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8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220)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2-20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8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2月20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77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http://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2、交通运输部:集中发布29项行业标准

近期,为支撑加快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交通运输部在综合运输、安全应急、绿色低碳、智慧交通、政务服务等方面,发布了29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2/13/598400.shtml

3、人民日报:加快农村物流服务升级提质

加快构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求加快构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举措,推动各地加快完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物流仍存在设施现代化水平低、资源整合不充分、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推动农村物流补短板、锻长板、降本增效、提质升级是题中应有之义。

http://www.ce.cn/cysc/jtys/zhwl/202302/15/t20230215_38393464.shtml

4、中国新闻网:进口危化品检验模式改革试点正式在内蒙古落地

呼和浩特海关12日对外消息指,进口危化品检验模式改革试点已正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落地。

进口危化品检验模式改革是针对进口危化品检验地点的一次重要调整,由海关总署根据危化品属性和危险货物包装类型,对进口危化品分类设定检验地点和抽检比例,实施“100%审单验证+口岸检验或者目的地检验”模式。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2/13/598409.shtml

5、中国证券报:出口热进口忙政策暖 跨境电商春来早

2月8日一早,在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金陵海关监管现场,一批来自拜敦(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出口货物包裹被分流到查验流水线。这些出口商品主要是服装、鞋帽以及各类配件等快消品,货值约二十多万美元,通过验放后,将直接从毗邻产业园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搭乘国际航班运往欧洲等地。

春节刚过,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员工已回归忙碌的工作状态,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很多企业春节期间甚至没有休息,一直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打包、出货……行业迎来“开门红”。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再迎政策支持,进一步减少企业后顾之忧,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再次注入信心。

http://www.cinic.org.cn/hy/yw/1404567.html

6、中国经营网:绿色金融出手!低碳冷库如何“狂飙”冷链ESG赛道?

2023年1月底,人民银行印发最新通知,宣布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至2024年末,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发展带来了兔年第一波利好。

作为生鲜食品及重要医疗物资流通的“经脉”,冷链仓储正迎来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强调,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冷链仓储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加快渗入,一场绿色低碳化冷链革命如潮涌至。ESG(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可持续供应链的低碳转型理念不谋而合,成为了企业强韧生存、抵御市场风险的一把“密钥”。

http://www.cb.com.cn/index/show/gd/cv/cv1361828911491

7、人民铁道:中欧班列连续33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今年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运送货物14.7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6%、13%,综合重箱率达到100%。铁路部门加强国际联运组织,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安全畅通和春节市场供应。

为更好满足国际联运需求和适应班列货源结构变化,充分利用中欧班列编组能力、口岸交接能力,提高图定线条利用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中欧班列运输实行扩编增吨措施。1月份,中欧班列扩编增吨取得显著成效,去程开行757列,满编率达83%,集装箱货物发送量进一步增长。

http://news.jschina.com.cn/scroll/szyw/202302/t20230213_3162359.shtml

8、北京商报:全球重要海运航线运价下行,我国大件消费品出口回暖

近期,全球重要海运航线运价大幅下降。据上海航运交易所2月18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欧洲航线、澳新航线等多条航线运价下行。海运价格直接影响我国大件消费商品的贸易成本及订单需求。对此,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俄乌冲突、石油价格上涨、疫情等因素,2022年海运价格急剧上涨,2023年,海运价格将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我国大家电、家居、自行车等大件消费品海外订单和出口也将逐步回暖。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19/doc-imyhhhkm5291802.shtml

9、界面新闻:从一箱难求到空箱堆积,海运行业进入“抢货时代”

2021年,全球海运需求飙升,运价高涨、拥堵严重,用于海运运输的集装箱也成了紧俏货,一时间“一箱难求”,几乎重现了古时的“洛阳纸贵”。

然而,两年后,海运需求进入低点,运价跌回疫情前水平,全球运力和集装箱均严重过剩。在全球各大港口,空集装箱堆积如山。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8903035.html

10、网易网:互联网+数字化模式下的货运行业!

货物运输行业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及的重点发展领域。其中,公路运输是货物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远超铁路、水路和民航的货物运输能力,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货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势在必行,发展前景广阔。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TFKGTB40552JP9V.html

11、新浪网:物流供应链行业ESG发展现状与优化方向

未来,物流供应链行业可以通过提升报告披露率、改善评级状况、适当提升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与数据可比性五个方面,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物流供应链行业是经济的血脉,能够将供给与需求紧密联结。物流供应链业从顺序维度可以大致划分为:初级市场物流、中间产品物流、最终产品物流。“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速达5.6%,公路、铁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营里程以及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快递业务量均居世界前列。现如今,如何进一步提升物流供应链业质量成为焦点议题。在2022年我国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是重要方式之一,可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物流供应链行业的重点关注方向。本文将以ESG视角为切入点,浅析物流供应链行业ESG发展现状与优化方向。

https://news.sina.cn/2023-02-15/detail-imyfuzsk9054657.d.html

12、腾讯网:冷链物流企业克敌制胜“两板斧”

受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全球冷链物流市场增长快速,冷库需求旺盛。政策方面,各级政府颁布政策助推冷链发展,冷链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经济、社会方面,我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产业、消费、经济发生明显变化,物流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更是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冷链物流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抓住市场发展机会,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整体来看,在食品冷链流通率方面,我国冷链发展仍存在较大不足。美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7%以上,日本的果蔬、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也高达95%、90%以上,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冷藏运输率占比最高的水产品仅有69%,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消费者对易腐食品的需求激增和数量激增,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冷库正出现可观的增长速度。

https://new.qq.com/rain/a/20230214A06UKZ00

13、货运宝:国际物流发展为传统货运注入新活力,促进网络货运平台更上一层楼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2年我国物流业经受疫情冲击、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多重压力,总体实现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国际物流发展呈上升趋势,网络货运平台的发展也不落下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698387173637471&wfr=spider&for=pc

14、EY安永:以数字驱动、技术创新,引领物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这意味着我国在持续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做贡献的基础上,按下了减碳的加速键。物流作为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是双碳政策落地路径必经环节。如果将整条供应链拆开,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废弃物的回收等全程的物流环节。整条供应链中,每个产品转移交付的过程都离不开物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333855294918523&wfr=spider&for=pc

15、【江苏】“公转铁”“公转水”,降低运输成本,江苏“多式联运”再提速

围绕运输结构重点由“公转铁”运输为主转向“铁水并举、以水为主”,江苏正不断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目前,我省已形成干支有效衔接、多式高效联运的现代铁路集疏运系统,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连云港港等4个主要沿江沿海港口和徐州、无锡、苏州、淮安等4个内河港口实现铁路进港,沿海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覆盖率达80%。

为了让流通环节效率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省加速拓展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记者了解到,其中,连云港港将铁路运单、海运订舱单和装箱单缩减至一张单据,实现了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次填单、一口报价、一次委托、一次结算”的业务新模式。在口岸单位的支持下,连云港港相继推出“港航通”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带一路”陆海联运信息共享、铁路审单“网上办”以及口岸“一站式”订舱和国际集装箱集拼出口业务“先报后装”等新模式,整个流通环节效率显著提升。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17/doc-imyfywyv9207585.shtml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  时间:2023-02-13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三)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发展林下种养。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五)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八)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九)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

三、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十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十二)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

(十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严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加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改造。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落实相关补助政策。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十五)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十六)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调整完善结对关系。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研究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十八)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十九)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二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二十二)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二十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十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推进以乡镇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立完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撤并前置审查、灾毁防范等制度。制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

