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33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814)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8-14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33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8月14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102 

 

1、海关总署:推出15条重点举措 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促进中国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海关总署近日围绕畅通物流、助力开放、培育产业、优化环境四个方面发布15条重点举措,更好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为加速资源要素流通、优化沿线产业布局、服务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3-08/07/content_30387500.htm

2、人民日报:2023年上半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 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港口吞吐量增长势头明显,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折射出我国经贸发展新脉动,也为复杂形势下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注入信心。

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6%,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8.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5677980517513388367&item_id=15677980517513388367

3、新华社:升高端、扩市场 外贸长期向好有底气

海关总署8日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这一数据符合预期,我国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3.4万亿元以上。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5.7%,较2020-2022年同期均值高4.5%。整体看,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平稳。

数据还显示,前7个月,我国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8/09/613735.shtml

4、央视新闻:持续企稳回升!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3.1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3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的产业环境、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持续企稳回升,支持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688亿元,同比增长3.3%。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2.1亿吨,同比增长5.2%,保持稳定增长,在我国各品类冷链流通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冷链市场体量稳步扩大。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4098498517415723&wfr=spider&for=pc

5、经济日报:把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紧抓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企业注册数量有所增长。当前形势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仅是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各项重点任务、促进经济回稳向好的迫切需要。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近几年,我国营商环境建设态势良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例如,在产权保护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都将优化改善营商环境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精心布局,持续推出政策举措,努力发挥政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作用。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880534614277921976&item_id=880534614277921976

6、中国水运报:公安部推出26项便民措施 多项涉及交通物流领域

近期,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加大制度供给、优化管理服务、提升安全水平,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出26项措施。其中包括,上线“平安出海”微信小程序,将出海船舶和出海人员纸上报备改为手机移动报备。

http://www.zgsyb.com/news.html?aid=660602

7、中国水运报:中远海运散运签发首张散货区块链电子提单

从中远海运集团获悉,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日前在海口通过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平台签发首张散货电子提单,标志着基于GSBN的IQAX eBL电子提单系统在干散货运输领域进入场景应用阶段。

http://www.zgsyb.com/news.html?aid=660605

8、经济日报: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今年上半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等不利影响,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完成20.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利用外资质量提升,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8.8%。外贸外资在重重压力下持续稳中提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438785065285241&wfr=spider&for=pc

9、财经网:数字化浪潮下,零担物流的行业故事该怎么讲?

物流行业这个万亿市场,从不缺挑战者和竞争者。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电商的迅猛发展,让物流行业发生了质变,从效率到服务、从产品到技术,都得到了颠覆式的发展。在大众的认知中,顺丰、京东、通达系这些服务C端企业是物流行业的主力。

然而在物流的B端,依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市场,而这个领域的企业,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前进,在物流行业的另一面,推动行业前进。

http://tech.caijing.com.cn/20230813/4952691.shtml

10、北京青年报:开拓新增长点,跨境电商注入外贸新动能

外贸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而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发展最具成长性的主渠道之一。企业积极探索,政策加大助力,多方多措并举,将为跨境电商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着眼长远,作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跨境电商将在政策和环境的鼓励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进口2760亿元,增长5.7%,保持向好发展势头,有效助力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另据统计,我国现存跨境电商相关企业6.7万余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8380余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n1/2023/0812/c1004-40055276.html

11、和讯网:低增长时代已来,物流行业如何重拾信心与决心?

物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明显受到国内及全球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海通国际研报显示,2022年,快递行业受到疫情阶段性的影响,业务量增速低位运行,不及近年同期水平。走过疫情三年,中国的物流行业如何重启和刷新?低速增长期间,物流企业又该如何寻求增量?在近日运联主办的2023(第十二届)运联峰会上,申通快递、安能物流、日日顺供应链、九州通物流等多位行业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987464055986402&wfr=spider&for=pc

12、【江苏】“真金白银”护航外贸企业闯关求变

今年上半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成绩单近日发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明显,对欧盟和东盟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

当前,省财政及时、精准发力,在助企拓市场、引导提升服务贸易质量、支持境外投资项目等方面加大投入。“真金白银”护航下,外贸企业闯关求变,在压力下淬炼韧性,于变化中腾挪空间。

https://www.cqcb.com/jiangsusheng/2023-08-13/5344194_pc.html

13、【江苏】引入区外“绿电”超6000亿千瓦时

日前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三大“西电东送”输电工程——龙泉—政平±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地区的清洁水电达6134亿千瓦时。

另外,江苏近年来对绿电、绿证的需求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江苏省内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56.89亿千瓦时,绿证成交量100万张,绿证单笔交易量和总成交量均位居国网经营区域首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531561636184439&wfr=spider&for=pc

14、【苏州】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已超千亿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共性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精准好用、成本适宜的共性解决方案和平台,实现产品全流程、资产全流程、商业全流程等方面优化提升,推动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能力评估,建立“一企一档”,加快“上云上平台”,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全面提升。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前不久公布了2023年度首批省星级上云企业名单,苏州高新区有56家企业入选,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7家。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累计获批省星级上云企业462家,数字技术正在全面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并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8/09/613750.shtml

15、【苏州】全国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园区落地

近日,苏州银行自主开发的“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模型场景应用数据”成功通过江苏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审核,标志着全国银行业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落地。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要素,数据知识产权是指数据资源处理者对其依法取得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处理获得的具有商业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享有的权益。为更有针对性地对科创企业进行识别、评价、基础额度测评和风险管理,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渠道少、价格高等普遍性问题,苏州银行创新推出“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模型场景应用数据”,围绕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从技术创新能力、行业类别、政府资质、资本运作等数据维度,建立科创企业评价模型,其数据分析结果可应用于信贷产品研发、证券化产品资产筛选等业务场景。

http://www.sipac.gov.cn/szgyyq/jsdt/202308/6e90df2bf07f463991020e773606442d.shtml

 

1、海关总署推出15条重点举措 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8-07

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促进中国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海关总署近日围绕畅通物流、助力开放、培育产业、优化环境四个方面发布15条重点举措(以下简称“15条”),更好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为加速资源要素流通、优化沿线产业布局、服务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政策聚焦“四个更好”

