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官方网站
登录 注册 退出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政务舆情链
分类

舆情周报

2023年第12周政策舆情周报(20230320)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3-20 浏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2023年第12

政策舆情汇编

2023年3月20日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总第   081  

1交通运输部:《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近日,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印发了《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行动方案》联合印发后,交通运输部将紧盯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工作要点,定期开展视频调度和会商,对进港铁路建设项目库实施清单管理,根据项目前期工作、用地用海保障、资金落实等情况动态调进调出,通过“小切口”破解铁水联运发展突出问题。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15/601148.shtml

2商务部:大力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服博会)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14日)举行。

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加快落实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巩固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表示,将推进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过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带动,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平台载体建设,继续办好服贸会、数贸会、服博会等各类重要展会,打造全国性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外包产业投资促进活动。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7870148606343684942&item_id=7870148606343684942

3海关总署:外贸出口增速放缓有望年内改善|全球飞翔 跨境电商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有专家近日对记者表示,外需较弱、基数较高、春节因素扰动是今年前两个月出口走低的主要原因。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8%。

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

https://new.qq.com/rain/a/20230316A0420X00

4人民日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2022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增长14.5%;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增长36.8%。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为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巩固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强大助力。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13年9月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我国先后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10年来,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推出了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鲜明态度。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7326229018386345820&item_id=17326229018386345820

5中国邮政快递报:全国人大代表殷勇,加大政府关注和投资,加快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目前,城乡物流尚未完全畅通,加快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健全三级物流体系是畅通双向渠道,解决农村物流难题的有力举措,也是织密寄递网、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保障,有助于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乡村振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扎根基层、心系“三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邮政分公司归仁支局局长殷勇,带来了加快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建议,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13/601016.shtml

6经济日报: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支持力度,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16/601300.shtml

7第一财经:集装箱货量出现短暂反弹,外贸真正复苏还要多久

3月12日,专注中美航线服务的国际货代企业负责人蒋青告诉第一财经,他们已经回到了忙碌的状态,3月以来的工作量比2月明显加大,一方面是因为环比翻倍的货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总量减少、价格下行的背景下,团队和客户沟通的频率远超以往。

随着春节后各地工厂陆续开工,国内供应链恢复正常运转,虽然码头空箱堆积的现象尚未消失,但集装箱运输的短期反弹已有显现,海外市场需求也在库存的下降中逐渐复苏。不过,叠加多方面因素,集运及外贸市场真正复苏还需要时间。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14/601034.shtml

8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数字中国”如何驱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加快了数字中国建设重点任务的部署,必将引领各行各业实现创新转型。在政策支持下,数字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物流行业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流程自动化RPA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带动下,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

智慧物流园区助力产业升级

各地已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引导和扶持物流数字化转型。例如,大湾区享有资金优势,政府鼓励企业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智能设备,加速货、车、场等物流要素实现数字化,推动物流园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助力,智慧物流园区涌现助力产业升级提速。

事实上,我国物流园区增速正在逐渐放缓。数字技术倒逼传统物流园区向智慧物流园区升级转型。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2303/14/601028.shtml

9中物联航空物流分会:【民航动态】全国首个物流强省行动方案出炉

日前,《河北省加快建设物流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十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十大工程,其中多出提及航空物流、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关键词。

物流方式创新工程

做大航空物流,支持廊坊发展集全国跨境商品集散、全球航空器材集散、国际生物医药分拨于一体的航空物流服务;支持石家庄发展全货运国际航班,到2027年,廊坊、石家庄航空货邮吞吐量分别为250万吨、15万吨。

https://mp.weixin.qq.com/s/9UtcGgsRi8YmAeHrrihydg

10环球物流网:多地“海铁联动”抢抓RCEP机遇 上市公司乘东风积极走出去

3月8日,在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的监管保障下,搭载着397个集装箱共3000吨货物的船舶“泓润18”轮驶离东莞港,前往RCEP成员国越南。如今,东莞港已经开通了出口印度尼西亚钢结构专线、出口越南钢材专线及印度尼西亚进口镍矿专线。

今年以来,随着RCEP协议成员下调关税,印度尼西亚落地协议,菲律宾大力推动协议进程,对我国外贸构成利好,并在多地海关统计数据中得以体现。

分析人士表示,RCEP协议再度发力,叠加国内科技制造企业蓬勃发展,有望为我国制造业出口注入活力,电子产品、成套设备等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望先行受益。

http://news.global56.com/07/08/134180.asp

11新浪网:网络货运平台走向供应链生态化

网络货运的本质是什么?

打破地域限制、整合货运资源,组织化、集约化实现物流以及社会经济的降本增效。

但从现实来讲,目前真的实现网络货运价值的平台并不太多。

一方面车货智能匹配实现的门槛挺高,另一方面货运现实情况复杂多变,尤其是目前市场环境并不太理想,很多平台有心无力。

所有网络货运平台都在期待走出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盈利之路。

而走向供应链生态化或是一条靠谱、有经验可循的出路。

http://k.sina.com.cn/article_1881607345_70270cb1027010wuh.html

12物流时代周刊: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外运做绿色物流领跑者

在全球绿色化、低碳化的“主旋律”下,发展绿色物流成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中国外运以此为契机,通过总结长期深耕物流行业的经验,为绿色物流“把脉开方”,谱写推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https://mp.weixin.qq.com/s/16YkJ5QI5Ey9uDiiGCp8lQ

13【江苏】近期经济运行亮点|江苏出台42条政策措施 推动经济运行率先实现整体好转

今年以来,江苏出台12个方面42条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一是更大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助力企业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是更实举措推进稳岗减负,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三是更为精准促进重点物资生产调度,切实保障生产生活需要。

四是更高质量扩大内外需求,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327676

14【江苏】加快步伐“走出去”,江苏国企跑出“一带一路”金通道

3月16日,站在江海联运枢纽的江苏太仓港远眺,港口班轮往来,气氛忙碌而热烈,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地的一批机械设备、水果、电子产品被装上江苏远洋的货轮从这里运出。“通过江苏远洋的内外贸航线,粮食、建材、煤炭等大宗物资源源不绝运往世界各地,仅2022年就实现集装箱运输量181.14 万标箱,散货运输量 705.23 万吨。”省港口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江苏远洋加强沿线网络布局,通过新开加密南京-太仓-海防-胡志明、南京-日本博多、盐城-釜山等各类航线,目前经营国际航线 13 条、外贸内支线 4 条、内贸中转支线 35 条,共开辟内外贸集装箱航线56条。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远洋作为省港口集团旗下航运龙头企业,一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江苏远洋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航线已覆盖长三角、南北方等35个国内主要港口和日韩、东南亚等近15个国际基本港,服务范围覆盖60%以上“一带一路”国家,航区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

http://www.xhby.net/index/202303/t20230316_7867673.shtml

15、【苏州】全国“最佳”,苏州+2!

“苏州制造”很强,“苏州服务”也是一流。近日,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第三批25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苏州市有2个案例入选,分别是“创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服务”,“推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创新发展”。

创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不断健全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服务体系,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和服务外国人才。

推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创新发展

苏州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管理理念,通过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规范统计口径、开发上线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优化监管转型等多种方式,促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3-17/doc-imymcvnx7486023.shtml

 

1、《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解读

交通运输部网站  时间:2023-03-1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近日,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印发了《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抓好《行动方案》贯彻落实,现就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国务院办公厅《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铁路、港航等企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国沿海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大宗货物等铁水联运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铁水联运机制不协同、基础设施联通不畅、运输组织效率不高、联运产品竞争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衔接不够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特制定印发《行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达到80%,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三、主要任务

《行动方案》共提出了4个方面共13项任务,内容覆盖了全国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的铁水联运。

一是强化一体衔接,提升设施联通水平。《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港口与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衔接,统筹考虑主要港口建设条件、运输需求、货源分布等,加强集装箱、大宗货物铁路运输骨干通道与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设施建设,建立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项目清单管理和更新机制,实施主要港口重要港区集疏运铁路及“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加强港口后方铁路通道与内陆场站能力建设,建好用好铁路场站,推动铁水联运铁路场站布局优化调整。

二是强化组织协同,提升联运畅通水平。《行动方案》提出,优化联运组织方式,鼓励铁路、港口、航运开展企业联合营销,针对重点货类发展铁水联运;拓展港口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加强铁路班列、船舶班期的衔接匹配,加快国际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挖掘铁路货运、港口码头、船舶运输潜能,加大运输服务供给;推进主要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加强设施建设和工艺创新,开展港口内贸集装箱超重运输治理。

三是强化创新发展,提高联运服务效能。《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支持铁路、港口、航运、货代等加强合作,培育壮大全程物流经营人,打造铁水联运龙头企业品牌;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鼓励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快速完成外贸集装箱货物检查,研究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实行快速通关、快速装卸转运,减少“短倒”运输;推动“一单制”,推进铁水联运业务单证电子化和业务线上办理。