(二十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十六)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基本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过程监管制度。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示范。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

(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

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八)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持续开展市县巡察,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九、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十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三十三)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市政管网、乡村微管网等往户延伸。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把握好工作时度效。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2、交通运输部集中发布29项行业标准

中国交通新闻网  时间:2023-02-13

近期,为支撑加快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交通运输部在综合运输、安全应急、绿色低碳、智慧交通、政务服务等方面,发布了29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方面,发布《综合客运枢纽设计规范》,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管理水平。保障运输作业安全方面,发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客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箱火灾防控装置配置要求》等标准,加强客货运的安全监督与管理。推进绿色交通方面,发布《路面对轮胎噪声影响的近距测试方法》,为提升路面质量、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提供技术依据。

发展智慧交通方面,发布《营运车辆车路/车车通信(V2X)终端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营运车辆低速跟随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基于车路协同的营运车辆前方交通障碍预警系统要求》等标准,提高智能驾驶水平;发布《载人潜水器舱室人机交互技术要求》,推进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化建设。

促进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发布《公路管理电子证照》系列标准,规范公路管理电子证照的制作、应用和管理;发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数据交换规范》,助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

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方面,发布《公共汽电车线网评价指标》《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站台门系统》《汽车租赁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等,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发布《系列2集装箱》系列标准,强化运输装备管理。

此外,还发布《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船用离心水泵修理技术要求》等产品标准,提升交通运输工程和产品质量。

3、人民日报:加快农村物流服务升级提质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2-15

加快构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

河南西峡县五里桥镇封店村有了快递驿站,浙江山区县群众销售农产品用上了供销社建设的“供富大篷车”……越来越多的地方物流大动脉与微血管在广袤乡村地区不断延伸,助力农民生活更美好。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求加快构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举措,推动各地加快完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物流仍存在设施现代化水平低、资源整合不充分、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推动农村物流补短板、锻长板、降本增效、提质升级是题中应有之义。

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促进农村消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打造经营规范、集约高效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提质增效。”

优化网络布局。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物流配送站点,完善仓储、分拣、包装、运输等设施设备,增强对乡村的配送能力。发挥邮政、供销等基层优势,提高“快递进村”通达率,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梗阻。促进农村村邮站、电商服务站、便利店等网点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最大程度释放网点设施的综合效益。

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探索发展智慧物流、共同配送,支持县域邮政、供销、电商、快递、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市场化合作,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等物流快递共同配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推进物流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电商、快递进村工作,打造经营规范、集约高效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

加强主体培育。支持农村各类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多种方式合作,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人员培训,提升电商直播销售、数字运营等实操技能,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以县级物流节点为核心、乡镇服务网点为骨架、村级末端站点为延伸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设施体系将加速建设,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消费升级发挥更大作用。

齐志明

(责任编辑:杨秀峰)

4、进口危化品检验模式改革试点正式在内蒙古落地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2-13

呼和浩特海关12日对外消息指,进口危化品检验模式改革试点已正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落地。

进口危化品检验模式改革是针对进口危化品检验地点的一次重要调整,由海关总署根据危化品属性和危险货物包装类型,对进口危化品分类设定检验地点和抽检比例,实施“100%审单验证+口岸检验或者目的地检验”模式。

官方透露,近日,在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品储存仓库内,呼和浩特海关所属鄂尔多斯海关关员对一批重2760千克,货值98.69万元的进口光刻胶实施了目的地查验。

海关方面介绍,这是海关总署在全国实行进口危险化学品检验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首票在内蒙古实施到货检验的进口危险化学品。此举标志着进口危化品检验模式改革试点正式在内蒙古落地。

“政策改革试点之前,我们的货物只能暂存在口岸仓库,仓储费用比较高。新的政策试点开始后,货物可以直接运到公司,查检也仅需一至两个小时,节省了很多费用和时间。”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长洪亮说。

“改革试点实施后,一部分进口危险化学品转到属地进行检验,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进口危险化学品在口岸的存储费用,避免了进口危化品在口岸的滞留风险,强化了危化品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综合利用海关监管资源,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鄂尔多斯海关监管三科科长王云鹏说。

5、出口热进口忙政策暖 跨境电商春来早

中国证券报  时间:2023-02-12

2月8日一早,在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金陵海关监管现场,一批来自拜敦(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出口货物包裹被分流到查验流水线。这些出口商品主要是服装、鞋帽以及各类配件等快消品,货值约二十多万美元,通过验放后,将直接从毗邻产业园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搭乘国际航班运往欧洲等地。

春节刚过,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员工已回归忙碌的工作状态,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很多企业春节期间甚至没有休息,一直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打包、出货……行业迎来“开门红”。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再迎政策支持,进一步减少企业后顾之忧,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再次注入信心。

累并快乐着

“我们1月以来已接到1700台微型挖掘机订单,比去年同期有30%至40%的增长。”作为阿里巴巴国际站机械品类商家犀牛重工的销售经理,于洪晓一开年就连轴转。他说,春节假期期间,过完圣诞假期的海外客户开始进入采购状态,整个销售团队几乎处于一边过年一边线上接单状态,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

“3月和4月是海外销售旺季,所以,客户一般都赶在1月和2月开始下单。因为订单排得满,以前一周就能交付的产品,现在要一个多月才能交付。”于洪晓介绍,目前,犀牛重工位于山东聊城的数条生产组装线的订单已排到4月。往年春节都是提前三四天放假,到农历初八开工。今年,不仅节前干到最后一天,开工也提前到农历初六。

不仅是犀牛重工,春节假期期间,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许多中小外贸商家没有停止接单,商品在源源不断地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国际市场,“开门红”成色足。以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该产业园共出口商品20.47万件,同比增长73.98%,货值达7483.59万元,同比增长81.9%,通关量、货值呈稳步上升态势。

在中国制造“卖全球”的同时,国内消费者也在通过跨境电商渠道“买全球”。

这个春节,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下沙园区始终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辆辆满载跨境电商进口包裹的卡车陆续驶出园区,准备送往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今年春节比以往忙多了,我们出货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2.3%,零食、保健品、小家电等品类的销量显著提升。”杭州海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周东方说。随着跨境网购的日益便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进口渠道购买“洋年货”。

政策暖风拂面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含B2B)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进口0.56万亿元,同比增长4.9%。

近日,跨境电商又迎来多项支持政策,利好不断。

日前,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对符合规定的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出口时已征收的出口关税准予退还。

“此次政策调整,有利于减轻跨境电商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有利于跨境电商企业的顺利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浙江省杭州市也于近日出台了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引导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实现在线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对通过应用独立站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企业,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扶持;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每年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扶持。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近日表示,将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挖掘贸易潜力,带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

业内人士认为,更多新政策有望渐次推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认为,大环境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将持续。政策方面,国内政策持续落地对跨境电商行业的支持力度将加强。市场方面,海外市场潜力依然较大,品牌出海及全球化趋势明显,去海外寻求增量市场是很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平台优化服务

跨境电商平台也在不断“扩大版图”、优化服务,在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各个角落的同时,为入驻商家提供更多便利。

例如,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发布通知,宣布加拿大站点开启。Temu卖家中心后台的北美站已于1月末开始内测,卖家的产品和库存通用,无需在新站点重新上架。当前,Temu平台过半商品已同步在加拿大站点开始测试,轻松实现“一店卖全球”。

亚马逊欧洲出口计划进行大升级。在升级后,中国卖家可通过亚马逊物流出口计划将业务扩展至欧洲境内的30多个国家或地区。卖家只要有欧洲站的任意一个账户,且账户状态正常,无需额外提交资料,就可以在卖家平台激活出口计划。在开通出口计划后,卖家在现有站点的所有商品详情都可被国际买家看到并下单,无需搬运,无需翻译直达买家,直接开拓新销售渠道。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日前表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将按下“加速键”。“展望2023年,我们对发展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中国外贸出口基本盘稳定,韧性强大。在行业内外合力助推下,‘中国制造’向‘世界品牌’转变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转变的质量,只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将全力支持中国卖家取得长期成功,共创全球品牌新格局。”戴竫斐说。

6、冷库视界:绿色金融出手!低碳冷库如何“狂飙”冷链ESG赛道?