在近日海关总署举办的例行记者通报会上,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说,此次海关出台15条重点举措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四个更好”概括:

一是更好促进通道跨境物流畅通。“15条”将促进通道跨境物流畅通列为“重头戏”,包括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国际铁路联运扩容增量,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联动平台,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衔接互通,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一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作用等。

二是更好打造西部内陆开放高地。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在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方面给予支持,加力提升西部地区开放平台能级,推动通道沿线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支持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推动开放平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叠加互促。

三是更好服务沿线经贸产业发展。“15条”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将物流大通道、开放大通道的优势,转化为经贸产业发展的优势。包括加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力度,帮扶指导重点行业、企业充分利用协定规则享惠,助力与东盟产业合作;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进出口情况监测分析,编制“中国—东盟”贸易指数,进一步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

四是更好优化通道发展建设环境。对外,主要是加强与东盟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优化外部环境。对内,主要是强化新通道沿线海关之间协同配合,形成支持合力。如,深化“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一带一路”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通关和物流作业一站式办理等。

破解“西货东出”困局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4510列,同比增长9%,有力促进了资源要素跨区域流通,大幅降低了物流时间和成本,有效破解了“西货东出”困局。

吴海平表示,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组织形式越来越丰富,物流体量越来越庞大,对海关严密监管、高效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5条”聚焦沿线企业关切和物流发展实际,提出了三方面新举措:

——服务通得更快。比如,支持企业自主选择全国通关一体化、转关等通关模式,灵活运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扩大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通道进出口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

——支持运得更多。在原有普通货物班列基础上,支持中老、中越班列开行“笼车”(运输汽车专用)、冷链等个性化班列,满足整车、冰冻肉类水产品等特殊商品运输需求。同时,支持企业依托中老、中越班列探索开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业务,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铁路联运拓展货源。

——助力联得更广。在智慧海关建设框架下,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联动业务场景应用,助推跨境铁路、公路以及铁海、铁公联运等多种物流模式无缝衔接;支持开展组货业务及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业务,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互联互通,推动通道物流网络联通更大更广的区域。

扩大西部对外开放

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国家开放大通道,将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开了新大门。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1.8万亿元,同比增长3.5%,比全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

“近年来,海关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在综合保税区设置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着力将综合保税区打造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综合保税区达到40个,占全国综合保税区数量的25%。”吴海平说,“15条”继续支持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地区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通道沿线物流节点城市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同时,还大力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和通道沿线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推动实现“通道+平台”功能互补、协同联动,服务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重庆海关副关长王宏翰介绍,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发展,重庆已形成东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铁、公、水、空4种物流运输方式,为建立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共运输货物7.8万标箱、货值1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4%,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重庆海关将抓住实施‘15条’的契机,细化配套措施、及时评估实施效果,助力重庆建设面向东盟、连接亚欧、辐射全球的国际物流枢纽,带动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王宏翰说。

2、2023年上半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 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8-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港口吞吐量增长势头明显,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折射出我国经贸发展新脉动,也为复杂形势下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注入信心。

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6%,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8.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

通畅有序,港口运行稳中向好

东海之滨,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浙江宁波舟山港,桥吊高耸,一派繁忙。

7月3日上午10时许,经过50多个小时、近2000公里的路程后,装载70标准箱摩托车的“渝甬精品快线”班列,缓缓驶入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

精准操控、快速抓取、紧密装卸……待列车停稳后,现场操作员紧张作业、一气呵成,货物源源不断运送至指定堆场,短暂停留后,从这里起航,远赴北美、南亚等地区。

持续提升的运能运力、接连开通的全新航线、不断刷新的装卸纪录,印证着港口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港口物流保持通畅有序,用箱量逐步增加,释放出外贸恢复向好的积极信号。”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送平介绍,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79亿吨,同比增长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6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实现稳中有增。

渤海湾畔,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枢纽黄骅港也在忙碌运转。6月28日上午,伴随着响亮的起航汽笛声,满载货物的两艘集装箱货轮在河北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起航,“黄骅港—俄罗斯远东”外贸集装箱航线,“黄骅港—泉州港、厦门港”内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1至5月,黄骅港内贸煤炭出港吞吐量8719万吨,在我国能源保供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断丰富的航线资源,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北港口集团完成吞吐量近4亿吨,同比增长13.5%,通过开通3条外贸航线、2条内贸航线,黄骅港区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14.3%。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指导推进港口资源深化整合。目前,17个省份组建成立了省级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竞争有序化、服务高效化。同时,加强部省联动,合力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提升世界级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

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加紧建设

6月初,位于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岸边,满载货物的万吨巨轮整齐地停靠在泊位上,数十台桥吊一刻不停地装卸着货物。不远处的作业区内,运输集装箱的自动化装卸车辆来来往往。

2017年5月,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运营。几年来,这座智能自动化码头,屡次刷新作业效率。不久前,该码头自主研发的智能管控系统,单台桥吊昼夜在港装卸集装箱量突破1100标准箱,达到1192标准箱,比全球同类码头高出19%,创下新纪录。

智能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大港口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实现智能化发展。

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构建泛在互联、柔性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交通系统”。

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建设港口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推进港口经营单位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间信息互联共享,推动物流作业协同,提高物流便利化和业务效率。

“有了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预订车辆更方便了。”在天津港码头,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磊说,“如今,我们在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上输入用车需求,很快就有车队来对接,货物和运力能够及时匹配,提高了运输效率。”

5月,天津印发《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推动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应用被列为“做优城市航运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6月25日,天津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已认证司机2.7万名、车辆2.3万辆,累计开展集疏运业务量超过500万标准箱,辐射29个省份。

多措并举,助力外贸促稳提质

从港口出发,与世界相连。

一个个忙碌作业的港口,一箱箱频繁流转的货物,强劲有力的物流网络既见证着中国外贸“量”的稳定增长,也映照着“质”的不断提升。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各地港口加速转型、提升效能,多措并举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锚定智能转型,增强发展实力。

走进浙江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10号泊位,新一批远程自动化龙门吊卸船工作紧张开展。目前,梅山港区自动化龙门吊达108台,占比近六成,自动化设备规模居全国前列。“智能设备的规模化,为港区高效运转奠定了坚实基础,助推集装箱吞吐量不断突破。”丁送平说。

