2030年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30万、60万TEU。

南亚港口投资建设保持平稳,印度规划建设大型集装箱转运码头。印度低端制造业和代工业快速发展将使集装箱运输需求逐年增长,为摆脱印度对境外中转港的依赖,印度提出将在加拉西亚湾(GalatheaBay)耗资50亿美元建造大型集装箱转运码头,2028年完工的一期工程预计将具备400万TEU吞吐能力。承担了孟加拉国90%以上进出口贸易的吉大港不断积极补充港口能力,2022年吉大港投资2.4亿美元的Patenga集装箱码头(PCT)已经完工投产,将由红海门户码头(RSGT)负责运营,为吉大港新增50万TEU吞吐能力。

美洲港口积极投资建设

2022年,美国港口仍延续近两年的供应链压力,呈现港口拥堵点从上半年西海岸向下半年东海岸转移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的年度港口基建资金规模扩张。在政府资金带动下,美国港口于2022年开启了一轮港口投资建设潮,总体呈现加速扩张趋势,且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作业设备更新与电气化改造。

2021年底拜登正式签署基础设施建设法案(IIJA),其中五年计划期、170亿美元的港口基础设施投资于2022年逐步落地。美国海事管理局(MARAD)的港口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P)2022年10月宣布为41个港口建设项目拨款超过7.03亿美元资金,是PIDP成立以来最高金额。

在供应链的压力以及美国中央政府的资金政策引导下,美国主要集装箱枢纽港陆续颁布新的大规模建设计划,尤其在近两年遭遇严重拥堵的洛杉矶、长滩、萨凡纳、奥克兰等港口。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于2022年初发布预算中包含23亿美元供应链弹性预算方案,其中包括12亿美元一次性港口建设资金,并10月份正式发布方案,将分为两个周期(各6亿美元)为加州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萨凡纳港(Savannah)2022年初宣布了投资5.4亿美元,至2025年将吞吐能力提升至950万的计划。此外,波士顿、新奥尔良、巴尔的摩、杰克逊维尔等港口也均有港口扩建或新建计划。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缓和,中南美洲各国积极恢复生产,在港口建设上的投资也逐渐增多,同时也收到大量发达国家与经济大国的境外投资,帮助这些欠发达地区新建港口,适应全球航运业发展。

近两年明显可见美洲货运量向东部转移的趋势,因此美洲地区尤其巴拿马运河周边的港口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争夺这部分增长货源。一方面是巴拿马运河河口区域兴建大型集装箱码头,例如私人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Notarc Management Group(NMG)完成了巴拿马运河集装箱港口(PCCP)特需经营权收购,设计通过能力在250万TEU—500万TEU;另一方面是规划新物流方案替代巴拿马运河,美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公司Zergratran正计划在哥伦比亚北部启动一个价值150亿美元的集装箱转运项目,将兴建地下隧道并利用磁悬浮技术,完成集装箱在哥伦比亚北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之间的转移。

中南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秘鲁等国正积极开展港口投资建设。墨西哥政府规划新建三个集装箱码头——马萨特兰浮动港口(Mazatlan port)、夸察夸尔科斯港(Coatzacoalcos port)和萨利纳克鲁斯港(Salina Cruz port),墨西哥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墨西哥曼萨尼约港也计划进行扩建,国际集装箱码头服务公司(ICTSI)将投资2.3亿美元将码头吞吐能力从目前的120万TEU提高到200万TEU。

巴西基础设施部与六家私营码头运营商签署了合同建造新码头,将在港口部门进行价值约10亿雷亚尔(5亿美元)的投资,帮助巴西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

为促进经济发展,秘鲁政府不断扩大国内外投资者在秘鲁投资,DP World Callao's在卡亚俄港南部码头Muelle Sur投资3.4亿美元的扩建工程已于2022年初启动,扩建后年吞吐能力将达190万标准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投资30亿美元建设的钱凯港(Chancay port)也取得阶段性进展,预计将于2024年竣工。

欧洲港口加强翻新扩建

“后疫情”时代中欧洲港口供应链脆弱性愈发显露,港口韧性不足、集疏运通道脆弱、罢工事件频发等问题层出不穷,而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式弱,欧洲各国纷纷公布港口投资建设计划,以改善港口服务水平。

