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31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731)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7-31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31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7月31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100 

 

1、李强在上海市调研自贸试验区建设时强调 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市调研自贸试验区建设。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积累新经验。

李强充分肯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相关省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7/28/612900.shtml

2、国家发改委:平台企业协同中小企业出海潜力巨大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企业出海报告——《中国平台经济企业全球化之路》指出,平台企业出海步入新阶段,从最初的工具出海,升级为赋能传统行业协同出海,尤其在协同中小企业出海上潜力巨大。

平台企业在协同中小企业出海上潜力巨大。因为数字平台不受空间和时间因素的限制,连接全球参与者并产生互动,从而降低参与者跨国交易的各种成本和不确定性。这对中小企业尤其利好,因为他们无需设立海外子公司,通过平台就可以直连全球用户,提供互补的产品和服务。

http://www.jjckb.cn/2023-07/28/c_1310734581.htm

3、海关总署:海关助企抢抓“新三样”出口订单

全国海关聚焦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稳订单拓市场,持续推出服务措施、创新监管模式,激发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207.6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1.8倍;同期,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69.2%、17.9%。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967210399935367568&item_id=1967210399935367568

4、海关总署:助企纾困 调研解决"内河运费扣减"难题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海关总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和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全面贯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将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作为海关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效。

海关总署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强化使命担当。关税司立刻启动立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探索内河运费扣减政策可实施可落地的最佳路径。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组织口岸海关因地制宜,助企纾困。要求各内河口岸海关迅速落实相关工作,同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加紧探索新方法、新路径。

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2307/27/t20230727_38649072.shtml

5、人民日报:扩大开放,推动外贸稳中提质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带动汽车运输市场需求高涨,折射中国外贸的活力和潜力。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2.1%。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凸显了韧性。尽管外贸增速有所放缓,但我们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且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贸呈现稳中提质的向好趋势。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新市场、新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当前我国外贸的“含金量”,也形成了新增长点使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4521152287988818808&item_id=14521152287988818808

6、人民日报:上合示范区到发中欧班列同比增两成

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管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到发中欧班列(齐鲁号)519列,同比增长20.7%。其中,6月份到发130列,创单月历史新高。

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国际国内班列31条,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构建起横贯欧亚、联通日韩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http://www.cinic.org.cn/hy/wl/1458845.html

7、央视新闻:市场规模超5000亿 我国逐步建立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在2023(第十二届)药品冷链物流国际会议上介绍说,《“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发布,加快了我国现代医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进程,我国逐步建立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2022年我国医药冷链市场规模约5459亿元,同比增长18.93%,占全球市场比重逐步提升,达到20%;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费用总额约244亿元,同比增长13%。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医药冷库面积同比增长约10%,医药冷藏车同比增长约14%。

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3-07/21/content_16248056.html

8、央视网:有利条件较多 下半年我国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

上半年物流运行延续恢复势头,供应链循环进一步畅通,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当前物流运行仍面临一定压力。专家表示,从全年来看,支撑物流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

重点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有近六成企业认为订单需求减少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二季度物流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感受明显增加,反映需求减少的企业比重有所提高,特别是集中在道路运输、仓储装卸等传统行业。物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绝大多数运输细分领域供大于求局面持续,服务价格进一步下降。另外,受国际供需关系变化影响,经营成本上涨压力持续增加,是当前物流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3-07/28/content_16296614.html

9、光明日报:释放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潜力

随着跨境电商模式不断升级,供应链优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凭借物流成本更低、配送时效更快等优势,海外仓成为当前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

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外贸占比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如今的5%左右。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优势和潜力持续释放,进出口1.1万亿元、增长16%。其中上海的跨境电商进出口1419.6亿元、增长84.0%。由于可以提前备货、批量运输和本地退换,出口海外仓成了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重要通道和增长动能。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6860436228770391982&item_id=16860436228770391982

10、光明网:今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如何?一组数据了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8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物流需求整体呈现趋稳向好的发展状态,物流需求升级动力明显。

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60.6万亿元,同比增长4.8%,比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物流需求累计增速整体呈回升态势。

从物流需求结构来看,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增速总体平稳,为社会物流总额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https://m.gmw.cn/2023-07/28/content_36730379.htm

11、中国水运报:“一带一路”倡议下,冷链物流如何撬动新契机?

 “一带一路”给冷链物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目共睹,中欧铁路、中老铁路等建设给铁路冷链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我国冷链企业应坚定信心,练好内功,把握时代机遇,做强做大做优。

http://www.zgsyb.com/news.html?aid=659820

12、【江苏】“新引擎”释放澎湃新动能

上半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41.1%,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全省网上零售额6198.8亿元,同比增长18.5%。

展卷江苏经济半年报,新兴产业的持续壮大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尤其是以科技研发、新能源、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新动能表现抢眼。专家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在第二产业中居于领先位置,成为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适应数字时代新趋势,江苏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https://js.cnr.cn/gstjjs/20230730/t20230730_526353330.shtml

13、【苏州】解读苏州经济“半年报”,工业稳、消费强、动能足!