国网浙江电力助推智能船舶港口岸电提速推广应用。以乐清金洋码头为例,各类装卸及运输设备70余台已全部实现绿色用电,仅该港口龙门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67吨。

发展多式联运,提升运营效率。

在加快建设水公铁集疏运中心、罗泾港区集装箱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同时,上海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以及“水水中转”,努力提高国际中转效率和质量,推动上海港与江河铁公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公转水”产品经升级推广后,上半年,上海港出口箱量同比增长近40%。

据统计,上半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9.4%,通过强化港口铁水联运功能,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加快推动集疏港铁路建设,提升铁水联运服务效能,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

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港口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提升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品质、加快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建立完善“一站式”网上业务受理服务平台,11个沿海集装箱枢纽海港已基本建立“一站式”网上业务受理服务平台,网上业务受理单数比例已达86%,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港口运行质量和效率将持续改善,为促进外贸完成促稳提质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3、升高端、扩市场 外贸长期向好有底气

新华网   时间:2023-08-09

海关总署8日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这一数据符合预期,我国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3.4万亿元以上。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5.7%,较2020-2022年同期均值高4.5%。整体看,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平稳。

数据还显示,前7个月,我国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表示,贸易价格因素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都比较明显。全球贸易需求收缩等因素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估计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显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表示,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当前中国进出口发展中仍存有较多利好因素,潜力较大。

彭波分析称,首先,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大趋势不可动摇。从数据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比重下降;内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机电产品、“新三样”出口增加,均反映出这方面的趋势。“这些是中国外贸稳增长最大的底气。”

另外,我国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不断拓展。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7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增长2.8%,占我外贸总值的15.3%。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06万亿元,增长7.4%;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35%,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拉丁美洲、非洲分别增长5.5%和7.4%。

这离不开持续扩大外贸“朋友圈”的助力。今年6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RCEP叠加我国和RCEP其他成员已生效的双边自贸协定,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良好条件,帮助企业降低贸易成本,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和实惠。

我国还在不断深化多双边合作,包括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全面开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谈判都在加快推进。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看来,这些都将为中国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随着RCEP利好持续释放和‘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国家等将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增长点,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贸促会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贸促系统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2.47%;签证份数共计9.60万份,同比增长69.49%。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孙晓在日前的发布会上表示,RCEP证书签证量的稳定增长,说明外贸企业对RCEP的利用热情持续提高,外贸企业利用RCEP出口相关伙伴国或将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同时,还有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发展迅猛等利好因素。

进一步壮大这些新的增长点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发力点。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贸促会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表示,将从推动加快签证办理和国际航线复航增班、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深化合作、指导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和标准建设等方面出台举措,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疲弱等挑战,全力推动我国外贸促稳提质。

地方上也在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户“请进来”,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以及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例如,广东组织“粤贸全球”系列展会,组织经贸代表团前往世界各地参展推介;浙江持续加大对境外参展、海外营销、来浙采购、境外投资等商务人员出入境的支持力度;广西鼓励企业境外参展,筹备组织2023年中国广西商品博览会暨“桂品”出海日本站等活动。

政策支持下,外贸企业信心增强。近期,中国贸促会对31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对2023年三季度发展表示“信心稳定不变”及“较有信心”的外贸企业占75.1%。被问及“当前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的利好因素”时,57.2%的外贸企业选择“海外客户一直稳定”,55.5%的外贸企业选择“国家稳外贸政策效果好,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大”。

展望未来,孙晓表示,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更多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发挥效力,广大外贸企业的队伍必将更加壮大,活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

庞溟也表示,“在一揽子措施支持和逆周期政策的多措并举和复合作用下,预计下半年进口增长的韧性仍大于出口,外贸外资基本盘完全可以稳住。”他还指出,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也有望在稳住存量基本盘外,进一步拓展总体增量空间和结构优化空间。

4、持续企稳回升!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3.1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央视新闻  时间:2023-08-1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13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的产业环境、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持续企稳回升,支持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688亿元,同比增长3.3%。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2.1亿吨,同比增长5.2%,保持稳定增长,在我国各品类冷链流通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冷链市场体量稳步扩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崔忠付: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在持续、平稳上升。这里取决于几个因素,一个是国家在大力推动行业的发展。第二,现在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和消费群体对食品安全的观念改变,也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从政策环境来看,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产业环境有序改善。上半年国家层面发布冷链物流相关政策超过20项,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

上半年冷链基础设施总投资超过186亿元

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冷链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冷链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持续改善,冷链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

今年上半年,冷链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186亿元,同比增长8.7%。上半年冷藏车总销量为25723辆,同比增长3.7%。其中,华东地区冷藏车销量8260辆,占全国销量的32.11%。公共型冷库库容新增1043万立方,同比增长4.4%。冷库建设合理性更加凸显,各地冷库结构性矛盾突出局面有所改观。

今年6月份,随着第三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公布,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更加优化,逐渐形成贯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中原等城市群的冷链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服务覆盖范围更广。

具体来看,6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西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占比最多有19个。从功能类型来看,销地冷链物流基地41处,产地冷链物流基地25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崔忠付:国家在大力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同时,也是有重点有选择地大力发展一些靠近产地的物流基地。比如在农村完善冷链设施,各个地方政府也投了很多资金来加强冷链设施建设。把冷库尽可能往前端转移,来解决“最先一公里”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在内地也加快一些冷链的建设,能够使我们冷链物流设施的布局更加均衡一些。

消费需求旺盛 带动冷链物流快速增长

冷链物流,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主要满足食品和药品的保存、运输的需求。专家表示,在餐饮消费回暖、需求旺盛的带动下,冷链物流的发展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实施,进口冷链食品需求整体依然旺盛。

在北京顺义的一个冷链物流分拨区,早上六时,工作人员就在忙着从冷冻库中将冷冻食品进行分拣、装车,然后通过冷藏车运送到各个销售门店。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跟去年相比,光是北京地区,就增加了近3000个平方的仓库面积,并且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增长,今年在冷链设施的投入方面,预计将超过5000万元。