欧洲主要集装箱枢纽港积极公布新的投资扩建/建设计划。欧洲三大基本港在疫情期间的拥堵情况尤为严重,因此纷纷通过投资扩建提升港口能力以及改善物流通道:鹿特丹计划建设新码头,将由地中海航运(MSC)的码头投资公司TIL和和记港口在欧陆港(Europahaven)合作开发新的集装箱码头(预计600—700万TEU通过能力,2027年启用);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合并后积极推进港口运输通道建设,将耗费3.35亿欧元历时9年分三阶段翻新和扩建Europa码头,改善与提升码头通过能力,使其可靠泊大型集装箱船;汉堡港易北河和外易北河河道的庞大工程已竣工,但2022年暂无新码头投资建设计划。

除三大基本港外,西北欧其他主要集装箱枢纽港也有投资计划,不莱梅港公布了其扩建升级计划,但目前仍处于规划期内,扩建码头将参照当前最大的集装箱船进行设计,预计2026年开始建设;TIL宣布向法国勒阿弗尔港的TPO和TNMSC集装箱码头投资7亿欧元(约7.09亿美元),使该港成为通向西北欧的门户。

格但斯克巩固波罗的海区域集装箱枢纽港地位。2021年起格但斯克超过圣彼得堡港成为波罗的海区域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且仍处于不断扩建中,2022年11月启动了DCT格但斯克第三个深水码头(T3)项目的建设,计划投资2.45亿美元,2025年建成后将使其吞吐能力达到450万TEU。格但斯克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通往中东欧的门户港口和波罗的海的转运中心,吞吐量快速增长以及积极的投资建设,可预期其有望进入欧洲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

地中海转运枢纽港积极推进集装箱港口规模扩张。丹吉尔麦德港2020年成为地中海区域第一大集装箱枢纽港,且自动化码头APM Terminals MedPort Tangier仍处于扩张开发期内,二期、三期扩建工程预计分别于2024年、2025年投入运营,将为港口增加210万TEU通过能力。西班牙瓦伦西亚港计划在现有集装箱码头北侧投资14亿欧元建设新集装箱码头,将以“世界上最环保的码头”为目标进行建造,计划到2030年完成建设,增加500万TEU吞吐能力。

12、2023年下半年电商物流:把服务卷到底,供应链成秘密武器

网易网  时间:2023-07-21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电商物流业,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单量再创新高,600亿单相较去年提前34天达成;第二,从价格战升级为服务战,多家快递公司聚焦送货上门、半日达等,不再卷价格,而是纷纷下场卷服务。第三,资本动作密集,极兔、菜鸟和顺丰都有赴港IPO的动作。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电商物流的上半年,逃不过一个“卷”字,无论是服务上的比拼,以及在资本市场的角逐,都体现出竞争的加剧。

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次的竞争,与前几年价格战相比,不再是以牺牲消费者体验作为代价,而是稳步提升消费者体验。

展望下半年,“卷”仍将是主旋律,供应链是这一轮服务开卷的“秘密武器”。

电商物流进入服务战,多家快递公司混战“时效”和“上门”

今年3月,菜鸟率先推出1212半日达模式,即上午12点前下单,下午送到;晚上12点下单,第二天上午到。这一模式比传统的211模式要快了4个小时。菜鸟去年开始加大送货上门的力度,自营快递也推出了不上必赔服务。此次时效上的升级,显示出对服务体验的持续关注。

4月,京东物流上线“云仓达”业务,向经销商开放了京东物流配送体系资源。传统批发业务结合同城电商,将电商配送时效进一步缩短到了“半日达”。

5月,顺丰特快宣布升级,一方面,大幅提升了“顺丰特快”产品 “次日达”的履约率,有效提高了“快”的稳定性;同时,快速拓展了“次晨达”的城市覆盖范围,异地服务流向增加41%,极大提升了“快”的规模性。顺丰同样在去年紧随菜鸟推出了“不上必赔”的服务策略。

进入到6月,中通快递宣布升级“标快”业务,在66个大中型城市推出“标快送货上门,承诺不上门必赔付”。虽然和菜鸟、顺丰的不上门必赔策略相比,落后一年,但仍然可以窥见中通要奋起直追,发力服务体验的决心。

从“打价格战”到“打服务战”,这一转变来得极为迅猛。背后既有监管的原因,价格战导致了服务的下降,被监管叫停。也有市场的变化,电商行业从过去的狂飙突进,开始遭遇用户增长的见顶,逐步开始过渡到精细化运营存量用户的时代。

“用户需要惊喜,不只商品带来的惊喜,也需要服务带来的惊喜。”某旗舰店商家告诉记者,当他们将快递,从不上门的服务商切换为上门服务商之后,最直接的反应是,老客复购提升了8%,直接带来了生意的增长。