苏州市统计局公布了苏州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58.4亿元,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2.7%提高至上半年的4.1%,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行业回升面达8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

一组组回升向好的主要经济指标,是苏州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挑战,出台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牢牢把握经济恢复窗口期,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努力成果,也是苏州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显现、产业基本面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的真实写照,展现出苏州经济复苏的强大动能。

http://www.subaonet.com/2023/xwzt/xsdxzwxpz/xsdxzwxpz_xzw/0726/756998.shtml

14、【苏州】加强交流互动 深化中新合作 携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7月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路宝会见了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一行。

曹路宝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陈海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新加坡长期以来给予苏州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今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新加坡李显龙总理时,共同把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亲临江苏考察,首站就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强调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深化中新合作指明了方向。当前,苏州正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把中新合作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放创新为支撑,推动中新合作向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拓展。

http://www.sipac.gov.cn/szgyyq/mtjj/202307/3622a90bea9347d79abde5eb1cd72252.shtml

15、【苏州】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7月21日是“苏州企业家日”,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曹路宝在讲话中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说,今年以来,苏州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整体好转态势,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举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是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实际行动;就是坚定不移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acfic.org.cn/fgzs/ddgh/202307/t20230726_194060.html

 

1、李强在上海市调研自贸试验区建设时强调 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

新华社  时间:2023-07-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市调研自贸试验区建设。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积累新经验。

李强来到临港中心,远眺在建工地,了解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情况。他强调,要积极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努力在打造开放型的功能平台、产业生态、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李强指出,数据跨境流动和管理是当前各方都十分关切的问题,希望企业积极探索,为国家完善相关制度供给积累实践经验。在伦茨(上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和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李强详细了解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和再制造等情况,他表示,外企与中国发展相互成就,要讲好外企在中国发展的故事,吸引更多外企深耕中国市场。在上海泓明供应链有限公司,李强对企业创新供应链服务的做法予以肯定,希望监管部门与相关企业协同发力,更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产业集群发展。

调研中,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听取商务部和上海、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陕西8省市有关负责同志汇报后,李强指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设10年来,自贸试验区发挥了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打造了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推动了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强强调,面向未来,自贸试验区依然肩负着重大使命,要在新起点上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打造更多高能级开放平台,壮大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把“提升”的着力点放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上,坚持试点先行,重点在实现货物贸易更高水平自由便利、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对接“边境后”规则等方面积极试点。要坚持上下联动,加强组织实施,分批有序推进,提高工作穿透力,形成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强大合力。

李强充分肯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相关省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陈吉宁、吴政隆参加调研。

2、发改委智库报告:平台企业协同中小企业出海潜力巨大

经济参考网  时间:2023-07-28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企业出海报告——《中国平台经济企业全球化之路》指出,平台企业出海步入新阶段,从最初的工具出海,升级为赋能传统行业协同出海,尤其在协同中小企业出海上潜力巨大。

据悉,报告课题组走访调研了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SHEIN、TikTok等近十家各领域的头部平台企业,总结出平台企业出海的几大新特征以及新机遇。

课题组组长、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室主任曾铮对记者表示,我国平台企业出海正从“数字化出海”变为“出海数字化”,突出表现在助力传统行业出海业务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

报告进一步指出,平台企业在协同中小企业出海上潜力巨大。因为数字平台不受空间和时间因素的限制,连接全球参与者并产生互动,从而降低参与者跨国交易的各种成本和不确定性。这对中小企业尤其利好,因为他们无需设立海外子公司,通过平台就可以直连全球用户,提供互补的产品和服务。

以蚂蚁集团旗下的万里汇(WorldFirst)为例,通过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可让规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业也能以极低的门槛把生意做到海外,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中国制造的热销尖货。这样的跨境支付技术让小微企业也有机会成长为“微型跨国企业”,让他们以极低的门槛坐上全球数字贸易的列车。

此外,基于调研的发现,报告还总结了平台企业出海的几个新特征。首先是平台企业从“企业出海”升级为“生态出海”。他们与平台上的合作伙伴,比如生态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进行价值共创,从而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的网络效应。

其次是平台企业通过“技术出海”,深度参与到新兴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华为云,阿里云,以及蚂蚁自研的奥星贝斯数据库,无不是以东南亚作为其出海的第一站。

其三是平台企业开始出现“生而全球化”的趋势。

曾铮也指出,尽管我国平台企业出海进程加快,但国际化水平仍相对较低。2021年,滴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四家中国公司入选全球前100数字跨国企业,但其海外营业额占比均不超过9%。相比之下,像Alphabet、Meta、Amazon等头部平台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均在一半左右。“我们未来可期,道路且长”。曾铮说。