某餐饮连锁企业首席执行官 袁泽陆:今年我们现在全国已经超过2000家门店,基本上是去年的2倍。大家也知道,餐饮消费在强劲复苏,我们也是受益方,基本上同比超过40%左右的增长。

由于冷链配送要求高,需要全程低温,所以配送费用也比常规货物高了不少。一位从菏泽拉货送到北京的冷藏车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前几年贷了十几万购进的这辆冷藏车,没几年就还清贷款了。

冷藏车司机 陈师傅:这个产品比较严格,价格稍微高一点。卸不用管,装也不用管,就是有点熬夜,路上也不能停,车也不能停。

日益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也让更多像陈师傅这样的司机师傅在冷链运输的路上忙了起来。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餐饮连锁收入增长和门店扩张等,直接带动餐饮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增加850亿元以上,特别是冻品食材、预制菜等成为冷链需求的风口。其中,速冻食品增长速度整体保持在高位水平,一些头部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另外,进口冷链食品整体需求仍然旺盛。今年1—6月份,水果进口额达到10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水产品进口额12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多地跨境铁路冷链班列常态化运输陆续开启,有效助力水产品、乳制品和榴莲等水果业务量显著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崔忠付:部分消费领域在逐步复苏,推动了物流市场需求的释放。我们现在发展冷链以后,冷链体系健全了,全国各地都能够吃到所需要的一些食品和一些食材,所以对消费升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冷链物流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一系列国家政策支持下,冷链物流与乡村振兴等关联度日益紧密。发展冷链物流,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增值,从而助力农民增收。

眼下正是南方蔬菜、瓜果成熟时节,在江西萍乡上栗县赤山镇千亩蜜梨果园,果农正在采摘蜜梨,采下一小时内就装箱存入山上的冷库保鲜,当天就通过冷链物流车运往全国各地。

江西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新店村果农 易蓝:以前卖梨子全靠我们自己的车子运,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卖不掉,就只能看着果子烂掉,要么就降价处理。现在把冷链仓库建在了果园里,省心省力多了。

去年起,当地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在果园就地建设中型冷库,同时开通冷链物流运输线路,让深山里的“土特产”成为市场热销的“香饽饽”。

江西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干部 杨清:把冷链仓库建到果园旁边等措施,让农户享受从销售到冷链全方位的服务,使农户的销售运输储存等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十以上,销售半径增加50公里,进一步拓宽农户水果销售渠道。

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制定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1000万吨以上。

在地方政府层面,广东省安排专项债券资金3.18亿元支持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云南省出台《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崔忠付:如果说冷链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损耗会非常大。我们现在建立一些冷链设施,特别是在靠近产地建立一些冷链设施,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反季错峰销售,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价值,提高农民的收入,能够促进乡村振兴。

5、把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8-11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紧抓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企业注册数量有所增长。当前形势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仅是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各项重点任务、促进经济回稳向好的迫切需要。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近几年,我国营商环境建设态势良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例如,在产权保护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都将优化改善营商环境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精心布局,持续推出政策举措,努力发挥政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作用。

未来,营商环境建设“更上一层楼”,需要强化法治支撑,稳定企业预期。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顶层设计,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一体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转变政府职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抓手,全链条优化审批和系统性放权、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权力边界和来源,依法保护经营主体的产权与合法权益。健全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涉企审判执行质效,切实解决执行难。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全面建立。

还要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保障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打破地方保护、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修改完善招标投标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制定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落实银行业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推动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量扩面。

此外,要打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很有助益。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在相关评估指标上发力,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水平。还要按照产业发展需要遴选重要的量化指标,不断强化改革的协同与联动效应,把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6、公安部推出26项便民措施 多项涉及交通物流领域

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3-08-07

近期,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加大制度供给、优化管理服务、提升安全水平,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出26项措施。其中包括,上线“平安出海”微信小程序,将出海船舶和出海人员纸上报备改为手机移动报备。

此外,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措施包括:便利交通物流货运车辆通行。进一步放宽城市道路对新能源厢式和封闭式货车的通行限制;推广城市货车通道,保障货车顺畅进出禁限行区域内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监测路网交通运行态势,强化区域间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疏导分流保障机制,及时处置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

完善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建立危化品运输部门协同联动监管平台机制,健全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深化危险化学品运输电子运单、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应用,推动加强全过程闭环安全监管;全面排查消除重点车辆、重点企业、重点路段安全隐患,集中整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

7、中远海运散运签发首张散货区块链电子提单

中国水运报  时间:2023-08-07

从中远海运集团获悉,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日前在海口通过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平台签发首张散货电子提单,标志着基于GSBN的IQAX eBL电子提单系统在干散货运输领域进入场景应用阶段。

此次区块链电子提单涉及的7.5万吨煤炭,由中远海运散运所属巴拿马型船“锦霞峰”轮承运,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运往中国。该电子提单由船东方中远海运散运签发后,通过线上方式由兖煤澳洲、山东能源(海南)智慧国际、厦门国贸能源、大连合心众力能源、中国银行相关分支机构、海南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业务链条上合作各方流转确认,打通矿商、贸易商、终端用户及银行的全贸易流程,为跨境运输的国际散货贸易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此外,电子提单的使用,减少了使用保函的法律和商业风险,提供了更快捷的交付和更高效的处理流程,有助于通过减少寄送纸质单证降低碳排放,节省贸易成本,推动贸易提速,助力绿色低碳贸易。

8、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8-06

今年上半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等不利影响,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完成20.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利用外资质量提升,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8.8%。外贸外资在重重压力下持续稳中提质。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外贸外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应继续采取有力举措促进外贸外资持续稳中提质。

外贸外资韧性较强

上半年,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在全球外需增长乏力、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上半年外贸成绩来之不易,显示出外贸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萍表示。

上半年,我国外贸总体规模实现了2.1%的正增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4000多亿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口多为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相比之下,我国同期外贸发展成绩要好于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在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较快。”赵萍表示,新型高技术产品正在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此外,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开放发展步伐加快。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叠加2022年同期高基数因素,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7%,但整体规模保持稳定。

“短期数据波动并不影响外商投资持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扩大对华投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