四是强化统筹协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完善铁水联运标准规则,加强相关标准制修订,完善铁水联运作业规则体系;健全市场价格体系,规范重点领域和环节收费行为,鼓励铁路、港口、航运企业实行铁水联运价格优惠,提升铁水联运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水运行业融合应用,推动实现海关、海事、铁路、港口、航运等信息的开放互通、实时获取。

四、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与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等单位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定期会商,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要点。积极推进铁水联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打造一批铁水联运示范工程。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港口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协调加大对主要港口、集疏运铁路及配套建设工程的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和铁路接轨条件支持,加快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项目手续办理,用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车购税政策等。

三是发挥地方积极作用,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加大对铁水联运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力度,将铁路集疏运项目建设、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大宗货物港口绿色集疏运结构调整等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指导地方加强铁水联运工作谋划、专项研究、统筹安排、资金投入等。

《行动方案》联合印发后,交通运输部将紧盯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工作要点,定期开展视频调度和会商,对进港铁路建设项目库实施清单管理,根据项目前期工作、用地用海保障、资金落实等情况动态调进调出,通过“小切口”破解铁水联运发展突出问题。

2、商务部:大力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时间:2023-03-14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服博会)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14日)举行。

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加快落实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巩固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表示,将推进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过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带动,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平台载体建设,继续办好服贸会、数贸会、服博会等各类重要展会,打造全国性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外包产业投资促进活动。

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加强顶层设计,抢抓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转型。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司副司长朱光耀表示,将继续出台各类支持性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边境上”准入和“边境后”监管相衔接,激发服务外包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培育全球价值链中的“隐形冠军”“小巨人”等企业,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黄琴

3、海关总署:外贸出口增速放缓有望年内改善|全球飞翔 跨境电商

中国经营报  时间:2023-03-16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有专家近日对记者表示,外需较弱、基数较高、春节因素扰动是今年前两个月出口走低的主要原因。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8%。

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

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扩大6.8%。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全球贸易是互联互通的,前两个月我国出口增速按美元计价下降6.8%,基本符合预期。前两个月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CRB)同比分别为11.9%和2.64%,远低于2022年同期。

近期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与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虽有反弹,但是均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预示美国宏观经济需求较为疲弱。同期,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6.6%和-7.50%,处于历史低位区间。而从历史走势看,中国出口增速与韩国出口增速高度相关。

中国银行研究院王静表示,前两个月国际需求虽有回暖迹象但尚不稳固。

2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9%,虽较2022年12月有所回升,但仍处收缩区间。美国、欧盟、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环比有所改善,但仍处历史较低水平。2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7.5%,也印证国际需求仍然较弱。

此外,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和春节假期的季节性影响较往年更大等因素也是前两个月我国出口走低的重要原因。2022年1月至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按美元计价均值为15%。

今年,我国新冠感染防控政策转换,相关疫情平稳,企业员工春节返乡过年意愿强烈。这也使得国内不少外贸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节后复工复产周期较长,对产品出口供给带来一定影响。

展望未来,郑后成认为,在美国利率持续位于高位,乃至美欧央行继续加息的背景下,3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难以大幅上行,而在国际油价同比连续两个月位于负值区间的背景下,预计CRB指数同比大概率持续下行且进入负值区间。

这就意味着我国出口增速依旧面临来自量与价两个方面的压力,大概率会在前两个月的基础上持续下探。

而在王静看来,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长或将继续承压,未来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得到改善。她表示,欧美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虽有所回落,但仍处较高区间。

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大概率仍将“小步”加息。这对国际需求存在抑制作用,使我国出口增长承压。

但同时也应看到,欧美经济体加息步伐趋于放缓,市场普遍预计其加息周期将于下半年结束,叠加其去库存周期逐渐进入尾声,消费者信心逐渐改善,下半年国际需求有望出现回暖。

“此外,东盟经济体内需持续走强,我国与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上下游仍是合作大于竞争,对我国终端消费品、中间品出口存在支撑作用。

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创近十年新高,由1月的46.1%大幅回升至52.4%,这是该指数自2021年4月后首次重返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与出口金额增速之间存在3至6个月的时间差,预示未来出口或有望逐步改善。”王静说。

4、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3-17

2022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增长14.5%;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增长36.8%。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为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巩固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强大助力。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13年9月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我国先后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10年来,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推出了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鲜明态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有利于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国际竞争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经济质升量增。下一步,我们需要坚持推动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改革统筹谋划和系统集成,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践看,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是共同特征。比如,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期货、证券等境外专业人才过往资历认可机制,设立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上海发布我国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率先试行“证照分离”、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安徽围绕主导产业推出76项创新服务举措,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的堵点痛点。截至去年底,各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推出了3400多项改革举措,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超过200项。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制度创新这个重要抓手,积累更多可在更大范围乃至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

发展园区并发挥其窗口、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发展既要立足普遍性,推出更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也要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差别化探索推进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东部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带动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在中西部,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更好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沿边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找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补优势,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湛江湾片区,湛江综合保税区(一期)日前顺利通过验收,粤西经济发展再添新平台;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今年首家外企在“秒办秒批”中完成注册登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今年第一批集中开工167个,数量为历次最多……开局起步气象新,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派繁忙景象。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必能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丁霞

5、全国人大代表殷勇:加大政府关注和投资,加快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中国邮政快递报  时间:2023-03-13

“目前,城乡物流尚未完全畅通,加快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健全三级物流体系是畅通双向渠道,解决农村物流难题的有力举措,也是织密寄递网、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保障,有助于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乡村振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扎根基层、心系“三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邮政分公司归仁支局局长殷勇,带来了加快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建议,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

“三心”当好代表

“今年是我在邮政工作的第37个年头,一直没有离开过农村。每天面对面零距离地服务老百姓,老百姓打交道过程中,能感受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主要围绕医疗、养老、增产增收三个方面。”殷勇告诉记者,自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85%的建议都为乡村振兴而提。

“服务老百姓是我终身的责任,也是一辈子最愿意做的事情,我已经离不开农村。”18岁入职邮政扎根农村以来,殷勇没有任何怨言,凭借“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信仰和行动,与泗洪县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几次调往城市工作的机会都被他婉拒。

殷勇在言辞中充满对百姓的感激,他说:“这里的乡亲们淳朴善良,我们为他们做好邮政服务,他们也帮邮政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我们从一个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一个小支局,发展到现在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一个标杆支局;从一个金融业务仅有200多万元的小支局,发展到如今金融总资产达到6.7亿元的网点标杆支局,这都要感谢老百姓对我们的回报。”

“老百姓穷了,我们就穷;老百姓富了,我们就富。我们要首先帮助老百姓富裕起来。‘人民邮政为人民’不能只是口号,要真正付诸行动。”殷勇如是说。

当得知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殷勇十分激动,表示更要感激老百姓对他的信任。“我下定决心,一定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地走进农村一线,走进农家小院,走向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疾苦,倾听百姓心声,和老百姓永远坐在一条板凳上。”

曾有人问殷勇,如何才能当好人民的代表,他坦率地用几个字总结:“用公心、用党心、用良心为人民,就一定能当好。”

击破三大难题

“农产品进城难、快递进村难、多方资源整合难。”在深入农村调研中,殷勇发现,农村物流尚存在三大难题。

当前,大多数农村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因缺乏电商化运营经验,初级农产品就近流入农贸市场,价格较为低廉,农民增收困难。此外,因地处偏僻、农产品寄递量少、区域零散导致收寄成本过高,令快递公司大多“望而却步”,农产品及时揽收发运困难。

目前,绝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只在乡镇设置邮件自提点,快递网络建设无法向下延伸,快递末端难以触及建制村,农村百姓取快递、寄快递通常要从乡下走十几甚至几十里路,极为不便。同时农村中青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较多,取寄快递更为困难。

在农村物流市场,政府、邮政、快递等多方资源各有长短板。许多村镇公交场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邮政点多面广,具有覆盖县乡村的快递网络资源;快递企业下行邮件业务量大,但镇村区域缺乏点站资源。多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最优,加快资源整合仍需政府牵头持续发力。

“各地政府的关注度和投资差异是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殷勇建议,由国务院出台“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建设与运营”有关条例,明确各部委、各省(区、市)政府的职责分工。省(区、市)政府根据该条例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在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建设与运营方面给予专项资金补贴。地市政府规划好市域各县、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营的方案,并督促县级政府加快落实。

“明确邮政集团是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营的主力军,是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的主导者。”殷勇建议,由省邮政分公司、市邮政分公司统筹使用专项资金,协同同级的商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及邮政管理等政府部门加快推进辖内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营。县(区)邮政分公司做为责任单位之一,协同县(区)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及邮政管理局共同做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落地落实,形成“政府主导、邮政主办、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              