中国经营网   时间:2023-02-09

2023年1月底,人民银行印发最新通知,宣布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至2024年末,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发展带来了兔年第一波利好。

作为生鲜食品及重要医疗物资流通的“经脉”,冷链仓储正迎来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强调,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冷链仓储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加快渗入,一场绿色低碳化冷链革命如潮涌至。ESG(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可持续供应链的低碳转型理念不谋而合,成为了企业强韧生存、抵御市场风险的一把“密钥”。

当下,ESG概念火热,对于冷链发展与冷库运营来说,当我们谈论ESG时,我们关注哪些信号?

01 搭乘绿色金融东风,ESG评估体系助力低碳型冷库投拓

站在冷链低碳化转型的风口浪尖,国内ESG扶持力度与投资热度不减。

在政策层面,202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市场监管部门、银保监部门、证监部门联合发布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建立融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标准化金融体系。其中明确提到了“建立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标准体系”,以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另一方面,ESG将助力融资成本的降低。在ESG表现优异的项目将更易获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及其它金融补贴政策和长期资金的支持。例如,普洛斯曾在2021年获超过6.58亿美元(约45亿人民币)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用于绿色建筑的投资,其贷款利率则与ESG风险评级挂钩。绿色金融的支持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冷链仓储ESG发展。

围绕低碳型冷库的投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曾在一份研究中指出,绿色金融将重点支持新建绿色高效制冷冷库、既有冷库的节能改造以及节能环保制冷设备的制造。

新的ESG投资风向下,冷库投资主体还应把握绿色金融和冷链物流的政策机遇,思考如何利用融资和政策环境更高效的完成冷链布局,把握行业低碳发展的趋势。

02 冷链下游市场ESG需求攀升,核心企业倒逼冷库市场可持续升级

包括节能减排、可持续运营在内的ESG体系评级成为衡量企业“长跑能力”的核心指标。在绿色冷链的转型浪潮中,能够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产生长远效益,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期待的节能低碳型项目及企业,更受投资者青睐。

以ESG、绿色供应链为导向的企业运营,成为各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新选择。

以今年1月份最新上市的百果园集团为例,百果园此前已成立专门的ESG委员会,将对ESG的价值追求作为公司经营策略的重要支撑,打造了一个从种植、冷链仓配到零售的绿色生态产业链。

零售巨头沃尔玛也正在全球推进其“10亿吨减排”计划,并在供应商的筛选标准中明确了“供应链工人尊严、环境保护、食品与产品安全、企业道德与诚信”等要素。与ESG数据披露相关的ESG报告及体系建设,将对企业的长远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深刻的影响。

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关键节点设施,同时是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大户和碳排放大户。加快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升级成为行业亟待完成的课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将帮助冷链企业走得更远、跑得更久,对企业来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及,未来我国将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打造一批节能低碳园区。

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上下游企业,更需要以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目光锚定产业供应链发展轨迹。

冷库视界了解到,包括沃尔玛、美团、京东、百胜中国、伊利在内的企业均对供应商提出了ESG及其它反映可持续指数的考核要求。如今,下游市场密集的ESG需求,倒逼冷库开发商与设备提供方寻求更加节能高效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向低碳环保设计进阶。

03 科技持续加码,创新智能化绿色低碳冷库发展

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激发了冷链仓储发展新活力。在持续提升冷库运营效率的同时,也正加速解锁低碳型冷库运营的绿色密码。

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冷库每年的电费就超过了800亿元人民币,是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在安装设计上,冷库后期改造费用仍令人生畏。因此,在前期规划中就需要结合用户方需求,优化冷库功能布局及能耗设计,并优先选用节能型环保设备及保温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光伏屋顶、LED节能灯、雨水回收系统等环境友好型设施设备的使用,则为仓储空间增添了更多“绿色因子”。

在制冷剂的选择上,随着第四代环保制冷技术、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氨和二氧化碳复叠制冷技术等不断突破,冷库制冷将迎来更多新选项。

例如,作为全球领先的制冷剂生产者,霍尼韦尔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发出了第四代环保制冷剂。目前的氢氟烯烃(HFOs)第四代氟化材料可作为制冷剂使用,并且具有超低的GWP,同时不消耗臭氧层,有效降低了冷库运营中的碳排放量。冷库开发商可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选用更加环保的制冷工质。

冷库视界专家指出,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用创新科技实现冷库空间、时间、资金和能源效率的最大化,是现代冷库的规划设计准则。

物联网技术与冷链仓储的结合,加速了冷库的精细化管理。包括温湿度监测、设备运行监控在内的可视化智能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实现库内数字化管理,带来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有效降低仓库能耗与碳排放。

在政策支持与ESG浪潮下,绿色低碳型冷库或将赢得更多发展新契机,陆续迎来属于自己的市场赛道。

7、中欧班列连续33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人民铁道  时间:2023-02-13

今年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运送货物14.7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6%、13%,综合重箱率达到100%。铁路部门加强国际联运组织,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安全畅通和春节市场供应。

为更好满足国际联运需求和适应班列货源结构变化,充分利用中欧班列编组能力、口岸交接能力,提高图定线条利用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中欧班列运输实行扩编增吨措施。1月份,中欧班列扩编增吨取得显著成效,去程开行757列,满编率达83%,集装箱货物发送量进一步增长。

同时,铁路部门加强回程班列运输组织,要求各口岸铁路局集团公司加强与境外铁路的沟通,避免境外口岸站换装时将班列编组打散、改编,尽最大可能利用原编组开行回程图定班列,做到车底循环使用。1月份,中欧班列回程班列开行653列,同比增长9%。

开年首月,中欧班列口岸运输保持较好水平。各相关铁路局集团公司密切关注口岸所在地方政府、海关防疫政策变化,及时做好口岸生产作业调整,提高作业效率,保持口岸运输畅通。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口岸,为助力通关便利化,霍尔果斯口岸实施“提前申报”“追溯管理”等措施,实现进境班列“秒放”、出境班列“快放”。作为我国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满洲里口岸合理运用宽轨国际货场线路,开通边检场至宽轨国际货场联络线,实现宽轨接车“零等待”,有效提升了班列运输效率。

据了解,自2020年5月以来,中欧班列已连续33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责编:孟涛 易保山

8、全球重要海运航线运价下行,我国大件消费品出口回暖

北京商报   时间:2023-02-19

近期,全球重要海运航线运价大幅下降。据上海航运交易所2月18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欧洲航线、澳新航线等多条航线运价下行。海运价格直接影响我国大件消费商品的贸易成本及订单需求。对此,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俄乌冲突、石油价格上涨、疫情等因素,2022年海运价格急剧上涨,2023年,海运价格将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我国大家电、家居、自行车等大件消费品海外订单和出口也将逐步回暖。