3、海关助企抢抓“新三样”出口订单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28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电 记者近日从海关系统主题教育通报会上了解到,全国海关聚焦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稳订单拓市场,持续推出服务措施、创新监管模式,激发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207.6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1.8倍;同期,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69.2%、17.9%。

广东是“新三样”的重要出口省份。今年以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和广东省内海关通过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及时汇总企业问题建议,“量身定制”支持广东“新三样”扩大出口的措施,积极开展“点对点”一企一策帮扶,指导企业规范申报并安排专人专岗审核,打造“提前申报+抵港直装”,大幅缩短货物在港时间。其中,黄埔海关所属新沙海关通过对汽车滚装船实施365天全天候预约通关模式,实现“船到人到、即靠即查”,平均登临检疫时长压缩至1小时内。

4、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海关总署:助企纾困 调研解决"内河运费扣减"难题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3-07-27

记者日前从海关系统主题教育通报会上获悉,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关总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和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全面贯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将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作为海关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效。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察实情、听民意、办实事,将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外贸发展行稳致远。”海关总署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问题导向 从源头解决境内段运费无法分摊难题

海关总署关税司二级巡视员汪莹晖介绍,围绕“内河运费扣减”难题,关税司领导干部深入调研、靶向施策,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打造全流域黄金水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助力。

汪莹晖举例说,2022年,长江经济带沿江口岸通过水运转关进口货物货值393.3亿美元,实征税款285.3亿元。内河航道成为国际航线延伸并辐射内地口岸的“黄金水道”,发挥着畅通内外循环的重要作用。

“根据海关相关规定,转关运输中单独列明的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无需征税。但相关企业反映,由于转关货物运费是按国际、国内联程总费用结算,进口企业通常无法提供内河段的运费单据,也无法以客观量化的数据合理区分内河运费,难以真正实现运费扣减。” 汪莹晖详细解释说,如何将货物运抵我国境内后的内河运费从完税价格中剔除,从而降低进口征税基数,减轻企业税负,提升竞争力,成为海关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于是,海关总署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强化使命担当。关税司立刻启动立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探索内河运费扣减政策可实施可落地的最佳路径。

汪莹晖表示,面对问题,关税司成立工作专班调研评估探索最佳解决问题方案。

首先是组织税收征管局(广州)和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等长江经济带沿岸9个海关成立工作专班,了解掌握内河运输价格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重点需突破的瓶颈,包括客观量化数据资料获取路径受限等问题。

其次是开展线上和线下研讨,充分诠释《WTO海关估价协定》和相关国内法对运费分摊问题的规定和立法原意,形成《水路运输境内运费扣减调研报告》,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积极探索拓展企业合规申报及享受优惠的途径。

此外是组织工作专班赴湖南省岳阳市开展实地调研,了解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成效并撰写扩大试点可行性评估报告,为相关工作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推广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组织口岸海关因地制宜,助企纾困。要求各内河口岸海关迅速落实相关工作,同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加紧探索新方法、新路径。

据介绍,武汉海关与长江干线航运行政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充分沟通探讨,就携手发挥职能作用助企纾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达成一致意见。

长江航务管理局定期在交通运输部官网公布上海—武汉、重庆、南京等重点航线的运价水平,海关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新增航线运价信息的需求,为企业长沙海关联合地方政府研究推出内河运费客观量化分摊方案,引入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测算数据作为参考,合理区分进口转关货物的国际、国内段运费,向涉及内河运输的进口企业精准推送。

福州、南昌、重庆等海关与部分航运公司合作,在开具的运费发票中将内河段运费在总运费中单列或剔除,以及专门提供关于内河段运费的说明等,从源头解决境内段运费无法分摊的问题。

将惠及超千家企业  “内河运费扣减”政策将向珠江、闽江等河段推广

在充分调研论证、总结评估的基础上,海关总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迅速出台《内河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估价指引》,明确在企业无法提供内河运费单据的情况下,符合相关标准的数据资料可以作为企业申报扣减的依据。

2023年5月30日,估价指引发布后首票享惠的进口转关货物在武汉新港海关顺利通关,当日武汉、长沙等地企业申报扣减运费83万元,减征税款8.5万元。

为加大推行力度,同时规范业务执法,海关总署关税司组织开展了内河运费扣减估价管理线上培训,讲授估价指引的条文内容、运用实践以及对外宣传的方式方法,全国海关共2000多人参加。

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口岸成功推行的基础上,“内河运费扣减”政策将向包括珠江、闽江在内的内河流域全面推广,惠及进口企业超千家,全年预计为企业节约支出6700余万元,有效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5、扩大开放,推动外贸稳中提质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26