打造“泗洪样板”

近年来,针对农村物流需求痛点,江苏省积极开展创新探索,深入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开通农村电商“快车道”,解决物流配送和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便利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让农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以江苏省泗洪县为例,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县邮政公司主导,县邮管局、商务局、交通局、各乡镇政府协同支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从源头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在一起,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殷勇介绍。

“泗洪样板”中,交邮商融合是一大亮点。地方加大财政补贴投入力度,充分整合乡镇交通场站资源建设乡镇寄递共配中心,利用村村通公交、村村有邮站的资源优势,开通“定时+定点+定线”的“货运班线”,将快递货物当天送达各个村居,做到建制村100%汽车化投递、涉农村居100%全覆盖,形成了无盲点、无缝衔接的农村交邮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邮快共配是农村物流形成合力的关键点。殷勇介绍,泗洪县深入推进邮快合作,探索代投、代收、共配等邮快合作模式,实现全品牌快递公司入驻邮政乡镇站点,快递公司进村、返城邮件依托邮政渠道有效运行,降低快递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

针对农产品进城难的问题,泗洪县创新助农服务模式。充分整合邮政渠道资源与社会新媒体直播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直播间,全面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依托“交邮融合+客货同网”融合服务模式,开通农产品上行绿色通道,通过镇村公交线路上行带运村居、合作社农产品特产,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

目前,泗洪县实现“县乡有中心、村级有站点”的快递服务全覆盖,泗洪邮政利用三级农村物流体系累计服务3000余名农户,实现农产品、果蔬等发件量达146.7万件,助力农产品销售额约1.2亿元。2022年,帮助地方特色农产品——泗洪大米销售超三千万元,同比增幅达182%;2022年,泗洪县累计共配镇村邮件量145万件,其中进村共配量约84万件。2023年以来,每日进村邮件量已提升至4000件以上。

“泗洪样板”是江苏省重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2年,江苏邮政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全国领先,建成56个县(区)级中心、267个乡镇运营中心、1.4万个村级点,基本实现县区、乡镇、建制村全覆盖。全省累计开通交邮联运线路406条,实现交通场站合作121处,邮快合作快递进村业务量达7000万件,助农帮销农产品9.04亿元。

6、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经济日报  时间:2023-03-16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支持力度,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助企纾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去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40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各地出台270多项相关举措。今年年初,《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印发,提出了两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广大中小企业迎难而上,呈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5%、5.2%和1.1%。

日前发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各地积极推动落实各项政策举措,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各项困难。

“我们通过企业座谈会及问卷调查,了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发展意愿,逐项分析相关助企纾困政策的知晓落实情况及企业满意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介绍,助企纾困政策宣传普及和落地实施效果较好,约八成企业表示知道有关政策;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和医保费缓缴等政策涉及面最广,近五成企业获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减免、地方“六税两费”减免、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税收政策含金量较高,近七成的企业已经获益;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满意度较高,已享受政策的企业中约七成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

单立坡告诉记者,调研中发现今年一些政策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问题。企业普遍希望能够保持政策延续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休养生息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经常说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工信部将压实各方面责任,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切实让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徐晓兰说。

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宋烜懿看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竞争过程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存在机会不对等现象。例如,在某项招投标中,即便双方产品质量相近,采购方也更青睐大企业。

为解决这一困境,宋烜懿告诉记者,财政部于2021年印发《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于近期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明确要求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

各地也积极出台细则,深圳市深化政府制度改革,通过推进电子化招投标、规范保证金管理等,确保中小微企业公平享受政策红利。“还有的地方要求一定金额以下订单尽量交给中小企业做,并给予适当优惠。但政府采购行为仍要符合市场规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多订单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宋烜懿认为,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有限,应寻找外部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协作,既能节约研发成本,又能在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突破。多地经验值得借鉴:重庆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构建“总院+分院”“母基金+子基金”的中小企业育成体系;合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影响中小企业创新另一关键因素便是人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中小企业反映引进高端人才难,留住更难。个中原因较为复杂,人才落户、子女教育、薪酬、职业前景等导致人才难以流入中小企业。”宋烜懿建议,各地政府应加强引导,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人才瓶颈。例如,杭州市出台“人才生态37条”,围绕高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四大工程和七大计划;南宁市建立全国首个“智慧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流程自转人才“一次不用跑”;天津市深化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机制,针对上市培育重点企业推出“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创新实力。

帮扶政策落地还需做好服务

据统计,仅在2022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相关部门就出台了40多份文件,从融资、财税、创新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工具已经非常充足,但如何让政策管用、好用,关键在于做好后续服务。工信部明确提出,要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起益企”、服务月等服务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1700多家各类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促进中心,并形成其为骨干,以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双创示范基地为重要支撑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单立坡说。

在浙江,企业码平台定期梳理企业诉求及反映问题,形成诉求快速提交、后台及时处理、部门限时答复等在线工作机制。“我们根据企业提出的问题线索,联合开展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活动,助企服务‘一对一’帮扶。2022年累计受理企业诉求96602件,答复办结率97%。”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唐辉介绍。

“部分地区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企业成本负担依然较重,政务服务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能力偏弱,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和服务效果有待增强等。”单立坡认为,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应紧跟企业更高层次需求,打造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产品。

“要加快研制进一步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通过以政府指导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示范平台、特色产业集群等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强化协同链条,不断提升服务的能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徐晓兰说。

7、集装箱货量出现短暂反弹,外贸真正复苏还要多久

第一财经  时间:2023-03-14

“我们3月的柜子数量比2月同期增加了一倍。”

3月12日,专注中美航线服务的国际货代企业负责人蒋青告诉第一财经,他们已经回到了忙碌的状态,3月以来的工作量比2月明显加大,一方面是因为环比翻倍的货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总量减少、价格下行的背景下,团队和客户沟通的频率远超以往。

随着春节后各地工厂陆续开工,国内供应链恢复正常运转,虽然码头空箱堆积的现象尚未消失,但集装箱运输的短期反弹已有显现,海外市场需求也在库存的下降中逐渐复苏。不过,叠加多方面因素,集运及外贸市场真正复苏还需要时间。

集装箱货量短暂反弹

蒋青认为,今年春节开工后一个月呈现出的反弹态势比往年都要明显,“今年我们的增速是100%,以前我们3月环比2月的增速大概在60%”。

其中,从由外国买方支付运价、主导航运的FOB(船上交货)来看,3月的反弹不太明显,但从由中国买方支付运价的CF(FOB价格加运费)或DDP(税后交货)来看,集装箱的数量已出现了明显反弹。这意味着,由美国买方主导的订单有所下滑,也还更多处于观望状态,而由中国主导的订单,尤其是绝大多数以DDP运出的跨境电商订单已率先呈现上升态势。

根据蒋青的观察,和疫情前相比,客户数量在增多,出口订单在变小。“以前一个订单就是10~20个柜子,现在只有4~5个。不过客人数量变得更多了,有些小的订单也都接了”。

最新监测汇总数据显示,3月12日,全国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14.1万吨,环比下降2.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2.5万标箱,环比增长7.5%。

除了大环境,反弹的程度和企业本身的市场策略不无关系,不同企业对于市场冷暖的感受也存在差异。

浙江一家货代公司的负责人李林对第一财经表示,他们目前感受到的反弹并不明显。码头空箱依然不少,不过部分航线的运价略有增长,比如中国对美西的运价微涨了100~200美元。在整体仍然相对低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的货运多了起来,“今年跨境电商的柜子数量应该会有较大增长”。

从浙江全省的情况来看,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于3月8日发布的2023年2月浙江省港口生产主要统计指标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省外贸货物吞吐量为去年同期的99.9%,集装箱吞吐量为去年同期的102.9%。其中,占比最大的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为去年同期的96.33%。

一站式国际物流服务平台“运去哪”CEO周诗豪告诉第一财经,今年的形势不能说好,但也并不糟糕,对他们而言集装箱数量一直在创新高。今年1~2月,中国区的集装箱运输规模一直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疫情期间的规模增长只有5%,那时是价格和利润暴涨,但规模难涨”。

在周诗豪看来,空箱堆积严重的主要原因还是“一年把几年的箱子都造了”,导致供大于求,和外贸形势以及市场需求本身并不完全挂钩。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在集装箱海运市场高涨的行情下,全球生产了超过700万标准箱集装箱,是常规年份的近3倍。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最新数据,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并未出现明显反弹。3月10日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比一周前下跌了3.5%,除了日本航线微涨2.2%,东南亚航线持平之外,其他航线依然下跌,其中欧洲航线、美东航线和美西航线分别跌了5.6%、4.4%和3.2%。