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5.7%。“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表明中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跨国公司投资目的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仍然是吸引跨国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表示。

发达国家对我国投资保持增长,法国、英国、日本、德国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14.2%。“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仍成倍增长,使得中国与发达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王晓红说。

稳外贸外资具备有利条件

专家表示,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但我国稳外贸稳外资仍具有利条件。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1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0.7%。“近年来,民营企业超过外资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但外资企业进出口依然占据稳定份额。因此,稳外贸必须同时稳外资,在一定意义上,稳外资就是稳外贸。”王晓红表示。

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实施,为稳外贸稳外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多家跨国公司高管持续访华,全面深入考察中国营商环境,寻求投资合作新机遇。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前景,超九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或持平。

作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今年上半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922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544家。2023年以来,江苏拿出务实举措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酝酿出台《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切实维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吸引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王晓红表示。

稳外贸方面,今年出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杨长湧表示,近两个月外贸增速明显回落,对此要保持警惕。他认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少“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依然保持较高活力,且开放合作愿望比较强烈,为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

以扎实举措应对挑战

应对下半年外部复杂严峻环境,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国内需求,解决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以扎实举措应对下半年稳外贸稳外资挑战。

赵萍表示,完成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目标,要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要利用好RCEP全面实施生效新阶段的制度红利,助力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管控的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杨长湧表示,应千方百计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潜力,开发出更多适销对路、优质优价的产品,巩固发展中国家市场对我国产品的认可度,提升中国品牌美誉度。同时,高度重视美欧发达国家出口市场,支持企业深耕细作发达国家市场。

下半年,全球跨国投资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使得我国引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同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齐全的产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构成的综合引资优势也在不断强化。”朱冰表示。

专家建议,应继续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出新一批创新试点举措,稳步扩大服务业领域制度型开放。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

此外,在继续落实好现有稳外资政策基础上,我国将聚焦外资企业重点反映的公平竞争、投资便利化、要素保障等共性诉求,推动出台新一批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通过继续办好“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外资服务保障水平。

9、数字化浪潮下,零担物流的行业故事该怎么讲?

财经网  时间:2023-08-13

物流行业这个万亿市场,从不缺挑战者和竞争者。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电商的迅猛发展,让物流行业发生了质变,从效率到服务、从产品到技术,都得到了颠覆式的发展。在大众的认知中,顺丰、京东、通达系这些服务C端企业是物流行业的主力。

然而在物流的B端,依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市场,而这个领域的企业,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前进,在物流行业的另一面,推动行业前进。

8月9日,在2023(第十二届)运联峰会零担50人论坛上,运联智库颁布2023中国零担30强收入榜,从榜单来看,跨越速运以139.7亿总营收蝉联榜单第二名,同比增长23.6%。相比于同列三甲的顺丰快运和德邦快递,跨越速运展示出更强劲的发展潜力。

去年的运联峰会上,跨越速运以黑马之姿入选中国零担排行榜TOP 30,并以113亿营收取得了行业第二的成绩。连续两年取得这样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这家公司过去16年的沉淀与发展。

“高筑墙、广积粮”似乎成为了跨越速运的战略,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科技。正如跨越速运董事长胡海建说到:“跨越速运不是一家传统物流企业,而是一家科技物流企业。”

找准赛道,去B端市场掘金

 2007年,当时的物流行业正乘着电商的东风蓬勃发展,顺丰等物流企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已经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

同年,跨越速运正式成立,不用于用户市场的C端的顺丰,跨越速运将目光瞄准B端市场,聚焦并满足中小制造企业在时效寄递、限时寄递等方面的个性化、多元化诉求。

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对的,如今的跨越速运,已经成为B端市场的头部物流企业。在跨越速运成立之初,就率先推出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三大跨省时效产品,开创速运快递“国内限时”先河。塑造起时效、安全与服务三大价值优势。

从跨越速运的过往发展来看,注重时效成为了安身立命之本。时效的背后,是需要强大的航空物流网。

在成立的第二年,跨越速运的华南、华东、华北三大机场操作中心就正式成立。自此,一张服务全国的“空网”就此拉开。随后,开通四地夜航包机服务,实现 “夜发晨至”的服务时效;

2020年5月,跨越速运与东航物流共同在航空货运领域内引入了“客改货”、“客货包机”,并将共同推动实现客运航班窄体机改为宽体机执行,为航空货运的稳定输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跨越速运还携手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共同推动全货机“小改大”,客机腹仓“窄改宽”的运力升级,优化空中网络布局和“空地协同”能力,极大提升航空货运实力,进一步扩充服务边界,同时还能助力航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飞机周转率问题,抵消其亏损额度,实现携手共赢。

而这些动作的背后,都离不开董事长胡海建的初心,那就是要做市场痛点的解决者、用户需求的满足者、产品服务的提供者。

重视科技,“铸剑系统”提质增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任何行业这是真理。尤其在物流这个需要算法、需要数据的行业显得愈发重要。

早在2009年跨越速运就上线自研的信息系统。之后,经过10年的沉淀、打磨和完善,“集大成者”——铸剑系统,2019年问世并全面上线。

据悉,该系统集成了TMS(运输管理)、VMS(车辆管理)、中台系统、MAP(货车版地图系统)等共计20多项大型管理系统,每个系统根据业务场景细分若干模块,总模块超过200个。模块与模块、系统与系统间相辅相成,结合AI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场地使用率的提升、网点优化选址、路径规化、货量预测、智能机器代替人工客服等,辅助新业务开拓。

铸剑系统通过OneID和OneData打造了一体化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形成了端到端的企业业务复用能力,彻底解决了上百套系统间的信息孤岛,成为了跨越速运的超级大脑。

在技术的加持下,这套系统寻找成本与时效的最优解,让客户供应链稳定运转的同时,能够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进而打造跨越速运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在铸剑系统里,一票货从下单到完成派送,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运输明细都非常清楚。例如一个操作工将货物从A点移到B点,这个动作是多少钱,可以对整个动作做全部拆分,分拨中心到机场中的人工费、过桥费、场地费、油费等等,每个订单的利润率,都由系统直接算出。整个流程有20多个节点,每个节点的成本都一目了然,精准掌握每一票货物的运输成本。如若发现哪些环节仍可降低成本,跨越速运可以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及时调整物流方案,第一时间减少企业客户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这个系统带来最直接的转化是什么?据悉,铸剑系统可以完成从下单后全自动化调度和管控指令,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可以节约80%调度人力成本和20%场地资源,被释放的资源可再承接30%以上的货量运营能力。