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10条汽车运输船的大订单让船坞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带动汽车运输市场需求高涨,折射中国外贸的活力和潜力。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2.1%。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凸显了韧性。尽管外贸增速有所放缓,但我们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且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贸呈现稳中提质的向好趋势。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新市场、新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当前我国外贸的“含金量”,也形成了新增长点使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新产品塑造新优势。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外贸出口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相比于服装、家具、家电等外贸出口“老三样”,“新三样”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的特点。从“老三样”到“新三样”,出口产品的变化,折射出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中国智造”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持续增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将为出口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新市场开辟新空间。在浙江宁波,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增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在湖南长沙,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激发中非经贸合作更大潜力;在广西南宁,将于9月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蓄势待发……一场场经贸盛会,见证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既扩大了贸易“朋友圈”,也拓展了外贸增长空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这启示我们,挖掘外贸增长潜力,必须加快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新业态激发新动能。跨境电商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也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渠道。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持续释放,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环境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背景下,跨境电商以其低成本高效率,使一大批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助推中小企业加快走向国际大市场。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进一步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提升外贸运行效率,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强调,“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高水平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不断创新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能进一步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6、上合示范区到发中欧班列同比增两成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7-27

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管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到发中欧班列(齐鲁号)519列,同比增长20.7%。其中,6月份到发130列,创单月历史新高。

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国际国内班列31条,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构建起横贯欧亚、联通日韩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开通首班到越南同奈班列、首班JSQ奇瑞汽车出口专列,实现线路开行、货品运输“双突破”,跨境电商专列保持每月常态化开行。“我们在青岛建设了生产基地,中欧班列(齐鲁号)运输便捷高效,帮助企业更好地抢抓海外订单、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奇瑞青岛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欧班列(齐鲁号)运输能力持续增强,不仅为上合组织国家输送“中国制造”,也帮助上合组织国家的煤炭、板材、红酒等原材料和优质商品走进中国市场,促进了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往来。

青岛欧顺航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上合示范区的外贸企业,“我们通过回程班列进口多批次哈萨克斯坦麦麸颗粒,主要供应山东和湖北的大型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在中欧班列(齐鲁号)的运输加持下,公司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能力不断增强。”该公司总经理卢俊霖说。

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积极联动新疆,推动构建鲁疆东西“双枢纽”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上合示范区新疆分园,打造“鲁疆班列”集运、中欧班列(齐鲁号)集拼中转、跨境电商与易货贸易平台服务、大宗物资供应链服务“四个基地”;与阿拉山口口岸在边境仓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喀什合作建设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公铁联运新通道。

7、市场规模超5000亿 我国逐步建立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央视新闻  时间:2023-07-2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20日在2023 (第十二届)药品冷链物流国际会议上介绍说,《“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发布,加快了我国现代医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进程,我国逐步建立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2022年我国医药冷链市场规模约5459亿元,同比增长18.93%,占全球市场比重逐步提升,达到20%;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费用总额约244亿元,同比增长13%。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医药冷库面积同比增长约10%,医药冷藏车同比增长约14%。

当前全国建设了超过1200个医药物流中心,冷库容积达到400万立方米,一批超大型、多功能、高集成的物流中心成为行业标杆,已逐渐形成多层级的医药物流设施网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冷链药品进出口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我国生物制药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3000亿元,约占全球的25%,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表示,“十四五”新阶段,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在全球医药冷链市场中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智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智能物流中心、数字化冷库、国际冷链运输保温箱等一批新设施投入运营,智能冷链装备走出国门,受到国际冷链物流的认可,为实现跨境医药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提升仓、运、配等环节一体化运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8、有利条件较多 下半年我国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

央视网  时间:2023-07-28

央视网消息:综合来看,上半年物流运行延续恢复势头,供应链循环进一步畅通,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当前物流运行仍面临一定压力。专家表示,从全年来看,支撑物流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

重点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有近六成企业认为订单需求减少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二季度物流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感受明显增加,反映需求减少的企业比重有所提高,特别是集中在道路运输、仓储装卸等传统行业。物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绝大多数运输细分领域供大于求局面持续,服务价格进一步下降。另外,受国际供需关系变化影响,经营成本上涨压力持续增加,是当前物流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 姜旭:在经济全面恢复过程当中,物流对整个供应链产业链发挥作用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第二个就是整个物流和制造业的融合度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第三个就是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转型,转型的空间要进一步拓展。

专家表示,综合来看,支撑物流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随着下半年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领域,鼓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民生保障,同时,结合物流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韧性,社会物流需求长期向好的趋势将更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进:从目前来看,增量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形成中,从我们物流的运行中间能够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比如说像进口、像居民与单位的这种物流需求,都是在不断形成增量需求的这么一个过程中间。从下半年来看,应该说消费的需求还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

9、释放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潜力

光明日报  时间:2023-07-27

随着跨境电商模式不断升级,供应链优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凭借物流成本更低、配送时效更快等优势,海外仓成为当前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

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外贸占比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如今的5%左右。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优势和潜力持续释放,进出口1.1万亿元、增长16%。其中上海的跨境电商进出口1419.6亿元、增长84.0%。由于可以提前备货、批量运输和本地退换,出口海外仓成了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重要通道和增长动能。