“的确听到部分企业反映最近集装箱货量有反弹,不过整体运价还没有明显的反弹。”专业航运信息咨询平台信德海事网主编陈洋对第一财经表示,按照市场的周期,3月之后货量应该要慢慢回升了,但运费受新增运力以及闲置运力回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走势仍然不明确。

蒋青认为,3月的这波反弹是暂时的,集运市场的真正复苏,可能还要等到今年四季度。

外贸继续结构性调整

虽然空箱堆积的主要原因在于集装箱生产过剩导致的严重供大于求,但随着外贸需求陆续回暖,集装箱的供求关系也会有所好转。

就外贸而言,自去年下半年结束了普涨后,下行挑战加大的同时,结构性调整与分化趋势还在继续。

“有些工厂已经拿到了下半年的新订单了,开始回暖了。”蒋青认为,整体外贸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不得而知,但新能源汽车、户外电池以及高端机电产品,仍然具有较高的增长性,也成为他们重点关注的市场。

周诗豪也表示,除了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以及一些机械设备也都在增长。就连传统的服装纺织行业,也有企业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海外消费库存不断下降,补货需求将会增加,从而带动中国供给上升,“五一前就会出现市场小反弹,是已经可以看得见了”,更明显的反弹则要等到三季度。

根据国盛证券熊园团队于3月11日发布的报告,当前美国已处在主动去库的早期阶段,本轮主动去库大概率将贯穿整个2023年,并且去库速度可能较快、去库幅度可能较大。分产品看,后续去库空间较大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服装及纺织原料、电气设备、家具、食品等;去库空间较小的产品包括电脑及配件、基本金属及制品、农产品、塑料橡胶制品等。

阿里巴巴国际站相关行业负责人表示,外贸整体趋势是企稳回升,核心依据是通胀正在回落,库存拐点即将来临,海外采购需求预计在3~4月恢复,目前的情况符合这一判断。从国际站的数据来看,2月海外需求量快速增长,国际站3月新贸节海外需求量增长30%。

与国际站合作的义乌仓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自去年底各地逐步放开管控后订单在当月就出现了回暖,今年春节后开工的回暖速度,也明显比往年更快,相比往年半个月甚至更长的回暖周期,今年仅用一周左右时间就恢复到去年12月至1月的出货小高潮状态。为了满足操作需求,仓库通过延长工时、增加操作人员等方式,保障客户及时顺利完成国际站交易订单的履约交付,其中一线人员工时日均延长20%,在岗人数增加30%。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

和疫情期间出口两位数高速增长相比,今年前两个月的出口相对平稳,让多数外贸企业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而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成为了出口的新增长点。

山东锐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同伟自今年3月开始就一直在海外约见客户,进行地推。他告诉第一财经,随着激光器这一核心部件国产化水平提高,他们也感受到了明显的商机,近年来实现了逆势翻倍增长的业绩,并在持续扩张产能。

杭州兰帕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CEO金飞燕表示,开年第一周公司就接到了20多个订单,这让他们今年比往年还要提早了两三天开工。和传统批量化的订单不同,现在个性化定制的小订单日渐增多。因此,他们把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作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虽然需求多样,但利润率会比传统批量订单高很多。

正如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3月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言,“归根到底,今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我们信心更足”。

8、“数字中国”如何驱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  时间:2023-03-14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加快了数字中国建设重点任务的部署,必将引领各行各业实现创新转型。在政策支持下,数字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物流行业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流程自动化RPA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带动下,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

智慧物流园区助力产业升级

各地已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引导和扶持物流数字化转型。例如,大湾区享有资金优势,政府鼓励企业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智能设备,加速货、车、场等物流要素实现数字化,推动物流园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助力,智慧物流园区涌现助力产业升级提速。

事实上,我国物流园区增速正在逐渐放缓。数字技术倒逼传统物流园区向智慧物流园区升级转型。

一是物流园区的数字化应用体现在多个应用场景,会覆盖园区的运营管理、物流产业及综合服务,通过构建园区“智慧大脑”,即智慧服务管理中心,以数据中台为支持,应用云计算、GIS2、视频智能分析、无线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应用子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应用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分拣和搬运等系统集成物流设施,以实现业务增值、协同生态和连锁效益;通过构建智慧链接系统,实现人、物、车、园、城的联接互通。

二是物流园作为大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万物互联”作用,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林安物流园等企业已形成了成熟的智慧园区打造路径。其中,运营模式数字化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综合应用各类数字化科技手段,整合园区运营流程系统,盘活各方资源,增强对资源要素的整合应用,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区。先导企业引路,物流产业链头部企业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

平台工具“补短”,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打通物流供应链痛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协同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技术开发等平台功能,在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提质的同时,可通过数字决策、敏捷创新为物流及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赋能。此外,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协同可覆盖智能设备平台、资产资源运营服务平台、网络货运与运力生态。

数字化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目前,我国在完整的物流链路上,由于涉及主体众多,周期长,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支持,在无法打通三个层面信息透明情况下,加剧了物流各环节“各自为政”的困局。

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系统数据难以实现互通共享,阻碍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虽然我国部分公铁联运企业实现了内部联运业务信息化,但由于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信息共享程度低、系统结构僵硬,以及相关参与主体获取信息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

2019年,全球十大班轮公司除中远海运外,共同成立DCSA(数字化集装箱航运协会),旨在规范集装箱航运业数字化发展,为实现信息技术互通和标准化、区块链等数字化应用铺平道路。但是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数据安全问题影响着物流数字化进程。

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接入标准,推进系统内数据接入,实现商务、社务信息的数据存储和调用分析功能,推动物流骨干网等供销设施数据入网,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透明和智能化管控,构建集信息匹配、物流服务、交易撮合、社交营销、品牌推广和供应链金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加快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一方面,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方参与为原则,建立公路、航空、铁路、水运、邮政、海关、公安、税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机制,搭建多式联运数据平台,保障各种运输方式与口岸监管部门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另一方面,加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出台海铁联运补贴政策和降费举措;为多式联运各参与方提供认证认可、资质资格、通关查验、信用评价等一站式服务;鼓励不同运输方式企业进行资源共享或资产重组,支持多式联运市场经营主体以物流链和联运线路为纽带组建企业联盟。通过内循环和RCEP促使我国航运数字化标准及模式加速落地。

数字货运突围的关键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势,犹如变革的飓风席卷全球,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也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创新转型。

从无车承运人、网络货运到数字化物流,数字货运的发展通过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武装下,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流行业与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货运政策东风的加速下,获得网络货运“入场券”的门槛不高,但是对网络货运平台运营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优先抢领“入场券”加入竞争行列的企业已逐渐失去了先发优势,如何从自身出发,找到发展的突围点,打造平台企业核心竞争力,怡亚通物流副总裁刘京表示,关键在于技术的突破与价值的重塑。网络货运也好,数字货运也好,本质都是通过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来为托运方与运输方提供更好的物流及物流生态服务,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数字科技是发展数字货运平台的核心和必要条件。

让每笔运单的所有信息都有迹可循,并且在不同类型的业务中能形成现实的数字化场景,是考验平台数字科技实力的基础体现。

作为运多星负责人,刘京表示在打造运多星数字货运平台之前,便已将数字科技作为核心体系进行谋划与构建,“数字科技对数字货运平台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使平台具有极强的便捷性与融合性。”

便捷性是数字货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数字货运平台减少了信息流动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物流各环节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在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发生后,货主与司机都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与及时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与降低物流成本。

融合性是指数字科技使得数字货运平台成为了信息互联互通的纽带。一方面是平台上物流业务信息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无缝对接,完成数据的收集与上传;另一方面是供应链物流上下游企业各环节信息互通,强化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用户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和处理能力,实现货运全过程透明化动态管理,也就是常说的数字化赋能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因此,刘京认为:“数字科技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数字货运平台信息处理的速度与产业覆盖的广度。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时代下,只有不断提高数字科技的创新发展,才能保持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平台的)可替换性就太高了。”

开放、协同、共享是数字货运平台的重要理念,平台化运营决定了业务的多元性。刘京认为“打出数字货运生态服务组合拳,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与用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在激烈的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在数字货运平台价值重塑方面,刘京认为物流大数据的价值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数字货运除了能有效解决货运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助力行业降本增效之外,还有一个很大商业价值是物流大数据。物流大数据可为我们提供最优化解决方案、各环节的需求预测与实现智能物流决策。”

数字货运平台已经成为物流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加速向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有力支撑。

(现代物流报、中国水运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9、【民航动态】全国首个物流强省行动方案出炉

中物联航空物流分会  时间:2023-03-16

日前,《河北省加快建设物流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十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十大工程,其中多出提及航空物流、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关键词。

物流方式创新工程

做大航空物流,支持廊坊发展集全国跨境商品集散、全球航空器材集散、国际生物医药分拨于一体的航空物流服务;支持石家庄发展全货运国际航班,到2027年,廊坊、石家庄航空货邮吞吐量分别为250万吨、15万吨。