跨越速运技术副总裁余中强认为,科技在企业中的价值是要帮业务赚钱,而赚钱的两个维度一是增收,二就是降本。“相比在PPT上做战略规划,跨越速运更喜欢解题,降本提效就是一道可被指标量化的等式,经营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10、开拓新增长点,跨境电商注入外贸新动能

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3-08-12

外贸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而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发展最具成长性的主渠道之一。企业积极探索,政策加大助力,多方多措并举,将为跨境电商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着眼长远,作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跨境电商将在政策和环境的鼓励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进口2760亿元,增长5.7%,保持向好发展势头,有效助力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另据统计,我国现存跨境电商相关企业6.7万余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8380余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电商物流及异地仓储送达商品,从而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既让国外采购商能足不出户完成在中国的采购,也让中国供应商免去舟车劳顿把货卖到全球各地。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通过跨境电商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让更多全球优质商品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中国市场,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中国商品、中国品牌、中国服务通过跨境电商走出去,挖掘中国制造、中国供应链优势开拓全球市场,把更多的消费福利带给全球消费者。

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跨境电商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世贸组织的报告预测,到2026年之前,全球B2C跨境电商将保持27%的增速。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持续巩固、潜力持续释放,正在成为我国外贸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跨境电商以模式新、应变快、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建设独立站超20万个,综试区内跨境电商产业园约690个,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呈现出“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贸易伙伴更趋多元、消费品占比进一步提升、业态发展头部效应明显”等新气象,为中国外贸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分6批设立了跨境电商的综合试验区,出台了包括提升通关效率、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运成本、完善配套设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跨境电商企业做好服务保障,解决后顾之忧。从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数字口岸,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试点,从优化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退换货监管,到大力建设中欧班列、国际海运等跨境物流运输体系,一揽子举措持续发力,跨境电商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

据介绍,下一步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依托中国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支持指导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一步优化服务平台功能,引导海外仓企业对接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力争集通关、税收、金融、海外仓储功能于一体,实现“一点接入、一站式”综合服务。凡此种种,都将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迈上新台阶。

外贸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而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发展最具成长性的主渠道之一。企业积极探索,政策加大助力,多方多措并举,将为跨境电商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着眼长远,作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跨境电商将在政策和环境的鼓励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外贸再创辉煌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11、低增长时代已来,物流行业如何重拾信心与决心?

和讯网  时间:2023-08-12

物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明显受到国内及全球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海通国际研报显示,2022年,快递行业受到疫情阶段性的影响,业务量增速低位运行,不及近年同期水平。走过疫情三年,中国的物流行业如何重启和刷新?低速增长期间,物流企业又该如何寻求增量?在近日运联主办的2023(第十二届)运联峰会上,申通快递、安能物流、日日顺供应链、九州通物流等多位行业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

“过去三年我们经历了活下去的过程,21年开始有触底反弹的感觉,23年希望能够山顶见”,这是申通快递集团总裁王文彬对于过去三年最深的体会。王文彬指出,当下物流市场面临着三重挑战,第一是消费者体验方面:从第三方代收到快递上门,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更高了,并产生不同分层;第二是存量市场方面: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快递行业逐渐进入存量市场,竞争不言而喻也非常激烈;第三是技术方面:如何通过技术升级以引发数字化变革,成为了包括申通快递在内的物流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当时代变化置身于企业个体,王文彬总结称,申通快递三年变革、浴火重生,开始看到了向上爬升的趋势。第一,产能方面,近几年申通快递投入百亿建设分拨中心、投产自动化设备、购买车辆等,使得包裹产能从2020年的2000万一天提升到现在的6000万一天;第二,技术方面,申通快递大力投入,成为快递行业首个全站业务使用公有云的公司,日均处理百亿级的数据;第三,管理方面,从粗放式转向细致化,申通快递已尝试管理到每一个小件、包裹;第四,组织方面,申通快递提倡正道经营、长期主义,简单信任、说到做到。从业绩数字上看,2020年申通快递实现净利润3633万元,2021年则产生了逾9亿元的亏损,到了2022年,该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88亿元。

作为快运行业的龙头,安能物流也遭到了“大象转身”的考验。安能物流董事长、CEO兼总裁秦兴华表示,“今天快运行业提前因环境变化开始加速内卷,突然变化的时候让我们没有准备。原来我们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还是在增长期那种,过去可以三个月在市场上获取1万吨货,十年时间1吨到5万多吨的高量,但是市场环境突然变化了,我们要适应环境,请问怎么活?要变,变阵、变打法,还要变一系列结构。"

拆解安能物流转型期间的打法,一个是总成本最优,一个是强覆盖。前者,秦兴华强调,安能物流要实现比行业领先水平低1分钱,快运行业总成本能力比行业水平低1分钱,场地成本、运输成本、单价水平、末端覆盖成本等结合起来全链路的综合成本比全行业第1分钱。这是由于“总成本能力是整个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至于后者,他指出密度将决定响应速度,从而转化为安能物流的先发优势,“覆盖越密,市场占有率越大,最后一公里反应速度就最快,服务品质就最高,需求响应、时效也最快,正循环就开始了”。危和机转换期间,安能物流收获了极致降本增效、重塑产品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强企业韧性,经营良性增长这6大成果,根据最新公告,安能物流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至,并录得利润不少于2.3亿元。

诚然,在物流企业向新而生的这一过程中,信心比黄金重要、决心比信心重要。正如运联智库联合创始人及总裁王阳所提到的,当物流企业追求变革、创新的时候,动力、活力和张力很重要。首先,寻找动力的时候不要忘记去破除发展的阻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组织不断实现变革;其次,不要害怕物流市场环境混乱或者内卷严重,关键在于如何从这个混沌的环境中发现创新的机遇,用创新适应环境的变化;最后,应主动把压力、压力的结构转化为张力和张力的结构,目光要向外,而不是选择内卷。而运联峰会也一直把创新和变革作为其最核心的理念,自2012年创办以来,致力于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成长壮大的路径,推进全球行业智慧与本土运营经验的对接,推动物流产业价值链的共同繁荣与发展,让物流产业链上下游达成更好的合作。