菜鸟集团在今年6月28日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也公布了一个案例,乳业龙头伊利在天猫上的部分旗舰店去年开始试用菜鸟速递服务,物流问题投诉下降30%,大促物流成本下降30%,退货率也少了一倍,且老客户复购占比提升了10%。菜鸟速递主打的服务之一即是百分百送货上门,不上必赔。

实际上,服务的改善在消费者端也得到了非常直接的反馈。近日有阿里内部人士就在某职场平台上透露,菜鸟自营的优选仓配体验,已经连续超过京东自营体验。虽然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但也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和讨论。

有业内人士介绍,菜鸟优选仓配实质上是菜鸟为天猫超市做的物流履约体系,采用自营仓和自营配模式,服务较为稳定,随着菜鸟将自营物流能力向平台商家开放,也命名为菜鸟优选仓配。这一模式因为高度的稳定性,在提升消费者体验上面有奇效。

进入供应链竞争元年,下半年京东物流有大招吗?

站在年中去回看,菜鸟挑起的这场服务战,或许才刚刚开始。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价格战,服务跌至谷底,市场对提升体验有需要。另一方面,体验提升并非一蹴而就,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准备。

但可以预判的是,这场服务战,最终可能是供应链之战。眼下,这场服务战中,已经出现了两大玩家,一是菜鸟,一个是京东。

菜鸟和京东模式,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均师承亚马逊,通过仓库和配送的一体化服务,加强了全链路的管控,在时效等服务,以及成本管控上都具有优势。

京东物流已经十五年历史了,也是最早推出天花板级的211模式,就是供应链模式优势的体验。菜鸟经过前些年,默默发力自营的仓库和自营的配送,今年一举推出1212模式的半日达,重造了物流时效的天花板。

里面模式差不多,比的就是抓细节的能力。当然也有行业内人士认为,做得早是优势,但也是劣势。如长期沉淀的仓网,过于庞杂,很难再做优化。

除了纯自营模式,菜鸟还有个操作——智选仓配次日达,用自营仓+申通配,用经济型快递的成本来做,从支付到签收的全链路次日达,主要覆盖长三角和珠三角。这里面有个背景是,经济型快递在核心经济圈时效表现已经和顺丰无异。

可以说,供应链模式里,仓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底盘,围绕仓可以做很多动作。但拿地建仓、运营仓,极其重,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沉淀。菜鸟虽然早前对做自营的快递,还是做平台快递,有过一些犹豫。但是拿地建仓这个事,却是从成立之初就在做的事,苦苦的做了十年。

很多商家物流体验上不去,跟仓库有很重要的关系。有的几个小时就能发出货,有的要十几个二十多个小时,淘宝甚至都不得不出个商家48小时内必须发货的“死限”。除了时间,还有库存、效期等管理的精准,才能避免缺货,或者商品过期。

仓库这么重要,但玩家却不多,能把仓库和配送玩在一起的,也就是京东和菜鸟两大巨头,已经是双雄局面了。

随着市场的变化,体验之争,变成了供应链之战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比拼的是谁能控货,只有控货,才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把成本降下去,把体验拉升起来。本质上,今年菜鸟打出的半日达,就是和京东开启了供应链竞争,所以也有媒体判断,今年是供应链竞争的元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已经换帅,下半年会针对菜鸟的半日达作出什么反应?是否有新玩家开始做仓?拭目以待。

13、上半年江苏省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

中国江苏网   时间:2023-07-23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4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4%。其中,出口1.6万亿元,下降2.9%;进口8818.9亿元,下降9.4%。

民营企业进出口明显增长。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08万亿元,增长6.8%,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1.19万亿元和2183亿元,占47.8%和8.8%。

江苏省对欧盟、东盟分别进出口4003.8亿元、3824.2亿元,增长1.1%、0.1%;对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3142亿元、2379.3亿元和1932.1亿元,下降8.6%、18.6%和8.2%;对上述5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合计占江苏省进出口总值的61.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242.3亿元,增长6.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对拉丁美洲、中东地区、非洲分别进出口1829.3亿元、1135.1亿元、752.9亿元,增长6.5%、13.8%、7.4%。

江苏省出口机电产品1.08万亿元,微降0.5%,占同期江苏省出口总值的67.2%。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分别出口534.7亿元、475亿元、43.9亿元,增长4.8%、60.9%、481%。手机、汽车零配件、船舶分别出口682.1亿元、393.4亿元、290.6亿元,增长40.3%、21.2%、27.2%。