物流枢纽建设工程

支持唐山国家物流枢纽扩区升级,支持石家庄国家物流枢纽统筹用好空港、陆港物流资源,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到2027年,国家物流枢纽争取达到6个。支持廊坊完善提升国际物流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全球性航空物流枢纽。

物流企业培育工程

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河北省,争取国内外航空公司和快递龙头企业在河北省设立航空货运基地。

《行动方案》全文如下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功能定位扎实有效实施,加快建设物流强省,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

到2023年,建设物流载体、完善物流网络、培育物流企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物流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社会货运量达到25亿吨以上,社会货物物流总额达到9.3万亿元以上,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得到巩固强化。

到2025年,物流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物流效能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货运量达到28亿吨左右,社会货物物流总额达到11万亿元左右,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左右,物流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3.5%左右,物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体系。

到2027年,全省物流载体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全社会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社会货物物流总额达到13万亿元左右,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7%;物流效率大幅改善,物流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2.5%左右,“123快货物流圈”更加高效顺畅,基本形成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物流格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物流布局优化工程。做优做强环首都物流圈,支持保定、廊坊主动融入京津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物流设施疏解转移,建设一批净菜、快消品进京中转基地,将廊坊打造成商贸物流创新发展高地、首都都市圈生活服务保障基地、京津冀供应链核心枢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支持石家庄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京津冀陆港集群,拓展高附加值物流服务,打造冀中南物流增长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推动沿海物流产业集群式发展,推进港口合理分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形成沿海港口物流隆起带。(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推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畅通六大物流通道,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

(二)物流结构完善工程。做大做强能源、铁矿石、钢材等生产资料物流,积极拓展国际贸易、价格形成、供应链管理,提升完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服务功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供销社)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一体化布局全省冷链物流骨干网,盘活供销系统物流资源,建设30个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到2027年,争取拥有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供销社)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物流,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服务生产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培育壮大一批“总部型”供应链、“产业基地型”供应链;支持中车石家庄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对接京津物流技术研发,发展物流设备装备研发制造产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完善快递物流服务网络,支持廊坊建设中国快递城市,推动快递服务网络在行政村通达率1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面打通农副产品上行通道,持续推进“快递进厂”,到2027年,列入国家项目库的快递业服务制造业典型项目达到200个。(责任单位:省邮政管理局)积极发展应急物流,建设40个应急物资中转站和城郊大仓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应急管理厅)

(三)物流方式创新工程。做强港口物流,进一步完善三大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内陆港布局,建设能源、矿石、煤炭等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提升服务功能,推动由单一运输港向综合贸易枢纽港转型,到2027年,全省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4亿吨、800万标箱。(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做大航空物流,支持廊坊发展集全国跨境商品集散、全球航空器材集散、国际生物医药分拨于一体的航空物流服务;支持石家庄发展全货运国际航班,到2027年,廊坊、石家庄航空货邮吞吐量分别为250万吨、15万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优化整合陆港资源,将石家庄国际陆港建成京津冀中欧(中亚)班列集结中心,到2027年,内陆港达到80个以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拓展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深入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到2027年,全省多式联运线路50条以上、辐射全国150个以上城市。(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

(四)物流效能提升工程。加快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输送分拣装卸设备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成化智能云仓,构建物流大数据服务体系,实现物流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到2027年,智能物流设施设备100%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快普及物流绿色技术装备、物流器具和包装材料,发展废旧物资回收物流,到2027年,港口大宗货物绿色集疏港比例达到86%以上。(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支持网络货运平台整合重组,到2027年,形成10家具有较强集聚能力的网络货运平台。(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五)物流枢纽建设工程。支持唐山国家物流枢纽扩区升级,支持石家庄国家物流枢纽统筹用好空港、陆港物流资源,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到2027年,国家物流枢纽争取达到6个。(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支持廊坊完善提升国际物流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全球性航空物流枢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承接北京铁路货运功能外迁,在廊坊等环首都重点区域布局一批铁路货运枢纽,培育保定、衡水铁路枢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建设全国邮政快递重要核心枢纽,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雄安新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运营取得新成效。(责任单位:省邮政管理局)新建改造一批公路货运枢纽,到2027年,25家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向综合物流节点转型的先行示范。(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六)物流园区升级工程。整合现有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加快主城区内物流园区外迁转移,完善物流园区周边路网布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推进6家示范物流园区改造提升,建设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网络货运平台,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持续推动物流园区智慧化改造升级、创新发展,推广应用物流新技术、新模式。(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河北省物流园区申报国家试点示范,鼓励园区业主单位组建物流园区联盟,实现物流园区互联互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依托张家口数据中心,导入全国物流数据,着力构建国家级物流大数据服务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七)物流网络联通工程。推动河北省“三纵三横”物流通道与国内国际物流网络高效顺畅连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支持港口开辟国际新航线,培育通往俄罗斯、印度洋和北非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到2027年,开行18条左右集装箱外贸航线。(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拓展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图定化线路和直达目的地城市,深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融入东南亚、印度洋物流网络,到2027年,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开行量跃居全国前10位。(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支持廊坊等有条件的城市申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用活用好白沟、唐山两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支持石家庄、唐山、廊坊、沧州、雄安新区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建设8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曹妃甸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完善外贸物流服务网络,到2027年,全省海外仓达到50个左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八)物流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河北省,争取国内外航空公司和快递龙头企业在河北省设立航空货运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推动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深化改革,支持河北港口集团、河北物流产业集团、河钢集团国际物流、河北省新合作控股集团等企业坚持市场化方式,适时推进内、外部物流资源优化整合,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国有现代物流企业。(责任单位:省国资委、省供销社)支持高成长性民营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申报国家5A级物流企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到2027年,拥有35家以上5A级物流企业,5家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物流50强,引进10家世界物流百强企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现代物流协会)

(九)物流标准推广工程。引导企业积极对接国际通用物流运营管理规则,严格执行物流装备设施、物流数据、物流技术、运营流程、物流标识包装等国际、国家标准,建立完善标准化物流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省市场监管局)支持物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物流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推动省级物流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落实8项京津冀冷链物流标准,进一步深化京津冀物流标准制定实施方面的合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省市场监管局)

(十)物流品牌塑造工程。发挥区位优势,吸引快递物流企业总部入驻廊坊,形成巩固“南有上海青浦、北有河北廊坊”的快递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邮政管理局)提升首衡农产品交易中心服务功能,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超大城市群应急物资保供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依托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以钢铁及其上下游产品为主、以农副产品为辅的我国北方最大现货交易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供销社)支持雄安新区探索数字货币在城市智能配送领域先行先试,开展智能地下物流和无人自动配送试点。(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支持省供销社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大力推广供销集配模式,为有效整合系统存量资产、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创新路、做示范。(责任单位:省供销社)继续在现代供应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城乡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物流示范试点。(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专班。发挥好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共同牵头建立推进物流强省建设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专班的日常沟通联系、督导协调等工作,及时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压实责任主体,结合部门职责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和工作计划。重大问题提交省政府研究。

(二)强化政策支持。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级物流发展优惠政策。突出物流的基础性、公共性功能,统筹优化物流用地布局,保障物流重点项目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争取中央预算内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探索使用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盘活物流存量资产,有条件的市可探索设立物流产业引导基金。加快通关便利化,持续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措施。

(三)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北京国际服贸会、廊坊经洽会等国家级高水平招商平台作用,举办现代物流重大项目专场推介活动。瞄准世界物流百强和中国物流50强,制定重点企业招商清单。积极对接国家部委,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试点示范等项目落地河北。创新物流招商引资方式,开展网络招商、上门招商、头部企业招商,探索招商外包,每年推进一批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10、多地“海铁联动”抢抓RCEP机遇 上市公司乘东风积极走出去

环球物流网   时间:2023-03-10

3月8日,在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的监管保障下,搭载着397个集装箱共3000吨货物的船舶“泓润18”轮驶离东莞港,前往RCEP成员国越南。如今,东莞港已经开通了出口印度尼西亚钢结构专线、出口越南钢材专线及印度尼西亚进口镍矿专线。

今年以来,随着RCEP协议成员下调关税,印度尼西亚落地协议,菲律宾大力推动协议进程,对我国外贸构成利好,并在多地海关统计数据中得以体现。

分析人士表示,RCEP协议再度发力,叠加国内科技制造企业蓬勃发展,有望为我国制造业出口注入活力,电子产品、成套设备等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望先行受益。

多地打造“RCEP专列”

近期,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地也借助内陆铁路网络便利,与广东、广西、上海、山东等地港口对接,形成海铁联动模式,有针对性地开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海铁联动货运专列。由于上述目的地均为RCEP协议目的地,业内甚至称其为“RCEP专列”,与中欧班列遥相呼应。