运价回落

全球重要航线运价大幅下降。上海航运交易所2月18日发布的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周度报告中显示,欧洲航线、澳新航线等多条航线运价下行。此前,2月10日,该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SCFI)也跌破1000点,为995.16点,较一周前下跌1.2%,与2022年2月11日的4980.93点相比,跌幅超过80%。

将观察区间缩小至一周,运价的回落同样“肉眼可见”。据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消息,2023年第6周(2月6日-10日),天津航运指数延续了此前震荡走弱的趋势,累计下跌16.36点,跌破1000点大关。其中,除南美航线、地中海东航线运价有所上涨外,其余主要航线运价均延续下跌趋势。

海运价格的升降也直接影响到了许多商品的贸易成本。天津一家货运代理公司工作人员程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仅今年前两个月,运费就有了可见的小幅下降。“我们主要做的是日韩航线,跟年前比,这些航线的高柜和小柜集装箱的运价都有所下降,大概下降了40到55美元。”程女士介绍。

从全年看,运价的下调则更为明显。浙江宁波某电器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李志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一个40英尺高柜集装箱大约能装216台(洗衣机)。“去年3月,海运费的最高点是在18500美元左右一个标准集装箱,分摊到一台洗衣机大约是在85美元左右。今年2月,海运费在4500美元,这样分摊在一台产品上面,大约是20美元一台。”李志慧表示。

“由于俄乌冲突、石油价格上涨、新冠疫情等因素,2022年海运价格急剧上涨。然而,2023年,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海运价格将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目前,对于短期运价走势,国际航运研究及咨询机构德路里预计,未来几周即期运价仍将持续性小幅下调。从全年看,德路里在2023年1月发布的市场展望中提到,2023年集运市场即期运价至少将再下降50%-60%。德路里预测,如今的降价将意味着运费更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订单回升

在全球贸易中,海运占据非常大的市场,需求量稳定且巨大。从全球看,海运是国际间商品交换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货物运输量占全部国际货物运输量的比例大约在80%以上。从国内看,目前我国约95%的国际贸易货物量是通过海运完成的,大家电、家居等产品也包含其中。

“大家电是我国外贸产品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多的产品之一,在我国外贸经济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家居产品方面,我国家居制造产业带集中、家具种类一应俱全,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生产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家居出口国,在全球家居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洪勇表示,“大家电、家居产品等大件消费品一般使用海运方式出口国外,疫情中运价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相关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我国企业拓展国外市场。”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居出口细分类目中,家具及零配件出口同比增长18.2%;床垫同比增长14.2%;灯具同比增长22.6%;建筑装饰陶瓷同比增长4.7%;板材同比增长30.1%。

对这一数据,有分析指出,我国的大件家居产品出海是具有产业带优势以及强大的供应链支撑,我国大件家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和认可度。

但疫情期间,运价上涨等多因素致使我国大件产品出海面临“堵点”。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家电行业出口额972.5亿美元,同比下降6.9%。海关总署的最新出口量统计数据也显示,去年1-12月,我国家用电器累计出口33.66亿台,同比下降13%。

再来看家居产品。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全国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4639.3亿元,同比下降2.5%;陶瓷产品出口1833.5万吨,同比下降1.4%,出口额2172.7亿元,同比增长10.2%;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出口额3073.5亿元,同比下降3.1%。

出口下降的背后则是企业货物堆积的无奈。据媒体报道,在浙江慈溪龙山镇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的仓库里,91台冰箱已经堆放了近两年。据悉,双方2020年12月签订合同,企业2021年3月完成生产。根据合同,运费由以色列采购商承担。可是中东航线运费一路上涨,采购商多次要求延迟交货。

挑战仍存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伴随全球重要航线运价下降后,我国大件产品出口已呈现迅速回暖的态势。

以大家电为例,今年前两个月,浙江许多大家电生产企业订单都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前两个月,我们返单的单量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其中有老客户的返单,也有新客户的加盟,今年预计比去年同期能增长30%。”浙江宁波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耀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大家电、家居产品的出口回暖将惠及其产业链上的各个相关行业。洪勇介绍,大家电出口产业链上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物流服务商、贸易商等。“接下来,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或将迎来进一步复苏,也包括一些其他专业服务公司,如质量检测公司、咨询服务公司等。”洪勇表示。

着眼于大件消费产品本身,也有可供继续挖掘的重要增量市场。洪勇分析认为,“在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大家电、家居消费额有望继续增长,同时,东南亚地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并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的产品”。

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大件消费品外贸出口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国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外政治局势以及国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等,都会对我国企业的外贸产生影响。”洪勇表示。同时,易受海运价格影响的行业特性也要求相关行业、企业寻求有效“出路”。

对此,洪勇建议,行业协会可建立一套有效的海运价格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海运价格的变动趋势,从而把握市场机会。“企业应根据行业协会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以减少海运价格的波动对企业收入的影响,降低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合理安排运输线路、积极与海运物流企业签订长协价等策略降低海运成本。”

“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紧密,我国企业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产品品牌逐渐得到认可。未来,我国对外贸企业的服务将继续加强,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助力包括大件产品的外贸企业提升开拓国外市场的能力,保证外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洪勇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9、从一箱难求到空箱堆积,海运行业进入“抢货时代”

界面新闻  时间:2023-02-15

2021年,全球海运需求飙升,运价高涨、拥堵严重,用于海运运输的集装箱也成了紧俏货,一时间“一箱难求”,几乎重现了古时的“洛阳纸贵”。

然而,两年后,海运需求进入低点,运价跌回疫情前水平,全球运力和集装箱均严重过剩。在全球各大港口,空集装箱堆积如山。

堆积在港口的集装箱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加班了。以前加班时,通常是上班12小时,休息12小时,现在是上班12小时,休息24小时。”在上海港开集装箱卡车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如今港口有很多空集装箱,他们的工作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另据财新报道,有集装箱航运人士称,当前全球集装箱规模超过5000万标准箱,集装箱过剩比例超过10%。

集装箱可用指数CAx也印证了这一点。据全球线上集装箱租赁和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近日发布的数据,与过去三年相比,今年1月份中国港口的拥挤程度更高,这表明中国有更多的集装箱可用。

“有更多的集装箱可用”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集装箱可用指数CAx由Container xChange发布,是衡量港口进港集装箱与出港集装箱的比率,指数高于0.5,表明港口的进港集装箱多于出港集装箱,容易造成空箱在港口堆积的情况;指数低于0.5,则表明出港集装箱多于进港集装箱,从而形成“一箱难求”的局面。

Container xChange发布的报告还显示,与过去三年相比,上海、宁波、天津等港口的CAx指数保持高位。

具体来看,今年前10周,上海40英尺集装箱CAx的数值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第二周达到0.66,之后几周稳定在0.64。作为对比,2022年第三周,上海40英尺集装箱CAx的数值只有0.48,最高时也仅为0.59。

实际上,2022年拥堵情况已经开始大幅缓解,运价也在持续下滑,集装箱使用步入常规化状态。在“一箱难求”时期,上海港的集装箱可用指数长时间低于0.1,例如2021年11月底到12月初,该指数低达0.07。

在美国洛杉矶港,空箱堆积情况更为严峻。CAx指数显示,2023年前10周,洛杉矶40英尺集装箱CAx的数值维持在0.78以上,最高时达到了0.83。而在去年的前十周,这一数值最高达0.91。另外,北欧的安特卫普港等也在0.8以上,意味着欧美消费地港口空箱堆积情况超过国内水平。