7月19日,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由上海市商务委会同税务、海关、外管等部门,指导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搭建,8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约入驻平台。

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2022年处理交易规模超1800亿元、交易批次近2亿笔,服务企业超2.2万家。公司董事长黄卫军表示,这次全新搭建的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是加快推动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探索和创新,相信平台将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退税、跨境结算、出口退运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促进海外仓贸易便利化。

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集成海外仓货物出口通关、境外销售、国际物流等信息,构建海外仓境内外全流程数字化贸易闭环,打造可信任的企业电子信息台账,为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通关前置资质代办、技术对接、业务上线等服务,同时也为海关、外管、税务部门提供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下的辅助监管功能。

“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旨在解决广大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仓出口中面临的数据归集、出口退税、收结汇等痛点堵点,进一步释放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潜力。”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说。

上海是最早开展跨境电商试点的口岸城市之一。依托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市跨境电商、自建站快速发展,实现从百亿级到千亿级的规模跃升。全市企业累计建设海外仓超138个、建设面积达179万平方米。其间,上海先后出台了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等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培育本土海外仓企业,鼓励海外仓企业对接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商平台,匹配供需信息等政策举措。

10、今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如何?一组数据了解→

光明网   时间:2023-07-28

物流运行保持恢复态势 升级动力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8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物流需求整体呈现趋稳向好的发展状态,物流需求升级动力明显。

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60.6万亿元,同比增长4.8%,比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物流需求累计增速整体呈回升态势。

从物流需求结构来看,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增速总体平稳,为社会物流总额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上半年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8%,较1―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品物流整体回稳的态势较为稳固。从结构来看,新动能不断积聚,创新发展动能成为重要增长动力。上半年,装备制造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5%,高技术制造带动物流需求增长的引擎作用继续显现。

从民生消费领域来看,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各类消费场景持续恢复,相关物流需求呈现较快增长。线上线下消费物流同步回升,二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快递业务量超过600亿件;便利店、百货店等线下物流额增速均超过8%,零售、餐饮消费物流持续恢复。

另外,上半年进口物流总额8.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从结构看,农产品和大宗商品进口物流量持续增长,机电产品等制造品有所回落。

经济循环畅通改善 物流运行成本稳中有降

上半年,物流保畅通、降成本相关政策效果落地显效,经济循环畅通有所改善,物流运行成本整体有所回落。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8.6万亿元,同比增长3.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5%,比去年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单位GDP所需物流费用有所下降,显示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

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变化来看,运输费用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分别下降0.5和0.1个百分点。显示当前物流运行逐步由静转动,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循环逐步畅通。

从物流数据来看,物流仓储周转速度加快,库存水平持续回落。库存周转效率指数二季度以来均保持在扩张区间,并且环比持续回升。同时库存指数位于50%以下,环比持续回落。综合来看,经济循环整体趋于改善,仓储周转效率提升,尤其是消费、升级领域流通周转加快,库存水平较低,而部分传统制造领域库存依然较高。

政策协同发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半年,支持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协同发力,减税、降成本、助企纾困效果不断显现,在提振物流需求的同时,改善物流企业营商环境,也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在蔬菜种植大县江西吉安永丰县,眼下大面积豆角、茄子、黄瓜等夏季蔬菜进入成熟期。农户正忙着采摘、分拣。

近年来,当地出台了冷链物流奖补政策,对蔬菜基地购置冷藏车、烘干设备的,分别给予购置成本50%左右的奖补。在农业部门支持下,祝育涛今年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这个1200立方米的冷库。从大棚里采摘的新鲜蔬菜,经过分拣包装后,直接存放到冷库,全程冷链运输。

国家层面,今年以来,促进物流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等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以及系列相关政策,着力推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落实物流多项税费减免延期、促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助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交通物流提质增效。

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山东威海的石岛冷链物流产业园,包括一个超低温冷库项目在内,有10多个冷链物流项目正在同步建设中。针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当地制定并推行了优先解决用地指标、简化前置审批手续等鼓励举措,仅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一项,今年上半年冷链物流产业园内的物流仓储企业就享受税收优惠五十多万元。

下半年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

综合来看,上半年物流运行延续恢复势头,供应链循环进一步畅通,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当前物流运行仍面临一定压力。专家表示,从全年来看,支撑物流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

重点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有近六成企业认为订单需求减少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二季度物流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感受明显增加,反映需求减少的企业比重有所提高,特别是集中在道路运输、仓储装卸等传统行业。物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绝大多数运输细分领域供大于求局面持续,服务价格进一步下降。另外,受国际供需关系变化影响,经营成本上涨压力持续增加,是当前物流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专家表示,综合来看,支撑物流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随着下半年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领域,鼓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民生保障,同时结合物流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韧性,社会物流需求长期向好的趋势将更明显。

11、“一带一路”倡议下,冷链物流如何撬动新契机?