RCEP协议加速落地,也为稳外贸、促出口带来积极因素。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东盟是RCEP协议覆盖面广泛的地区之一,且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2个月,东盟与我国贸易总值达9519.3亿元,增长9.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今年2月份,青岛海关等发布数据显示,自2022年RCEP生效以来,截至今年1月份,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以及山东省贸促会系统累计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6.4万份,数量居全国首位,出口享惠货值446.6亿元,有关企业可享受RCEP其他成员国关税减让约4.5亿元。3月1日,天津海关也发布消息称,今年前2个月,天津口岸RCEP项下进出口享惠货值达到7.88亿元,同比增长52%。

企业乘势开拓市场

今年以来,从湖南产地前往RCEP协议地区的货物有增无减,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池、成套工程机械等产品受惠力度较大。比亚迪、宁德时代、三一重卡等均有成套产品发往RCEP协议地区。三一集团还开发专用于矿山的大吨位挖机、宽体矿车等,并发往RCEP协议地区的新市场。

三一重工工作人员向记者列举了有关情况,“今年1月份,RCEP协议对印度尼西亚生效,为我们出口成套工程机械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印度尼西亚国内多镍、铜等金属矿,又多天然气、石油等能源资源。结合上述有利条件,印度尼西亚正在大力扶持本土工业企业,全力提升该国基础设施水平,对性价比较高的中国工程机械成套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极为青睐。”

科力远是一家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上市公司,近年来深耕印度尼西亚镍资源,对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之间的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感受颇深,对印度尼西亚RCEP协议落地欢欣鼓舞。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印度尼西亚镍矿资源丰富,我国新能源产业繁荣,两者构成上下游合作关系。近年来,前往印度尼西亚设厂、开拓新能源上游精深产业的国内企业不断增加。RCEP协议落地减少了两国企业经贸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不仅为激活海外矿产资源创造了条件,更为打通国内外市场、延长新能源产业链创造了空间。”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曹二保教授积极评价RCEP协议带来的经济效益,“RCEP协议落地一年多来,带来了明显的全球示范效应。今年是协议各方下调关税的窗口期,降低关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也推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加快落地RCEP协议。今年2月份,菲律宾国会参议院正式批准RCEP核准书,菲律宾加入RCEP又前进了一大步。从全球产业分工和技术比较优势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消费电子、成套工程机械、成套轨道交通设备无疑是制造业出口的领军梯队,有望稳住中国整体出口基本盘,实现高质量增长。”

11、网络货运平台走向供应链生态化

证券日报  时间:2023-03-16

网络货运的本质是什么?

打破地域限制、整合货运资源,组织化、集约化实现物流以及社会经济的降本增效。

但从现实来讲,目前真的实现网络货运价值的平台并不太多。

一方面车货智能匹配实现的门槛挺高,另一方面货运现实情况复杂多变,尤其是目前市场环境并不太理想,很多平台有心无力。

所有网络货运平台都在期待走出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盈利之路。

而走向供应链生态化或是一条靠谱、有经验可循的出路。

网络货运的匹配困境

2023年,是《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网络货运暂行办法”)延期后的最后一年。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全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数量从2021年6月的1299家,增长到2022年年底2537家,整合社会零散运力数量从2021年6月的293万辆,增长到594.3万辆,整合驾驶员人数从2021年6月的304.7万人,增加到522.4万人。

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网络货运这几年的成熟更在于内部趋向整合、竞争走向有序。

“疫情几年,让不少网络货运企业潜在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很多企业已经退出。”中储智运创始人、首席战略官李敬泉告诉罗戈网.物流沙龙,由于网络货运尚未有退出机制,从数据上很难看出这种变化。

但事实上整体竞争格局已经清晰,“处于塔尖的企业与庞大的塔底企业泾渭分明,真正的头部只剩下少数的几家。”

不过,网络货运距离真正做大做强仍有距离。可以看到很多拿到网络货运资质的企业,在业务运营中网络货运业务的占比并不大。

“这里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成长较快,进行了业务升级,从网络货运升级到数字货运、升级到数字供应链;另一种就是本身企业不具备网络货运的技术支撑,其平台无法持续创新,业务难以支撑,因此逐渐萎缩退出。”

李敬泉介绍,网络货运不仅仅是有一套平台系统,连接承运方和货主方就能运转的,其每个订单都要保证物流、票据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且每单都实时在线,其包含了智能匹配、智能定价、科技手段、运营管控、结算等要素。

以其基础功能——智能匹配来讲,就把很多企业踢出局。要知道现实环境复杂,价格制定、市场潜规则、地区产销不平衡等因素都在影响最终的效率呈现,单单实现基础功能就需要一定的运营能力和科技手段,否则匹配就成了空中楼阁。

举个例子,某些地区经济繁荣,因此货运量大、货运司机多,但某些地区受限于经济,当地货量少,司机返程无货可接,网络货运的匹配就无法真正建立。

实现智能匹配基础的三个必要条件

李敬泉认为智能匹配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是最基础的车货匹配,在不见人、不见车、不见货、不见场地的情况下,如何将不确定多少的人车与货,实现路线与需求的契合链接。

这就需要多维度的能力。

车货供需平衡

首当其冲就是平台车、货供需平衡。

始发地有没有常跑路线司机?回程时有没有对应的订单?今天有多少货物能满足多少司机接单?当地货源是否能够吸引足量司机驻扎?……

这都需要保证平台司机数量与货源数量实现一定的动态平衡。

“如果一个平台有几百万司机,却只有一车货;或者一个平台只有一个司机却有几百万的货物,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李敬泉介绍,中储智运依赖的是自身规范的业务、可靠的用车、稳定的服务、合法的票据保证,以此吸引货主入驻。“除此之外,中储智运给出的货运价格也极具性价比,能帮助供应链各方降本增效。”

解决货源这个主要矛盾之后,就能筑巢引凤,吸引大量司机入驻平台。

据悉,经过多年发展,中储智运已经整合货主企业(主要为制造、商贸企业)超2.9万、全年货运量超3.1亿吨、公路货车运力超300万,水运船舶资源超过2万艘、年物流收入规模超过362亿元。

系统性综合服务

其次,长久留住承运方和货主还需要高品质、系统性的服务。

一般来讲,只有高品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才能持续长久吸引高质量货源,扩大订单来源,以此吸纳更多货运司机;与此同时,品质服务也是货运司机需要的,买车、交税、买零配件、维修、买保险、油气、高速费……这一系列都是司机打交道最多的,让司机使用便利、运输高效、回程有货、挣得更多,才能留住司机。

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以中储智运为例,其面对司机端,创新打造“智运罗盘”“智运客服”等安全管控和服务系统,构建了从发布、匹配、运输、结算、开票等完整运力交易数据链,保障司机准确、及时获得货源订单、路径规划、收付款等。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周边服务,比如油卡、维修、保险、金融服务等。

面对货主端,中储智运设置了专属客户服务,及时反馈和解决疑惑;有“鹰眼”系统监测司机和车辆实时状态,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并及时处置;有司机信用分,对司机服务规范性进行约束;还能提供数据服务,分析路线、分析价格变化、运营是否健康等。

“中储智运提供的服务都是系统性的,而不仅仅是追求低价。”李敬泉认为:“物流的作用绝对不是降低价格,而是降低成本。”

“而成本不等于运费,还有企业的税收、运营管理、人员成本等。平台上有很多客户愿意为系统性、生态性、高品质的服务买单。”

恰当的技术保障

此外,技术也是保障智能匹配的必要条件:司机信用问题、货源地附近车辆定位、路径规划与管控、订单价格与司机服务能力匹配问题等都需要科技能力保障。

据悉,中储智运一直在持续打造产学研综合团队,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都有对应的研发项目,与南大工程管理学院等共建供应链平台研究院。

李敬泉表示网络货运需要的技术一定是恰当的技术,是适合行业发展的技术。“如果技术没有业务数据支撑、没有业务场景支撑,那么技术就变成了空洞理论。”

而基于业务场景沉淀出的数据,结合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中储智运自行研发了技术模型,实现供应链与产业场景的深入融合。

供需平衡、系统性服务、技术,这三者相辅相成,对于车货智能匹配缺一不可。

以中储智运为例,其目前已经挖掘打造出了不少特色对流线路,赋能返程货主开发、开放转化工作,以点带面,形成区位品牌优势。

“从年初和中储智运合作以来,我们的车货智能匹配率超过95%,发运计划都能按时完成,我们的下游客户也因此受益。”宁夏某物流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中储智运平均为货主企业降低成本10%,为司机减少找货时间69%。

从智能匹配走向数字供应链

而更高层次的匹配就不局限于车货本身了。

“就像逛街不一定是为了购物,还有心情的愉悦、沿途的风景、社交的满足等等。”