12、江苏:“真金白银”护航外贸企业闯关求变

新华日报  时间:2023-08-13

今年上半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成绩单近日发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明显,对欧盟和东盟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

当前,省财政及时、精准发力,在助企拓市场、引导提升服务贸易质量、支持境外投资项目等方面加大投入。“真金白银”护航下,外贸企业闯关求变,在压力下淬炼韧性,于变化中腾挪空间。

亿元财政补贴直达,助力企业出海抢单

今年上半年,淮安摩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宝成的行程满满当当,他马不停蹄地飞赴全球多地参加展会,将新面料、新设计展示给各国客商。

“在慕尼黑户外运动展上,一位欧洲客商看了我们的面料后,当场下了30多万美元的大单。”徐宝成欣喜地说,公司新研制出“羊毛填充料”,用这种天然纤维做成的羽绒服不仅保暖,还有抗菌除臭功效。因与欧洲设计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新品紧跟欧洲时尚前沿,才能一下子打动客商。

之所以能全球“放心飞”,是因为今年公司申请到了十几万元的参展补贴。徐宝成介绍,当地商务局下达相关财政补贴,用于企业参加展会的交通、住宿等。省商务厅还开展“一企一策”服务,有针对性地推荐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客商,通过视频对接,企业减少了差旅成本,拓展了新市场。

记者从省财政厅工贸处获悉,今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鼓励企业参加115个境外线下优质展会、抢抓海外订单。

稳住传统市场,达成多领域合作。常州市商务局支持开展“赴日经贸小分队”活动,带领外贸企业积极拜访日本经贸投资促进机构、知名金融集团、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世界500强、日本隐形冠军企业,巩固和拓展产业、科技、人才、贸易合作领域,推进在谈项目和贸易订单。

拓展多元市场,争取实现新增量。不久前,“迪拜国际木材及木工机械展览会”“迪拜国际电力、照明及新能源展览会”“中国工业品展”同时在阿联酋举办,徐州市商务局组织全市20余家企业参展。展会期间,这些企业共接待(拜访)客户1652人次,累计签订订单金额达到1800万美元,达成意向成交约4200万美元。

下半年,“加速出海”的节奏还在持续。以徐州为例,目前已排定今年第二批贸易促进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全年组织200家企业参加21个重点境内外展会,并制定商务发展资金申报方案,重点支持开拓国际市场、降低外贸企业运营成本。

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服务贸易提质扩容

化危机为转机,重点在于“优化”和“提质”,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为引导各地提升服务贸易质量,省财政切块安排5亿元,支持外贸企业稳出口保份额。

当前,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产业升级最重要的路径。今年,常州市武进区跨境电商产业园获得财政扶持资金,大力推动服务载体建设,孵化培育创业型跨境电商企业近30家,签约服务企业总数达120多家。“园区有效推动了全市跨境电商企业整体营销水平的提升,协助企业优质产品快速走向国际市场。”常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园区还助力培养了一批本土化的跨境电商人才,累计向各类外贸企业输送优秀人才500多名,促进全市外贸企业提质扩容。

“这里家纺、电动工具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独特,跨境电商发展氛围浓厚,能给企业带来更好发展。”近日,南通环贸中心启幕运营,雨果跨境长三角区域总部入驻。该集团COO刘宏表示,计划通过雨果跨境在全球的资源,拓展线下渠道、搭建线上平台,把南通的产业集群链接到全球。这家平台级企业已成为中国品牌方、厂商及卖家连接全球流量渠道的桥梁,目前会员约120万个。

最近两年,私域流量业态在电商领域兴起,品牌企业在线上建立自主软件平台,可直接触达全球用户,为外贸出口创造了新增长点。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表示,将高效利用好江苏服务贸易的结构之优、载体之强,紧紧围绕推进数字贸易发展主方向,锻造知识密集型服务这个长板,努力培育更多能级提升点、优势增长点,推动江苏省服务贸易扩量提质、争先进位。

多方保障多元合作,增强企业抗压能力

放眼未来,挑战与压力依然存在,但江苏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有助于对冲消极影响,这是江苏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底气所在。

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1.4亿元,支持26个境外投资项目和89个承包工程项目,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安排1亿元“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资金,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

作为中国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交由江苏省牵头落实、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坚信阿布扎比有能力成为中东制造业中心。”江苏海投公司负责人说。立足于阿布扎比资源禀赋和市场要素,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精细化工、金属加工、新能源、商贸物流和金融服务等产业。近期,以沙特为代表的相关国家招商引资力度很大,主权基金深度参与项目合作,水电气等要素资源的价格也给出较大折扣。“我们期待阿联酋在引进先进制造业时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落户园区。”

当前,中国对东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出口均保持强劲势头,这对增强出口抗压能力非常重要。“关税成本的降低将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来更多商机,今年上半年,我们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10%。”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关务经理陈秀芬介绍,如今公司在RCEP项下出口到东南亚的产品,进口国关税由4.5%直接降为零,预计每年可节约企业合规成本300万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南京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5.05万份,出口货值166.66亿元,份数和货值均列全国海关首位,同比分别增长44.8%和13.05%,预计企业可享受目的国关税优惠2.5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利好政策叠加,江苏省新签订单持平或增长的企业占比在回升,江苏外贸还将赢得更多腾挪空间。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讲师徐欣认为,江苏外贸龙头企业、国企实力雄厚,当下中小企业应形成合力、组团出击,一同对抗外部风险挑战。她建议,主管部门为全省外贸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外市场供求变化,及时提供相关支持政策、国内外产业信息以及各类金融保险服务等,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与此同时,吸纳各类创新型要素,提升江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护航江苏外贸企业梯度成长、积极优化结构。

13、江苏引入区外“绿电”超6000亿千瓦时

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3-08-13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沈汝发)记者日前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三大“西电东送”输电工程——龙泉—政平±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地区的清洁水电达6134亿千瓦时。