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3-07-28

从西汉张骞在荒漠中踏出通天大道,凿空西域,到两千多年后的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不仅能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优势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民众就业,也有助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使我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一个全新的概念——“一带一路”由此诞生。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蓝图变实景,未来更可期,十年耕耘终不负,处处繁华满目新。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背景下,冷链企业业务层面及其他方面有哪些新链动、新机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新一批2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其中,通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榜上有名。

通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通辽绿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部片区)为核心,通辽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南部片区)两点布局,形成南北片区协同、互补、联动。总占地面积约1067亩,冷链物流相关设施占地面积达72.5%,总投资19.67亿元。

区位优越,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省域副中心城市,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主城区距锦州港380公里,距沈阳、长春仅280公里。从通辽坐高铁,三个半小时到北京、一个半小时到沈阳。境内4条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路网互联互通。通辽机场已通航18个大中城市。与沈阳、长春构成经济发展的“金三角”,是蒙东和东北商品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承担着辐射三省、服务京津冀的新增长极重任,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

产业集聚,打造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意义重大。通辽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供港活牛基地。重点打造了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开鲁红干椒、库伦荞麦、科左后旗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

基础良好,通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拥有冷库总库容积161.48万立方米(约65万吨),已建118.8万立方米,在建拟建冷库约42.68万立方米。全市现运营冷库69个,冷藏运输车辆500台以上规划建设冷链物流项目达55个,其中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9个,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19个,村级仓储保鲜项目27个。

通辽市属于特色农牧产品优势产区,冷链物流核心目标市场为通辽市周边区域及东北亚市场。未来重点拓展服务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并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发挥中欧(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大连港集装箱及冷藏班列优势,推动航空冷链建设,实现通辽特色农牧冷链产品“走出去”,国内外冷链产品“引进来”。

携手企业

除了地方以外,冷链物流的新契机更多体现在企业方面。

鲜丰水果国际物流负责人丁泽红表示,“一带一路”不仅强化了重要国际港口运作能力,还打通了广西钦州、东兴、大铲湾、盐田、南沙等偏远港口,提升了多式联运的运作能力,多式联运的降本增效是未来的新机遇。未来,冷链物流港口建设应夯实基础,提升物流性价比、稳定性,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等软实力。鲜丰水果也在持续运用智能数据,打造绿色物流,溯源降本增效,让利于终端客户,取之于客户,用之于客户,合作共赢大未来。

亚冷集团副总裁、合伙人危武安介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亚冷产业布局与其存在密切关联性。“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节点性战略布局,选址关键节点进行冷库建设与开发。”

十年间,“一带一路”持续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所谓商流促进物流,但事实上物流是商流的支撑。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备情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商流的发展,“一带一路”这十年是对国内冷链物流基础的夯实。

上海绝配柔性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CEO樊清信认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冷链物流将迎来高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思考原有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迎合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供销合作全球供应链管理霍尔果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苹与其看法一致。他认为,在“一带一路”这十年中,冷链物流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随着疫情的放开,在经济下行的驱使下,全球冷链贸易仍呈现启动之势。基于技术、政策等多方助力之下,2023年将会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波兰地处欧洲中心,位于国际运输走廊的交汇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向欧洲通货的中转地。“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了中国和波兰的贸易合作,也为中国和波兰冷链物流的互通互融提供机会。波兰对外贸易投资局驻华办事处业务发展经理Aleksandra Smolak表示,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目标的不断推进,中国和波兰将实现更加深层次的合作与共赢。“波兰作为欧盟的‘东部门户’,拥有众多物流企业,其中欧班列沿线重要国家的作用越发凸显。中国是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波兰企业非常期待进入中国市场,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我们也在探寻有效途径。”

把握机遇

中老铁路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但随着运输能级的提升,中老铁路沿线集货难、运行成本高、各省间缺乏联动合作等问题凸显。基于此,冷链如何全程保障恒温恒湿?

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冷链物流部部长易强表示,目前中老铁路货物投入量较大,榴莲等高附加值产品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中铁特货为保障产品温湿度要求,在广州专门设立监控中心,冷藏箱均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控温,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温度调节。同时,冷藏箱内配置移动通讯模块,可实时掌握数据变化。

叶苹介绍,目前结合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温控等系统正在进行研发,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流通领域实现全程可视化监控。第二是引入供应链金融形成金融产品。第三是降低损耗行驶过程中使用燃油+太阳能+锂电池等多能源补充。

樊清信则认为,主要是把握新机遇。一个是国内端,一个是国际端。从国内端来看,国际国内双循环之下,冷链物流将迎来高速发展;从国际端来看,我国商业模式呈现多种态势,企业应优势联动、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

我国冷库区域性强,国内冷库行业尚未有上市公司。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客户结构和商业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另外,中国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发展合力,企业间仍是各自为战情况普遍。