“网络货运的智能匹配在基础核心服务之外,能否有其他附加价值、增值服务?比如货主的成本管控、行业竞争变化提醒、司机的学习与自我升级、加油和修车的便捷、路线的合理规划……实现与司机、货主的深度捆绑。”

“现在电商都讲究一站式购物,不仅仅有消费购物,还有直播、小视频、娱乐等,而网络货运平台也不能仅仅视为一个找货平台,我们应该挖掘更广泛的价值。”

李敬泉认为,在车货智能匹配基础之上,网络货运的智能匹配还包含资源匹配、金融服务、生态业务乃至供应链解决方案。

中储智运近几年从网络货运平台向供应链生态化拓展。

就在不久之前,中储智运进行战略升级,主打“网络货运、多式联运”为核心的智慧物流服务与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各方资源,推进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打造多方参与、共享、共创的价值生态,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集成服务网络。

李敬泉解释了这种变化的理由。

“从供应链发展历史看,其主导关系分为三大阶段,第一是短缺经济时代,以制造商为主导的供应链关系;其二是改革开放后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关系;现在正在慢慢进入以物流为主导的供应链阶段。”

之所以物流能成为主导方,主要是社会消费进入了多元化、个性化时代,消费者排斥同质化商品,追求符合自己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因此只有特定区域内同样的产品越分散越能符合消费期待,而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物流,才能将商品覆盖到更广阔的地域。

“物流影响到了消费黏性。物流好坏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直接关联,这就让物流有了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维度的服务是一种自然,也是必然。”

目前,中储智运已经将技术、大数据产品、供应链解决方案等能力赋能到供应链生态之中。

一方面,以数据要素为支撑,通过底层海量物流数据,打通供应链网络节点之间的壁垒,聚合上下游企业物流、商品交易、支付结算、融资等各类数据元,实现全链路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资源优化配置和联动协同水平。

另一方面,强化供应链平台共享,通过数字供应链平台连接跨界主体、集聚各类资源,形成涵盖采购、物流、销售、信息、金融等服务的集成化供应链生态,使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价值增值。

李敬泉认为,在当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从供应链的角度和产业链进行深度结合,这本身就是时代的需求。中国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以前简单的单一化竞争向供应链体系性的解决方案竞争转变。

“所以网络货运也不能走单一货运的老路,而要向公铁水多式联运转变,物流本身的核心业务也将更为广泛。”

“下一步,中储智运将开发更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更高水平的智能匹配技术模型,服务好生态中的上下游客户。”

作者|周艳青

12、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外运做绿色物流领跑者

物流时代周刊  时间:2023-03-06

在全球绿色化、低碳化的“主旋律”下,发展绿色物流成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中国外运以此为契机,通过总结长期深耕物流行业的经验,为绿色物流“把脉开方”,谱写推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精准把脉突出新理念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文件相继出台,对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擘画了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蓝图。

在此背景下,中国外运深刻意识到绿色低碳的物流体系已成为全球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行业共识。通过对相关政策进行剖析解读,中国外运以新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为指引,明确了“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绿色物流生态建设领军者”的绿色发展愿景,精准把脉,找准发展绿色物流的聚焦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制定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自身绿色生态建设总策略。

与此同时,中国外运还提出了中国外运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承诺,并结合其自身业务环节主动减碳并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效协同的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以实现持续推动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开方施策做好先行军

近年来,中国外运致力于通过全面绿色转型,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应用、技术改造、数字化应用、管理提升以及服务社会绿色转型等方面对症下药,稳妥有序地推进绿色物流供应链、绿色物流数字化、绿色物流能源、绿色物流碳管理、绿色物流碳普惠五大解决方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物流转型发展之路,逐渐成为行业内高质量、可持续绿色物流解决方案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绿色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

关于绿色物流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外运认为,应用更清洁高效的生物质燃油、LNG能源,增强对电动物流车、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等的市场投放将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相对不成熟,但整体市场活跃度较高,基于此,中国外运积极探索该领域示范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市场投放,并与上下游客户及供应商互利互惠共创发展,为加快培育绿色物流供应链注入新动能。

其次,中国外运发现通过更大规模地使用动力回收系统、热回收系统、空气动力优化装置、轻量化改造、碳捕捉等技术可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中国外运通过实施电池技术和解决方案及集装箱堆高机设备电气蓄能解决方案,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叉车更换成电瓶叉车,以“租赁+自采”的方式确保业务使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

另一方面,中国外运鼓励上下游合作伙伴积极发现、推荐或创新有明显节能降耗效果的设备技术,如根据客户欧盟标准确认排放因子、运输货量、行驶里程等数据,以双方认可的数据采集、应用和转化标准进行验证测算,实现了项目级的数据统计标准化目标;加速推动库内操作线上化进程,根据客户需求重塑组织流程,提升运营效率,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应用EWMS信息系统加强库内管理,在各地仓库应用节能灯,强化“人走灯灭”监督机制,贯穿运营过程推动全面降耗;在试点库内投入数字化设备提升人员运营效率,同时结合客户的业务场景上线“物流控制塔”项目,为客户精准管理库存并优化成本等,赋能客户有效仓储资源利用率,从而加快推动传统物流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同时,随着AGV/AMR类仓储机器人方案已得到行业及客户广泛认可,中国外运认为通过进一步使用电气化/新能源类机器人将是未来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碳排放量的另一发力点。

此外,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中国外运提出,可优先采用能耗和排放强度更低的公转铁、公转水、共同配送等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其中,促进多式联运商业推广方面,中国外运通过将大量出口货物运输方式由公路改为铁路,节能效果显著。同时,依靠其丰富的海河联运网络,不断优化省内海河联运业务网络布局,积极实施“以进带出、以内带外、以散带集”的业务发展策略,加快推进海河联运业务发展。

绿色物流数字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国外运重点关注物流行业前沿科技应用,深耕行业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场景,在持续发力“场景+科技”“客户+科技”的规模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探索实践的实际成效,中国外运重点推荐了以下三种数字化解决方案。

一是通过单据(发票)标准化、电子化(无纸化)技术、RPA和电子小票等绿色数字工具的应用打通了底层数据链接,可大幅度降低操作成本。

二是通过对运营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及分析,物流环节的数字化数据分析及决策,优化企业运营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

三是搭建数字智能化的包装管理,减少快递包装使用量、增加使用次数;循环快递箱、循环冷链箱、可降解包装等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据悉,伴随国际货代“三单”自动化平台的推广及应用,中国外运实现了单证制作、传输、导入、识别、比对、通知等全流程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升了国际货代行业“三单”制作与流转的效率,减轻工厂、外贸公司、货代公司的单证制作工作量,降低了货代操作的差错率。同时,通过使用国际货代机器人连接调度国际货代行业的各个系统、平台、网站、邮箱、文件库等,根据预设的规则,可自动化拉取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清洗、转化、比对、运算等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反填回系统,或形成报表,自动通知相应的工作人员,从而提升作业、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中国外运通过开发电子小票系统,取代传统机打小票,在节约打印纸及耗材消耗的同时,在智能化场站建设方面,采用首创人工智能AI识别技术与场站闸口识别相结合的数字化场站管理,以实现业务数据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并形成电子档案,从而提高场站闸口操作效率,减少车辆待时,节约柴油等能源消耗;在车辆智能调度应用方面,以电车+绿证+智能调度系统相组合,优化运输调度方式,实现自减碳、数字化维度双向并举。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外运以标准化托盘为基础,将标准化工作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从智能供应链的层面着手,建立托盘标准化及循环共用模式的模型,把传统物流业务延伸至制造行业工厂内,通过与工厂智能生产线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一体化管理运作,从而实现了供应链的循环共用模式,将“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落到实处。

绿色物流能源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外运在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并加大推广应用方面的深入布局,并通过在LED等节能灯具改造、充换储电桩一体化、光伏发电、绿色仓库、冷链改造等项目中的生动实践,为推动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LED等节能灯具改造项目中,中国外运通过将传统路灯改造成LED太阳能路灯的方式,在确保达到照明标准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耗81%以上。同时,通过智能照明控制、LED照明技术等加持,以实现电能节约的最大化。

在充换储电桩一体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外运为园区客户增设充换储电装置,满足运作单位使用电动车辆或氢能车辆以及纯电力班车需求,从而打造了更加简洁、智能、高效的园区及供应链体系。

在光伏项目应用中,中国外运加大新能源推广,充分利用仓库屋顶,建筑分布式发电设施,自发自用或电力上网,节能降耗,同时将光伏项目复制到中国外运海外其他区域国家公司,打造了能源减碳优化发展的新格局。