14、苏州海关不断优化审签服务助力企业抢抓发展新机遇

苏州日报  时间:2023-07-19

半年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571份

苏州海关不断优化审签服务助力企业抢抓发展新机遇

七月骄阳似火,企业生产也是如火如荼。位于苏州虎丘区(高新区)的太阳油墨(苏州)有限公司的高精度自动化工艺生产流水线上,一排排油墨桶在温度、湿度、清洁度的实时监控下,经设备分拣后,在货架上依次排列,由吊轨快速传输,再经由打包机自动贴标、称重、质检,等待发往越南。

“我们公司出口至越南的主力产品在RCEP项下可以享受零关税优惠,产品在越南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未来开拓更多市场我们充满信心。”太阳油墨的关务员韩立粉说,今年1至6月,企业共申领了44份RCEP原产地证书,涉及货值约430万元。RCEP政策实实在在帮企业节约了真金白银。“按照我们公司今年的出口计划,我们的产品预计在目的国享受关税优惠50余万元。”提到RCEP政策的惠企效益,韩立粉激动地说。

苏州海关积极推动RCEP落地增效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联合地方商务局、贸促会等单位开展多场线上线下政策宣讲会,研究建立RCEP关税减让比对清单,引导企业主动运用原产地规则与贸易便利化措施,尽享政策红利。

除了利好出口货物在外方享惠外,经核准出口商制度也是RCEP协定的亮点之一,即经海关依法认定的出口企业可自主开具原产地声明来替代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减让。为帮助企业更加便捷地享受原产地相关优惠政策,苏州海关重点对接辖区AEO高级认证企业,靠前指导企业熟悉掌握RCEP原产地规则,提升企业对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的认知度,实现与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的政策红利叠加,确保企业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的准确性。

“经核准出口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原产地认证便利化措施,也是属于AEO高级认证企业的一项专属福利。我们将继续提升高认企业对经核准出口商制度便利性认知,继续扩大经核准出口商数量,及时享受‘AEO+RCEP’叠加政策红利,更好地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苏州海关企业管理处信用管理科科长徐艳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海关累计签发RCEP自贸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4571份,签证金额约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8%和1.7%。下一步,苏州海关将继续落实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和南京海关29条细化措施,推动RCEP协定红利持续释放,不断优化出口原产地证书审签服务,指导企业结合产业特点综合制定享惠规划,合理布局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抢抓发展新机遇,切实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

15、助推保税维修业务开展 激活外贸发展新引擎

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07-19

延伸加工制造产业链,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苏州自贸片区全力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跑”。7月18日下午,苏州自贸片区保税维修业务专题培训会在企服中心举行。会议邀请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和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围绕保税维修业务政策进行全方位解读,持续推进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发展,助力园区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保税维修是什么?有哪些便利?开办业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涉及哪些环保问题和要求?培训会上,园区海关驻娄葑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区外保税维修政策解读》为题,从维修政策、维修优势、开展条件、申办流程、风险提示五个维度,详细解读最新的保税维修业务政策,支持引导苏州片区内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全球维修业务,推动保税维修业务在片区集聚创新发展。园区生态环境局则结合国家、省、区三级的政策法规,深入解读保税维修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办法,分享了申报保税维修业务的关注重点,帮助企业了解保税维修业务相关的生态环境管理规范。

“我们的产品目前未在保税维修目录中,国家是否会更新目录,会在什么前提下更新?”“新政策适用于自贸区企业,是否保税维修全部工序都需开办该业务的企业独立完成?”……在交流答疑环节,与会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保税维修业务开办的细节频频发问。园区海关、商务局、生态环境局也就企业关心的热点、焦点一一答疑解惑,并鼓励在目录名单中且有意愿的企业早部署早准备。

“维修业务是公司整个业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伟创力物流部总监程红旗对此培训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当前传统竞争优势项目对客户失去了吸引力,江苏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政策的出台,对区外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包括售后维修在内的相关产品维修、维系并增强与客户的战略黏度、提升新订单争取能力乃至新产线移入力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逐步向服务型制造延伸转型。开展保税维修业务,是企业依托制造端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促进生产和服务有机结合、整合产业链、拓展价值链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园区海关、园区生态环境局、园区税务局多部门联动,积极向上争取保税维修政策落地,推动企业开展保税维修新业态,已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及有效监管办法。

随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实施方案》的出台,苏州自贸片区将加快发布本片区开展保税维修的工作方案,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保税维修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推动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力量。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