丁泽红表示,今年国际物流形势向好,随着国际物流价格下调,已趋于合理化。在此趋势之下,企业间应秉承合作共赢,船公司、航空公司都在做垂直下沉,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未来,鲜丰水果希望与合作商建立长期有效的共赢关系,保障物流稳定性,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带一路”给冷链物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目共睹,中欧铁路、中老铁路等建设给铁路冷链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我国冷链企业应坚定信心,练好内功,把握时代机遇,做强做大做优。

12、“新引擎”释放澎湃新动能

新华日报  时间:2023-07-30

上半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41.1%,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全省网上零售额6198.8亿元,同比增长18.5%。

展卷江苏经济半年报,新兴产业的持续壮大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尤其是以科技研发、新能源、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新动能表现抢眼。专家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在第二产业中居于领先位置,成为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适应数字时代新趋势,江苏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2023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1%,在三大产业中增长最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制造业增长8.6%,列统的40个行业大类中增长面达77.5%,制造业发展的韧性得以体现。同时,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9.6%、41.1%,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7个、1.3个百分点。

“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5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和第五批新获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省统计局有关专家分析。

6月下旬,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成功举办。“这是一场产业交易盛会,参会人数超5万人次,在这期间新能源产品意向成交额超50亿元。”常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事实上,常州市规上工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制造业的崛起,“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集群规上产值合计超4000亿元,对全市工业贡献突出。”

由点观面,今年以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省新能源相关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锂离子电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新能源车整车3个细分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8%、36.9%、86.5%,增速远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合计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21.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

“优势新兴产业发力获享外贸‘新三样’增长红利,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利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分析,“全省规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锂离子电池制造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6.5%、36.9%、28.8%,这些产业不仅带动外贸增长,也形成了可观的增长效应。”

高技术产业投资支撑有力

近日,苏州市吴中区2023年半年度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及竣工投产仪式举行。“今年以来,已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5个,总投资达628.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上半年实现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超60%。”吴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增长预计均超过25%。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0%,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3.5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贡献率为29.0%,拉动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8.5%,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6%,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0.6%。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积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各项‘稳投资’政策靠前发力,为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提供有效支撑,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稳中有进、增速稳中有升。”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处长马俊解读道。

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上半年,全省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01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73个,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4.1%,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4.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9.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71.1%,较一季度提高6.9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这反映出随着政策效能不断释放,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对稳增长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从上半年数据看,全省网上零售额6198.8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319.3亿元,增长1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1%。

以大海、渔港码头为背景“直播带货”,让家乡海产品依托互联网走俏全国海鲜市场。近年来,赣榆深入推进“电商+食品产业”融合,加快产业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2023年上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94亿元、同比增长30.56%,快递上行量6742.42万件、同比增长33.20%。”连云港市赣榆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市场“烟火气”持续升腾。今年以来,一句“总要来趟南京吧”,引得南京数次上榜热门旅游地,苏州、无锡、盐城等地文旅业态也亮点纷呈。总体来看,上半年全省文旅市场重现热腾腾“烟火气”,呈现强劲复苏势头,接待境内外游客达4.78亿人次、同比增长98.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突破6100亿元、同比增长83.5%。

省统计局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一重大要求,强力促进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15条举措”落地落实,强化“苏新消费”“水韵江苏”等消费品牌打造,消费市场运行呈现较快恢复、回升向好态势。下一阶段,随着各地积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部署,以及“夏夜生活”“金秋惠购”“水韵江苏”等主题系列活动有力带动,消费活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推动居民消费稳定增长。

13、解读苏州经济“半年报”:工业稳、消费强、动能足!

苏州日报   时间:2023-07-26

昨天下午,苏州市统计局公布了苏州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58.4亿元,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2.7%提高至上半年的4.1%,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行业回升面达8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

一组组回升向好的主要经济指标,是苏州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挑战,出台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牢牢把握经济恢复窗口期,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努力成果,也是苏州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显现、产业基本面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的真实写照,展现出苏州经济复苏的强大动能。

工业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工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作为工业大市,苏州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今年4月,由苏州独角兽企业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国内首台10TPD氢液化工厂核心设备成功下线,并于当月底发运,标志着氢能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取得重大突破。

6月30日,新能源储能行业龙头企业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占地面积约32.31亩,将引进智慧能源系统全自动化产线,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营收超40亿元。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折射出苏州市工业经济“加挡提速”的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比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行业回升面达82.9%。近六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超过一季度。

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实体经济加快恢复,重点行业稳定支撑。数据显示,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910.4亿元,同比增长9.3%。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5.6%。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7.8%,近五成光伏企业产值增速在30%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9%、10.5%、10.3%。

上半年,苏州民营经济展现强大韧性活力,为苏州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整体好转态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个百分点。

消费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

翻开今年的朋友圈,旅游、美食、演唱会……各种消费打卡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的新常态。