在绿色仓库方面,基于园区建筑幕墙和屋顶的情况,优先推广自然采光,海绵城市技术等,从而降低变压器投资,实现节能减排。

针对冷链改造项目,中国外运全面集成各类冷库节能技术建成的一体自动智能冷库完成大幅节能。同时,通过在冷库内安装新的制冷系统、选用新型环保制冷剂等方式,做到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在“双碳”工作推进过程中,中国外运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行业持续关注。一是随着建设屋顶光伏并配套储能技术越发成熟,发电成本逐年下降,可解决发电不稳定等问题;二是国内外园区内因地制宜的建设换电、补能等配套设施可加快物流行业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推广;三是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成熟绿色方式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值得推广;四是虚拟电厂的概念仍在验证阶段,应用推广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去验证可行性。

绿色物流碳管理解决方案

在中国外运看来,碳足迹可视化、碳核算精准化将成为打造引领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方面,碳足迹可视化可为客户提供详细的排放数据,覆盖集卡、汽车、火车运输、园区管理等多个环节;另一方面,通过精准可视的碳核算,可帮助客户搭建数字化能源网络,实现碳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对应管理降碳。

在此背景下,中国外运打造了零碳园区碳数据管理工具,对物流行业涉及的碳排放数据进行采集、监控与分析,以实现对碳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同时,通过物联设备(智能水电表、车载OBD设备等)的上线,取代现在人工抄表的工作,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针对空运业务系统,中国外运特别开发碳足迹计算器,通过增加碳排放量字段,完成随业务订单操作自动计算碳排放量数据。实现了干线航空段单票碳排放量,部分提货陆运段主单碳排放量和部分机场操作段单公斤碳排放量的数据呈现。

此外,中国外运还建立了碳数据管理平台,包括各范围的碳排放数据以及可视化设计,后续将在试点园区上线相关物联设备,实时获取所需数据。

绿色物流碳普惠解决方案

目前,碳普惠已作为推动全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的有效实践,对此,中国外运积极探索打造数据采集存储、碳普惠模型、多样化功能应用的普惠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科技创新的优势,以碳积分激励机制为支撑,通过碳普惠平台和数据平台,完善其自身的数字化运力。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中国外运将个人节能减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具体量化并赋予价值,打造低碳行为数据聚集平台。遵循“谁减排、谁受益”原则,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正向引导的碳积分激励机制。

未来还可通过该平台对接更多第三方社会及商业平台实现碳积分互认,兑换商业优惠及公共服务公司鼓励员工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行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共同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此外,以“低碳服务、搭建碳普惠交易机制”为探索线,并以组织层面绿色低碳项目为依据,通过第三方认证挖掘碳普惠资产,并对接碳交易市场,从而达成企业与员工共同降碳。

提质增效 注入新动能

在中国外运看来,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可能会带来产业革命新浪潮,给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颠覆并重塑现有的行业格局。深处于行业中的企业应把握战略机遇,制订长远的绿色物流发展计划,抢占在当前业务场景下的机会点和商业价值。

当前,中国外运已发布“双碳”战略规划,这既是中国外运未来绿色物流发展的重点着力点,也标志着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外运又将开启新的篇章。

作为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的统一运营平台和统一品牌,中国外运主动担当,积极践行央企责任,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展望未来,中国外运将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在绿色低碳物流的高水准舞台上奏出中国外运最强音,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李曼

13、近期经济运行亮点|江苏出台42条政策措施 推动经济运行率先实现整体好转

澎湃新闻  时间:2023-03-16

今年以来,江苏出台12个方面42条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一是更大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助力企业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设立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省财政安排贴息资金1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安排12亿元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安排9.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落实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2.5个百分点的贴息。

二是更实举措推进稳岗减负,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鼓励有条件地区对春节期间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补贴,对租用大巴车跨省点对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返岗的企业给予实际包车费用补贴。强化水电气生产要素保障,对暂时缴费确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欠费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减免欠费违约金。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运政苏通卡货运车辆、进出省内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等通行费给予优惠。

三是更为精准促进重点物资生产调度,切实保障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支持防疫药品器械生产研发,对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给予资金支持。着力提升医疗保障能力,鼓励基层医疗机构配足医保药品目录内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参保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与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有关的门急诊费用,医保基金支付不设起付线、报销限额,报销比例不低于75%。

四是更高质量扩大内外需求,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持续办好苏新消费四季主题系列购物节,安排9000万元发展资金促进文旅企业恢复发展。试行用地承诺制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支持民间投资更多进入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强化市县重大项目资本金配套。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箱,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安排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外贸稳中提质工作,支持企业参加超100个境外线下重点展会,排出100个重点外资项目并推动加快建设、投产达效。

14、加快步伐“走出去”,江苏国企跑出“一带一路”金通道

新华报业网  时间:2023-03-16

3月16日,站在江海联运枢纽的江苏太仓港远眺,港口班轮往来,气氛忙碌而热烈,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地的一批机械设备、水果、电子产品被装上江苏远洋的货轮从这里运出。“通过江苏远洋的内外贸航线,粮食、建材、煤炭等大宗物资源源不绝运往世界各地,仅2022年就实现集装箱运输量181.14 万标箱,散货运输量 705.23 万吨。”省港口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江苏远洋加强沿线网络布局,通过新开加密南京-太仓-海防-胡志明、南京-日本博多、盐城-釜山等各类航线,目前经营国际航线 13 条、外贸内支线 4 条、内贸中转支线 35 条,共开辟内外贸集装箱航线56条。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远洋作为省港口集团旗下航运龙头企业,一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江苏远洋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航线已覆盖长三角、南北方等35个国内主要港口和日韩、东南亚等近15个国际基本港,服务范围覆盖60%以上“一带一路”国家,航区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

据了解,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物流需要,江苏远洋统筹规划航运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国内一体化站点建设,通过近30 个综合性揽货站点,可覆盖江苏及长江、运河和沿海重要城市,为揽取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流向货源创造便利条件。

“同时,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均有境外合作代理机构,积极揽取进出口货源,努力促进双边贸易。”江苏远洋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近洋航线运输及内贸运输,打通南京、重庆、武汉、黄石、九江、芜湖、马鞍山等长江主要内河港口至东南亚的出运路径,“释放‘水水联运’通道效能,利用苏南、苏北运河航线合作开发泰州、扬州、南通、江阴、宜兴、宿迁、徐州、淮安等地区至日本、韩国、东南亚流向货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市场融合创造更佳物流环境。”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至2022年10月,江苏远洋船队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自有船舶数量提升至33艘,总载重吨达141.5万吨,船队平均船龄7年。据悉今年江苏远洋还有新造船计划,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运力配置提供更好硬件条件。

“目前,已有十余家国际大班轮公司集中订舱,2022年江苏远洋订舱票量总计7.31万单。”江苏远洋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积极探索陆改水、散改集、海铁联运等业务,搭建安徽-南京-日本、东南亚等外贸铁水联运路径,依托焦炭、俄铁板材等开发内贸铁水联运通道,将海铁联运延伸至苏北、皖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通过“太海智航”、“集运一体化”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内外贸箱管数据互联互通,以更加畅通高效的物流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15、全国“最佳”,苏州+2!

苏州新闻  时间:2023-03-17

“苏州制造”很强,“苏州服务”也是一流。近日,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第三批25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苏州市有2个案例入选,分别是“创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服务”,“推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创新发展”。

创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不断健全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服务体系,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和服务外国人才。

推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创新发展

苏州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管理理念,通过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规范统计口径、开发上线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优化监管转型等多种方式,促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

自2016年全国启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以来苏州已有9个案例被评为“最佳实践案例”,此前的7个案例为:

建设全链条、全生态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以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为抓手,以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作为全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行业的引领作用,促进和服务全市服务贸易的发展。

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

由准入企业履行进口报备手续、制定自主管理方案,由职能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海关部门根据相关部门出具的情况说明函,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通关手续,从而提升进口通关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开展技术进出口“不见面”备案

将技术进出口备案管理职能与知识产权专业相结合,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提高技术进出口合同备案登记事项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打造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通过搭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打造物流大数据合作示范系统,通过挖掘苏州物流行业数据要素市场价值,联动赋能苏州“产业大脑”建设功能,增效大物流、大交通的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融资新路径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价值,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以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助力“智慧物流”

打造国际海运数据通道,降低海外舱单发送成本,提高国际物流服务竞争力,助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

苏州工业园区根据生物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了全国首个以产业分类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有效衔接,有力促进了海外高素质人才在苏就业。

近年来,苏州服务贸易加快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市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占全省比重近40%,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近63%。

目前苏州共3家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7家省级服务贸易基地,41家省级服务贸易重点企业,第一轮试点以来新增服务贸易企业超5000家。连续举办5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并升级为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苏州服务”不断树立品牌形。

苏州提出扛起“排头兵”担当展现“探路者”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全省最前列,相信这样的“全国试点”类似的“最佳案例”一定会越来越多。



分享到: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平台

分享到:

0512-62586751
Copyright © 2011-2023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505443号-3