缓解堆积或许还需2、3个月

对于集装箱过剩背后的原因,货代李先生告诉界面新闻,这主要是因为年前没有等来出口订单爆发,很多工厂提前放假,空集装箱没能及时转运出去,从而造成港口空箱积压,而年后本来就是淡季,出口量不高,于是空箱持续累积。

界面新闻曾报道,自今年春节后,船公司可能取消一半从亚洲出发的航班,这意味着春节期间中国出口的货量有所减少。

李先生还预计,要到5月份外贸才能迎来恢复,而按照往年情况,出口在3月之后就应该出现上涨。

另外,某海运公司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当下东南亚到欧美出口量快速上升,也是导致国内出口减少、空集装箱增多的因素之一。

全球第五大班轮公司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曾表示,尽管当前集装箱运费继续下行,但随着补库存需求的增加,商品和运输服务的订单量将再次回升。他预计回暖或将在3月或6月发生。

除此之外,集装箱制造企业在过去一两年内大量生产集装箱,2021年全球生产了超过700万标准箱集装箱,是常规年份的近3倍。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在2021年因为生产集装箱“赚翻了”。中集集团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营收达1637亿元,同比增长73.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达66.65亿元,同比上升24.59%,是该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好业绩。

但到了2022年,情况就出现了显著变化。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7.68亿元,同比下降17.06%;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下降30.51%。

中集集团表示,这主要是受地缘政治事件及海外通胀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贸易放缓,海运集装箱的需求从2021年的历史高位逐渐回归正常。据中集集团2022年度业绩预告,该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43%-55%。

与此同时,港口拥堵情况自去年以来逐步缓解,空箱周转率提升,也加剧了集装箱过剩的现象。根据德路里发布的《港口与码头洞察报告》最新调查结果,全球范围内,2020-2022年船舶在港口的排队时间显著高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2019年,排队时间超过船舶在港总时长的17%,2021年和2022年,待泊时间增加到总时长的25%以上。德路里预计,2023年船舶待泊时间和港口运营状态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集装箱过剩将带来一系列后续影响。Container xChange在其发布的《2023年的23个航运业趋势》中分析称,随着市场中集装箱过剩,航运公司要么继续减少船舶运力,要么继续空船航行。例如,马士基一直在调整亚洲至其它大陆的运力,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23年海运业将迎来价格战。

10、互联网+数字化模式下的货运行业!

网易网  时间:2023-02-13

货物运输行业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及的重点发展领域。其中,公路运输是货物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远超铁路、水路和民航的货物运输能力,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货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势在必行,发展前景广阔。

网络货运与传统的物流企业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运营能力,整合零散货运资源,扩宽利益空间。货运企业盈利的根本在于提升物流效率,而物流效率来自于人、货、车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以网络货运平台打造数字化物流运输体系,以车货匹配整合货源与车辆,为承运货物快速准确匹配有效运力,多维度提供合适的运力路线,加快产业流通效率,打通运输链条全流程资源,实现业务线上可视化及大数据互联互通,满足运力需求,节约物流成本。

未来行业预计将出现少量整体领先的综合网络货运平台以及规模相对较小的区域化网络货运平台。因服务行业差异化,预计在专业化物流领域将会出现垂直化的优秀网络货运平台,另外目前网络货运平台提供的产品形态还较为简单,未来随着运输产品的种类、时效等差异需求涌现,平台将会在金融服务、 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多样化产品,形成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化发展特色。

互联网平台加数字化模式下的公路货物运输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运输行业的效率,有效综合物流资源,给司机和货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复杂的网络环境、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数据安全合规的要求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识别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和薄弱环节,并针对风险和薄弱环节加强内部管控,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确保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可控、经营合规。

11、物流供应链行业ESG发展现状与优化方向

新浪网  时间:2023-02-15

未来,物流供应链行业可以通过提升报告披露率、改善评级状况、适当提升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与数据可比性五个方面,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物流供应链行业是经济的血脉,能够将供给与需求紧密联结。物流供应链业从顺序维度可以大致划分为:初级市场物流、中间产品物流、最终产品物流。“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速达5.6%,公路、铁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营里程以及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快递业务量均居世界前列。现如今,如何进一步提升物流供应链业质量成为焦点议题。在2022年我国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是重要方式之一,可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物流供应链行业的重点关注方向。本文将以ESG视角为切入点,浅析物流供应链行业ESG发展现状与优化方向。

物流供应链业ESG披露程度:A股远远低于港股市场。较宽口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与物流供应链业紧密相关的“交通业”ESG报告发布率约为50%,仅处于全行业中游水平,比最高披露率的金融业低约30个百分点;而在港股市场,包含物流供应链业的“运输业”行业披露率约为97.4%,远远高于A股市场。

物流供应链业评级状况:A股略优于港股市场,道路运输业总体相对更优。选取中财大绿金院相关统计数据观察,从道路运输业看,在35家A股上市企业与3家港股上市企业中,处于A、B、C、D级别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4、11、4、6家,与0、0、1、2家,C+及以下占比分别为28.57%与100%;从航空运输业看,在13家A股上市企业与2家港股上市企业中,处于A、B、C、D级别的企业数量分别为5、2、4、2家,与0、1、0、1家,C+及以下占比分别为46.15%与50%;从水上运输业看,在30家A股上市企业与3家港股上市企业中,处于A、B、C、D级别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6、2、3、9家,与1、0、0、2家,C+及以下占比分别为60%与66.67%。以上对比显示,在A股企业数量显著多于港股市场情况下,前者总体ESG评级状况略优于后者。

除此之外,纵向对比则可以发现,总体而言航空运输与水上运输评级状况相对不及道路运输业,A股与港股两市场合计B级别及以上企业数量占比分别约为53.33%、57.58%、65.85%。进一步,基于中财大绿金院等ESG评级数据,选取评级表现相对更优的道路运输业中评级前五名企业为代表,对其ESG报告进行分析,将以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三个视角,总结目前的优化方向,助力物流供应链行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E)方面。《“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强调,推动绿色物流发展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深入推进物流领域节能减排,二是加快健全逆向物流服务体系,依据这一标准,从所选取的企业ESG报告内容看,目前物流供应链业的绿色之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五家企业都对绿色节能和低碳管理高度重视,都注重水、电、纸张等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污染排放的检测与管理。但进一步看,仍然有两方面值得持续推进:一是对于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各企业进度差距较为明显,其中只有一家企业已开展或完成绿色技术研究,一家企业不断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还有一家企业表明其将“积极鼓励和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与管理创新”作为长期战略工作,其余两家相关阐述内容较少;二是对于数据的披露程度,目前只有一家企业将大气、土壤、噪声等污染物排放方式、浓度等数据全方位详细展示,而其余企业仅披露总体数据,或没有统计数据,这使得各公司的横向表分析难以开展。

社会(S)方面。五家企业都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慈善公益、志愿者活动与乡村振兴,足迹行至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的欠发达区、县、乡、镇、村,开展了助学、义务劳动、第一书记帮扶等一系列活动。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还自发进行抗疫救灾、投放公益广告等,充分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界定不尽相同,部分报告将股东、投资者、员工的权益保护也纳入其中,这可能与接下来的公司治理(G)相混淆,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推动ESG生态不断优化。