今年上半年,苏州举办“五五购物节”,推出800余场特色促消费活动,刺激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可感可知的微观场景,印证着不断回暖的消费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

大宗消费也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限上单位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4%,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6.9%。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住餐业、文旅业等接触性服务业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32.3%,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27%。电影票房收入4.6亿元,增长77.7%,观影人次增长84.5%。上半年全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6.5%,比一季度加快6个百分点。

此外,互联网零售加速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1.0%。

动能足: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

轨交11号线正式通车;金鸡湖隧道全线通车;串联张家港、常熟的轨交10号线常熟先导段工程即将开始盾构工作井施工;阳澄创新总部园项目(暂定名)正式开工……

一个个项目的开工、建成,推动着苏州经济逐月向好、强势回升。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压舱石和稳定器。今年以来,苏州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既有项目,持续招引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8.4亿元,同比增长5.9%。上半年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97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3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19.9亿元,同比增长20.2%。重点产业投资支撑强。工业投资占产业项目投资的比重达80.5%,其中专有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4.3%、21%。现代服务业投资提速增长,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5.2%和84.8%。

——新兴动能表现活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08.2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集成电路完成投资分别增长66.4%、26%、21.5%、20.8%。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741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5.5%。

全市瞄准数字经济“主赛道”,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关键增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数据显示,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智能手机、传感器、智能电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2%、20.1%、17.1%。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苏州发挥产业优势,持续优化科创布局,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制定发布“一区两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政策,推进筹建生命科学省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完成验收。上半年全市财政性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2.2%。上半年全市拟申报高企近万家,科技招商落地项目5758个。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5家,累计76家,全国第一。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700亿元,同比增长57%。6月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43万件,同比增长21%。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苏州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56万户,同比增长16.8%,其中新登记企业5.36万户,增长10.0%。截至6月末,全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291.55万户。上市公司持续壮大。上半年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公司7家,6月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204家,居全国第五位;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0家,居全国第三位。

14、加强交流互动 深化中新合作 携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苏州日报  时间:2023-07-28

昨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路宝会见了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一行。

曹路宝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陈海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新加坡长期以来给予苏州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今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新加坡李显龙总理时,共同把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亲临江苏考察,首站就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强调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深化中新合作指明了方向。当前,苏州正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把中新合作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放创新为支撑,推动中新合作向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拓展。希望以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为契机,全方位深化苏州与新加坡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领头羊”“探路者”作用,为中新合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海泉感谢苏州为不断深化新中合作所作的探索和贡献。他说,回顾过去,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新中两国政府间具有示范意义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为新中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很多有益经验。展望未来,在进一步深化新中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过程中,新加坡将继续加强与苏州在产业、经贸、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积极筹备好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系列活动,在新的起点上开拓更多合作新领域、创造更多新成果。

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蔡簦合、副总领事谭宛榕;苏州市领导王飏、沈觅,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15、苏州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中华工商时报  时间:2023-07-26

7月21日是“苏州企业家日”,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曹路宝在讲话中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说,今年以来,苏州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整体好转态势,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举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是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实际行动;就是坚定不移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各地各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工作的亲切勉励、对民营经济的关心关怀中,凝聚感恩奋进的不竭动力,砥砺勇创大业的不懈追求,把握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曹路宝勉励广大民营企业,立足苏州这个投资兴业的大舞台,牢牢把握战略方向和发展机遇,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不动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构筑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发挥更大作用,聚焦主业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真正做到“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永葆韧性、耐心和定力,谱写更多坚守“恒心恒力”、历经“披沙成钢”、绘就“盛世长虹”的产业传奇。积极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发挥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广泛整合各类创新要素,不断强化空间集聚,构建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生态圈。充分用好资本市场加快做大做优做强,加强市值管理、完善组织架构、健全公司治理,加快提升市场竞争力、行业带动力,向行业头部跃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展现苏州民营企业的时代风采。

曹路宝强调,要全方位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做到“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为苏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要把“优无止境”作为工作追求,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不断树立新标杆。要把企业“没有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用高效贴心的服务安商富商、招商引商。要把法治“公平专业”作为核心竞争力,大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要把环境“宜居宜业”作为靓丽名片,打造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的人民城市,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因为这座城市的美好而选择苏州、留在苏州,切实感受到“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苏州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培养“新领航”计划,加大对“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引导,推动苏州民营企业后继有人、基业长青。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民营经济展现强大韧性活力,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值9488.6亿元、同比增长5.2%;1至5月,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3432.5亿元、同比增长11.9%;今年以来新设企业5.36万户、个体户10.2万家,分别增长10%、20.7%,累计分别达90.17万户、201.1万家。

会上,表彰了2021—2022年度苏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工作贡献突出单位,授牌了2023“苏州民营企业创新100强”“苏州民营企业100强”企业,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3》,新推出126项改革举措,致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投资目的地。

沙钢集团、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苏州民营企业作交流发言。苏州市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及太仓市、吴江区作表态发言。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