据介绍,三条贯穿东西的能源“大动脉”将中西部富集的清洁电力引入东部负荷中心,以绿色、高效的清洁能源实现可靠的电力供应,持续推进电力绿色低碳转型。

为保障外送能源的接受消纳能力,国网江苏电力多措并举提高电网质量。截至目前,江苏电网已形成“一交四直”特高压混联电网、“七纵七横”500千伏骨干网架、220千伏及以下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格局。

另外,江苏近年来对绿电、绿证的需求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江苏省内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56.89亿千瓦时,绿证成交量100万张,绿证单笔交易量和总成交量均位居国网经营区域首位。

14、江苏苏州高新区: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已超千亿

科技日报  时间:2023-08-09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共性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精准好用、成本适宜的共性解决方案和平台,实现产品全流程、资产全流程、商业全流程等方面优化提升,推动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能力评估,建立“一企一档”,加快“上云上平台”,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全面提升。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前不久公布了2023年度首批省星级上云企业名单,苏州高新区有56家企业入选,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7家。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累计获批省星级上云企业462家,数字技术正在全面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并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助推数字技术渗透各行各业,培育发展新业态、新赛道,积极探索出一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7月下旬,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苏州高新区,探访这里数字转型的经验。

制造业加快“数字蝶变”

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翻转;车间里,屏幕上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仓库内,智慧仓储24小时不间断拣货、发运……当前,苏州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将数字技术嵌入生产各环节,带来提质增效的深刻变革,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

走进位于紫金路90号的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德威),可见智能化生产线一片忙碌。“在苏州高新区的帮助下,我们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成了制造数字化和管控透明化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SMT生产效率提升了约8%,MI生产效率提升了约28%,不仅大大降低了车间整体生产成本,生产不良率更是下降了约67%,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已经照进现实。”固德威相关负责人介绍。

“抢滩”数字经济的固德威如今已在科创板上市,成为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固德威只是苏州高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苏州高新区经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苏州高新区支持胜利精密、协鑫光伏等企业建设了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了阿特斯、路之遥、安捷利等一批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牢牢抓住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优化升级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性机遇,园区帮助区内企业在降本增效、研发创新、管理优化、模式探索等方面持续提升,推动全区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记者了解到,苏州高新区已成功获批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江苏省首批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江苏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江苏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先导区、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等,支持并推动浒墅关经开区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数字经济已成为赋能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础设施打造坚实底座

数字经济产业势头正盛,传统产业开启智能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行走在苏州城西大地,数字经济的浪潮正不断涌流。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聚焦“网络、平台、安全”三大核心体系,打好工业互联网“组合拳”,下好数字经济的“先手棋”,着力建设全市数字化转型新高地。

建好数字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强区的关键之一。苏州高新区深入推进省级“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先导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区5G基站已经达到3084个。

此外,苏州高新区加快培育“5G+”创新应用,打造了中核苏阀、协鑫光伏、固德威等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云网协同、算网融合持续演进,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在这里加快构建。

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苏州高新区企业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塑造数字经济时代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也是构建数字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苏州高新区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共性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精准好用、成本适宜的共性解决方案和平台,实现产品全流程、资产全流程、商业全流程等方面优化提升,推动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能力评估,建立“一企一档”,加快“上云上平台”,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全面提升。

除了中小企业,苏州高新区还支持基础好、有条件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加快赛飞、浪潮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深耕赋能,打造一批典型行业数字化赋能解决方案;分场景加大力度培育天准科技、泽达兴邦等本土服务商;鼓励西门子输出“外企经验”,加强内、外资企业交流互动,增强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全局带动效应,通过规模集聚、优势互补,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作,构建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重大平台构筑发展制高点

在苏州高新区泰山路的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内,参观来访者络绎不绝。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系统展示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和新解决方案,每天都会有数百家企业人员到访。

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谁能在数字化转型这条新赛道上率先实现技术变革,谁就能率先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

为抢占数字化转型高地,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筑巢引凤”增添新动能,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5家落户,并引进了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重点院所,中移软件、美云智数、浪潮等解决方案服务商,山石网科等网络安全服务商,坚持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体系。

目前,全区累计引培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企业12家,市级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10家,市级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25家。

同时,苏州高新区科学谋划,认真下好先手棋,推出《苏州高新区关于全面推进数字高新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苏州高新区贯彻落实<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八个专项工作方案的实施方案》等,通过实际行动,着力打造数字化发展标杆区,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应用示范。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也激发了数字产业发展活力。目前,苏州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已超千亿元。

接下来,苏州高新区将继续聚焦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痛点,在基础能力上突出“强”,在赋能体系上突出“优”,在融合应用上突出“新”,在模式创新上突出“先”,着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新高地。

15、全国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园区落地

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08-11

近日,苏州银行自主开发的“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模型场景应用数据”成功通过江苏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审核,标志着全国银行业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落地。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要素,数据知识产权是指数据资源处理者对其依法取得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处理获得的具有商业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享有的权益。为更有针对性地对科创企业进行识别、评价、基础额度测评和风险管理,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渠道少、价格高等普遍性问题,苏州银行创新推出“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模型场景应用数据”,围绕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从技术创新能力、行业类别、政府资质、资本运作等数据维度,建立科创企业评价模型,其数据分析结果可应用于信贷产品研发、证券化产品资产筛选等业务场景。

“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模型场景应用数据”的实际运用,反映了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现代化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银行对企业科创属性的判断能力,是苏州银行前中后台深度合作的产物。

一直以来,作为深耕苏州的地方法人银行,苏州银行积极融入园区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助力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苏州银行携手政府、科技企业、教育机构在园区共建苏州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集展示、创新、孵化、实践、教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促进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打造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高地。

截至目前,苏州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已汇集66家企业71个优质项目,累计接待来访交流近200场,超13000人次。组织举办主题论坛、场景对接、培训等活动40余场,并与中国信通院、百度、新建元数科等10余家企业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相关科研孵化成果陆续落地应用。

未来,园区将进一步鼓励区内金融机构运用多维度数字化转型工具,稳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工作,助力园区金融科技生态构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