公司治理(G)方面。五家企业虽然内容架构相近,基本都以两部分组成,一是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二是职工权益保护,但由于篇幅差异较大,并且各企业披露数据详尽程度不同,也难以开展横向对比。具体来说,从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方面来看,有企业全方位公布了董事会、股东大会、利润分配、投资者关系管理、债权人权益保护、内控体系建设等情况,但部分企业只寥寥数语,将该部分一笔带过;从职工权益保护方面来看,有企业全方位公布了员工人数与结构、流失员工人数与结构、薪酬管理、福利保障、职业培训、安全生产、工会建设等情况,但也有少数企业只是较为简短地公布了部分情况,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未来,物流供应链行业可以通过提升报告披露率、改善评级状况(特别是航空运输业与水上运输业)、适当提升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与数据可比性五个方面,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12、冷链物流企业克敌制胜“两板斧”

腾讯网  时间:2023-02-14

受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全球冷链物流市场增长快速,冷库需求旺盛。政策方面,各级政府颁布政策助推冷链发展,冷链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经济、社会方面,我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产业、消费、经济发生明显变化,物流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更是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冷链物流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抓住市场发展机会,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整体来看,在食品冷链流通率方面,我国冷链发展仍存在较大不足。美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7%以上,日本的果蔬、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也高达95%、90%以上,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冷藏运输率占比最高的水产品仅有69%,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消费者对易腐食品的需求激增和数量激增,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冷库正出现可观的增长速度。

目前国内冷库服务主要参与者包括以下三类企业:

1.冷库基础服务提供商主要业务以冷库租赁为主,通过自由+租赁的模式,以租金为主要盈利方式,如美库、亚冷等

2.第三方运营商则以库内运营为主,通过租赁冷库,自行进行运营服务,该类企业具备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上下游客户较为稳定,如顺丰冷运、京东冷链等

3.综合物流服务商则以冷库基础设施+库内运营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为冷链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冷链仓运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如万纬冷链、中外运冷链等

冷库规模与冷链企业不断增加,冷链发展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库内商品管理混乱、仓储、运营与运输之间的脱节管理,“断链”情况时有发生、冷链行业标准与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冷链企业若要在冷链市场高速发展期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前抢占赛道,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定位与优势,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资源整合与科技革新,激发冷链市场需求与活力。

提供“端到端”的仓运一体化服务

综合物流服务商通过全场景全链路产品矩阵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利用不断完善的仓网布局和运力资源,提供仓运一体化服务,降低仓储和运输之间的交接风险、提升整体效率,最终实现端到端的短链。

仓运一体化服务要求冷链企业在仓储运营方面,能够提供保税/非保仓储、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退货管理、不良品管理、越库操作等常规库内操作;在冷链运输方面,提供整车/零担干线运输、城市配送、定时配送、回单管理等;在增值服务方面,能够提供贴标/换箱/质检、水果催熟、加工包装等操作,在冷链运输全链条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客户创造持续价值的同时提高自身竞争力,被更多市场所选择。

科技赋能,提供最优决策方案

运用科技能力,完善OTWB架构,为客户实现从订单到结算的闭环管理。利用OMS、TMS、WMS、BMS等平台或软件,提供精确的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以及计费管理操作,基于历史物流数据、客户历史订单数据及行业大数据,预测末端B端的需求,从而驱动精准补货,一方面帮助客户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货架有货率促进商流,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最优决策大脑。

13、国际物流发展为传统货运注入新活力,促进网络货运平台更上一层楼

货运宝  时间:2023-02-13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2年我国物流业经受疫情冲击、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多重压力,总体实现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国际物流发展呈上升趋势,网络货运平台的发展也不落下风。

尽管这样,网络货运具体的发展方向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说,网络货运平台发生了那些变化呢小编带你一起了解!

首先,网络货运平台从最开始的控货走向开放。其中大型制造业、商贸业、电商平台、合同物流企业搭建的网络货运平台,大多是服务于母公司自身。目前这类控货型的平台向开放型转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阶段;其次,网络货运平台在解决货源与运力之间的链接匹配问题以后,将通过多元化的车后服务来提升各自的综合竞争力。国家鼓励在其他运输领域上,如铁路、水运、航空,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输生产,跟国外的多式联运发展相比,国内的无车承运人也完全具备了这些启动条件;网络货运平台通过业务或股权的战略合作,与物流业不同供应商建立全方位的协作,构建服务网络,向货主企业提供全面的供应链可视化管理,持续改善供应链管理效率。

最后,随着网络货运平台的开放化,地方保护会使得网络货运属地化管理,地方政府不会放任大量税收流失到其他省份,所以平台化公司会大量成立地方性的公司,使属地化管理流程合法合理。

在物流行业,物流负责人最怕的就是突然接到紧急电话,无论是人还是货,一旦出现问题,几乎都是关乎生命财产的大问题。一趟运输任务中司机是否安全?有没有安全驾驶?货到哪了?中途是否存在偷窜或灭失的风险?如何保障司机安全驾驶?如何保障货物安全准时高效送达?这一系列灵魂拷问都需要物流从业人员将安全管理贯穿到整个物流环节当中。

网络货运是数字交通发展中的重要形态,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价值。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双重驱动下,网络货运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引领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针对道路运输安全,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在2020年起正式实施的《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当中,【安全】成为高频词。以货运宝网络货运为首的企业平台借助物联网的力量,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对司机、货物、车辆、轨迹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在途监管能力,保障运输安全。

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货运宝网络货运在货物运输方面进行了优化改善,使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做到可视化。在传统物流运输过程中,货主和承运人是不了解司机在整个过程中的装卸、路线等实际情况的,那么在企业转型升级之后,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了货主、承运人和司机之间透明化的货物运输流程,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营风险。

未来的物流一定是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数智化的世界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新技术发展,不仅会带来现有物流要素的数字化,并走向智慧化和智能化,也必将会创造新一代的物流要素。只有实现整个产业链不同企业间的全面联动,数据打通,才能让端到端的整体流转效率变得更高。

从行业性质而言,物流的本质是提供一种服务,网络货运平台不仅有服务属性,更是融合了金融、互联网、科技等行业属性的创新产业。网络货运平台不仅要提供大数据科技服务,同样扎根到物流线下业务场景当中,为货主和车主提供真实高效的线上服务。随着网络货运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网络货运平台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业务能力,构建共赢互利的物流生态体系,全面保障平台客户的各项权益,才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在传统的物流行业中,如何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是很多物流企业所头疼的事情。没有发票,便不能进行抵税,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网络货运出现至今已有7年,其中无车承运人试点2年,足以说明这条路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原因。就互联网的发展而言,网络货运颠覆物流业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升级是大势所趋。

14、以数字驱动、技术创新,引领物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EY永安  时间:2023-02-09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这意味着我国在持续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做贡献的基础上,按下了减碳的加速键。物流作为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是双碳政策落地路径必经环节。如果将整条供应链拆开,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废弃物的回收等全程的物流环节。整条供应链中,每个产品转移交付的过程都离不开物流。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已逐渐重新进入下降期,且呈稳定下降的态势,能源结构因素的减弱,表明在物流业发展进程中,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深度践行绿色、低碳化可持续目标,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碳”时代下,企业更需要系统化思考、统筹和谋划,积极寻找有效的“双碳”实施路径,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挖掘更多节能降碳减排潜力,采取针对性举措,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自身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寻求更大技术突破,数据赋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科学达峰、尽早达峰,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为助力企业快速开展“双碳”事业,安永大中华区数字化供应链与智能制造咨询团队,结合为多家国企和全球知名企业开展的可持续供应链专题咨询和培训辅导服务的案例,推出《可持续性供应链》系列文章,为您介绍安永帮助企业开展可持续供应链转型的方法和具体实践。安永通过大量的行业观察与项目实践,就当前物流行业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为供应链物流行业企业在制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实现整体碳减排目标,物流数字化绿色升级等领域提供参考思路与借鉴。

可持续性物流发展目标

企业应当着手思考未来可持续物流发展方向,并积极构建符合行业趋势及自身特点的企业绿色低碳物流发展战略。可持续性物流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该目的既有利于自然环境,节约社会资源,又能降低企业成本和废弃物处理成本,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结合,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可持续物流是可持续供应链的重要构成。

可持续物流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一种现代物流观念。按照可持续物流的最终目标,企业无论在战略管理还是战术执行中,都必须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在满足消费者物流需求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要求,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造福。

当前物流服务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

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可持续物流产业在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与国际上先进技术企业在可持续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水平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1)运输环节之间衔接不紧密,造成资源浪费

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不密切,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库布局不合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存在着资源和人力浪费。

2)物流数字化程度不高,上下游协同困难

缺乏有效的数字化手段支持,不同物流部门之间、上下游伙伴之间协同困难,针对物流过程发生的问题无法及时预警协同,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循环绿色包装尚未大规模开展,减碳意识尚不足

我国物流装备水平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在物流包装方面离绿色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发展可持续性物流服务的必要性

可持续物流必须依靠管理方式的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应用新设备,创新管理方式,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整合物流管理程序,重建适应可持续物流发展需要的高效管理流程。

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可持续物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从外部来看,政府及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投资者、银行与保险公司等多个相关方都将对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战略升级形成较大压力。以政府及监管部门为例,中国政府于2020年12月发布了《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严格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着力提升交通综合效能”的要求。

2)从内部供应链视角来看,企业为了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需要对整体供应链进行调整,淘汰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供应商,同时企业还需要满足供应端的稳定性和业务需求。针对未来的低碳趋势,企业应该明确未来需求端具体会产生哪些变化,例如,客户对绿色产品交付关注度和流失率,如何打造绿色低碳的企业形象等。

传统设施设备绿色升级改造,推进可持续物流的循环发展

在可持续供应链发展的大背景下,安永围绕可持续物流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原有的物流设备的升级改造,使用更清洁能源与电气化设备的应用;在物流过程中,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增加绿色循环包装周转设备的应用,降低物流运输环节的废弃物污染,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可持续物流的总体占比,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具体举措1:绿色环保材料应用

企业在设计产品本身或物流流程中寻找绿色替代材料。在产品设计时,尽可能地采用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产品设计方案,引用模块化设计将产品废弃转化为模块的替换,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物流部门可以借助新材料轻量化设计应用,可以减少产品与运输设备自身的质量,在相同条件下,提升物流的运载效率,降低物流单位成本;同时,在冷链仓库,将传统冷媒改为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新型冷媒。

具体举措2:清洁能源替代

在更多的物流设备上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新能源车辆、液化天然气船舶(LNG)、无人搬运车(AVG)、电气机械臂等设备的大量应用,不断提升可持续物流的总体占比。

引入储能技术应用,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立轴式风力发电设备,利用在园区仓库楼顶、空余营业场地推广再生能源的利用,打造仓库“阳光照明”和风力蓄电路灯等,打造仓库物流园区的“零耗电、零排放”。

具体举措3:绿色包装、周转设备循环共享

实践绿色包装的理念,减少一次性的包材的使用,推广可回收、可循环的利用的周转设备。对物流周转设备进行通用化设计与使用,采用最大空间装载和最节省空间的回收方式,结合物流流向、产品、客户淡旺季需求的差异,对周转设备以最大化的共享化利用,加快物资周转的效率,减少周转容器的积压。

数字化驱动,为可持续性物流的低碳转型奠定基础

依托数据为核心驱动,引入供应链物流绿色算法模型,在满足客户物流时效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绿色可持续的物流策略、更高效的仓库作业执行策略、更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协同应用,以满足端到端物流的可视化,通过对物流过程碳足迹的数据采集与获取,开展可持续物流减碳能效计算,达到行业所要求的减碳目标。

具体举措1:依托数据算法,提升多式联运在物流运输的占比

通过采集客户的物流需求,借助数据模型与算法,综合考量交付要求与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对时效需求-成本节降-绿色环保的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在满足运输时效、交付可靠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更多地采用绿色、减碳、多式联运相结合的物流运输方式,利用货站、航空枢纽推进多式联运,改善优化物流航线,提升运营效率并减少碳排。以达到压降物流成本,有效防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满足物流可持续性的要求。

具体举措2:围绕大数据应用分析,推进物流领域的策略优化

在物流执行过程中,汇集订单、物料、包装、车辆等信息,充分利用算法形成最优的装车方案,在提高单车装载率与车队管理效率,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碳排放总量。

在仓储运营中,通过数据分析对SKU进行多维度、细颗粒度分类,为细分品类设置独立的采购、补货、调拨、均衡库存策略。通过差异化的库存策略,优化库存在供应链全网的动态调整和管理,减少补货调拨与无效的搬运次数,减少并规避库存呆滞的发生。

具体举措3:聚焦数据共享,物流一体化协同,加强资源效能发挥的持续性

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标准互认、服务共享的基础上,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物流一体化平台协同作业,融合各个环节的物流数据,以实现供应链全链数据的协同共享,促进全链条、全环节的数字化、可视化,从而推动各方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各方不断吸收有利资源扩展业务空间,有利于业务的持续性和发展的持续性,也有效使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加强资源效能发挥的持续性。

新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供应链物流发展的可持续性

具体举措1: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数字孪生,智能化的识别物流过程中的风险,提升物流业务的可持续性

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孪生供应链具有更高的协作水平、更有效的信息共享以及更高的敏捷性。通过基于需求、供应和风险等要素的供应链建模、物联网的感知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级的优化决策和数据驱动的协作,使数字孪生技术在洞察和防范供应链风险中发挥效能。

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提升供应链的连接性,有助于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生产信息,从而提升供应链的可持续性;通过改善端到端的可视性,结合供应链风险地图,敏捷地发现隐患。通过其优化决策和数据协作,有效地规避风险、修复漏洞、解决问题和弥补损失。

具体举措2:新技术应用,物流过程的绿色减碳计算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自动采集仓储、包装、运输、回收等多个环节的碳排放与碳减排数据,构建绿色减碳计算的标准化碳管理数据平台,推进可持续物流价值链核算与减排、物流产品碳足迹核算。深度结合运输、包装等环节的减碳因子库,构建物流行业的平均碳排放算法模型,实现物流供应链全流程碳排放数据可视,并通过数据平台提供碳核算服务、标准化低碳物流产品、定制化低碳供应链解决方案,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可持续的物流体系。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整个物流行业开启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改变绿色的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投入,不断注重环保,同时,深度结合行业的数字化驱动与新技术创新应用。在数字化的加持下,物流行业的智能化、策略化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以提升行业的可持续性。借助数字孪生、环境管家、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运营,赋能保障供应链的韧性稳定、高效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已处于数字化和气候变化的大变局之中,未来安永也将积极对外赋能,通过数字化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以“数智可见”的方式,把握绿色低碳物流发展的机会,推动供应链整体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15、“公转铁”“公转水”,降低运输成本,江苏“多式联运”再提速

江苏省政府网站  时间:2023-02-17

围绕运输结构重点由“公转铁”运输为主转向“铁水并举、以水为主”,江苏正不断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出得顺、进得快,物流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伴随一声汽笛长鸣,搭载食品饮料、牙膏等民生物资的“平湖南—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抵达苏州太仓港站。去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开行通达苏州地区的货运班列,珠三角和长三角间再添一条物流通道。

“过去,粤港澳大湾区与苏州间货物运输,主要靠公路、水路。”班列运营方太仓铁海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家表示,从深圳运送货物到苏州,公路约1天能到,但运输成本高,水路易受恶劣天气影响而时效慢,通常要8-9天。

性价比高、安全快捷、绿色环保,且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小,种种优势让铁路成为长距离运输物资的首选方式。

日前,搭载72箱太阳能(7.010, -0.14, -1.96%)电池组件的驳船从金坛港起航,经水路至苏州港进行集并,再运至上海洋山港口岸出境。“这批货物交期紧,看着集装箱上了船才安心。”常州亿晶光电(8.320, 0.01, 0.12%)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朱捷勇说。

“企业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以前主要依赖公路运输。”金坛港主要负责人陆琪介绍,“这次我们另辟一条物流出海大通道——就近依托金坛港作为起运港,经内贸水路中转发运至洋山港,一次性减少物流成本约25万元。”

太仓正联手铁路装运公司,利用沪苏通铁路线临时释放的货运窗口期连续尝试“一天二进二出”货运班列;徐州国际集装箱码头将一部分原由铁路发往上海的大柜,改为经水路转运太仓,再运至上海港洋山港区;作为常州地区集装箱唯一出口口岸,常州录安洲长江码头积极拓展“陆改水”作业新模式,在不改变原有贸易条款的同时,利用驳船代替公路拖车……去年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我省大力推进散集转换服务模式,全力保障出口产品出得顺、进口产品进得快。

近日,一列装载泰国商品汽车的中铁特货(4.430, -0.01, -0.23%)JSQ6型汽车运输专用列车从连云港(5.010, 0.03, 0.60%)港鸣笛发出,沿新亚欧大陆桥一路西行,途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运抵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进行分拨。这是连云港港首次发送商品汽车过境专列,标志着“泰国—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通道正式打通。

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保证物流通畅,我省还在大力引导“公转水”“公转铁”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江苏特色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

优组织、提效率,多式联运无缝衔接

近日,从重庆团结村铁路发往连云港的集装箱班列,接转俄罗斯远东航运集团“HISTORY ED-UARD”轮,驶向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标志着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重庆—连云港—加里宁格勒”铁水联运专线顺利开通。数据显示,1月份,连云港港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75288标箱,同比增长47.9%,其中发送量62334标箱、到达量12954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2.5%、29.2%。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能够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运作,对于优化运输组织、提升物流效率意义重大。

2月8日,一趟满载120辆国产新能源整车的海铁联运班列从常州铁路货场开出,前往宁波舟山港,通过海运形式出口至欧洲多国。这是长三角铁路年后开出的首趟新能源整车出口班列。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早在去年10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货运中心就与国内某自主品牌汽车常州基地达成运输合作意向,确定海铁联运作为该基地新能源整车出口运输新模式。目前,该货运中心已累计承运新能源汽车逾1.7万辆,其中2600辆出口欧洲多国。

多式联运线路方面,去年以来全省新增“南京—上海”“南京龙潭港—淮南、淮北”“苏州太仓港—衢州东、龙游东”“淮安—连云港”“兰州—连云港”等7条海铁(铁水)示范线路,“徐州—无锡”“无锡—连云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3条公铁示范线路。海铁班列频次不断加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已实现天天班,镇江实现隔日班。目前,全省共开行100余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向东形成衔接国际近远洋航线的海向多式联运网络,向西形成直达中西部主要城市、长江中上游港口、衔接中欧班列的陆向多式联运网络。

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是实现多式联运“无缝”切换的重要一环。新年以来,盐城滨海港铁路专用线、盐城大丰港铁路支线、南通港洋口港区至吕四港区铁路联络线工程陆续复工。

2月8日,洋吕铁路2标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参建人员全力以赴确保“9·28”全线运营通车。中铁上海院洋吕铁路EPC项目负责人吴文军介绍,通州湾新出海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空间,早在2015年就被确立为我国唯一以江海联动开发为特色的国家战略平台。洋吕铁路贯穿通州湾港区南北,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是通州湾新出海口国际一流港口建设“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综合集疏运体系的关键工程。

目前,我省已形成干支有效衔接、多式高效联运的现代铁路集疏运系统,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连云港港等4个主要沿江沿海港口和徐州、无锡、苏州、淮安等4个内河港口实现铁路进港,沿海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覆盖率达80%。

为了让流通环节效率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省加速拓展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记者了解到,其中,连云港港将铁路运单、海运订舱单和装箱单缩减至一张单据,实现了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次填单、一口报价、一次委托、一次结算”的业务新模式。在口岸单位的支持下,连云港港相继推出“港航通”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带一路”陆海联运信息共享、铁路审单“网上办”以及口岸“一站式”订舱和国际集装箱集拼出口业务“先报后装”等新模式,整个流通环节效率显著提升。

降成本、筑品牌,全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目前,我省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稳定在95%左右,货物运输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2月10日,集装箱船“汉唐常州”号首航抵达常州东港,标志着河海直达集装箱航线“常州东港—上海洋山港”“常州东港—上海外高桥(12.150, -0.03, -0.25%)”进入常态化运营。采用“河海直达”,不仅比中转模式节约运输时间,更可以降低成本。

省交通运输厅规划研究中心相关人士介绍,2021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较2018年增长783万吨,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38%,直接带动物流降本约50亿元,推动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约0.05%;带动碳减排量约45万吨、节约能源量约18万吨标准煤;推动全省进入高速公路的货车流量平均减少约7000辆/天,实现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关键路段通行能力提升3.7%。2021年,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占比由2018年的49.9%下降至46.3%。

《江苏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一体衔接”、联运线路“一网联通”、运输信息“一站互享”、联运规则“一单到底”、发展环境“统一有序”,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水路和铁路为主的发展格局,水路、铁路货物周转量与2020年比分别增长13%、30%左右,营运货车和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力争降至11.8%。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我省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形成6个以上铁水、公铁、空陆等不同类型的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多式联运线路连线成网,覆盖长三角、中西部及华南等主要城市,强化南京长江中上游地区中转枢纽能力,培育形成16条精品多式联运线路,多式联运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全省水路铁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0.4%、6.1%,占综合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比重提升至42.3%、72.7%。全省集装箱公铁联运量、铁水联运量达117万、92万标箱,分别增长22%、30%。内河集装箱运输量达110万标箱,同比增长20.9%。

“今年起,要实施运输结构调整攻坚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建设一批重点物流枢纽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南京龙潭港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等多式联运货运枢纽项目功能。加快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公铁联运物流基地、陆家浜铁路货场等7个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力争建成新沂市公铁联运物流基地等2个多式联运货运枢纽。

重点指标运量的稳步提升也是我省未来的发展方向。2023年水路和铁路货运量力争达12.5亿吨;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力争突破220万、130万标箱;沿海主要港口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保持在95%以上。

同时,我省还要着力推进标准规则和运营“软联通”。比如,开展全省大型多式联运货运枢纽评估,聚焦短板问题逐一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清单和发展举措;推动连云港、常州等地开展海铁联运“一单制”试点,加快海铁联运全物流链信息闭环,在联运服务产品、全程运输等方面打造全国示范。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